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宣布:拋棄to-do list,日程表才是最香的!

2020-12-12 本周休息
《瘋狂動物城》劇照

一句話,

說明你的拖延症有多嚴重?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今日份的毒湯

01被困在to-do list裡的人

我剛畢業拿到公司offer的時候,offer上面要求在入職當天帶上一本書,叫做《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裡面有七個被人廣泛引用的優秀習慣,其中一個就是「要事第一」。

經理告訴我要把自己的工作任務,每天列出來,然後根據重要緊急程度,一一去做掉。初入職場的我為學到這個技巧而感到興奮,以為掌握了職場高效率的捷徑。

但是後來我發現,任務越來越多以後,我已經無法掌握自己手中清單的完成率,甚至無法為工作任務標記輕重緩急再去執行。有一天我們領導把我叫進了辦公室,跟我說:

「我發現你這段時間工作成效一般,好像有點不知所措。」

我想狡辯說工作太多了,但最後沒有開口。我知道她說的是事實。我的to-do list已經很長了,長到我不知道該如何為他們分配時間。

我的時間管理出了問題。

我每天下班前都會回顧自己的任務清單,並且給明天要做的事情列上1234。理想狀態下我是可以掌控這些任務進度的(總是有一種莫名的自信),現實情況是每天都因為臨時狀況而處在暴躁情緒中:

每天都有人找我,索要信息、數據,詢問一些事情,參加臨時的會議,突然被叫去辦公室安排新的活……

也經常會出現挫敗感,回顧一天好像碌碌無為,毫無成就感。

那幾年,我都把責任歸咎於「身在職場身不由己,我也不是領導,事情都可以我自己安排」這個因素上。每個人都是別人的提線木偶,而且有很多很多線,我根本無法為自己設計日程表,按照既定安排行進。

今年辭職以後,從7月份到現在11月底,差不多5個月的時間,我充分實踐了在「24小時都是自己的」這個前提下的todolist和日程表這兩個工具。

我發現了一個我不想面對的現實:todolist依然完不成,時間很多,反而增加了偷懶的時間,花在任務上的有效時間很少。

只有在7月份的時候,我沒有用to-do list,而是用了日程表。那個月效率很高,我每天的作息時間完全和上班一樣,時間邊界也控制得很好。

但是為什麼沒有繼續下去,最主要的是我的一個偏見:我認為每天都按照日程表行事的人,沒有自由而且呆板,我不想成為程序化的人。

todolist讓我有一種任務隨我掌控的感覺——雖然實際上經常掌控失敗,但並不妨礙我擁有這樣的欲望。

在11月下旬的現在,痛定思痛之後,我決定返回使用日程表。不僅是分析了工作和學習效率的緣故,也是因為看到了一篇著作分析,印證了我的感受。因此也更加篤定了我的想法:

使用日程表是最佳選擇。

《瘋狂動物城》劇照

02to-do list的諸多問題

【1】養成拖延的習慣

我記憶中拖延最久的一件事情是修訂一個培訓學習文件(如果我的同事看到這兒的話,我估計都會想笑,因為是我們一起計劃要優化的)。

在2015年年底,我倆在回顧一年的工作,發現新同事進來的學習文件已經很舊了(2009年版),於是立志要在2016年把它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去做,而且同事還把這些文件帶回了家,發誓要在春節期間先重新閱讀、整理一下,以便來年更快修訂。

這項定義為「重要不緊急」的任務,對新人來說影響很大,我倆都把它列在了2016年的年度計劃裡,興致勃勃地想要大幹一場——這可是一個看得見的工作成績啊。

結果春節回來,我問了我同事:「那些文件你看了嗎?」

她說:「躺在包裡都沒有拿出來過……」

不僅如此,2016年一整年這項工作都不斷被我們往後延,一直到2020年,還沒有發布最終確認版。

這是史上拖延最久的任務之一。

出現這個問題的根本在於,我倆的工作管理方式都是to-do list形式的。拋卻領導是否重視我們的工作任務這個因素,在我們的季度計劃、月度計劃甚至日計劃中,都沒有給這項任務安排強制的時間去做——注意,是沒有安排強制的時間

