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因「涉黃」被舉報從語文課本中刪除?

2021-02-24 全民較真-騰訊新聞


因「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這八個字,「專家和家長建議刪除《荷塘月色》」,這是自媒體生造出來的說法。作為「專家代表」的余光中,雖然曾激烈批評《荷塘月色》,但並沒有要求中學課本刪除這篇文章。
「刪除《荷塘月色》」的說法之所以搏得眼球,與歷史上《荷塘月色》確實曾被頻繁刪改過可能有關係。《荷塘月色》「頑固」地以原貌留在教材中,這是一件好事。「出浴的美女」這樣的比喻和對《採蓮賦》的引用,對於高中生而言並沒有什麼不妥。

前不久,一篇涉及《荷塘月色》的自媒體文章,引發部分讀者關注。這篇文章宣稱,有家長和專家建議將《荷塘月色》從語文課本中刪除,原因是認為「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這八個字「涉黃」。這個「建議」引發了網友的一致反對,文章引述的專家代表、著名詩人余光中也遭到抨擊。不過,這個建議真的存在嗎?

 

一、「專家和家長建議刪除荷塘月色」不實,是自媒體生造的說法

 

以「建議刪除」和「荷塘月色」作為關鍵字在搜尋引擎中檢索,可以發現,絕大部分結果指向的是《家長建議教材刪除<荷塘月色>,只因文中8個字》(8個字即「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類似標題的文章。點開可以發現,這些都是典型的自媒體文,沒有一篇是新聞報導——所謂的「家長建議」,完全沒有提何時何地哪位家長提了這個建議。例如,檢索到的這一說法的最早母本文章,於2020年2月18日刊在某網站,只是非常籠統地說「因為這八個字,不少家長甚至建議將這篇文章移出課本」。而在此前的日期中,完全檢索不到這個說法。

那麼余光中建議刪除這篇文章是不是真的呢?其實也是訛傳,最初的母本自媒體文章,雖然提到了余光中,但也沒說余光中建議將其從課本中刪除,是傳著傳著,「建議刪除」的發起者除「家長」外又添加了「專家」,而余光中成為了專家代表。事實上,余光中於1977年寫成、1992年在大陸發表的那篇《論朱自清的散文》中,雖然對《荷塘月色》批評非常嚴厲乃至稱得上刻薄、偏激,但並沒有認為或建議中學課本該刪除這篇文章。仔細讀網傳自媒體文章可以發現,自媒體作者是知道這一事實的,但故意混淆視聽,借余光中的名頭誇大了對《荷塘月色》的非議。

所以結論就是,至少在近期,並沒有什麼家長或專家「建議刪除荷塘月色」的說法,純屬自媒體生造了一個說法,搏取眼球。

 

二、歷史上,《荷塘月色》確實曾被頻繁刪改過

 

「建議刪除《荷塘月色》」這一說法之所以能在自媒體平臺輾轉傳抄,搏得眼球,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近些年,我國的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魯迅的部分文章被刪了,嶽飛也不再被稱為「民族英雄」,而被改稱為「英雄嶽飛」。朱自清的文章也引起了一些爭論,比如北外副教授丁啟陣2010年曾說,《背影》裡的父親橫穿鐵路去買橘子是不遵守交通規則,對小學生是種不好的示範,因此呼籲刪除。

而更大的背景是,《荷塘月色》歷史上確實曾遭到過刪改。從民國時期開始,《荷塘月色》就開始入選語文課本,並因為各種形形色色的理由被刪來改去的了。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首發於《小說月報》1927年第7期,作者署名是「佩弦」。不久,文章憑藉對景物出色的描寫,「創造了一個藝術世界」,因此成為了白話文散文的典範,在國內膾炙人口。

1931年開始,陸續有各種國文教科書將《荷塘月色》選作課文,最早的是1931年1月出版的《新學制中學教科書初中國文》。據統計,民國時期有不下21種國文教科書將其選作課文,比如《創造國文讀本》《初中國文教科書》《朱氏初中國文》等等。而這21種課本裡,只有1934年之前的9種,對《荷塘月色》的原文原封不動地納入,剩下的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刪改。

民國當時的教材選編標準,包括「思想純正,組織完備」「不致發生惡影響」「內容以合於青年心理和青年境遇為準」「無浮薄淫靡或消極厭世之色彩」等。而《荷塘月色》根據這些標準,並非完美無缺。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包括最近被家長投訴的「涉黃內容」:說白色的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引用的六朝江南梁元帝的《採蓮賦》:「於是妖童媛女,蕩舟心許,鷁首徐回,兼傳羽杯。棹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餘,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在民國時期,大多數語文課本也都將「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八個字用省略號代替,至於《採蓮賦》,則連同其上下的作者聯想,都一併被刪掉了。

