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工作一個都不能少,完美媽媽並不完美

2020-08-19 寶寶愛看愛學


「哇,哇…」

花壇處傳來一陣嬰兒的啼哭聲。

尋著哭聲看到綠化帶花臺處,一女子在整理衣物,並將嬰兒放置於堆積的衣物中,拿一紅色環保袋遮擋著。

整理完成立刻起身離開,留下嬰兒獨自躺在衣物間啼哭。

過了一段時間,還不見女子回來,難道這是「棄嬰」嗎?

趕緊跑到花壇邊,準備安撫啼哭的嬰兒,結果卻發現,該女子就在離孩子三四米旁的店面門口,赤著腳拼命工作。

原來,媽媽一直陪伴在孩子的身邊,未曾離開!


女子為母則剛,生活全靠硬扛。

為了孩子的幸福,不斷在「育兒比賽」上,勉勵自己成為一個「完美媽媽」,給孩子一個「完美的家」。

為了更好照顧孩子,放棄自己心愛的工作,在家當個全年無休、薪資為零的媽媽。

為了孩子有個「完美的家」,死守著這段破碎的婚姻,掩飾著背後的絕望。

但是,媽媽不是超人,完美媽媽只會逼瘋你自己。

法國心理學家伊莎貝拉·費利奧沙說過:不要希望成為「完美」的父母,因為一旦情況偏離了完美,父母就會陷入自我懷疑、惱火、負疚等情緒,這樣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奉行「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人生準則的生活,會使你失去自我,

陷入自我否定中,因「不完美」而感到焦慮,導致身心俱疲,直至崩潰。

是帶刺的玫瑰,何必向花中之王的牡丹靠攏。

其實,「不完美」的媽媽也能培養出「完美」的孩子。

1、懶媽媽

完美的媽媽都有點懶,捨得放手讓孩子自己幹。

《少年說》裡就有一位遭兒子控訴,逼兒子做家務的「懶媽媽」。

兒子:我的媽媽用社會實踐為藉口,逼迫我做家務。

我得刷碗,擦地,摘菜,還得自己學做飯。

在她的逼迫下,我學會了燜飯,煮粥,涼拌菜。

社會實踐不等於家務實踐,你能不再逼迫自己做家務了嗎,行嗎?

媽媽堅定拒絕:不可以!家務是生活的一部分,兒子已經長大,應該學習承擔家庭的責任。

少年:不!你說的不對!我還沒成年!學生的重心不應該放在學習上嗎?

媽媽:生活也是學習的一部分,家務勞動的能力,它會鍛鍊你的動手能力。

你必須學習,以後你還要做得更多!你現在的學習,通過你做家務,會得到促進,因為你會懂得,這是真正的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你生命的組成部分。

你現在做家務,你會有責任感,你會對你的家人承擔負責。

如媽媽所說,從小教孩子做家務,能讓孩子學會生存的基本技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主動性。

英國社會學家弗蘭克·富裡迪研究發現:

缺乏足夠的勞動鍛鍊,父母不重視孩子的家務習慣,導致孩子的腦前額葉(Prefrontal Lobe)發育遲緩。

腦前額葉是負責大腦的理性思維、邏輯思維、情緒自控、判斷力、決策力、延期滿足的能力以及自我覺知的能力。

「巨嬰」之類缺乏獨立性、心智發育不成熟的人,大都是腦前額葉發育不完善導致的。

適當勞動,可以讓孩子腦前額葉發育得更好,讓孩子更聰明。

同時延時滿足能力和自我覺知能力也會相應變好,使孩子更容易養成專注、自律的好習慣。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

