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貨還是館藏級?上海民間收藏文物鑑定無償為你掌眼

2020-12-13 澎湃新聞

「看到沒,這些就是我剛才跟你說的情況,都是工藝品做舊的,就是贗品。」原上海博物館工藝部副研究館員王正書正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著民間收藏亂象,轉頭只一打眼,就對前來鑑定玉石藏品的民間收藏者高先生說,「你這個都太新了。」

位於多倫路145號的上海市社會文物行業協會成為第五家面向社會開展常態化的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服務的機構

這是6月13日下午,在上海市多倫路145號,社會文物行業協會正在開展的「上海市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服務」活動的一角。鑑定諮詢包括書畫、陶瓷器、玉器、雜項、錢幣、古籍和名人信札等8個傳統收藏門類。這同時也是上海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亮點活動之一,意味著暫停了半年的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服務正在逐步有序恢復。

民間收藏亂象:80%都是贗品,大量詐騙,有人甚至被騙到家破人亡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普通老百姓進入到文物收藏領域。「市面上有海量的藏品,但是很多都是工藝品,新東西做舊,就是我們所說的贗品,假的。」王正書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社會上普通收藏愛好者,由於長期不接觸各類文物,對文物知識很缺乏,大量上當受騙。

然而在購買時上當受騙還不算完,如果不注意,很可能還會二次受騙。「在上海開展這個免費鑑定諮詢服務之前,很多所謂的鑑定機構其實都是詐騙,假的給你說成真的,只值幾千塊的給你鑑定成幾十萬、幾百萬,然後收取高昂的佣金。」王正書說道。

在專家給出鑑定意見後,高先生表示自己並不失望,一方面是「來路便宜」,另一方面清楚了真偽,也就不會再被詐騙。

承載是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上海市社會文物行業協會秘書長,剛剛鑑定了市民李先生帶來的「祖傳」書畫。

很遺憾,市民李先生的「祖傳」畫作皆為印刷品

「都是印刷品,基本不在鑑定的範圍內。」承載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民間文物收藏存在非常明顯的兩極分化,「好的非常好,差的非常差。就像剛剛這個,說難聽點就是地攤貨,沒有任何文物價值。根據我以往的經歷,大概80%以上都是這種情況。」

當然,在參與民間收藏文物免費鑑定諮詢以來,承載也看到了不少非常有價值的藏品,「比如我經手過一份有關曾國藩的文件,是他晚年關於整頓鹽務的心得,由其口述、師爺整理下來的。」承載介紹,這份文件,之前從未被發現,學界也並不知曉其存在,具有非常高的史料價值。

當天,記者就看到兩位藏家的藏品得到了承載的肯定,一位林先生帶了三幅近代書畫,都是真的,其中一幅是嶺南畫派畫家居廉的作品,「他對近代海派繪畫有很大影響。」另外一位李先生帶了四冊清光緒秀野堂木刻本《昌黎先生詩集注》,具有一定的文獻價值和收藏價值。

張先生十餘年前偶然購買的《昌黎先生詩集注》被鑑定為清光緒木刻本,具有一定的文獻價值和收藏價值

「現在最怕就是兩種情況。一種是家裡有好東西,但是不清楚價值,隨便糟蹋掉,或者給人矇騙掉;還有一種自己完全沒有知識,跟著別人買,很容易上當受騙。」承載認為,在這種情況下,給市民收藏愛好者正確的引導,是非常有必要的。

上海市文旅局文物保護管理處副處長胡巍對澎湃新聞記者介紹,「2016年,僅我個人接到的關於民間文物鑑定諮詢社會市場亂象、詐騙的舉報電話不下100個」,損失財物還是輕的,「重的甚至還有被騙到家破人亡的。」

書畫專家承載為市民林先生家傳書畫進行鑑定,均為近代真跡,其中一幅為嶺南畫派畫家居廉畫作

文物鑑定諮詢的「上海模式」成效顯著:無償鑑定,時間區域全覆蓋,全國推廣

有鑑於民間文物諮詢鑑定市場的亂象,上海從2017年開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先後組織上海文物商店、朵雲軒集團、上海市收藏協會和上海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四家單位,面向社會開展常態化民間收藏文物免費鑑定諮詢服務試點工作。並且制定了《上海市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推薦單位工作規程》,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制度。

