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是人才,杜甫是地才,江湖術士李白為什麼會被稱為天才

2021-01-07 野老頭

魏晉南北朝戰亂了幾百年,隋朝形成大一統,到了盛唐,物質和文化都發展到了一個頂峰。各個階層都湧現出很多傑出的人物。

王維叫詩佛,杜甫叫詩聖,李白叫詩仙。王維是居士,杜甫是嚴正的讀書人,李白則是喜歡講神仙、武俠的江湖術士,三個人基本代表了盛唐時唐詩的最高境界。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杜甫對李白崇拜得不得了,王維雖然和李白不對付,也不得不承認李白的才學。

王維是人才,是可以培養出來的

王維是隋唐傳統的士大夫,是門閥制度的受益人,是有良好家學和受過系統教育的「人才」,是那個時代培養出來的貴族。他出身河東望族,家資殷實,從小聰慧過人,由於善於寫詩,工於書畫,還擅長音律,十五歲就名滿京城。三十歲考中狀元(一說二十歲),一時風頭無二。在物質充足的情況下,更加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在作品裡自然而然地體現了他的心理追求——佛教。詩有禪意,所以稱詩佛。

王維的詩寫靜,由靜入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不用禪語,時得禪理。而讀者也能從其詩中感受到空靈、悠遠、靜謐的意境,可以隨著其詩意入定或者頓悟。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飛。」這兩句寫靜,靜之中蘊含禪理。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這兩句寫靜更加傳神,入定很深,忽然頓悟。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兩句寫靜就更是出神入化了。可見其心性淡然,不惹塵埃。

王維在安史之亂時在偽政府裡做了「漢奸」,因此差點丟了性命,之後就更加的佛系。他自己說「以般若力,生菩提家」,帶領全家人虔信佛法。

杜甫是普羅大眾的代表,是人之集大成者

杜甫是底層的讀書人,是傳統的耕讀人家,是普羅大眾的代表。他的眼裡看到的是普通民眾的生活,他所想的也代表著普羅大眾。他的作品是為普通人發聲,他是平凡普通人的代言人,更是讀書人的代表。是萬眾之其一,所以是「地才」。凡人集大成者,有孔聖人,有關聖人,所以杜甫是詩聖。

杜甫的爺爺杜審言也是詩人,他們家算是個文學家庭。但是家庭條件不好,科考也沒能中舉。一輩子顛沛流離,困苦不堪,在長安為官時,窮困潦倒,兒子都被餓死了。然後安史之亂,更是朝不保夕。即便如此還是心懷天下,憂國憂民,為國家操碎了心。「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聖朝。」這恰是表現了不怨不恨,「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儒家傳統思想。杜甫的整體表現,可以代表我們的民族性格

杜甫像一片枯葉,任由狂風吹飄,在大時代裡無足輕重,但是他的詩確反映了整個時代。杜甫在生活極度困苦的時候,心胸也依然寬廣,而且陽光積極,展現了極大的韌性。為民發聲,為民吶喊,是讀書人的良心。

李白

李白是販夫走卒的代表(有說李白的父親是個商人),是下九流,處在社會的底層。這類人無法主動追求自己的政治前途和社會地位(即便極盡逢迎,李白依然被貴族們視為不入流),便轉而尋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出世做個神仙就成為順理成章的選擇。

李白如一顆種子,在天地之間自在地生長,吸收日月天地之精華,最後成為遮天蔽日的參天大樹,所以是「天才」。

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更能掙脫現實的羈絆,打破各種窠臼,像神仙一樣,所以是詩仙。他是集天地造化精華於一身的神仙。

李白生在西域,長在四川,然後四方遊歷,從西到東,從南到北,四處流浪,就似雲遊四海一樣。李白是流浪的,是縹緲的,是在士農工商裡游離的人,而他也是最自由的。他在長安時,有人形容他「仙樂滿囊,道書盈篋」。李白並非沒有政治上的追求,他結交權貴,進賦獻詩,但都沒有效果,只好「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他這放蕩不羈沒大沒小的樣子,跟孫悟空無差。當著皇帝和貴妃的面讓高力士脫靴的事情,也就他能幹得出來。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些豪放自在的狀態,確實也是最自由的體現。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首《望廬山瀑布》悠遠、渾厚,無邊無界,把李白的天地自然觀和思想一下子都展現出來了。

