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賢亮小說常有自傳色彩 曾自稱"最有爭議的作家"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張賢亮小說常有自傳色彩 曾自稱"最有爭議的作家"

2014-09-28 15:31:40來源:新民晚報作者:責任編輯:宋宇晟

    一個文學記者眼中的張賢亮-->

  有人說,張賢亮是小說家中生意做得最好的,生意人中小說寫得最好的。

  「大俗又大雅」,「低俗的外衣下是深刻的內涵」,對他的作品常有如是解讀。

  雖是戲談,卻也道出張賢亮的與眾不同。

  先抑後揚 豁達和灑脫

  「先抑後揚」,是很多人對他一生的評價。22年勞改經歷,對身心的壓抑不言而喻。1979年平反重拾創作、1992年創辦鎮北堡影視城,在文學繁榮期收穫名聲,在商業自由時收穫財富。

  年過四十,迎來新生。

  「在我接觸過的作家中,張賢亮是最豁達和灑脫的,活出了自我。」 《文學報》首席記者傅小平多次採訪張賢亮,2009年《一億六》出版,「情節不合理」「內容太低俗」,議論不斷。面對質疑張賢亮沒有絲毫惱怒,反而自稱是「最有爭議的作家」。

  位於寧夏的影視城全年參觀人數破百萬,有400餘員工,每年還向周邊農民提供500多個就業機會,門票收入近億元。張賢亮的晚年生活卻簡單平靜,隱居在這個拍戲的外景地裡,早起練字看報,下午寫作散步,老友來了「陪著聊天」。

  大俗大雅 荒誕而深刻

  大俗又大雅,張賢亮小說的張力飽受稱道。「他能將最矛盾、最極端的事物融合在一起。」傅小平解釋,無論是《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還是《一億六》,小說讀起來荒誕有趣,但表象之下卻是深刻而嚴肅的內涵,是對人類和民族生存問題的思考。

  張賢亮的小說常帶有自傳色彩,外界通常將其納為傷痕文學、反思文學。「但他並不是單純地抒發青春情感,而是有著濃厚的歷史責任感。」

  他的為人也如作品一樣「矛盾」,傅小平回憶,談話間,張賢亮時常流露出玩世不恭。2012年,微博上曝出他「包養五個情人」的風波,張賢亮沒有緊張和憤怒,反而多次「哈哈大笑」。在評價王蒙的無緋聞生活時,他甚至調侃:「一個作家沒有緋聞,怎麼能把小說寫好呢?」

  為玩寫作 熱愛並堅持

  人生角色在變,文字風格在變,唯一不變的是他對寫作的熱愛。「我曾經問他寫作是為什麼?他說就是好玩。」傅小平看來,張賢亮隨性,但不隨意,更多是無拘無束的境界。

  說是好玩,但從不玩噱頭,不玩概念,張賢亮對寫作的純粹,他的執著與堅持對現在年輕人很有啟發。「張賢亮一直關注社會,他的思想很超前,我們雖然比他年輕,但很多時候並不及他。」範潔