截至2020年1月23日,四家推薦單位累計接待文物收藏愛好者26686人次,無償鑑定文物藏品總數71665件,受到群眾普遍歡迎和社會輿論廣泛好評。

2019年7月16日,上海市社會文物行業協會正式成立,這是國內首個面向文物經營性的地區性行業組織,從事文物經營的老字號如上海文物商店、上海朵雲軒都是其骨幹單位。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後,上海市社會文物行業協會將成為上海第五家面向社會開展常態化的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服務的機構。從2020年7月份起,每周五下午開展公益鑑定諮詢服務。

市民祖傳的具有館藏價值的明代玉器

「至此,上海市實現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服務工作日全覆蓋、中心城區全覆蓋。」胡巍談道。

該服務模式的建立,有效遏制了借文物鑑定名義實施詐騙活動等市場亂象,既保障了文物收藏愛好者的正當權益,又增強了人民群眾依法收藏文物的意識。

「開展這個活動以後,從2017年3月份開始到2017年下半年,我只接到15個投訴舉報電話。2018年我只接了2個,去年是接到1個電話,今年還沒有。」談到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服務以來的成效,胡巍深有感觸。

國家文物局對上海的此項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並專門印發《國家文物局關於轉發<上海市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推薦單位工作規程>的通知》(文物博函[2019]1290號),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參考借鑑「上海模式」。

王正書為收藏者撰寫鑑定意見。參與文物鑑定諮詢的專家,給出的僅僅是基於學識和經驗的口頭意見與建議,而不出具書面鑑定書

就在當日鑑定諮詢將近尾聲時,有位市民的一件祖傳古玉被玉器組的兩位鑑定專家同時鑑定為明代玉器。王正書認為,「這是一件明代的雕刻雲龍紋的標準器。工藝非常好,包漿非常厚重。作為明代的藝術品,體量又這麼大,在民間流傳到現在非常少見,相當具有文物價值。」兩位專家甚至認為可以達到館藏級別。

值得一提的是,參與文物鑑定諮詢的專家,給出的僅僅是基於學識和經驗的口頭意見與建議,而不出具書面鑑定書。專家介紹,但凡出具鑑定書,和要收取鑑定費的,很可能是詐騙,提醒廣大市民收藏愛好者一定要擦亮眼睛。

附:上海市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推薦單位

上海市收藏協會

地點:上海豫園安仁街220號相爺府茶樓4樓

接待時間:每周一下午14:00到16:00(國定節假日除外)

鑑定門類:雜件、書畫、瓷器、錢幣、文房、玉器、銅器

聯繫電話:021-58777797

上海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

地點:上海市徐匯區嶽陽路48號上海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

接待時間:每周二下午13:30到15:30(國定節假日除外)

鑑定門類:陶瓷、錢幣、玉器

聯繫電話:021-64045311

上海朵雲軒集團有限公司

地點:延安西路593號1號樓

接待時間:每周三下午13:30到15:30(國定節假日除外)

鑑定門類:書畫、古籍、瓷器、錢幣、玉器、文房

聯繫電話:021-61229037

上海文物商店

地址:廣東路192號

接待時間:每周四下午13:30到15:30(國定假日不接待)

鑑定門類:書畫、瓷器、雜項、玉器

聯繫電話:021-63232144

上海市社會文物行業協會

地址:多倫路145號

接待時間:每周五下午13:30到15:30(國定假日不接待)

