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強!讀者說他寫的小說像自傳,他就寫了一本像自傳的小說懟讀者

2020-12-14 海右讀書

美國當代文學大師菲利普·羅斯的《事實:一個小說家的自傳》近日譯介上架。這是一部以自傳為名的小說,亦或以小說為名的自傳,羅斯在書裡虛構了另一個「羅斯」,寫小說家眼裡的事實與「事實」。書裡的種種是「羅斯」的人生,但也是讀者認識羅斯的入口。

事實從不自行走到你的身邊

2018年5月22日,菲利普·羅斯逝世,享年85歲。

對一些讀者來說,菲利普·羅斯只是在每年諾貝爾文學獎賠率榜的一個熱門名字,對另一些讀者來說,他卻是美國當代文學大師,用小說的方式呈現美國的猶太人世界,寫他們的創傷與記憶,寫他們的身份與信仰,寫「他們生活中的溝溝坎坎」。

羅斯說,他是美國作家,不是猶太作家。在他眼裡,這兩者的區別十分重要。這位小說大家或許一生都未能跳出身份的羈絆,就像他作品裡的那些主人公,而他的讀者也總是將他的小說視為他的自傳。於是,他真的以自傳的名義寫了一部小說,即《事實:一個小說家的自傳》,其中的主人公也叫「羅斯」,也是猶太人,也是一名作家。「我寫虛構小說時,你們說這其實是我的自傳,當我寫自傳時,你們說這簡直是虛構小說。既然你們那麼洞若觀火,而我那麼混淆不清,是真是假,就讓讀者去想想吧。」

菲利普·羅斯

倔強的小說家在向讀者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說明卻依然無效後,乾脆寫了一本像自傳的小說,或者說像小說的自傳。在羅斯看來,讀者沒有必要非得從作家的作品中窺視作家的私人生活,而他更是無意為自己虛構一段傳奇,作家理應躲在作品的背後。書名取為「事實」,本身就是對讀者這一執念的一種提醒。

「很明顯,事實從不自行走到你的身邊,它的組合全靠你自身經歷所養成的想像力。對過去的回憶並非對事實的回憶,而是對你想像中的事實的回憶。像我這樣的小說家談到,要展示『毫不掩飾』的自己,要描述『沒有虛構的生活』,其中未免有天真的成分。我曾宣稱,搜索事實對我來說可能是一種治療過程;這招致了讀者過分簡單的理解,卻不是我喜歡的初衷。」羅斯寫道。

羅斯的提醒不無道理,身為讀者的我們的確常常有意無意中在小說裡尋找小說家私人生活的蛛絲馬跡,有些時候,對小說家生活的好奇心甚至遠超過對小說本身的興趣。小說裡定然有小說家個人的一些影子,但那不是他們的全部,而有些所謂的「自傳」,也難免帶有回憶的濾鏡,並非全然的人生事實。

不清楚自己現在或曾經是誰

在《事實:一個小說家的自傳》中,虛構的那位「羅斯」跟真實的羅斯一樣,離開他所生活的猶太社區,從一個熟悉的小圈子奔向更廣闊的美國社會。他初入文壇,卻未像人們所期待的那樣去歌頌猶太人的偉大,因此招來質疑和非議。他的第一任妻子瘋狂而且荒謬,是其「人生中最可怕的敵人」,也是他的小說中很多「大無畏」女性的原型。他與父親在文化身份認同上存有隔閡,可內在的血緣關係又讓兩人互相原諒和解。

菲利普·羅斯

同樣的脈絡並不意味著一切真實,但這似乎正是小說家與小說的關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羅斯或者「羅斯」在創作這本小說或者自傳的過程中,「多次創造了自己的蛻變,以至於不清楚自己現在或曾經是誰」。

或許,借著「羅斯」,羅斯也說了一些心裡話,比如關於猶太身份的種種。羅斯的處女作《再見,哥倫布》,小說裡,兩位年輕的猶太人突破身份文化的傳統,尋歡作樂。《再見,哥倫布》於1959年甫一出版,便被認為是一部反猶主義作品,羅斯也遭受了來自同胞憤怒的指控,儘管他第二年又憑此獲得了國家小說獎和美國猶太圖書理事會的達羅夫獎。他將這段經歷寫進了《事實:一個小說家的自傳》中,或可視為一次公開的自我辯解。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作為猶太人在紐瓦克長大,儘管有希伯來語學校等,感覺上是作為美國人而長大成人的正規途徑。更重要的是,在我看來,作為猶太人長大和作為美國人長大,彼此之間沒有任何差異。」羅斯寫道。他認為,真正的差別是在哪個地方長大,而非以哪種身份長大。