相關焦點

  • 張賢亮將"情人"傳言寫進自傳:讓我的自傳更熱鬧
    這兩天,那個寫《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張賢亮,又「紅」了。  「紅」的原因,不是他的作品,而是他的「緋聞」。  有人在微博上爆了「重口味」料,稱張賢亮同時有5個情人,每個月給每個情人3萬元。此外,還有許多不雅描寫。  對此,76歲的知名作家張賢亮,昨天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很淡定,「你看我,連躺著也中槍。」
  • 探討張賢亮作品:如何評價性和欲望的大量描寫
    中新網北京9月29日電(上官雲)27日中午,著名作家張賢亮去世,引發各界哀悼。這位著作等身的作家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寫出《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小說,因其中對性的大膽描寫,在被奉為經典的同時也曾引發「低俗」爭議。然而,28日,記者在採訪一些作家、批評家時發現,在文學圈幾乎從未有人認為張賢亮的作品低俗。
  • 著名作家張賢亮去世 首提「私有制萬歲」
    張賢亮張賢亮曾寄語人民網網友:一個熱愛祖國的人首先是熱愛自己家鄉的人。  人民網銀川9月27日電2014年9月27日中午,著名作家張賢亮因癌症晚期,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8歲。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靈與肉》、《邢老漢和狗的故事》、《肖爾布拉克》、《初吻》等;中篇小說《河的子孫》、《龍種》、《土牢情話》、《無法甦醒》、《早安朋友》、《浪漫的黑炮》、《綠化樹》、《青春期》、《一億六》等;長篇小說《男人的風格》、《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習慣死亡》、《我的菩提樹》以及長篇文學性政論隨筆《小說中國》;散文集有《飛越歐羅巴》、《邊緣小品》、《小說編餘》、《追求智慧》、《中國文人的另一種思路
  • 一本未及完成的自傳
    [摘要]「我沒有罷筆,目前正在創作我的自傳體小說。」不知道這部小說是不是就是張賢亮曾經提到的90歲要出的那本自傳。張賢亮說自己90歲以後會出自傳,「到時候我就自由了,可以把現在不可告人的話寫出來了。」這是他6年前親口對本報記者說的話。
  • Jessica《Shine》延期,引起爭議「不是自傳小說的虛構劇」更正
    Jessica《Shine》出版延期,引起爭議,出版社「不是自傳小說的虛構劇」更正組合少女時代出身的Jessica延期了小說《Shine》的出版,修正了部分錯誤。出版社方面補充更正了內容,在24日表示道:「作家Jessica的《Shine》出版日期因出版社的原因延期,之前的報導資料內容中出現了錯誤。」。首先解釋說:「《Shine》不是作者自傳的小說,而是以作者的想像力重新創造的內容的虛構劇。」
  • 最具爭議科幻作家哈蘭·埃裡森逝世,曾抨擊《終結者》抄襲
    2006年,他被美國科幻和奇幻作家協會授予「大師獎」,以表彰其為科幻小說事業所作的貢獻,同年他入選了科幻奇幻名人堂。可以看出,埃裡森的創作範圍十分廣泛,包括了科幻小說、偵探懸疑小說、劇本創作等。事實上,他還是《花花公子》雜誌的撰稿人。△由Leo and Diane Dillon夫婦繪製的哈蘭·埃裡森肖像。
  • 讀者說他寫的小說像自傳,他就寫了一本像自傳的小說懟讀者
    這位小說大家或許一生都未能跳出身份的羈絆,就像他作品裡的那些主人公,而他的讀者也總是將他的小說視為他的自傳。於是,他真的以自傳的名義寫了一部小說,即《事實:一個小說家的自傳》,其中的主人公也叫「羅斯」,也是猶太人,也是一名作家。「我寫虛構小說時,你們說這其實是我的自傳,當我寫自傳時,你們說這簡直是虛構小說。既然你們那麼洞若觀火,而我那麼混淆不清,是真是假,就讓讀者去想想吧。」
  • 西方作家的自傳:大文豪是怎樣講述自己的生平的
    通常來說,作家的自傳會比別人為他所寫的傳記更具吸引力,畢竟這是最原始的介紹。當然,箇中真實性如何,也會常常引發後世的爭議。那麼,在西方作家的自傳中,那些大文豪是怎樣講述自己的生平的呢?《墓畔回憶錄》中譯本安徒生:《安徒生自傳》作為世界上最知名的童話作家,安徒生終生未婚,活到了七十歲,也算是一個高壽的單身漢。
  • 固執的,當讀者說他的小說像自傳時
    這部小說並不能像他作品中的主人公一樣擺脫他生活中身份的桎梏,他的讀者總是把他的小說當作他的自傳。因此他真的以自傳的名義寫了一部小說,那就是《事實:一個小說家的自傳》,其中主人公又叫「羅斯」,又叫猶太人),也是一名作家。「我寫虛構小說時,你們說這其實是我的自傳,當我寫自傳時,你們說這簡直是虛構小說。既然你們那麼洞若觀火,而我那麼混淆不清,是真是假,就讓讀者去想想吧。」
  • 韓素音去世 自傳小說《瑰寶》曾驚豔奧斯卡
    兩人離婚之後她又嫁與印度軍隊上校,曾在班加羅爾居住過一段時間。  韓素音1949年前的經歷,後來都寫進了她的自傳三部曲:《傷殘的樹》《凋謝的花朵》和《無鳥的夏天》。接到格非老師薦稿我格外高興,韓素音的名字我當然也有印象,她曾與毛澤東、周恩來的傳記聯繫在一起,而韓素音本人作為中西混血兒、中國問題專家,其傳奇經歷及其別樣人生,我也曾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三聯書店出的那套韓素音自傳裡讀到過。」  1956年1月,韓素音接受印度總督、前香港總督馬爾科姆的邀請,去印度新德裡度假。