鑑定門類:書畫、陶瓷器、珠寶玉器、錢幣、古籍信札、雜項

聯繫電話:021- 56770818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上海重啟民間收藏文物「鑑寶」活動,現場驚現一件祖傳明代玉器
    畫家不是很有名,一下子也查不到,這位畫家的作品作為我本人來說,還是第一次見。整個畫面看起來比較簡潔、合理,呈傳統山水畫的S型布局……」這是承載為這幅畫給出的「診斷」。 另一張長條桌前,原上海博物館陶瓷研究館員周麗麗則正在「掌眼」一件方形青花瓷盤。「這件東西畫的紋樣有些古意,畫得還不錯。青花的時代也有,不是太長,但夠得上一百多年。
  • 上海民間文物公益鑑定機構又增一處,專家:鑑定出來仿品居多
    上海民間收藏文物公益鑑定諮詢機構又增一處。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市文保中心獲悉,自上海去年開展民間收藏文物公益鑑定諮詢工作以來,上海文物商店、朵雲軒集團、上海市收藏協會三家試點機構已接待近萬人次諮詢,鑑定藏品3萬餘件。
  • 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12月民間收藏文物公益鑑定...
    受陝西省文物局委託,我館作為陝西省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單位之一,面向社會開展常態化民間收藏文物公益性鑑定諮詢服務。02鑑定諮詢承擔部門及專家儲備此活動由我館藏品管理部文物徵集科負責具體事宜,同時根據預約情況決定是否邀請外聘專家。
  • 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民間收藏文物鑑定工作成效顯著
    復工復產後,針對民間收藏文物鑑定這一項重要工作,省文保院快速調整思路,建立起「多層次文物鑑定服務體系」,以期更好地服務廣大人民群眾。一是從嘗試探索到制度化管理,堅持制度創新,提高管理水平。省文保院受省文物局委託制定了《陝西省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單位工作規程》,為開展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工作制定了具體詳盡的制度規範。這是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服務社會大眾的制度保障。
  • "專家"靠賣鑑定證書斂財 "收藏熱"倒逼民間文物鑑定立法加速
    不少文物藝術品鑑定機構的所謂專家,並不具備文物藝術品鑑定的資質與能力。而根據鑑定結論與文物藝術品估價來收取文物藝術品鑑定費用的收費制度,已成為利益導向的核心鏈條。 民間收藏文物鑑定立法緩慢 近年來,民間文物、古玩、藝術品交流交易迅猛發展,文物鑑定中的法律問題越來越突出。
  • 山西博物院開展民間收藏文物公益鑑定諮詢活動
    本報訊(記者孟苗)為了滿足廣大民眾對文物鑑定知識的需求,積極構建「多層次文物鑑定服務體系」,1月9日上午,山西博物院首場民間收藏文物公益鑑定諮詢活動在該院教育空間舉行,本場鑑定門類為陶瓷。
  • 山西博物院將舉辦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活動
    山西晚報訊(記者 南麗江)2020年12月31日,記者從山西博物院了解到,為進一步提升廣大社會民眾的文物保護意識和文物鑑賞水平,倡導理性收藏,引導建立風清氣正的民間文物收藏環境,山西博物院於2021年開始舉辦我省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活動。
  • 文物鑑定到底靠不靠譜?
    浙江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壺王」被專家質疑為贗品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在全民收藏時代,鑑寶節目滿天飛,鑑定專家層出不窮,然而在收藏界,文物真假難辨、參與造假、賣鑑定證書等新聞也層出不窮。文物鑑定憑眼力和科技檢測到底靠不靠得住?在收藏紅火、造假猖獗的時代,文物鑑定這潭水到底有多深?
  • 文物鑑定的「靠譜」路徑
    吳樹解釋說,「在高仿品還未大量出現之前,憑藉鑑定者的經驗、學養和閱歷,根據文物的器形、紋飾、款識等特徵判定真偽的『眼學』,準確率還是很高的,很長歷史時期內能夠為收藏者把關。」  改革開放後,中國的收藏大軍迅速擴張,中國收藏家協會估計收藏者過億,盜墓人員超過10萬人,全國現有各類大大小小的古玩市場近萬處,商鋪數百萬家,從事文物走私、制假、販賣活動的從業人員難計其數。