羅斯的父母一代經歷了地域的遷移和身份的轉折,所以他們「對蛻變成美國人的任務總是遲疑觀望」,但是羅斯這一代不同,他們「像戰後美國任何地方的孩子一樣,無憂無慮,絲毫也不覺得自己在哪裡亞於其他美國人」,他們說著一樣的語言,看著一樣的棒球比賽,接受著一樣的大學教育。有些迂腐的族群陳規被視為族群的標誌而被刻意地保留下來,但在羅斯眼裡那全然沒有意義。他被視為族群的反叛者,可他或許只是在尋找自己的聲音,對抗族群的某種刻板聲音。

小說家要抗拒一些衝動

這部被稱為自傳的小說裡,關於生活經歷的描寫或許有虛有實,但那些文學理念和創作態度的表達一定是真的。比如他的寫作和他的生活,有時候非常貼近,有時候又風馬牛不相及,而面對事實,小說家需要抗拒一些衝動,「即讓不夠戲劇化的東西戲劇化,讓基本簡單的東西複雜化,讓很少暗示的東西變得寓意深長」。

菲利普·羅斯

羅斯或許也借「羅斯」回憶了青澀的文學時光。從文學愛好者到小說大師,沒有人能一蹴而就,羅斯也不例外。「為賦新詞強說愁」,在不同的時空,年輕的文學愛好者對深沉的認知和追求是一樣的。

「我懵懵懂懂的,只是想讓自己通過小說變得』典雅』起來,得以進入萊斯利大街中底層猶太人聞所未聞的領域。那些猶太人都忙於謀生和養家,偶爾才有一段歡愉時光。在最早期的大學故事中,我只想證明自己是一名猶太乖小孩,這已經夠糟糕了;到了今天,我又在證明自己是一名毫無特色的乖小孩,那豈不更糟糕。我的故事裡沒有猶太人,沒有紐瓦克,沒有一點喜劇色彩——我最不想做的事,就是送給文學的讀者一個笑容。我想證明,生活是悲痛傷感的,哪怕自己正感受著生活的振奮人心。我還想證明,我是『富有同情心的』,無害於他人。」

《事實:一個小說家的自傳》英文版發表於1988年,彼時羅斯已經聲名顯赫。這部以自傳為名的小說裡有他的反思,比如一名小說家應該保持坦率,放下手裡的鞭子,不要再去操縱事實。

遺憾的是,羅斯對猶太人的書寫並沒有為他贏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認可,但這並不影響他在讀者心目中和文學史上的偉大。他已經世界上獲得獎項最多的作家之一,僅從《事實:一個小說家的自傳》中就足以見得羅斯對文學和現實的深刻認知以及絢爛的小說技巧。

2012年,79歲的羅斯宣布封筆。他說:「拳王喬·路易斯在臨終前說,我已將我擁有的天賦發揮到了極致,這也正是我想對我的職業生涯想說的,我已經將我擁有的天賦發揮到了極致。」

菲利普·羅斯

從1959年到2012年,羅斯的創作周期長達半個多世紀。可他對小說的未來並不樂觀,在生前一次接受採訪時,羅斯說,書本無法與屏幕競爭,而小說閱讀最終會歸為小眾,因為它需要極高的專注力,但它依然屬於熱愛閱讀的人。