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

把勞動素養評價結果,作為高一級學校錄取的重要參考或依據。

國家對孩子家務勞動的問題都持支持的態度,說明做家務不僅能鍛鍊孩子的主動性和自理能力,還能促進孩子的腦力發展,使孩子的學習更優秀。

完美媽媽不妨釋放自我,懶一點,多用用孩子,讓孩子吃點苦。

2、佛系媽媽

完美的媽媽比較佛系,不逼迫孩子,不追求完美。

而完美媽媽不僅自身追求完美,對孩子同樣高標準要求完美。

2019年,轟動全國的北大學霸吳謝宇弒母案。

吳謝宇成績好、體育好、人緣好、脾氣好,是他人眼中完美無可挑剔近乎於「神」的存在。

他母親從小就對他很嚴格,要求他各個方面都要盡善盡美、符合規範,做一個完美的人。

而在這個完美的表象下,他的內心潛藏著被極度壓抑的真實情感,及日漸扭曲的心理。

母親對完美的苛刻追求,對他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導致他完全不顧母子之情,喪心病狂的對母親痛下殺手。

並在殘忍殺母后,用塑料布嚴密包裹,塞入活性炭,並在家安裝監控後逃之夭夭。

現實中多數追求完美的父母,只看到別人家孩子的優點,看不到自家孩子的優點。

用別人家孩子的標準去要求自己的孩子,卻忽略了他們還只是個孩子的事實。最後,時間一長,各種矛盾也隨之而來。

德庸說:&34;在教育孩子中,最忌諱父母要求自己的孩子盡善盡美。

俗話說&34;,每個人身上多少都會有一些缺點,不光是孩子,家長也會存在缺點。

當你把不完美說出來並未有多不堪。因為承認自身的軟弱與缺點,並不會使我們失去什麼,反而還會得到更多。

美國最具影響力的育兒導師吉爾·斯默克勒在《我不是完美媽媽》中寫道:

「我兒子有銀屑病,我知道這病不傳染,但有時候我就是不想挨著他坐。」

「有時候我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我很愛老公和孩子,他們是我的一切。但有時候我環顧四周,就感覺這並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都不知道我整天在忙些什麼。」

「孩子對食物很挑剔,經常抱怨,有時候我給他擦臉時會故意使點勁,讓他知道點厲害。」

「我發現紙尿褲沒得換了,紙巾又夠不著,但手上有點便便,於是就在牛仔褲上抹了抹,然後該忙啥忙啥去了。」

媽媽只是一個普通的平凡人,有焦慮,有驚喜,也有疲憊,有沮喪……

如吉爾所說:我生孩子之前就不是一個完美的人,有了孩子後我當然也不會是完美的

我們只有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才能夠和孩子一起真實地面對生活,因為孩子需要真實完整的母親。

凡是不完美的媽媽,都是在內心裡「放過」自己的人。她們不害怕把缺點和不足暴露在孩子面前,不追求完美,也不會苛求孩子一定要學習好、爭當第一名。

在孩子的心中,一個懂得不完美要求自己的「不完美媽媽」,是自己心中那個100分媽媽。

3、童心媽媽

完美的媽媽都保有童心,喜歡跟孩子瘋玩到一起。

能經常與孩子打成一片的媽媽,會讓孩子的童年充滿樂趣,給予孩子最需要的愛。

李開復曾在一篇紀念母親的文章中寫到,自己有一個童心未泯的母親。

他小時候特別頑皮,為了能晚睡一個小時,就偷偷把家裡的鐘表調慢了一個鐘頭,結果第二天媽媽起床遲到了。

發現兒子惡作劇的媽媽,並沒有責怪他,反而覺得很有趣,然後跟著他一起玩。

這個鬧鐘遊戲玩了好幾天,直到他自己受不了總是遲到被老師批評,而主動提出恢復鬧鐘的正常工作。

他說,媽媽常常和孩子「打成一片」,他的童年總是充滿歡聲笑語。

正是媽媽幽默風趣,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為李開復的人生打上了積極樂觀的烙印。

在以後的人生中,無論遇上怎樣的困難與挫折,都不會萎靡不振,而是積極尋求解決方法,以樂觀自信的精神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從而登上人生高峰。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只要儘可能多的保留一些童心和意趣,跟隨孩子的目光去發現,去驚喜,去感悟這個世界。

你會發現教育孩子其實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只要你用心陪伴。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曾做過一個有關「六一兒童節」的節目:

請孩子們說出你最想要的禮物是什麼?