圖註:1932年《初級中學北新文選》中選用的《荷塘月色》,就刪掉了「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這句話

 

在民國時期的教材編者看來,《荷塘月色》的缺點不僅是「淫靡」,還包括「提倡迷信」,甚至還包括「傳播負能量」。

1930到1940年代,對《荷塘月色》的刪改,除了以上內容外還有兩處。一處是描寫月下灌木叢影子的比喻:「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因為提到了鬼,涉嫌「提倡迷信」。

另一處居然是文章開頭的「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大概是編書者認為,給學生看的文章一開頭就垂頭喪氣的,顯得萎靡不振,更嚴重點說,甚至可能另有所指,所以有的版本把這句也給刪掉了。

而集這四處刪改之大成的教材版本,應該就是1947年國立編譯館主編的《初級中學國文(修訂本)甲編》了,這一版教材是奉蔣介石手令編寫的,這一版創造了對《荷塘月色》刪改幅度的記錄。

既然《荷塘月色》這篇文章有這麼多問題,那不要了行不行?當時有這樣一種邏輯:「一般志力未定的青年……雖然你禁止他讀,他偏要讀。」所以當時對這類有問題的好文章,認為還是要選進來,然後再加以「整理」,整理就是刪改。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葉聖陶等諸多專家推薦和社會認可,閱讀朱自清的熱度仍然不減。1979年,隨著教育恢復正常,語文課本中也恢復了《荷塘月色》,但是選編時做了大幅刪改,多達6處,一共1600多字的文章,共刪掉270多字。除了上面提到的地方外,還包括「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是別有風味的」,以及「這就是獨處的妙處」。或許當時的編者認為這兩處是在提倡懶惰和孤僻的生活方式。

三、《荷塘月色》「頑固」地以原貌留在教材中,這是一件好事

 

《荷塘月色》在課本中恢復原貌,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是1997年的關於語文教育的大討論,當時就有人對人教版《荷塘月色》的刪節提出了批評。因此在1998年版的語文教科書試驗本中,對《荷塘月色》進行了全文收錄,沒有做任何刪改,這種做法一直保留到了現在。經過長期探索,語文教育界越來越認同這樣一個原則:既然決定選入課本,就要尊重作者和尊重原文。

2019年,由國家教材委員會(2017年成立)審核通過的統編版普通高中教科書《語文》(必修)中,《荷塘月色》被移到了上冊的第七章,唯一的區別是從必讀篇目變成了選讀。雖然《荷塘月色》地位有所下降,但可以說是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仍然「頑固」地以原貌留在教材中。

無論是在民國還是現在,對《荷塘月色》的各處細節都有不同的看法。總體上來說,今天課本中的《荷塘月色》能夠恢復原貌是一件好事。「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只是尋常的比喻;《採蓮賦》雖然豔麗,但是表達的是對愛情大膽的、健康的態度,這些對高中生來說已經算不上很不妥的內容。

另外,從文章整體藝術性角度來說,恢復《荷塘月色》的原貌也是一件好事。還記得《荷塘月色》內容的人會發現,朱自清試圖在寫景中找到審美快感和情緒出口,但是這種嘗試失敗了,所以作者說「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然後才有了文章下半部分對江南和南朝詩詞的聯想,正是因為這種聯想,才讓《荷塘月色》變得豐富動人。

參考資料:

[1]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語文(試驗本)第一冊說明》,1997。

[2]羅宇文,《編選中學教材不能因噎廢食——對刪節荷塘月色的一些看法》,《西南民族學院學報》,1980。

[3]余光中,《論朱自清的散文》,《名作欣賞》,1992。

[4]張心科、戴元枝,《<荷塘月色>在民國中學語文教科書中的文本呈現》,《中學語文教學》,2011。

[5]劉紅,《從<荷塘月色>被刪的文字談其教學重點》,《語文建設》,2013

[6]藺雪楠,《<荷塘月色>的閱讀史》,《名作欣賞》,2014。

[7]商金林,《名作自有尊嚴——有關<荷塘月色>的若干史料與評析》,《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8

[8]鄒佳叡、馬紅麗、馬長安,《統編版與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 「同文異樣」比較研究——以朱自清<荷塘月色>為例》,《教學研究》,2020。