這項任務長期出現在計劃裡,但是一直會被其他緊急的事情給擠掉。久而久之,我們已經習慣了這件任務的延遲了。延遲就延遲吧,好像暫時還看不出危害。一年一年就這麼過去了。

在我個人工作任務管理經驗來看,很多事情就是這麼被擠沒掉的。我們重視的一些事情,心裡很重視,行動上卻並沒有給它們騰出時間來。而且越重要的事情大多數難度也是比較大的,需要持續安排時間才能完成。萬事開頭難,只要沒有啟動,可能會永遠拖延下去。

我寫公眾號也是一樣。這件事情我從2019年7月份就開始在考慮了,但是直到9月份才註冊了,今年8月份才寫了第一篇文章。

【2】要事第一變成了輕鬆事情第一

在上班的時候,to-do list還有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縱容了自己避難就輕的本能。

每天上班的時候看到工作清單裡有一串任務,簡單的、複雜的、喜歡的、不喜歡的。我經常會選擇從簡單的任務開始著手,想著先把簡單的、費時短的事情做掉,剩下就會有大把的時間來好好思考困難的事情。

越是這麼想,就越是沒法去做重要的事情。

在職場裡永遠沒辦法控制別人來找我的時間和事情的緊急程度,好不容易把計劃內的小事做完了,臨時的又出現了。於是計劃內的重要事情就往後挪,一不小心就挪到了臨近下班。一想今天心情也不太好,不想加班做這個事情,就不做了吧。於是出現在了第二天的清單裡。

而且在做這些輕鬆、簡單的事情的時候,往往也沒辦法專注。因為心裡會想著那件重要的任務。一項重要任務長期沒有安排去做,很影響心情。對內表現為自責、愧疚、害怕別人來問進度,對外表現為暴躁、不開心、心不在焉。

所以只要沒有把一件事情落在日程中,不僅會被往後擠壓,還會影響人的專注力和心情。

【3】休息的時候仍然有壓力

一天的工作沒有做完是很正常的,很少有人可以做到天天高效。

日程表給我們一個較為明確的時間邊界,當娛樂的時間到來,我們可以心安理得去娛樂,哪怕工作沒有完成,心理負擔是比較小的。而to-do list幾乎沒有邊界感,只要工作沒完成,本該陪伴家人的時光,也會心事重重。

原先我上班的時候,即便有明確的下班時間,仍然會把電腦帶回家,覺得工作沒有做完,回家可以繼續做。實際上回到家裡以後,很少會把電腦打開。

沒有打開電腦,但是我在看電視的時候會想著我還有工作沒做完,會糾結我要不要打開電腦呢?

看書的時候,會想工作沒做完,我是不是應該去工作?

而某幾次真的打開了電腦,又會感到生氣:這本該是我看書看電視的時間,居然又工作了。

這樣的不良循環,每一天、每一周、每一年都在發生。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現在發現也還蠻簡單的:

給自己框定一個時間段,比如下班後的7:00-10:00,在這個時間段裡面,做自己的事情是可以的,如果有工作上的事情被打擾,允許自己把工作往後延;在這段時間裡享受生活的快樂,是自己的權利,無需感到愧疚。

辭職後自由職業這段時間裡,我也用過這樣的方式,效果很好。如果我的日程裡,10:00-12:00是閱讀時間,在這個時間閱讀,我沒有任何心理壓力,也不會去想今天還要寫一篇文章——寫文章的時間是13:00-16:00。

但是如果我列的是一個to-do list,我可能會在任何一個時間段內閱讀,只稍稍過10分鐘,我就忍不住會去想是不是應該工作了。

《瘋狂動物城》劇照

03回歸日程表

就像我一樣,我相信很多人討厭日程表的原因是不想讓自己成為程序化的奴隸。

遵循日程表的人,和對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對自我的認知,是相違背的。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反對日程表的人,可能有很多根本就沒有堅持過,沒有感受過它的好處。並且,遵循日程表,並不會失去控制感。