尋仙問道,縱酒無度,雲遊四海,這恰是一個「江湖術士」的寫照,也是以天地為家的絕世天才的全部人生。

所以,天才李白歷經數千年,依然是我們可望不可及的高峰。

相關焦點

  • 杜甫為什麼稱為詩聖?李白杜甫究竟有什麼淵源,你更喜歡誰
    杜甫為什麼稱為詩聖?李白杜甫究竟有什麼淵源,你更喜歡誰中國的詩詞文化一直是享譽社會的,詩詞文化博大精深,而在唐朝宋朝是中國詩詞文化發展最牛的時代。而杜甫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名人,杜甫生平寫出了很多的詩詞,而且很多都流傳至今,我們小時候學的杜甫的詩詞現在還能朗朗上口。杜甫在歷史上被稱為詩聖,杜甫被稱為詩聖的原因:對近體詩發展所做的貢獻無與倫比。而近體詩又是唐代以後的主流,唐朝之後的詩人大多都受到杜甫的影響,這一點非常重要。
  • 杜甫的一生與追求,同李白、王維等詩人,有什麼不同之處?
    杜甫一心入仕,卻一生極少入仕。王維很早便舉進士,李白根本不考進士,杜甫卻屢考不中。李白不考,杜甫不中於仕途是壞事,於詩歌創作則是好事。因為他有艱苦的生活經歷,又因為他有儒家傳統理想,還因為他好學上進,關心國家興亡,於是他的交友,他的遊歷,他的讀書,他的求仕,都和李白、王維產生區別。以遊歷而言,李白的山水之作,雖然也有人牽強附會,硬說《蜀道難》中的「側身西望長諮嗟」是關心杜甫的,是諷喻玄宗的,其實都是無稽之談。杜甫也喜歡遊歷,但他不能忘卻人生,也不能忘卻儒家理想。所以他的山水、詠物種種,總有「身在江湖,心向朝闕」的濃重色彩。
  • 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最浪漫的事,就是為你寫詩!
    ——杜甫《夢李白二首》李白To杜甫李白給杜甫的贈詩,詩詞君尋尋覓覓,只找到了這三首:——李白《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為什麼杜甫對李白「愛得深沉」,李白給杜甫的詩卻寥寥幾首?有專家分析,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成名也比杜甫早得多。
  • 李白、杜甫、王維各寫一首《少年行》,這一回合,王維勝出
    「詩仙」李白、「詩佛」王維、「詩史」杜甫。這三位,在詩歌的成就上非常之高,各自的粉絲群也非常強大,特別是李白與杜甫二人。他們一位驚才絕豔、飄然若仙,舉手投足之間、縱酒高歌之時,一篇千古名作便揮灑而出;一位心懷天下、集近體詩之大成,一支穩健的筆,抒寫了一段令人嘆息的歷史。他們三人到底誰最厲害呢?
  • 唐詩103 《天末懷李白》 (杜甫)
    十數年過去了,當此李白西南流放之日,正是杜甫辭官向蜀,行經秦州時。類似的才高不遇、中心獲咎的經歷,使杜甫對李白的思念更為強烈,以至到「三夜頻夢君」(《夢李白》)的地步;了解也更為深刻,「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當京師收復,貴盛煊赫,攀龍附鳳之時,何以命運對天才如此不公?本詩就作於這種心情之下。
  • 「佛系」標籤下,真實的王維其實很複雜
    ,我們很熟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些詩句膾炙人口,也是語文課本上的必背名篇……對於王維的人,我們卻很陌生——除了他字摩詰,號摩詰居士,與李白、杜甫並稱「詩佛」、「詩仙」、「詩聖」之外,關於他的人生我們幾乎一無所知。
  • 讓李白告訴你,為什麼好朋友會慢慢變淡?
    為什麼好朋友會慢慢變淡?這個問題,我想請李白回答。
  • 從王維、李白的五七言作品看唐朝平仄格律的發展
    而且這些規則都是在不斷修改,到杜甫時期才真正完善。王維和李白同年,比杜甫大了十幾歲。我們經常看到李白的作品不守格律,這和他本人個性瀟灑、浪漫,不喜歡拘束有關,也和平仄格律本身的發展進程有關。任何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都會各種探索、各種嘗試,最終才會呈現出一種相對完美的狀態。唐朝格律詩走到這個狀態的人就是杜甫,在李白、王維時期,還是有很多規則並不嚴謹。
  • 為什麼杜甫被稱為「詩聖」而不是別的稱號,你知道嗎?
    詩聖杜甫為什麼魯迅先生會有這樣的評價,我以為,正是因為杜甫的詩貼近生活,寫的就是普通百姓,普通人會經歷的事,而且語言風格來說,平實真誠,形象鮮明,通俗易懂,畫面感極強,讀杜甫的詩,眼前可以浮現一幅畫,而且與王維的山水畫不同,杜甫的詩中,其意境,其畫面,就是生活中的事件,是所有人都可以聯想到自己的最現實的事。
  • 李白的朋友圈有多大?
    李白是孤獨的,其實,天才都孤獨;天才孤獨,也有充滿能量的朋友圈。他就是詩聖杜甫,那年他33歲,比李白小了11歲,我們已經不知道那一次是誰約的誰。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杜甫是極其傾慕李白的,那時候李白已經名滿天下,而杜甫還籍籍無名。那天,李白與杜甫,唐詩天空中最耀眼的兩個星辰交匯,還有高適。他們三個人在開封、商丘一帶登臨懷古、把酒論詩,一起過了一段時間。
  • 放浪的天才 凡人的悲喜——英語世界中的李白
