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王章句
以五十步笑百步。
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曰:「不若與人。」
曰:「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
曰:「不若與眾。」
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詩云:「畏天之威,於時保之。」
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公孫丑章句
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
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
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
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禍褔無不自己求之者。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褔。」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尊賢使能,俊傑在位。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
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捨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
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天下有達尊三:爵一,齒一,德一。朝廷莫如爵,鄉黨莫如齒,輔世長民莫如德。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
滕文公章句
顏淵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民事不可緩也。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
物之不齊,物之情也。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古之人未嘗不欲仕也,又惡不由其道。
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離婁章句
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規矩,方圓之至也;聖人,人倫之至也。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之難。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
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事親,事之本也。
若曾子,則可謂養志也。
人之易其言也,無責耳矣。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舜盡事親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為父子者定,此之謂大孝。
為政者,每人而悅之,日亦不足矣。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仲尼不為已甚者。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養人,然後能服天下。
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可以與,可以無與,與,傷惠;可以死,可以無死,死,傷勇。
禹之行水也,行其所無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無事,則智亦大矣。
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乃若所憂則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為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我由未免為鄉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則亡矣。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堯、舜與人同耳。
萬章章句
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大舜見之矣。
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孔子曰:「唐虞禪,夏後、殷、周繼,其義一也。」
聖人之行不同也,或遠或近,或去或不去,歸潔其身而已矣。
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
告子章句
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
子服堯之服,誦堯之言,行堯之行,是堯而已矣。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裡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盡心章句
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廣土眾民,君子欲之,所樂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樂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雖大行不加焉,雖窮居不損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未聞以道殉乎人者也。
春秋無義戰。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