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鄖西縣教育局關於開展義務教育學校第二輪教學綜合視導評估的通知》(西教函【2017】81號)精神,縣教學研究室組成聯合視導評估組,於2020年12月17—18日對馬安鎮初級中學開展了綜合視導評估。視導以《鄖西縣中小學教學視導評估標準》為依據,以第一輪視導評估中的問題整改和學校內涵發展為重點,通過聽匯報、看校園、查資料、聽評課、師生座談、問卷調查、抽樣監測等方式,對馬安鎮中的教學管理、教學過程、教學質量進行了綜合視導評估。現將綜合視導評估情況通報如下:
一、評估結果
1.課堂教學水平
馬安鎮中有18個教學班,有專任教師45人,視導組共聽課34節,聽課覆蓋率為75.6%,其中優秀13節,佔聽課節數的38.2%;良好13節,佔聽課節數的38.2%;合格8節,佔聽課節數的23.6 %;無不合格課堂;課堂優良率為76.5%,複查第二輪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等級評價優秀等次3人,均達到優良水平,複查與認定相吻合。馬安鎮中課堂教學整體水平良好。
2.學科抽樣監測
視導中隨機抽測了七年級語文和八年級數學兩個學科的階段水平,七年級語文人平76.15分,及格率75%,優秀率35%,低分率0%;八年級數學人平68.07分,及格率81.5%,優秀率40.7%,低分率14.8%。
視導抽測了三個年級各1個班的音樂、美術學科,總體處於中上等水平。
根據《國家體質健康標準》,視導組隨機對八年級20名學生(其中男女生各10名),進行了坐位體前屈、50米跑、立定跳遠三項實地測試,三項平均得分66.53分,處於及格水平。
3.綜合視導評估結果
教學管理(A1)28.5分,教學過程(A2)36.6分,教學質量(A3)28.13分,校長匯報與答辯4.5分,綜合評估得分97.73分。
二、成績與經驗
1.立調子,助力課改取得成效。
馬安鎮中提出「以人為本,務實創新,打贏自主課改持久戰」的響亮口號,建立了《教學獎懲方案》《中考獎懲方案》《課時津貼實施方案》《新教師培養實施方案》《教研組績效考核實施方案》《集體備課實施方案》《教學工作基本要求概覽》等一系列教學核心管理制度,注重落實兌現,並且不斷發現問題,優化舉措,深化改革,結合校情實際,先後創新了「小組合作+導學案」的課堂教學模式,「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班級管理模式,「五步備課+集思廣益」的教學研討模式,「有事大家議+多彩活動」的德育創新模式,努力打造活力校園和特色校園,取得了顯著成效。近年來,學校先後被授予「全國教育先進集體」「十堰市文明校園」「十堰市十二五教科研先進單位」「十堰市禁毒教育優秀課例先進單位」「縣教育科研十強學校」等榮譽稱號,學校連續17年榮獲全縣中考綜合評估一等獎。
2.定位子,圍繞目標協作發力。
一是基於校情定目標。學校明確制定了各年級各學科教學質量目標:七年級年級目標是綜合評估第一名,語數外三學科綜合評估位居前二,政史地生位居前三,各學科班級排名均要達到前15名;八年級年級綜合評估第一名,語數外物四學科綜合評估位居前二,政史地生位居前三,各學科班級排名均要達到前20名;九年級2021年衝刺一等獎第一名,爭取創下「18連冠」的目標,各學科綜合評估均要位居前二,班級排名均要在前20。
二是依據目標抓過程。學校不但完善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學校非常重視對質量監測結果的應用,從平均分、及格率、上線率、500強、綜合評估名次等方面綜合考核兌現,將質量監測成績納入周量化考評,獎優罰劣。並依據監測情況,從各個層面展開深入反思,查找問題,強化措施,及時預警,及時補救。
3.樹旗子,引領學校蓬勃發展。
馬安中學能始終保持蓬勃發展的勢頭,源於有一支敢於吃苦、樂於奉獻、業務精良、銳意進取的管理團隊。
