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療法難奏效?都是腫瘤異質性惹的禍!

2020-12-15 生物谷

2016年,來自美國希德斯-西奈醫療中心(Cedars Sinai Medical Center)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在食管腫瘤組織樣本中鑑定出超過2,000個

遺傳

突變,在闡明了癌症複雜性的同時,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甚至是在同一腫瘤組織的不同區域,不同的

腫瘤

細胞也有著大相逕庭的

遺傳

模式。

該研究對應的論文發表在最新出版的NatureGenetic上。該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根據特定遺傳缺陷設計的靶向療法戰勝癌症是如此困難。對患者的腫瘤進行單次活檢之後,外科醫生僅僅可以解碼部分腫瘤細胞的

遺傳

變異。除此之外,

腫瘤

組織在生長過程中會不斷地改變他們的區域構成,這也在極大程度上為癌症的靶向治療帶來了障礙。

Cedars-Sinai醫學院血液學和腫瘤學副教授和研究科學家,此次多中心聯合項目的協調員Dechen Lin博士說:「腫瘤並不是一種單一疾病。

腫瘤

組織中有數百萬個細胞,這些細胞中的很大一部分彼此各不相同。」

長久以來,Cedars Sinai研究團隊一直在關注難治性的食管鱗狀細胞癌。這類癌變細胞會在不同程度上對食道進行攻擊,尤其是連接喉嚨與胃的中空管。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數據,食道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僅僅約為20%。

為了建立食道癌的突變目錄,研究使用大功率計算機對13個病人的51個

腫瘤

樣本測序數據進行了深入挖掘。通過複雜的算法,他們在

表觀遺傳學

層面對食道癌的發生過程進行了深入分析。

有賴於上述技術與研究,研究人員在選擇的腫瘤樣本中確定了2,178個與食道癌發病顯著相關的

遺傳

變異,其中幾十個變異已被證明與已知的食管癌風險變異相關。另外,研究人員還在同一

腫瘤

樣本的一些區域中檢測到許多不同的重要突變,突出了癌細胞的複雜性。這一發現同時證明了使用單活檢方法(臨床中的標準方法)對癌症

遺傳

構成不準確解釋的可能性。

除了建立了這些食道癌發病相關基因突變目錄之外,研究人員重建了食道癌的發展「傳記」,前所未有地揭示了食道癌細胞生命周期中存在的一些特異突變。

「這項研究開拓了腫瘤異質性和癌相關變異研究的前沿,同時,這項研究也是全球最先專注於來自單個

腫瘤

內不同區域的表觀

遺傳

變化研究。」本研究的共同資深作者,生物醫學科學副教授和Cedars Sinai生物信息和功能基因組中心主任Benjamin Berman博士說。

為了應對多樣性數據帶來的挑戰,項目合作單位Berman實驗室項目科學家和該研究的共同主要作者之一Huy Dinh博士開發了針對於表觀

遺傳

和基因組數據的創新計算方法。

展望未來,研究者計劃將他們的分析技術應用於其他癌症,接著探索他們迄今確定的食道癌相關基因組和表觀

遺傳

變化。他們認為他們的工作是有著解決個性化治療過程中日益凸顯的耐藥性產生問題。

「證據表明,腫瘤異質性是癌症耐藥性產生和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該研究的另一位作者,醫學教授Phillip Koeffler和Cedars-Sinai腫瘤研究中心的Mark Goodson教授說。 「鑑於這種情況,破譯