本文編輯:ryanding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平臺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荷塘月色》被建議刪除?朱自清得罪了誰?
    近期,關於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中對於父親的一段描述引發爭議。有專家說,建議將背影從中學生課文中刪除。理由是違反交通規則,描述的形象也不夠瀟灑。大家應該記得《背影》中父親去買橘的描寫。文中說:「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
  • 為何有家長建議刪除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只因文中這8個字?
    近代文學家所寫散文在現代社會卻頻繁背鍋,因時代不同、理解有偏差,以至於一些在教科書中的散文備受爭議。 一、網友感慨:這屆家長真難帶,同情朱自清先生 我國曆朝歷代、人才輩出,尤其在文學史上的才子佳人更是層出不窮。在近代社會中,很多文人墨客以獨特鮮明的文筆留下了很多經典散文,比如朱自清較為經典的「荷塘月色」。
  • 家長聯名建議刪除《荷塘月色》課文,只因朱自清用的這8字比喻?
    讀書時代總有一些課文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比如朱自清的《背影》與《荷塘月色》。 不過,近年來《荷塘月色》卻因為文中用到的比喻而備受爭議,今天說的有家長建議刪除《荷塘月色》課文一事也是因為「比喻不當」。
  • 《背影》違反交規,《荷塘月色》低俗,朱自清在課本中真到頭了?
    因為,一些教授、學者提出: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了交通規則,所以理應把這篇文章刪除掉。看到這樣的發言,不少網友都忍不住為朱自清掬一把同情淚。 《背影》違反交通規則,所以應該刪去?
  • 《荷塘月色》因這八個字被指「涉黃」,老師:想多了
    朱自清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散文家,詩人,他有多篇文章被選入小學和中學教材,比如《春》,《匆匆》,《背影》,《荷塘夜色》等等,都是非常經典的文章。朱自清先生的大名鼎鼎,如果能從他的文章中挑出點毛病,那自然是能吸引大家的眼球的,於是先是有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教授丁啟陣發文,認為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的描寫重有不當之處,建議把這篇課文從初中教材中移除。且來看看這位丁教授認為《背影》要移除的理由,看看這麼一篇經典之作到底有什麼「硬傷」。
  • 《背影》《荷塘月色》被批俗,「走投無路」的朱自清,該何去何從
    朱自清父親名叫朱鴻鈞,曾做過菸酒公賣局長,但因作風問題被開除了,他是典型的封建式家長,對朱自清的個人意志管教甚嚴,甚至鬧得雙方決裂,互不來往,這就是二人「不相見已二年餘了」的原因
  • 《背影》違反交規,《荷塘月色》低俗,朱自清會被移除課本嗎
    受此對待的,還有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朱自清是一位可以與魯迅、老舍、茅盾、郭沫若、曹禺、巴金並駕齊驅的頂尖作家,但與魯迅相比,卻有十幾篇文章被選入教科書,朱自清選入教科書的文章很少,只有少數幾篇,如《背影》、《荷塘月色》,但也頗具爭議。《背影》是我們初中時學到的一本經典教材。文章中的「我」考入北京大學,父親來到南京浦口火車站送「我」回家。
  • 家長建議把《荷塘月色》移出課本,只因文中提到美人,有道理嗎?
    ——《荷塘月色》節選(聲明:本文內容並非新聞,望周知)相信很多人都讀過這篇文章《荷塘月色》,這篇文章也被選入初中的課本中,它是中國文學家朱自清先生所寫的一篇散文。讀過文章的人都應該知道,朱自清當年在清華大學任教期間寫的這篇文章,文章中寫了荷塘月色美麗的景象,足以見作者對荷塘月色的喜愛之情,後來這篇文章被收錄在中學語文教材。眾所周知,能夠被收錄在課本中的文章,必定是經過無數次討論和研究後才做的決定,必定這關乎青少年的學習成長健康,所以選文格外嚴格。
  • 朱自清荷塘月色賞析及優秀教案
    導語今天為大家帶來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荷塘月色》的賞析、優秀教案等相關教學資源,希望能給大家的教學和學習帶來幫助!1《荷塘月色》賞析朱自清《荷塘月色》賞析《荷塘月色》是現代抒情散文的名篇。高一課本裡,朱自清寫《荷塘月色》時,曾將點綴於荷葉之間的白花喻為「剛出浴的美人」,採蓮少女蕩舟出湖,原來不是「載歌載舞」,而是唱著豔歌去的,歌中唱道:妖童媛女,蕩舟心許……——這些輕度「涉黃」的細節曾一度被剪除。但現在課本中已恢復其原來內容。首先,說明作者的思緒變化:不靜到求靜到得靜到出靜,回歸現實,高於現實。
  • 語文課本被刪除原文裡的「秘密」
    1990年代中學語文課本封面如果不是偶然翻閱《古本小說集成》,如果不是生於1980年代,那過億青少年集體使用同一套中學語文課本的年代,如果沒有時代的變遷,如果沒有網絡……網友「洞庭湖邊的野草「818(網絡用語,扒一扒的意思)我們以前語文課本上被刪改的文章吧!」——這篇由「洞庭」發起的帖子,迅猛成為5月份天涯社區灌水量最多的熱帖。「洞庭」發現,當年初一語文課本的文言文《口技》刪除了「少兒不宜」的片段。