羅斯或許還是一名預言家。

相關焦點

  • 固執的,當讀者說他的小說像自傳時
    菲利普·羅斯翻譯的《事實:一個小說家的自傳》被放在書架上。這是一部以自傳為名的小說,或以小說之名的自傳,羅斯在書中又編造了「羅斯」,描述了小說家眼中的事實和「事實」。書中的種種都是「羅斯」生活,也是入口讀者所知道的羅斯。事實永遠不會自己出現菲利普羅斯於去世,享年85歲。
  • 小說||王高產:我給劉洋寫自傳
    文:王高產劉洋見到我時第一句話就是:老王,你真的發表了一篇小說了嗎?我沒有回答,只是微笑著看他。劉洋被笑得有點不耐煩繼續問:老王,你真的會寫小說啊?我再也把持不住自己的激動點了點頭。可以啊,真沒看出,你還是咱鎮上一位文化人啊?劉洋說。
  • 《如何寫好自傳》網摘
    而自傳體小說介於自傳和小說之間,兼有自傳的真實和小說的虛構兩種特性。自傳體小說的創作者可能有兩種不同的初衷:第一類作者原本打算寫一部自傳,但又希望藉助小說的形式遮掩自傳的真實。[1]這樣的作者通常在生命即將結束前才創作自傳體小說。[2]有人甚至一生只寫一部書,就是他的自傳體小說。
  • 歷史學家霍布斯鮑姆:為什麼像我這樣的人應該寫自傳?
    歷史學家霍布斯鮑姆:為什麼像我這樣的人應該寫自傳?自傳作者必須也是自傳讀者。我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越來越感到詫異,原來我所認識的人裡面,已有許多男男女女出版了關於自己生平的作品。更遑論那些通常來說較為傑出或臭名昭彰的人士,早就有別人捉刀幫他們著書立傳了。我甚至還沒有把許多當代人物所寫的、以小說形式加以包裝、實則為自傳的那些著作計算進來。或許我不應該驚訝才對。反正以寫作與溝通為業的人,總是習慣和同類打交道。
  • 歷史學家霍布斯鮑姆:為何像我這樣的人應該寫自傳?
    我甚至還沒有把許多當代人物所寫的、以小說形式加以包裝、實則為自傳的那些著作計算進來。或許我不應該驚訝才對。反正以寫作與溝通為業的人,總是習慣和同類打交道。況且各種文章、訪談、印刷品、錄音帶甚或錄像帶,以及與本書相似的著作當中,有驚人的數量是由任教於大學的男男女女所完成的。可見我並非特例。  儘管如此,有個問題仍值得思考。為什麼像我這樣的人應該寫出自傳?
  • 你想寫自傳,不知道該咋辦?
    有個朋友表示,想寫一本關於自己的書,但是呢,卻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我是這樣建議他的!寫關於自己的書可以是自傳、回憶錄,也可以是自傳性質的小說、散文。希特勒的自傳叫做《我的奮鬥》,但是寫這種自傳,除非你是名人,否則你只能自娛自樂,或者給自己的親戚、朋友看看,對你不熟悉的人是不會感興趣的,回憶錄同樣如此。寫自傳性質的小說或散文倒是可以,寫好了還可以出版,況且這類書也很多。比如三毛的散文集《稻草人手記》、《夢裡花落知多少》,曹雪芹的《紅樓夢》,賈平凹的《廢都》都是!這裡說的是自傳性質的散文或小說,不是自傳!
  • 如何寫自傳
    幾年前就開始計劃,要著手給自己寫本自傳,記錄並總結一下自己所經歷的人生。但幾年過去了,開了幾個頭,有的寫了幾千字,都不能令自己滿意,就只好停下來,放棄掉。剛開始,覺得寫自傳應該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真到動手的時候,才覺得不是那麼回事。其實,寫自傳與寫小說一樣,首先是要確定一個體例。自傳,雖然是傳主自己寫自己,但也有各種不同的寫法。
  • 他的小說充滿性描寫,其實是個嚴肅作家
    菲利普·羅斯的《事實:一個小說家的自傳》是小說還是自傳?這個問題似乎問得有些傻,我不清楚那麼多人說《事實:一個小說家的自傳》是一本小說,就是因為書的開始和結尾羅斯與他虛構的人物祖克曼的書信往來嗎?還是因為在《事實:一個小說家的自傳》裡羅斯對真實人物的改頭換面?
  • 《如何寫砸一本小說》8.3分,反向思維教讀者,如何成為好的作者
    不得不說,這本書有很大的吸引人和說服力,越讀,越有信心去寫小說。 作者霍華德·米特爾馬克,著有小說《法定年齡》以及一系列兒童科普讀物。 他寫的書評及隨筆曾發表於《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費城問訊報》《國際先驅導報》《好萊塢報導》等刊物。
  • 韓素音去世 自傳小說《瑰寶》曾驚豔奧斯卡