腫瘤

的基因組多樣性和進化多樣性可以為識別新靶標和設計個性化醫療策略提供基礎。」

相關焦點

  • 多篇文章解讀腫瘤異質性的發生及研究進展
    腫瘤細胞的基因組通常會經歷多個異常事件,而這些均與腫瘤生物背後發生的機制密切相關,同時其也能反映在整個基因組的CNA剖面上,而最近研究人員對多種癌症類型進行的研究也都闡明了這一事實,即腫瘤細胞所發生的異常改變模式與癌細胞對不同類型藥物耐受性的增加直接相關,這些藥物包括經典化療、PARP抑制劑乃至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等。
  • 「與癌共舞」-腫瘤的異質性
    ,包括空間異質性(相同腫瘤不同區域基因與表型不同)與時間異質性(原初腫瘤與次生腫瘤基因與表型不同)。, 選取 21例具有EGFR突變,術後復發後僅接受吉非替尼治療的NSCLC患者標本進行分析,採用顯微切割技術對每例腫瘤標本選取50~60個位點進行EGFR突變檢測21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的腫瘤組織標本全部由EGFR突變細胞組成,其餘6例患者的腫瘤組織標本僅有部分細胞存在EGFR突變,部分EGFR突變患者的無PFS和OS均明顯少於全部突變者,提示腫瘤組織內EGFR突變的異質性是影響靶向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
  • 盤點| 淺談腫瘤異質性
    除極個別情況外,腫瘤發生通常只涉及體細胞而不涉及性細胞。因此,人體的絕大多數腫瘤都不會遺傳給後代,但種系基因缺陷所致腫瘤遺傳傾向例外。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科學家就已發現小鼠腫瘤的一些腫瘤細胞經過移植可以長出新的腫瘤,但移植另一些腫瘤細胞卻不會導致新腫瘤形成,這就提示著到腫瘤在功能和表型上存在異質性。
  • Nature提出腫瘤異質性和耐藥性的罪魁禍首
    近年來,腫瘤免疫療法的良好療效受到極大的鼓舞,得到了全球研究者的高度重視。實際上,如何選擇免疫治療的作用靶點仍然是治療的難點,並不是所有腫瘤均適合免疫療法,其根本的原因還是腫瘤異質性在作祟。關於腫瘤異質性的來源,目前以克隆選擇與癌幹細胞學說互補和分支進化模式來解釋腫瘤異質性在學術界已基本達共識。腫瘤幹細胞是指腫瘤中存在的一小群具有無限自我更新能力的幹細胞樣細胞,可以演化成表型不同的細胞群,具有強致瘤性。
  • 系統性異質性:一種理解腫瘤異質性的綜合性方法
    DNA甲基化修飾是表觀遺傳的重要內容,通過對腫瘤患者甲基化組學的研究,發現甲基化異質性及其介導的基因沉默可影響腫瘤患者的表型;同時,肺癌患者的表觀遺傳學異質性也對該病的診斷及治療具有重要作用。表觀遺傳學中的DNA甲基化、組蛋白翻譯後修飾、染色質重塑對基因表達、細胞功能產生影響,導致腫瘤異質性的發生。
  • 『珍藏版』Nature Reviews Genetics綜述 | 深度解析腫瘤異質性
    負選擇,也稱之為純化選擇,是種群中適應性降低的細胞消亡的進化動力,也會通過去除有效的新抗原而影響腫瘤的進化。  但是,選擇並非任何時候都是奏效的。癌組織中突變和遺傳漂變不斷發生,其發生率取決於細胞分裂和種群動態,而選擇則取決於環境。例如,如果一個種群中所有小生存率都一樣,那麼缺乏正向選擇就意味著該種群的進化是中性的,只有突變和遺傳漂變在起作用。
  • 聚焦腫瘤新療法與新理念:腫瘤電場治療今年5月正式在中國內地獲批
    中國網財經11月15日訊 日前在「腫瘤防治,贏在整合」為主題的2020 中國腫瘤學大會(CCO)上,胃腸間質瘤(GIST)、膠質母細胞瘤(GBM)領域的創新治療方案及療法備受關注。  此次大會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近100個前沿專題,涉及腫瘤相關基礎研究、臨床研究、臨床轉化、創新產品及醫院管理等多方面的內容。
  • 華西醫院莫顯明教授:如何讓腫瘤異質性顯山露水?
    編者按:腫瘤異質性是惡性腫瘤的重要特徵,是引發癌症患者藥物耐受性和療法失敗的主要原因,也是近期腫瘤研究熱點。隨著基因組測序技術的快速進步以及生物信息與大數據科學的交叉應用在腫瘤研究中不斷取得的突破,加速了研究人員對腫瘤異質性的認識,並提出了以個體化醫療為基礎的「精準醫學(precision medicine)」模式。
  • 結腸直腸癌對靶向療法適應性變異
    結腸直腸癌對靶向療法適應性變異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8 12:46:40 近日,義大利都靈大學Alberto Bardelli、Mariangela Russo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了結腸直腸癌對靶向療法的適應性變異
  • 分析前因素與腫瘤的異質性
