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重啟民間收藏文物「鑑寶」活動,現場驚現一件祖傳明代玉器

2020-12-13 騰訊網

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作為「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物賦彩全面小康」的線下活動,因疫情而暫停約半年的上海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服務活動重啟。

下午1點半至3點半,上海市社會文物行業協會在多倫路145號(協會辦公地點)舉辦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服務活動,共吸引近80位市民帶著傳家寶前來,有人甚至拖了大大的拉杆箱。

天氣有些炎熱,考慮到疫情防控,活動採取網絡預約與現場取號並行的方式,專家與「寶貝」面對面的鑑定諮詢則位於室內的會議室,分包括書畫、陶瓷器、玉器雜項、錢幣、古籍和名人信札等8個傳統收藏門類,一切井然有序。

所有的鑑寶市民都需要出示有效身份證件,籤署一份承諾書,保證委託鑑定文物不涉嫌非法盜掘或打撈、盜竊、搶劫、走私、涉案等不合法來源,也不屬於法律嚴格禁止交易、流通的保護動植物及其製品等。

有位市民捧著一卷有些殘破的畫卷前來,上海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書畫鑑定行當的「老法師」承載將它置於長條桌上慢慢展開,細細端詳。「這是一張雪景山水。畫家不是很有名,一下子也查不到,這位畫家的作品作為我本人來說,還是第一次見。整個畫面看起來比較簡潔、合理,呈傳統山水畫的S型布局……」這是承載為這幅畫給出的「診斷」。

另一張長條桌前,原上海博物館陶瓷研究館員周麗麗則正在「掌眼」一件方形青花瓷盤。「這件東西畫的紋樣有些古意,畫得還不錯。青花的時代也有,不是太長,但夠得上一百多年。它應該是一隻茶託,類似放功夫茶這樣的。」

民間文物收藏鑑定諮詢活動中,不少專家都反映稱,遇上的贗品居多,有時甚至佔到八九成。不過在今天的鑑定現場,將近尾聲,有位市民的一件祖傳古玉竟然被玉器組的兩位鑑定專家同時鑑定為明代玉器。原上海博物館工藝部副研究館員王正書如是評價這件玉器:「這是一件明代的雕刻雲龍紋的標準器。這個工藝非常好,上面有包漿。作為明代的藝術品,體量又這麼大,在民間流傳到現在非常少見,有相當的文物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參與文物鑑定諮詢的專家,給出的僅僅是基於學識和經驗的口頭意見與建議,而不出具書面鑑定書。

今天的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服務活動,標誌著上海市社會文物行業協會成為上海第五家面向社會開展常態化的民間收藏文物公益鑑定諮詢服務的機構。從今年7月份起,這家機構將於每周五下午開展公益鑑定諮詢服務。考慮到疫情防控需要,活動將通過電話和微信服務號提前預約。每個門類的預約限額為30名,每位預約者限帶5件藏品。

上海從2017年開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先後組織上海文物商店、朵雲軒集團、上海市收藏協會和上海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四家單位,面向社會開展常態化民間收藏文物免費鑑定諮詢服務試點工作。此前四家推薦單位累計接待文物收藏愛好者近3萬人次,無償鑑定文物藏品總數約7.2萬件。