    韓素音1949年前的經歷,後來都寫進了她的自傳三部曲:《傷殘的樹》《凋謝的花朵》和《無鳥的夏天》。  對於自傳三部曲的整個創作過程,韓素音介紹說:「我從1964年動筆寫這部家史,一直到1979年才得以完成。全書共分四部。每一部裡包含歷史、傳記和自傳,裡面記錄了幾十年間的社會情況和歷史事件,以及這些情況和史實對我父親、我的家庭和我自己的影響。」
  • 奇怪自傳:一部自傳只列出一百多個關鍵詞
    核心提示:這本《羅蘭巴特論羅蘭巴特》的結構很怪,他不是從自己的出生一直到老去這整個故事回述一遍,也不是有什麼特別的主題,而是用他最喜歡的一個方法,就是把自己一生的所有自傳列出了幾百多個詞,這一百多個詞每個詞下面好像有一個詞條像字典一樣來解釋。
  • 霍金自傳與「他傳」
    作為一本自傳,這本書肯定也會像《懺悔錄》《我的苦難史》一樣,傳諸後代」。  吳忠超向記者說起了霍金寫這本自傳的起源,那是霍金70歲生日那天,劍橋大學和國際同仁為霍金舉辦了「宇宙的態」的學術會議,並從全球各地邀來霍金的學界友人、過去的合作者和學生共100餘人慶祝。「但是因為霍金的健康狀態,醫生不允許他親自出席慶典。
  • Jessica《Shine》延期,引起爭議「不是自傳小說的虛構劇」更正
    Jessica《Shine》出版延期,引起爭議,出版社「不是自傳小說的虛構劇」更正組合少女時代出身的Jessica延期了小說《Shine》的出版,修正了部分錯誤。首先解釋說:「《Shine》不是作者自傳的小說,而是以作者的想像力重新創造的內容的虛構劇。」另外,隨著書籍出版,電影《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的製作團隊參與確定製作電影,但這也不是確定階段,是正在討論製作的階段。
  • 一本未及完成的自傳
    [摘要]「我沒有罷筆,目前正在創作我的自傳體小說。」不知道這部小說是不是就是張賢亮曾經提到的90歲要出的那本自傳。張賢亮說自己90歲以後會出自傳,「到時候我就自由了,可以把現在不可告人的話寫出來了。」這是他6年前親口對本報記者說的話。
  • 我們為什麼要寫自傳?
    從小到大,你可能寫過不少文章(作文),也許你現在依然喜歡寫作;也許你對寫作避之不及。不論你現在多大年紀,我認為,你都很有必要為自己寫一本自傳(含前傳——家族史、後傳和本傳),這將會是你送給自己的最有意義的生日禮物。
  • 《如何寫砸一本小說》:糟糕的小說,大多有這三個特點
    在這個全民寫作的時代,以寫作為生不再那麼遙遠,但還是有很多人在小說的世界裡摸爬滾打一段時間後,不得不向現實低頭。低頭的主要原因就是寫出來的小說得不到讀者和編輯的認可,最終只能躺在草稿箱裡。其實寫小說是一件說難也簡單的事情。
  • 瑪麗·卡爾:如何寫好一本回憶錄
    瑪麗·卡爾在瑪麗·卡爾看來,回憶錄是從「記憶裡尋找真相」,真相雖然不能完全抵達,但回憶錄的「重構」與小說的「虛構」之間有著嚴格的區分;而詹姆斯·弗雷則說,「我寫的《百萬碎片》裡,只有百分之五是不誠實的她接著出版的第二本青春期回憶自傳《櫻桃》(Cherry),被《娛樂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評選為「過去25年的100本最好的書」的第4名;瑪麗·卡爾的自傳系列的最近一本《重生之光:自傳》(Lit)裡,她在書中坦陳了自己曾因酒精和精神瘋狂而墮落的過往,和令人驚奇的重生之路,出版之後就登上了亞馬遜(國際版)的當月最佳書榜。
  • 從唐駿學歷造假看自傳出版:自傳多聘槍手寫 審核把關難度大
    從《我的成功可以複製》到《打工皇帝唐駿》,名人自傳是否會像捲入「張悟本事件」健康書一樣遭遇信任危機,從而殃及同類書刊呢?對此,出版界人士坦言,「沒有100%真實的自傳」。自傳多聘槍手寫英特頌圖書公司董事長袁傑偉初聞唐駿在自傳中謊稱學歷,非常震驚的同時也頗感無奈。袁偉傑表示,這年頭無論是自傳作者,還是出版社,總會出現一些急功近利的情況。
  • 如果我們想讓自己的網絡小說吸引讀者,小說的開頭應該怎麼寫呢?
    作為一名網絡作家,我們都希望自己的作品第一眼就能吸引讀者,如此,小說的開頭也就變得相當重要了。筆者曾經聽一位編輯說過,寫好網絡小說的開頭,你的作品差不多也就成功了一半。那麼,網絡小說的開頭應該怎麼寫呢?
  • 張賢亮將"情人"傳言寫進自傳:讓我的自傳更熱鬧
    目前正在寫自傳的他表示,他已經將那條微博列印出來,作為自傳的材料,「這應該會讓我的自傳更熱鬧。」  稱自己覺得很悲哀  「網絡製造了一場肆虐的狂歡」  12日凌晨,網友「做他的情人」以張賢亮的「情人」身份爆料,「我和老太爺終於分手了,就是『張賢亮』……極度變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