你最想實現的願望是什麼?

得到最多的回答是「我要爸爸媽媽能每天陪我玩」。

只要能得到爸爸媽媽的陪伴,任何高檔玩具、漂亮包包、平衡車.….都將黯然失色。

但是陪著不等於陪伴。

媽媽拿著手機看,孩子孤獨地坐在旁邊玩。

明明和孩子坐在一起,卻好像隔了千山萬水。

高效的陪伴是時時刻刻都能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和媽媽真的很愛你!」

家龍應臺曾說過:其實父母跟食物一樣,都是有「有效期限」的。

最開始的十年是孩子對社會的感知,個性的形成和父母的感情培養的黃金期,錯過再彌補就晚了。

有人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充滿童趣的媽媽,才是孩子心中的完美女神。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表示:

孩子的健康成長,並不需要最好的母親,只要剛剛好的(good enough)母親就可以了

完美媽媽只是追求完美的陷阱,承認接納自己的缺點,坦然面對不是完美媽媽的事實,做個依靠孩子的懶媽媽,每天和孩子一起瘋,一起鬧,給予孩子完整的愛。

相關焦點

  • 媽媽不是完美媽媽,孩子不是完美孩子,我們天生就不完美
    昨天下班回家,6歲的孩子對我咆哮道:「你個壞媽媽,臭媽媽,我討厭你,我不要你當我的媽媽,我要重新換一個媽媽」。看到孩子面目猙獰的樣子,我生氣的吼了起來,孩子嚇得躲在角樓大哭起來,看到孩子委屈的樣子,我知道孩子肯定被我嚇壞了。我走過去用手抱孩子,孩子推開我的手,我用力的把孩子抱在懷裡,對孩子說對不起,孩子哭得更大了。
  • 我承認,自己是一個不完美媽媽!接受它,就是完美生活
    當了媽媽以後,重讀這首詩,我才終於讀懂了詩中所蘊含的那份深沉的、無私的、濃濃的愛意。我是一個媽媽,有著一個11歲女孩的媽媽,一個在育兒道路上一直很迷茫的媽媽,一個在工作和生活上做不到平衡的媽媽,一個教育上焦慮的媽媽,一個不完美的媽媽。
  • 心靈療愈:沒有完美媽媽,那就重新塑造一個內在的「完美媽媽」
    01誰都沒有想到,我有了孩子,會是這樣的一個媽媽:無比溫柔:跟家人、朋友說話都是大嗓門;只要一跟孩子講話,就變成細聲慢語。總之,在孩子面前,我成了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我好像成了一個完美媽媽。
  • 殺死完美媽媽!
    沒錯,我工作太飽和了,我根本沒空處理這些。就拿今天早上來說,我給上學的兒子準備早飯,但我手邊只有冷凍的華夫餅和果醬,我連麵包都沒時間給她買。我承認自己做不到面面俱到,哪有什麼完美媽媽。「完美媽媽」這個詞早已變成了陳詞濫調,這也算是個有趣的社會實驗,我們通過觀察女性,看她們是否可以將所有事情都做得完美。結果告訴我們,不能!是的,完美並不存在。
  • 所謂完美媽媽,都是謊言!
    沒成為媽媽之前,可以把時間花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上,說走就走的旅行、想買就買的衣服、周末的姐妹聚會......當媽之後,走到哪都牽掛著孩子,出去能帶著孩子就儘量帶著,不能帶就儘早回家。從前喜歡的衣服可能也因為身材走形穿不上了,想給孩子最好的一切,卻對自己摳摳搜搜。當Angelababy生完小海綿從醫院走出來的時候,從頭到腳都十分精緻,身材也跟之前沒有差別。
  • 比起完美媽媽,孩子更需要的是……
    她不僅自己事實做到完美,還要求葉子事事做到完美,這樣的媽媽讓葉子倍覺壓力,家裡也因為媽媽的不快樂而整天陰雲密布,令她想逃離。她說,我知道媽媽愛我,她把我照顧的無微不至,但我感受不到愛的快樂。一直以來,我們都不需要一個完美的媽媽,而是需要一個快樂的媽媽。