  • 家長建議刪除課文《荷塘月色》,因文中有8個字:對孩子影響不好
    家長對《荷塘月色》下手了!聯名建議刪除,因為文中有8個字每每課本內容改動都是大家頗為關心的事,有寶寶的家庭更為關注,這意味著孩子未來會學到什麼內容。有家長聯名建議刪除課文《荷塘月色》,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為什麼荷塘月色經過刪改才進入語文教材?因為引用的古文太汙了
    畢業之後林庚留校任教,成為了朱自清的助教。後來林庚的中國文學史問世,朱自清親自為這本書寫序。朱自清以散文著稱,最著名的當屬背影。背影以及朱自清親身經歷為創作藍本,描述了在家庭遭變故的情況下,父親送別遠行兒子的經過,表達了父親的愛子之心,兒子對父親的愧疚和懷念。文中的買橘子已經成為了一個梗,流傳於網絡。除了背影之外,朱自清最為人熟知的散文就要數荷塘月色了。
  • 《荷塘月色》:朱自清的這篇散文,為何被選進高中教材,魅力何在
    生活在清華大學裡的朱自清,寫了一篇散文《荷塘月色》,文中寫了「日日走過的荷塘」。讀他的散文,我們仿佛能看到荷花朵朵,能聞到荷香悠悠,能感受到作者的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愁。典雅極了,美極了。《荷塘月色》多年來被選進高中語文課本,是散文篇章中的第一課,從未被替換,那麼這篇文章的魅力在哪裡呢?
  • 有家長建議移除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只因裡面這8字,有理嗎?
    ——朱自清《荷塘月色》 教科書式按照課程標準要求編寫的教學用書,它的目的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孩子年幼時沒有自己的辨別能力,教科書對於他們來說便是權威,因此,教科書式經過了嚴格審查才會被推出來的。裡面的所有文章也都是經過進行挑選的,裡面大多是古代或者現代的經典文章。
  • 從荷塘月色中尋找「文眼」
    就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吧,本來,我在初一的時候就開始接觸這篇著名的散文了。因為喜歡,我讀過好多好多遍,等到上高一在課堂上正式學習這篇散文的時候,我已經能背誦其中的很多段落了。可是,當李亞魂老師走進教室,放下教案,用他那獨特的四川口音鄭重地和我們問起:「同學們,這篇課文的題目《荷塘月色》是四個字組成的詞組,那麼這個詞組是偏正式的還是聯合式的呢?
  • 朱自清《荷塘月色》英文版
  • 69年前的今天,荷塘月色下的背影,沒被餓死的散文家朱自清病逝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萬象歷史特約作者:東西望)69年前的今天,1948年8月12日,荷塘月色下的背影,沒被餓死的散文家朱自清病逝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生於江蘇東海,原籍浙江紹興,長大於江蘇揚州,故稱「我是揚州人」。現代中國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
  •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
    今晚在院子裡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裡,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裡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鬱鬱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
  • 你寫我讀·聲臨其境丨荷塘月色——朱自清
    《荷塘月色》朱自清導讀:《荷塘月色》是中國文學家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所寫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學語文教材而廣為人知,是現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寫了荷塘月色美麗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複雜的思想感情,為後人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寄託了作者一種嚮往於未來的政治思想,也寄託了作者對荷塘月色的喜愛之情。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裡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裡,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
  • 家長建議教材刪除《荷塘月色》,只因文中8個字,你認同這理由嗎
    散文是一種非常受文學愛好者所喜愛的一種文體,要說到現代散文大家,那麼朱自清便是不得不提的一個名字。而我們熟悉朱自清又因為他最著名的三篇散文,《背影》、《匆匆》、《荷塘月是》。而其中最富爭議性的便是《荷塘月色》這篇散文,因為曾有家長建議教材刪除掉《荷塘月色》,這又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