    從《通天之路:李白傳》也可以看出,哈金的詩人身份,會使他更多地著眼於李白精神世界超凡脫俗的方面。在依據史實塑造傳主形象時候,李白的異域生活背景、他所受的多元文化影響,還有那種令作者由衷欣賞的仙俠氣息——這些特異之處,會被更為敏感地捕捉和表現。在傳記具體的寫法上,哈金在準確勾勒李白生平線索的基礎上,「跟著詩歌走」。
  • 他與杜甫王維是好友,詩才力敵王維,卻被王維埋沒
    文 | 謝小樓01今天要讀一位不太有名的詩人裴迪的詩,裴迪,介紹起來只能傍大腿,他是杜甫和王維的好友,其詩多五絕,多詠山水田園,詩風清逸淡雅,《全唐詩》存詩三十九首。王維與裴迪前面我們讀了兩首王維寫輞川風景的詩《鹿柴》、《竹裡館》,就是與裴迪唱和的詩。清王士禛說,王維、裴迪「輞川唱和,工力悉敵」。可惜,王維光芒太甚,他的詩才再好,有王維這樣的巨人在,他也發不出光來。所以,生在一個天才輩出的大時代,是幸運,也是不幸。今天就來讀一首裴迪的詩,《送崔九》。
  • 讓王維、杜甫、岑參、李白都來獻詩拍馬屁,賈至是誰?面子這麼大
    其實,當年和賈至詩的官員大有人在,只不過只有王維、杜甫、岑參的和詩得以傳世。相信大家看過四人的詩,會有一個感覺,就思想性而論,都是千篇一律,無非歌功頌德、點綴昇平,只是各逞其才,變換詞彙而已。按理說大詩人都是應該很有詩品的,怎麼會在此刻集體一反常態,作這種無聊文字?這就不得不從當時的社會背景和賈至的身份說起。
  • 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唐朝詩人的名和字有何來歷與含義?
    唐朝之所以被稱為「盛唐」,不僅源於國力之盛,也源於文化之盛。誠然,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王朝,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誕生了無數影響深遠的偉大詩人:比如李白、杜甫、李商隱、王維、白居易等。那麼,這些最有文化的文化人,他們的名字又分別有何來歷和含義呢?以下,筆者將一一為大家揭曉。
  • 排名李白朋友圈的第一不是杜甫?這個人你可能意想不到!
    當83歲的賀知章出現在42歲的李白的人生,幹謁了無數名人的李白終於要迎來轉機了。賀老師大腿一拍,「你不是人間的凡人,你是神仙下凡呀!」於是,李白從此稱為「謫仙人」。賀老師腰間御賜金龜一摘,「諾,這是酒錢!」於是,金龜換酒傳為佳話。
  • 從一首「王八」詩,看李白與王維的朋友圈有多厲害
    四月曾因事暫至長安,與辛漸、李白、王維過從。王維和王昌齡之間也互贈過詩。比如說,高適。高適和李白、杜甫二人一同遊玩把酒言歡,李白杜甫、杜甫高適之間都有互贈的詩流傳下來。而高適同樣也是王維朋友圈的重要成員之一,但是,我們翻遍《全唐詩》,也找不到李白和王維兩個人之間互贈的詩,而記載唐代詩人故事的史料、筆記裡,也沒有李白與王維關係很好的記載。實際上,終其一生,李白和王維都沒有打過交道。也沒有互贈過詩,更沒有在自己的詩篇中提及到對方的隻字片語。
  • 憂國憂民:杜甫為什麼被稱為「詩聖」
    在中國古代詩壇上有兩座最巍峨的高峰,他們就是「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李、杜在藝術上的造詣各有獨特之處,那麼杜甫為什麼被人們稱為「詩聖」呢?杜甫,字子美,因做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他屢試不第,潦倒失意,住在長安十年,才得到一個極小的官位。安史之亂開始半年左右,長安淪陷,詩人便開始了他那流離失所的生活。一生之中,除去在西川依靠故人嚴武過了幾年安穩的生活外,總是顛沛流離。嚴武死後他出川北歸,770年就死在嶽陽的船上,年58歲。
  • 010 | 杜甫《夢李白》(二):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通釋☟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行,浮雲漂蕩的樣子。遊子,指李白。久不至,杜甫和李白自天寶四年(745年)分別後,已有十四年沒見過了。這兩句化用《古詩十九首》「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意。見浮雲而思遊子,是古詩詞中常見的比興。
  • 李白和杜甫誰對後世的影響更大?
    前言唐詩是中國文學尤其是詩歌中的高峰,而李白和杜甫就是這座高峰頂上最閃耀的兩顆明星,各有「詩仙」「詩聖」之稱,並稱「李杜」。也有時稱李白和杜甫為「大李杜」,是因為晚唐李商隱和杜牧被稱為「小李杜」。李白和杜甫二人都對後世詩歌甚至是文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詩,題目僅僅一個字,卻唯美至極!
    唐代最傑出的詩人,莫過於李白杜甫,而李白杜甫之外最傑出的詩人,歷來莫衷一是。但有詩家說:唐無李、杜,摩詰便應首推!摩詰,便是王維,還有一種說法: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雖說這些都是一家之言,但王維確實稱得上是唐代最超群的詩人之一。蘇東坡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