    通過時間和空間模式對腫瘤內部的異質性進行研究。因此,認識和區分真性和假性的異質性非常重要。假性異質性可能與不恰當的分析前條件相關。分析微環境相互作用中不同的異質性克隆是非常正確且必要的。目前看來這些分析猶為重要,不僅僅是因為研究方面需要區別這些克隆,而且診斷方面也特別需要區別。實際上區別不同克隆的重要性在於腫瘤間的異質性變異範圍常常超出了現有的分子分類的定義。
  • 一文盤點丨CAR-T療法如何突破瓶頸?迎戰實體腫瘤!
    目前,國內也進行了大量的間皮素CAR-T臨床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在小鼠實驗中,接受新型間皮素CAR-T療法的晚期卵巢癌小鼠的腫瘤出現快速消退。來自斯坦福醫學院的Majzner教授團隊研發了全新一代針對實體腫瘤的CAR-T療法,這種特殊的CAR T細胞療法之所以被譽為最有希望的療法之一,是因為它靶向一種在很多實體腫瘤中高水平存在的抗原--B7-H3,包括一些兒童癌症。
  • 談談腫瘤靶向藥物的「三十六計」
    進入21世紀,肺癌的治療更是突破性地出現了單克隆抗體藥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免疫調節劑(PD-1、PD-L1)這三大類靶向藥物。這些藥物在設計與作用中體現出的智慧與哲學,在很多方面與《孫子兵法》的作戰指導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今天就以這三類肺癌靶向藥物為例,談談腫瘤靶向藥物的「三十六計」。
  • 抗癌腫瘤靶向藥的療法解讀!
    這些藥都是治療什麼疾病的? 1、吉三代(丙通沙) 吉利德科學公司(NASDAQ:GILD)介紹,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已經批准丙通沙(索磷布韋 400 mg /維帕他韋100 mg)可用於治療基因1-6型慢性HCV(C型肝炎病毒)的成人感染患者。
  • 《Nature》: CAR-T療法全球市場分析
    FDA批准了兩種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體細胞(CAR-T)療法,來自諾華的tisagenlecleucel-T(Kymriah),以及Kite/吉利德的axicabtagene   ciloleucel(Yescarta)。CAR-T療法在某些血液腫瘤中具有顯著的療效,並預示著腫瘤治療模式的變革。
  • 可用於3種類型腫瘤靶向抗癌藥Retevmo獲FDA批准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近日批准禮來(Eli Lilly)子公司Loxo Oncology的靶向抗癌藥Retevmo(selpercatinib,40mg和80mg膠囊),用於治療腫瘤在特定基因(轉染期間重排基因,RET基因)存在基因改變(突變或融合)的3種類型腫瘤患者:非小細胞肺癌(NSCLC)、甲狀腺髓樣癌(MTC)
  • 治療淋巴瘤的靶向CD30療法開出上海首張處方
    來源:證券時報2020年7月30日,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血液科主任劉澎教授開出靶向CD30的創新抗體偶聯藥物安適利?(注射用維布妥昔單抗)在上海的首張處方,用於復發或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患者的治療。
  • 罕見腫瘤,「藥」在何方|唾液腺腫瘤的治療
    目前,全世界對於罕見腫瘤患者均缺乏有效的診斷和治療方案,導致其五年生存率比其他常見腫瘤患者低15%-20%。因此,亟需有效的治療手段和新型治療藥物解決罕見腫瘤治療的一大難題。 21世紀,腫瘤治療進入免疫、靶向治療的新時代,新型治療手段在部分罕見腫瘤中也取得一定療效。
  • 安進詳解KRAS抑制劑組合療法研發方向
    試驗結果表明,在攜帶KRAS G12C的腫瘤細胞系(NCI-H358)中,AMG 510與多種靶向療法產生協同作用,協同作用最強的藥物組合包括AMG 510與HER激酶抑制劑afatinib,SHP2抑制劑RMC-4550,或MEK抑制劑trametinib構成的組合療法。
  • 癌症治療新星CAR-T療法迎來最佳輔助科學家發明「改變規則」的靶向...
    近年來,CAR-T療法成為了癌症治療領域的明星。CAR-T療法全稱是「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它是利用人體本身免疫系統存在的T淋巴細胞,靶向消滅癌細胞的方法。
  • 腫瘤患者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腫瘤與腫瘤間的異質性以及單個腫瘤內的異質性是目前腫瘤治療的瓶頸之一。具體包括個體的異質性、不同腫瘤細胞類型的異質性、同一腫瘤細胞內的異質性等。腫瘤異質性會妨礙正確的腫瘤治療。如果治療僅僅關注於一小部分特異性的細胞,那就會很容易導致腫瘤的復發。通常,因為腫瘤異質性的存在,針對腫瘤一個受體的治療往往不會有明顯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