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文學記者眼中的張賢亮-->
有人說,張賢亮是小說家中生意做得最好的,生意人中小說寫得最好的。
「大俗又大雅」,「低俗的外衣下是深刻的內涵」,對他的作品常有如是解讀。
雖是戲談,卻也道出張賢亮的與眾不同。
先抑後揚 豁達和灑脫
「先抑後揚」,是很多人對他一生的評價。22年勞改經歷,對身心的壓抑不言而喻。1979年平反重拾創作、1992年創辦鎮北堡影視城,在文學繁榮期收穫名聲,在商業自由時收穫財富。
年過四十,迎來新生。
「在我接觸過的作家中,張賢亮是最豁達和灑脫的,活出了自我。」 《文學報》首席記者傅小平多次採訪張賢亮,2009年《一億六》出版,「情節不合理」「內容太低俗」,議論不斷。面對質疑張賢亮沒有絲毫惱怒,反而自稱是「最有爭議的作家」。
位於寧夏的影視城全年參觀人數破百萬,有400餘員工,每年還向周邊農民提供500多個就業機會,門票收入近億元。張賢亮的晚年生活卻簡單平靜,隱居在這個拍戲的外景地裡,早起練字看報,下午寫作散步,老友來了「陪著聊天」。
大俗大雅 荒誕而深刻
大俗又大雅,張賢亮小說的張力飽受稱道。「他能將最矛盾、最極端的事物融合在一起。」傅小平解釋,無論是《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還是《一億六》,小說讀起來荒誕有趣,但表象之下卻是深刻而嚴肅的內涵,是對人類和民族生存問題的思考。
張賢亮的小說常帶有自傳色彩,外界通常將其納為傷痕文學、反思文學。「但他並不是單純地抒發青春情感,而是有著濃厚的歷史責任感。」
他的為人也如作品一樣「矛盾」,傅小平回憶,談話間,張賢亮時常流露出玩世不恭。2012年,微博上曝出他「包養五個情人」的風波,張賢亮沒有緊張和憤怒,反而多次「哈哈大笑」。在評價王蒙的無緋聞生活時,他甚至調侃:「一個作家沒有緋聞,怎麼能把小說寫好呢?」
為玩寫作 熱愛並堅持
人生角色在變,文字風格在變,唯一不變的是他對寫作的熱愛。「我曾經問他寫作是為什麼?他說就是好玩。」傅小平看來,張賢亮隨性,但不隨意,更多是無拘無束的境界。
說是好玩,但從不玩噱頭,不玩概念,張賢亮對寫作的純粹,他的執著與堅持對現在年輕人很有啟發。「張賢亮一直關注社會,他的思想很超前,我們雖然比他年輕,但很多時候並不及他。」範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