最有名的一個例子莫過於哲學家康德。

5:00

僕人浪泊叫醒康德。

康德命令:無論他怎麼賴床,浪泊都必須想方設法把他拖起來。

喝兩杯茶,抽一鬥煙,備課。康大師嚴格規定自己每天只抽一鬥煙,終生不變,但年紀越大,菸斗也越大。

7:00-9:00

上課。

9:00-12:45

寫作。康德的三大批判都完成於這個時間段。

13:00-16:00

午餐,待客。

16:00-17:00

康德獨門散步。定時定點,廣大柯城居民一看見康德就對表。

有次康德看盧梭的《愛彌兒》走火入魔,忘了出門散步,廣大市民一片混亂,一致認為教堂敲錯了鍾。

17:00-22:00

看書。要求:書房溫度恆定15度。

22:00-4:45

睡覺。

日程表其實並沒有框定的事情,只是框定了事情的類型和範圍。在實際使用日程表的時候,把to-do list裡面的任務,分配到日程表裡去,讓自己每天都有固定時間段去做。

可能我們沒辦法像康德那樣完全規劃掉24小時,但說不定可以規劃出2個小時、4個小時,使得每一天都有固定的時間段做固定範圍的事情。

我的感受是,一旦執行了日程表,會有特別充分的快樂感和自由感,專注力也可以基本做到100%,最重要的是,對自己的評價也會很高,認可自己,不會覺得自己碌碌無為。

而唯一需要的就是堅持。

相關焦點

  • 你應該放棄「To-Do List」,擁抱日程表
    我開始告訴自己「我不善於管理時間」,並開始做出相應的行動。不幸的是,當我們環顧四周,看到無窮無盡的to-do list App和效率「生活小技巧」告訴我們,只要把事情寫下來就能完成,難怪我們會認為自己才是問題所在。但「出問題」的不是你我。而是to-do list的方法論。To-DoList導致分心?To-do list應該讓我們井井有條。但事實並非如此。
  • 「堅持半年每天寫「To-Do List」,我終於把生活搞砸了」
    這種情況就發生在我身上,我讓自己相信我是那種「容易分心 」的人,這又導致我變得越來越容易分心了。我開始告訴自己「我不善於管理時間」,並開始做出相應的行動。不幸的是,當我們環顧四周,看到無窮無盡的to-do list App和效率「生活小技巧」告訴我們,只要把事情寫下來就能完成,難怪我們會認為自己才是問題所在。但「出問題」的不是你我。
  • 「堅持半年每天寫to do list,我終於把生活搞砸了」
    那之後我開始研究日程管理,什麼《奇特的一生》,《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GTD管理》等等,砸錢買各種計劃管理APP、手帳本,做EXCEL日程記錄。 半年後我發現,日程並沒有使我的生活天翻地覆地改變,反而是計劃做了很多,卻根本沒法執行,還把我搞得既挫敗又迷茫。 難道這世界上,真的所有成功人士都天天寫計劃麼? 事實證明不完全是。
  • 我的日程表
    我的日程表 學習辦公 大小: 15.01MB 版本: 1.2.1
  • 我的日程表下載_我的日程表手機版下載_我的日程表安卓版免費下載...
    我的日程表 學習辦公 大小: 15.01MB
  • 工作習慣系列之一:To do list
    有那麼幾條根據我個人的感覺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咱們先從這裡練起。 這裡只講實操型的乾貨,因為每個習慣後面其實都有更深層次的理論框架。我不講書裡的理論了,但我很建議大家有機會去讀讀這些書。 To do list  這恐怕是做專業人士最必須要培養的習慣。
  • 6分鐘英語 | What is on your to do list?
    What is on your to do list?
  • 《缺氧》日程表有什麼用 日程表功能介紹
    導 讀 《缺氧》是由Klei Entertainment製作的一款模擬經營類型遊戲,玩家可以設置日程表來安排一天的工作
  • 最新DNF日程表出爐,一分鐘幫你規劃好每周任務
    今天,筆者整理了最新的DNF日程表,並且對優先參與的副本進行了備註,感興趣的小夥伴就來看看吧。 【日程表】 所以即便是你已經畢業,也千萬不要拋棄2+2。 【智慧的引導】
  • 鍾南山疫情期間的日程表,每一頁都讓人心疼
    在有關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記憶中有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1月20日這天,國家衛健委組織召開記者會高級別專家組通報新冠病毒已出現「人傳人」的現象給每一個人敲響了警鐘而此時的鐘南山院士已經開啟了「連軸轉」模式這份疫情期間的日程表