作者:範昕

編輯:姜方

責任編輯:宣晶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上海民間收藏文物鑑定無償為你掌眼
    位於多倫路145號的上海市社會文物行業協會成為第五家面向社會開展常態化的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服務的機構這是6月13日下午,在上海市多倫路145號,社會文物行業協會正在開展的「上海市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服務」活動的一角。鑑定諮詢包括書畫、陶瓷器、玉器、雜項、錢幣、古籍和名人信札等8個傳統收藏門類。
  • 明代青花熱水瓶上央視 網友調侃求青花電視機(圖)
    其實不僅是青花「熱水瓶」,目前網上還出現了青花「電視機」、「衝鋒鎗」等,其中有的固然是網友的惡搞,但也不乏確實出現在收藏市場上的贗品。  奇葩藏品驚現央視《尋寶》  在節目中,一位藏友展示了讓人震驚的明永樂青花熱水瓶,他說:「明代的時候沒有膽,那個時候還沒有這個工藝,裝開水進去用棉被包起來(用以保溫)。」他還稱這是鄭和下西洋裝開水用的。
  • 上海民間文物公益鑑定機構又增一處,專家:鑑定出來仿品居多
    上海民間收藏文物公益鑑定諮詢機構又增一處。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市文保中心獲悉,自上海去年開展民間收藏文物公益鑑定諮詢工作以來,上海文物商店、朵雲軒集團、上海市收藏協會三家試點機構已接待近萬人次諮詢,鑑定藏品3萬餘件。
  • 古方:明代上乘和田玉,不在皇宮在民間
    人物名片 | 古方■ 聯拍在線鑑定諮詢專家委員會特邀專家■ 中央電視臺《鑑寶》、《尋寶》欄目專家■ 中國文物學會玉器研究委員會 副秘書長■明代玉器雖有「粗大明」之稱,但在中國玉器發展史上佔有獨特的地位。復古之風無論是在皇室還是在民間,還體現在古玉收藏蔚然成風,於是大量出現了仿古玉。
  • 廣安:專家免費鑑定 市民現場「曬寶」
    5月19日,作為廣安市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主題活動之一的「收藏廣安 鑑賞天下」廣安市第二屆民間鑑寶活動,在鄧小平圖書館報告廳舉行,3名文物鑑定專家在3個多小時的時間裡,免費為50餘名收藏愛好者鑑定100餘件「寶物」。
  • 海內外百名收藏愛好者齊聚惠州 交流民間藏品數萬件
    圖為海內外收藏愛好者在第二屆廣東惠州民間藏品交流會上展出、交流的現場 宋秀傑 攝中新網惠州7月14日電 (記者 宋秀傑)7月14日,第二屆廣東惠州民間藏品交流會拉開帷幕。來自海內外的100多位收藏愛好者在本屆交流會上共展出各類民間收藏品逾5萬件,吸引了眾多收藏愛好者前往觀展。圖為第二屆廣東惠州民間藏品交流會開幕式現場 宋秀傑 攝據介紹,惠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具有5000年的文明史和1400多年的建城史。
  • 想知道您珍藏的寶貝是真是假 來濟南藝博會現場一見分曉
    第八屆濟南藝博會現場,最受泉城市民關注的鑑寶活動火熱開啟。活動現場,來自濟南文物保護與收藏協會的專家為市民開啟鑑寶活動。市民朋友們帶著書畫、陶瓷、玉器、青銅器、雜項等上百件寶貝來到鑑定現場請專家們鑑寶。
  • 這件玉器被送給故宮鑑定時,專家大吃一驚:文物的主人是誰
    魏先生二話沒說,就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件玉器,請楊伯達鑑定。這件玉器拿出來之後,楊先生立即被吸引了,認真端詳起來,半晌之後,輕輕摩挲著玉器說:這件文物大有學問啊,它的主人是誰?要知道,楊伯達先生是中國古玉器鑑定權威,見過的玉器不計其數。他見多識廣,博學多才,眼光也非常高,一般的東西,入不了他的法眼,頂多也就看一看。能夠讓他問出題外話的文物,自然是很了不起的。
  • "專家"靠賣鑑定證書斂財 "收藏熱"倒逼民間文物鑑定立法加速
    一位多年從事文物工作的專家介紹,前兩類鑑定人員的工作帶有「對公」性質,一般不參與民間藏品鑑定。眼下各類鑑寶活動邀請的嘉賓、專家,多是出自第三類鑑定人員。由於這類鑑定人員在獲取資格證書時,不少人並未經過嚴格的分類考試、資質審核,鑑定水平良莠不齊,從而導致「偽專家」滿天飛。
  • 美女帶祖傳古董鑑寶,自稱想在北京換套房,專家的鑑定估出天價!
    美女帶祖傳古董鑑寶,自稱想在北京換套房,專家的鑑定估出天價!想必我們都知道,時代在不斷發展,古代的物件以及遺址成為了世界罕見的寶貝。這其中文物是最受人們喜愛,許多人不惜花重金都想購買一些文物,這是為什麼呢?
  • 曾以17萬「騙畫」,轉手賣出8700萬的鑑寶專家,如今現狀如何