  • 他的小說充滿性描寫,其實是個嚴肅作家
    他的作品曾獲美國國家圖書獎、美國書評家協會獎、福克納筆會獎、普立茲獎等諸多獎項,內容貼近個人生活與內心世界,涉及的身份認同、父子關係、男女關係、青春期的性困惑等問題能引起讀者共鳴。2018年5月22日,菲利普·羅斯去世,享年85歲。菲利普·羅斯的《事實:一個小說家的自傳》是小說還是自傳?
  • 2019年重讀中國當代文學名著,哪些作家名副其實,哪些被高估了?
    這部小說對民國時代關中社會的描寫,也很有歷史滄桑。但說實話,這部小說太多關於性的描寫,有損作品的聲譽。當年我在初中畢業的年紀第一次看這個小說,實在是有點......關於《白鹿原》這一點,爭議很大。雖然說文學名著不乏相關描寫,但是搞成小黃書般的存在,有點過了。
  • 《梁曉聲自述》:著名作家梁曉聲唯一圖文版人生自傳
    唯一一部圖文版人生自傳體力作  書中圖文並茂抒寫了他六十多年來內心深處最難忘的家國記憶  【內容簡介】  《梁曉聲自述》是即將步入古稀之年的梁曉聲的首次推出自己的人生圖文自傳體力作。本書的圖片和文字,都是梁曉聲精心梳理出來的人生成長軌跡,勾勒出他最完整的一張人生簡歷,記錄了他六十多年來內心深處最難忘家國記憶。  【作者簡介】  梁曉聲,當代著名作家。原名梁紹生,祖籍山東榮成。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他連續多年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民盟中央常委。
  • 摩羯座作家:偵探小說鼻祖愛倫·坡,自學成才的傑克·倫敦
    十二星「作」系列(10)摩羯座作家:偵探小說鼻祖愛倫·坡,自學成才的傑克·倫敦摩羯座作家概述:摩羯座(Capricornus),出生時間為12月22日至1月19日,屬於土象星座。據說這個星座是善與惡的結合體,亦正亦邪。他們堅強,有忍耐力,但較為固執、利己,不善溝通。
  • 黃永玉「返老還童」 自傳結合孩子的任性與才子的放縱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楊慶祥認為,黃永玉以90歲高齡推出的這部自傳小說,折射中國百年,堪比現代活化石,但最難得的,是摒棄了主流的小說敘事,宏大的歷史事件不再居於主體,而是作為傳說笑談等側面,「用個人生命景觀化解冰冷歷史意識,因此超越了自傳的範疇。」
  • 土耳其作家獲2006諾貝爾文學獎 曾因寫作被起訴
    諾貝爾的帕慕克  霍雷斯·恩達爾不願意談論更多的細節,除了重複瑞典學院的獲獎公告,霍雷斯只對本報記者添加了一句解釋:「帕慕克通過與東西方文化的聯接,擴大了現代小說的根基。」  旅居瑞典的華裔作家萬之與瑞典學院關係密切,他把帕慕克的獲獎看成是瑞典學院出現的新氣象:「帕慕克是一個有爭議的作家,是一個敢說真話的作家。
  • 當今世界最「政治」的兩位作家同日辭世
    幾小時後,另一個噩耗傳來,據美國《赫芬頓郵報》轉引《西班牙國家報》報導,烏拉圭左翼作家和記者愛德華多·加萊亞諾於4月13日去世,享年74歲。這兩位作家的寫作都有著鮮明的政治色彩,曾參與過納粹黨衛軍的格拉斯畢生以受傷的德語寫作,以文學來贖罪;而加萊亞諾也一生奔走在拉美政治運動前沿,為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吶喊。
  • 成龍英文版自傳出版惹爭議,被外媒批評為渣男
    12月4日,成龍三年前的自傳《還沒來得及長大就老了》的英文版《Never Grow Up》,開始全球發售。卻沒想到這本成龍的自傳卻在外媒中惹出爭議。因為成龍在書中講述的是有關自己年輕時「犯下的錯誤」——嫖娼、出軌、家暴等,被一些外媒批評是「渣男」。
  • 閱讀這些帶有自傳性質的文學作品,可以了解作家們的生平
    據說作家們的第一部作品,往往會用自己的經歷作為素材。而事實上,很多文學作品,特別是小說,的確帶有自傳性質,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作家們的一些生平事跡。下面來看看其中幾部這樣的小說作品。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少年維特的煩惱》是歌德的成名作,這部書信體小說生動的記述了一個少年充滿糾葛和痛苦的愛情經歷。而當年歌德也確實遇到過像小說中那樣叫綠蒂的女孩,只是歌德沒有在痛苦中選擇自殺而已。
  • 爭議作家閻連科被曝執筆呂樂新片 《速求共眠》計劃9月開機 閻連科...
    時光網訊  被譽為荒誕現實主義大師的極具爭議的作家閻連科,近日被曝將執筆導演、攝影師呂樂的新片《速求共眠》,劇組正在招募男女演員,預計將於今年9月中旬開機。此前顧長衛導演,章子怡、郭富城等主演的電影《最愛》就是改編自閻連科的小說《丁莊夢》。       在「超級卡司」公眾號曝光的這則組訊顯示,電影《速求共眠》的定位是「青春、文藝、農村」,出品方青年電影製片廠和樂人映畫,目前劇組招募的演員多為河南籍,這與身為河南人的閻連科的寫作特徵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