  • 運動生理學家:減肥最好的日程表(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生活百科>正文運動生理學家:減肥最好的日程表(雙語) 2017-12-20 11:16 來源:商業內幕網 作者:
  • 返工後丟掉日程表,利用APP規劃上班時間做新一代時間管理者
    這位同學在我印象裡一直以刻苦著稱,畢業進入500強企業工作後,他依然是個拼命三郎。她的日程表填充的很滿,從早上5點安排夜裡到12點,而實際上把所有計劃完成到真正休息都是夜裡1、2點。去醫院看她時候,她抱怨說自己已經很努力地進行了時間管理,為什麼還是覺得時間不夠用。
  • BBC Learning English 6 Minute English What's on your to-do list?
    RobYou need a 'to-do' list – a list of all the jobs you need to do that you can work your way through.
  • 鍾南山抗疫「日程表」上熱搜!每一頁都讓人心疼
    「鍾南山院士疫情期間前往武漢的一張日程表衝上熱搜。」近日在央視《故事裡的中國》節目中秘書透露鍾南山院士疫情期間前往武漢的更多細節一張日程表衝上熱搜!1 日程表密密麻麻 鍾南山:「我腦子已經木了」 在這份84歲院士的日程表上一條條信息密密麻麻鍾南山院士的秘書蘇越明表示在紙面上記錄的這些行程背後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不斷溝通,費心準備1月20日晚鐘南山院士曾接受白巖松採訪在回答其中一個問題時
  • Shopping list是購物清單,那「bucket list」是啥?相信你也有!
    最近咔咔被小夥伴的各種list洗腦!特別是李佳琪的口紅推薦list清單!看完這個口紅購買清單,只能發出「蒼天啊!大地啊!錢包啊!」的感嘆了!那今天我就來跟風總結一下各種各樣的list(清單)。1.Shopping list首當其衝的肯定是最常用的shopping list,基本上所有的list可以搭配一個動詞make,表示做一張清單。Make a shopping list就是做一個購物清單了。
  • 加強對日程表管理的六個方法
    最難做到的成功者習慣是「要事第一」。之前我們分享了三個規劃日程的基本步驟。該步驟恰好可以有助於我們培養這個習慣。這篇我們來分享關於「日程規劃的紙質篇」。上一篇提及到「寫日程表的步驟」,即Step1:「理清不急迫卻重要的事」,Step2-1:「擬定一周日程明細」和Step2-2:「擬定3個月長期計劃」。
  • 《時間管理7堂課》一張簡單的日程表,如何讓我們更好掌控時間
    王健林的日程表「牛人」日程表背後的秘密秋葉的《時間管理7堂課》讓我發現,許多日程表之所以沒有很好的執行,是因為我們忽略了日程表管理的重要性。我們普通人和「牛人」對待日程表時,最本質的區別是日程表的主線意識。對我們普通人來說,隨著工作量增加,我們也會在日程表中加入新的任務,但是「牛人」的日程表是有著明確的分類的,他們會將工作分為:當天做完,本周做完和下個月做完。
  • 時間日程表如何安排,才能發揮最大用處?
    大家好,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要排日程表,但日程表到底怎樣排才合理?其實很多人不清楚。所以我之前給了我們時間營助教可樹一個挑戰,假如可樹現在給我做秘書,她應該如何安排我的日程?這個秘書測試,是強迫你用秘書思維去思考,如何給別人排日程,我們希望這個日程排完,除了你理解如何做一份完整日程表外,你也理解如何給自己排日程。
  • Excel教程:日程表讓日期展示更拉風
    我這麼努力都沒加薪,憑什麼她加薪?還聽說只是因為一張日程表!什麼日程表,這麼拉風?咱們一起來看看這個能加薪的日程表是啥樣子。小艾的BOSS交給小艾一個表格,數據如下圖步驟3、插入日程表滑鼠放透視表任意區域,選擇分析選項卡下的插入日程表,點確定。
  • 商務英語:日程安排
    I'll add it to my PIM's To-Do list.   我現在太忙了。請把它放在我的信箱裡,我會把它加在我的商務通執行表中。   Gail: Yes sir. And Sally Jones from photography wants to discuss the Easter campaign.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