    在這數千年的歷史中,也為我國留下許多承載歷史記憶的珍貴文物。這些珍貴的文物,它們是屬於中華民族的無價之寶,對於我們來說有著極其特別的含義。但是,在這些珍貴文物傳承的過程中,因為其他的原因導致珍貴文物流落民間,亦或是流亡國外。不管怎麼說,對於文物而言,丟失和損壞都是極其不應該的。
  • 藏族女子帶家傳,紅珊瑚鑑寶,專家往牙上一磕:沒必要收藏了
    文/玉濁清藏族女子鑑寶,自稱93歲喇嘛贈送,專家:不要收藏!在古代的封建社會當中,有很多的金銀財寶流傳於世間,而隨著各個帝國的隕落,有很多的財寶流失,也有一些遺落在民間被世人所收藏,隨著一些鑑寶節目的開啟,也有越來越多的瑰寶展現在人們面前,當然這些瑰寶有真有假,需要專家鑑定後才能夠確認,曾在一期節目上就有一位藏族女子拿來一件寶物,自稱是93歲喇嘛贈送給自己的,那麼這件寶貝究竟是什麼呢?
  • 藏家齊聚南昌「鑑寶」 罕見佛像令專家拍案叫絕
    當天,央視《尋寶》欄目攜眾多國家級鑑寶專家,舉辦了藏品海選,800多件民間藏品悉數亮相,角逐南昌的「民間國寶」。  全國藏家齊聚南昌「鑑寶」  昨天,央視《尋寶》欄目的藏品海選,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近千位藏家帶著各種寶貝紛至沓來,現場被聞訊趕來的藏家們和古玩愛好者擠得水洩不通,場面十分壯觀。
  • 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民間收藏文物鑑定工作成效顯著
    近年來,省文保院利用每年的博物館日、文物和自然遺產日等大型文化節日,陸續地開展了民間收藏文物公益鑑定活動,受到了群眾的積極響應。在常態化開展民間收藏文物鑑定的同時,不定期舉辦了「文物鑑定大講堂」大型系列公益系列講座活動,組織了網上線下對社會公眾免費開放的文物鑑定專業培訓班。同時,對保存狀況不佳的藏品,也為群眾提出相關保養建議,對需要修復的藏品也提供了保護修複方案。四是從傳統方式到網絡化,堅持方法創新,拓寬宣傳渠道。
  • 祖傳的名畫被鑑寶專家17萬「騙畫」,轉手賣到上千萬,後來如何了
    ▲文玩大概也是正因如此,電視節目中出現了很多的鑑寶特別節目,邀請非常權威的鑑寶專家進行現場鑑定文物的真假並且進行電視錄播,此類節目在當時的古玩界掀起一陣狂潮,節目可以說是非常火爆,越來越多的人拿著祖傳的寶貝到電視臺前來鑑定,在這裡觀眾朋友們也能夠大開眼界,增長知識。
  • 青花熱水瓶驚現央視 網友爭曬「青花系列」
    《尋寶》驚現奇葩藏品 亮瞎人眼網友吐槽  「青花熱水瓶」,鄭和帶著下西洋?  上周六,央視一套播出的《尋寶——走進晉江》欄目驚現鄭和專用青花瓷熱水瓶,如此奇葩的藏品逗樂了專家,雷翻了網友。  一位藏友帶著明永樂年「青花瓷熱水瓶」登上《尋寶》欄目,他聲稱「明代的時候沒有膽,那個時候還沒有這個工藝,裝開水進去用棉被包起來(用以保溫)。」他更補充這是鄭和下西洋裝開水用的。
  • 山西博物院開啟民間鑑寶諮詢活動
    內容提要:首場鑑定諮詢活動時間為1月9日,鑑定門類為陶瓷,預約報名時間為1月1日至7日。之後的活動時間為除5月外的每月第二個星期六上午,如遇節假日順延至下個星期六,5月的活動在5·18國際博物館日舉辦   今年開始,山西博物院將舉辦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活動,首場活動預約報名已開啟。
  • 惠州博物館在線虛擬展廳建成投用 「科技+」讓文物「活」起來
    梁維春 攝 5月18日是第40個「國際博物館日」,今年主題是「博物館與文化景觀」,惠州市博物館推出免費鑑寶、文物捐贈、文物知識諮詢等活動,拉近市民與博物館的距離。 博物館是城市的「窗口」,也是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和記錄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如何通過新方式、新手段、新產品發揮自身社會功用成為各地博物館建設的重要課題。
  • 女子帶「嬰兒推車」來鑑寶,稱是姥爺祖傳的,專家:您祖上何人?
    如今,隨著人們物質生活越來越好,手中金錢越來越多,收藏古董文物就成為了另外一種興趣愛好。我們見過精美絕倫的瓷器,見過各種各樣的珍奇寶物,但今天要說的這件藏品,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見過,它就是嬰兒推車。自古以來,子嗣就是百姓最看重的大問題,先是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說法,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子嗣的教育以及生活中的吃穿用等等,都成為了人們最關心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