一是開展民主評比,學校管理接地氣。學校將「周文明評比」作為評價班級管理的重要抓手,每周召開校班子擴大例會,學校幹部和值周值寢教師參與量化考評,從行為習慣、安全、衛生、教學、師德、考勤等方面逐項逐條對各班、各處室一周表現情況進行評估打分,全方位總結評價上周工作,落實周文明評比細則,評出「文明班級」「文明寢室」,梳理存在的問題,商討改進意見,並研究敲定下周學校工作,安排各項校本活動,最終在教師周例會上予以公布。學校堅持讓每一位教師輪流當值周校長,讓每一位教師輪流承擔主持主備任務,讓每一位學生幹部參與學校管理,既發揚了民主,又培養了人才,還十分接地氣、有成效。學校還創新了「教研組捆綁制考核」「五星評比」「雙線集體備課」等機制,均取得顯著成效。
二是領導率先垂範,常規管理有底氣。學校幹部個個業務素質過硬,工作作風紮實,能挑重擔,敢打硬仗,爭先恐後,底氣十足。領導班子8人中有6人擔任學科備課組長或班主任,5人跨年級兼代語數雙班課程,對分管工作也是比著幹,比承擔的工作量大小、比參與教研活動次數、比教育教學的質量、比分管工作成效。本學期至教學綜合視導時,校長楊成棟聽課33節、業務副校長付官聽課30節、教務主任查洋洋聽課29節等,均已達到縣規定節次。
4.育苗子,助推學校質量提升。
一是建機制給機會,助力新教師成長。馬安中學注重青年教師培養,修訂完善了《馬安中學師徒結對獎懲方案》,三年來,有78位教師結為師徒,籤訂了師徒結對協議書,實行同獎同懲。學校堅持新聘教師應培盡培,積極參加縣級、市級、省培、國培項目的培訓。學校制定了《教師業務論壇實施方案》,論壇活動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主題,論壇主題要立意新、內容實,內容涵蓋內容較廣。學校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加教研活動,三年來,馬安中學教師在縣級教研活動及協作區教研活動中展示公開課、研究課29節,有8位教師在省市級微課、網絡優課、優質課評比中獲一等獎,有22篇論文在省市級媒體上發表。
二是集體備課導向,引領新教師登堂。學校制定了《網際網路+五步式備課實施方案》,有學期集體備課計劃安排,以年級組為單位成立了語文、數學、英語、道史地、理化生五個備課組,以學科為單位成立教研組注重提高「網際網路+五步式」集體備課效率,按照「初備—集備—復備—續備—補備」流程,明確備課內容,強化主備責任,監控研討過程,突出個性特色。每次集體備課時都能做到「四定」:定時間、地點、主題、主備人。集體備課形成初案,結構完整,既有三維目標的設定,又有導學、練案策略;既有重難點分析,又有學生活動預設與生成,為課堂教學確定了方向。個人二次備課落到實處,「個案」二次備課痕跡明顯,既有重難點標註,也有資料補充;在課後及時反思,形成「補案」。集體二次研備活動,助推了新教師專業成長。
5.搭臺子,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一是持之以恆抓習慣,自主管理促成長。馬安中學立足於學生的自我養成教育,逐步建立並完善了學生自主管理模式。一是搭建兩個學生自主管理平臺,即學生會、學工部。學生會負責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監督、檢查、通報,小到吃飯時掉了幾粒米,走路時丟了幾片紙,說話時帶了幾個髒字等等都會被及時通報在公示欄裡,甚至連教師是否參與跑操、大型集會活動都會詳細記載;學工部主要負責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督查每天的練字、讀報、演講、自習等,還負責檢查老師到班輔導、學案的批改情況。二是深化「13X動態管理」模式,推行「五星評比」,五星即自學星、自律星、自強星、自修星、自主星,堅持一周一考評,一周一檢查,一學期一小結,一年度一匯總。每周星級學生在班級群公示,在學校公眾號推送。獲得年度優秀的學生,製作喜報在學校周邊醒目位置展示,並把家長會、表彰會開到學生所在村上,把喜報送讓學生家裡,交到家長手中,讓品學兼優的學生真正有榮譽感、成就感、自豪感。
二是課堂教學角色分明,學生主體地位彰顯。全校教師備課嚴格按照「三環六步」模式設計,課前、課中、課後環節能夠落實到位。自主教育課堂特色明顯,「學為主體,教為主導」雙向互動的課堂氛圍濃鬱,學生參與面廣,獨立思考、主動展示、自主訓練、合作探究、同伴互助等自主學習元素豐富厚重有效,大部分學科能夠面向全體學生,分層要求,應用小組評價、個體評價、生生互評等多元化評價方式分類評價,促進每個學生參與,提振學習信心。馬安鎮中始終讓學生立於課堂中央,讓學習成為主打動作,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平臺,發展學生綜合素養。