  • 做個完美媽媽,並不是什麼好事,不如做個真實的媽媽
    了解梅子的朋友都說她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無論是工作還是教育孩子,都一絲不苟,就拿生二寶這件事來說吧,在決定生二寶之前,她考慮了很久,包括身體情況、經濟壓力、孩子的教育問題、誰來照顧兩個孩子等等,都假設了很多種可能,綜合評定之後,才最終決定。梅子一直努力做一個完美的媽媽,嚴格要求自己,但有時會讓她身心疲憊,卻無法達到預定的目標。
  • 《不完美的她》:3種不完美的媽媽,告訴家長怎麼做一個好媽媽
    不久前熱播劇《不完美的她》引發了媽媽們的討論。劇中3位不同的媽媽,對待孩子不同的表現,一時間引發了思考。下面筆者就簡單總結下3位媽媽的特點,以及他們的不完美的地方。1、穆靜是一個懦弱型的媽媽。那就是對林緒之的偏愛,有時候就連林緒之都能感受到,他希望媽媽對她和其他姐妹一樣。可能是林緒之的經歷讓袁玲很同情,她格外偏袒林緒之罷了。但是這對於她的親生女兒來說,是不公平的。她的親生女兒也自己的親生媽媽偏袒林緒之不滿意。所以說,袁玲的缺點就是偏袒。不完美的媽媽,就是有缺點的媽媽,生活中我們常見的有哪些?
  • 「完美」媽媽的「完美預設」
    我看過一個培訓機構的宣傳標語是「您來,我們培養您的孩子;您不來,我們培養您孩子的競爭對手」……稍不淡定的父母瞬間就會緊張起來。前一段時間大家都在聊能不能接受孩子是個普通人,有人贊同有人反對,出發點不同,所處位置不同,看到想到的內容不同,自然會有不同觀點的碰撞。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作為父母的我們,都有自己一路走來的生存策略。
  • 所謂完美媽媽,都是謊言
    所謂&34;,不過是大眾對媽媽這個角色的一種期望,希望媽媽都能做到完美。從女孩到媽媽的變化從女孩到媽媽,不僅是身份角色的轉變,還有心理和生理上的諸多變化。沒成為媽媽之前,可以把時間花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上,說走就走的旅行、想買就買的衣服、周末的姐妹聚會......當媽之後,走到哪都牽掛著孩子,出去能帶著孩子就儘量帶著,不能帶就儘早回家。
  • 完美媽媽,是最大的騙局
    認為自己必須什麼都學、什麼都做到最好,夢想把自己修煉(逼成)成一個「全能媽媽」「超人媽媽」「完美媽媽」。是科學而不是「自我放鬆」「自我安慰」,100分完美媽媽並不值得提倡,60分「足夠好的媽媽」對我們和孩子都更好。
  • 媽媽,沒有完美只有唯一
    畢竟是劇,現實中真的有這樣完美的媽媽嗎?表示懷疑。但現實中很多人都是按上面「完美媽媽的標準」來要求媽媽們的。仿佛做不到這麼完美,你就是不合格的媽媽。說說我自己,我從懷孕到孩子上了幼兒園才去找工作上班,但上班之後,就沒有那麼多時間,陪孩子玩、學習,覺得自己會因此錯過孩子的成長,對孩子有所虧欠。兩者不能兼顧,以前也矛盾過。但還是一邊上班,一有時間就陪孩子。我是這樣想的:你只是個凡人,做不到別人口中的完美。我能做的就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養育好孩子。
  • 「爸爸,您給我換一個媽媽吧」—論完美媽媽帶給孩子的傷害
    在笑過後,很多媽媽突然陷入了沉思:媽媽每天累死累活,全身心都撲在了孩子身上,可到頭來換來的卻是要「換掉媽媽」這樣一個後果!為什麼?原因就在於這些媽媽們太過於追求完美了,完美媽媽們最後反而落下一個不完美的結局。完美媽媽的表現有哪些特點呢?下面我們來逐條分析,看看是否有你們身上的影子。一,過於追求完美,對孩子有嚴格的紀律要求。
  • 親愛的,你無須成為一個完美媽媽
