01
小A打電話向我傾訴:「我今天工作實在太累了,回到家都不想說話,只想好好地睡一覺。孩子拉著我玩,我已經累到沒力氣了,又覺得一整天都沒有陪到孩子,心裡非常自責。你說,我是一個好媽媽嗎?哎,我真不是一個好媽媽。」
小A是一位工作家庭兼顧的媽媽,平時很注重在育兒方面的學習,能夠及時回應孩子,信任孩子,耐心地陪伴孩子成長。
可只要在與孩子的關係中,自己有一點沒做好,就比如上面提到的偶爾累了困了沒力氣陪孩子或者偶爾朝孩子大聲說話,小A就會非常自責,不斷地攻擊自己。
「我真不是一個好媽媽」,這是私底下交流時,小A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每次在家人那得到鼓勵與肯定「你已經做得夠好了」之後,小A會愈發內疚。
她會不斷地從生活中找出各種例子,哪怕是一點小事,來證明自己做得不夠好,來證明自己配不上「好媽媽」這個稱號。
我問小A:倘若是我偶爾太累了,沒有力氣陪孩子;或者偶爾有情緒了,朝孩子大聲說話,你會認為我不是一位好媽媽嗎?
小A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會啊。誰不會疲不會累不會有負面情緒啊?
那為什麼一放到你自己身上就不行?
親愛的,為什麼你要在成為一個完美媽媽這件事情上如此地執著?
親愛的,向內覺察自己,看看自己的內在發生了什麼。
02
小A沉默了許久。
小A覺察到自己太渴望擁有完美的父母了。她的內在小孩一直對內在父母有諸多的抱怨與指責。內在小孩渴望著內在父母按照她期望的完美方式去愛自己。她渴望自己的內在父母像完美的神一樣。
現在小A已經獨立地生活了。於是,小A把這種渴望投射到自己與孩子的關係中,苛求自己在母親這個角色中扮演完美的神。
只要自己與孩子相處時有一點做得不好,就不斷地自責、攻擊自己:「你怎麼不陪孩子呢?」「你怎麼能回到家就累到不想說話呢?」「你怎麼能朝孩子大聲說話呢?」
03
親愛的,看見自己內在那個的脆弱無助、渴望被愛的小孩,請抱抱自己,用你期望內在父母愛你的方式好好地愛自己。
因為,你本身,就是值得被愛的。
親愛的,接納自己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可以嗎?
一個會困、會累、會發脾氣、會想獨處、會不想說話、會無助的普通人,可以嗎?
倘若我們都不能無條件接納自己,那麼,還有誰可以呢?
累了倦了、不想說話,誠實地告訴孩子。孩子不也會從中習得一種包容的能量嗎?——每個人都是普通人,爸爸媽媽也是。無論我是怎樣的狀態,也會無條件被爸爸媽媽深愛著。
做錯事了、朝孩子吼叫了,真誠地跟孩子道歉,以後改正,一時半會改不掉的,允許自己慢慢來,可以嗎?孩子不也能感受到知錯就改的力量麼?
允許自己做一個普通人。
如我所是,才能如其所是。
孩子不需要一個完美媽媽。孩子需要一個真實的媽媽,需要在給予他愛和自由這條道路上兼愛自己、願意自我成長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