三是優化作業配方配料,精準輔導不落一人。各學科都能圍繞學科素養要求和課時目標精心設計作業,作業量適中,難易適度。一是注意作業「配方」,既有鞏固訓練式作業,也有探究實踐式作業;二是注意作業「配料」,通過集體備課精設練案,剔除隨意練習,精心精選高品質作業素材,有利於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經問卷調查,所有作業都能在作息時間內完成。
各學科制定有培優輔差計劃,有輔導工作記載手冊,有培優輔差措施。關注目標生,關愛特異生,穩定波動生,採取多種手段促進每一位學生健康成長。
6.同步子,夯實過程師生共進。
一是同目標共奮進。堅持師生成長共同體建設常抓不懈,將「日記周評月公示年兌現」和《學生成長周志》合理使用落在實處,常態化開展師生共建共成長工作。堅持以「自主學習、全面發展、快樂成長」的辦學理念為導向,做到以文化人,能夠用敢於創新、志存高遠、精益求精、協作共進、永不言棄的「馬安精神」,凝聚人心、武裝頭腦、淨化靈魂、鼓舞鬥志,提升素質。
二是同育人共盡責。學校高度重視家校共育工作,通過成立家長委員會、組建家校微信及QQ群,設立家長開放日,推行家長評教等舉措,注重強化家庭監護主體責任,增進家校及社區互動,指導家長樹立科學育子觀念,聚集社會名流參與學校管理,彌補了學校教育的缺陷,優化了德育舉措及學校育人環境。
三、問題與建議
1.馬安鎮中的「五名」建設需要持續推進。
要配合馬安教育小鎮創建工作,充分發揮馬安自主教育發源地優勢,加大「名校、名師、名案、名著、名生」創建力度,要通過高端媒體宣傳、校本軟硬包裝、校際交流互動、特色課程開設、成功做法提煉等,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打造鄂西北鄉村課改名校;要通過換腦子、選苗子、壓擔子、引路子、搭臺子、立杆子、樹牌子等舉措,促進一批馬安名師走專業發展之路,儘快成長為十堰市乃至湖北省的教學名師;要結合縣域教改實際,分學科定專人研究優化現有資源,出版一批名導學案;要鼓勵青年教師學習專著,研究課堂,積累經驗,著書立說,最好能獨立或者結集出版發行幾本成果專著;要致力於跟蹤學生去向,持續研究學生終身發展情況,收集出名學生勵志故事,打造校本膜拜對象,擴大學校辦學效應;還要藉助信息技術2.0時代的東風,依託教研室,著力創建一批名師工作室。
2.進一步加大對新課標的研讀和學科核心素養的滲透力度。
針對馬安鎮中新教師較多,人員流動頻繁的實際,學校要充分利用校本教研活動日,繼續加大幫帶引領力度,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熟。要鼓勵教師多學習專業書籍,多觀摩同行的課堂,多研究教育教學現象,多思考應對的方法和舉措。要把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滲透到教育教學過程之中,全面精準地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3.進一步將信息技術手段與學科課堂教學深度融合。
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梳理整合教育教學資源,優化教學手段,尤其是在突破教學重點、化解教學難點、強調易混易錯點上要動腦筋,要將西沃白板助手5.0中的資源、網絡上專業網站的微課資源、反轉課堂教學資源、終端互動設備綜合應用技術等融合進課堂教學,提升廣大青年教師的課堂執教能力,努力實現課堂教學的現代化。
4.進一步加強微課題的研究及考查學科的管理。
要樹立「教學即科研、課堂即基地、問題即課題」的意識,通過多種舉措,提高教師對小微課題的研究,解決教育教學實際中的困惑。要關注考試改革動向,關注體音美綜合實踐等小學科的教學,進一步在制度設計、過程監控、效果評價、業績考核等方面進行細化,促進所有學生全面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