    01 小A打電話向我傾訴:「我今天工作實在太累了,回到家都不想說話,只想好好地睡一覺。孩子拉著我玩,我已經累到沒力氣了,又覺得一整天都沒有陪到孩子,心裡非常自責。你說,我是一個好媽媽嗎?哎,我真不是一個好媽媽。」 小A是一位工作家庭兼顧的媽媽,平時很注重在育兒方面的學習,能夠及時回應孩子,信任孩子,耐心地陪伴孩子成長。
  • 不必做完美的媽媽,快樂的媽媽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每次媽媽有這種情感的時候,當時的情緒是崩潰的,是不能自控的,可是等到情緒平復了下來卻又特別後悔,尤其是看到孩子熟睡的面孔時,聽到孩子一如既往地說著最愛媽媽時,那顆自責的心更是難以掩飾。心語是一名全職寶媽,本來有著非常不錯的工作,心語也特別熱愛自己的工作。但是生了兒子之後,考慮到孩子前三歲的黃金三年的重要性,心語還是毅然決然地辭了職,專門在家照顧孩子。
  • 我的「完美」孩子:追求完美,其實是最大的不完美
    讓父母放棄對孩子的「夢想」,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有時,甚至是需要孩子付出巨大的代價乃至生命,才能讓父母醒悟。就像父母永遠不覺得自己完美一樣,孩子,無論多麼聰明、伶俐,可以達到優秀或者卓越,卻永遠無法達到父母的願望 ……如果希望培養一個極為優秀的孩子,那麼,可能就要接受她平衡高壓力生活的某些怪方式;如果完全不能接受,那就要放棄對培養一個「完美」孩子的追求。
  • 媽媽去世,爸爸扮演「媽媽」給孩子一個完美的母親節,網友:暖哭
    導讀:媽媽去世,爸爸扮演「媽媽」給孩子一個完美的母親節,網友:暖哭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去世,爸爸扮演「媽媽」給孩子一個完美的母親節,網友:暖哭!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生下2胎一年後,我終於擺脫了「完美媽媽」,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
    02、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曾說:孩子的健康成長,並不需要最好的母親,只要足夠好的母親就可以了。足夠好的母親就是,不追求完美,而是真誠地面對自己。這時候媽媽不能只顧著偏袒弱勢的一方而忘了關注事件的起因。媽媽可以先幫助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被XX欺負了,你覺得很委屈?!」等到孩子情緒平復後,讓兩個孩子還原事情經過,引導他們解決問題。這樣,孩子得到了理解,媽媽也堅守了原則。
  • 請不要逼自己做一個完美的媽媽
    上周Alex媽媽在我們的qq課堂在線跟大家分享了她在育兒之路上的成長,引發了媽媽們的共鳴,讓大家都深受感動。當媽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是否也曾有意無意地期待自己做一個完美的媽媽?然而實際上,對自己的要求超出了現實的能力,隨即感到疲憊、無力、自責、懊惱……請記住,不是只有你一個人曾經有這樣的感覺。
  • 不完美媽媽丨雖然我不是完美媽媽,但我會努力做一個好媽媽
    人無完人,每個媽媽都無法做到絕對的完美。但是,只要你願意,你一定為成為一個好媽媽的。嗯!說得對,雖然我不夠完美,不夠好,但是我會努力,努力成為一個好媽媽!好媽媽都有怎樣的特點呢?1、溫柔和藹一個好的媽媽都是溫柔體貼、和藹可親的。對孩子不會棍棒伺候,不會「虎嘯狼嚎」,對待孩子都是溫言細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