  • 文物鑑定這潭水到底有多深
    在全民收藏時代,鑑寶節目滿天飛,鑑定專家層出不窮,然而在收藏界,文物真假難辨、參與造假、賣鑑定證書等新聞也層出不窮。文物鑑定憑眼力和科技檢測到底靠不靠得住?在收藏紅火、造假猖獗的時代,文物鑑定這潭水到底有多深?
  • 山西博物院將舉辦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活動 1月9日舉行首場
    山西日報新媒體記者丁嶺燕報導:為進一步提升廣大社會民眾的文物保護意識和文物鑑賞水平,倡導理性收藏,引導建立風清氣正的民間文物收藏環境,1月1日,山西博物院在官網及公眾號發布消息,該院將於2021年開始舉辦我省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活動。首場鑑定活動時間為2021年1月9日。
  • 「文物鑑賞」上海博物館的館藏精品——璽印
    上海博物館的中國歷代璽印館,是中國第一個專題陳列璽印篆刻的藝術館。展廳面積380平方米,展出璽印篆刻500餘件。整個陳列以印章藝術的發展歷史為線索,上自西周,下迄清末,是從館藏一萬餘枚印章文物中遴選出來的具有代表性、藝術性的精品。展館內藉助高低錯落的展櫃,應用多種技術手段,使實物與輔助陳列相互配合。
  • 專家談國家文物局關於民間文物鑑定新舉措
    7家文博單位將面向社會公眾開展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試點工作。自藝術品市場火爆以來,由於文物鑑定行業亂象叢生,質疑頗多,有關民間文物鑑定應該規範化的呼聲一直很高。試點單位的出臺,是否能讓民間文物鑑定走上正軌呢?就此,本報對7家文博單位進行了摸底式調查,並採訪了業界專家,獲得專業的參考意見。  七個試點:專家隊伍本土化 鑑定無法律效力   此次國家文物局公布了7家面向社會公眾開展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試點工作的文博單位。
  • 搞好收藏要以市場為導向實踐出真知,物精配人精藏精有出路!
    求鑑不求人,「賞臻閣」首推網絡媒體「無償鑑寶」立新創意,倡議公益事業「無償鑑寶」!賞臻閣講述「如何搞好收藏?」,上一節已講過,有價值且值得收藏的文物,才是收藏的對象。其實每位收藏人因所擁有的智慧能量和財力不盡相同,對文物估價也不一樣,有價值,究竟多少才算有價值?
  • 直播鑑定文物藝術品,噱頭還是良藥
    12月29日,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在這股熱潮之下,已經有不少平臺和資本開始在文物藝術品直播鑑定領域布局掘金。然而現實問題是,從文物業態來說,直播鑑定能解決行業痛點嗎?與此同時,隨著在線直播平臺的流量紅利消失,直播鑑定又將何去何從?
  • 惠州博物館在線虛擬展廳建成投用 「科技+」讓文物「活」起來
    廣東省文物鑑定站專家為惠州市民免費鑑定文物。 市民帶上「傳家寶」請專家鑑定 當天上午,市博物館邀請廣東省文物鑑定站專家為市民免費鑑定文物,同時開展文物收藏鑑賞交流、無償捐贈及文物保護法律法規宣傳等活動。不少市民帶上「傳家寶」「好東西」來到現場請專家鑑定。 在文物捐贈登記處,梅先生帶來一件家中祖傳的元代清白釉壺,並捐給市博物館。
  • 收藏新手該如何入門?博物館才是最好的老師?
    首先提醒大家,此文章是我寫給入門級收藏愛好者的入門指南,如果你是「收藏老鳥」,建議閱讀此文章時權當一閱,如果你是一位入門級收藏愛好者,你一定迷茫過也彷徨過,你在入門之前,一定通過某些渠道了解到古玩其實價值不菲,古董商每天日進鬥金,例如某一件老家具可以換一套四合院?
  • 毛澤東座機等106架老飛機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新京報訊 據《解放軍報》報導,近日中國航空博物館106架老飛機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這其中包括毛澤東曾乘坐過的裡-2運輸機、戰鬥英雄王海在抗美援朝戰場駕駛過的米格-15殲擊機、中國完全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種超音速殲擊機殲-12等飛機。  中國航空博物館館長周宏亮說,這是該博物館自組建以來首次,也是國家航空類博物館首次開展的文物飛機定級鑑定。
  • 四川省圖書館館藏文物現身拍賣行?警方已介入
    博物館、圖書館和其他文物收藏單位對收藏的文物,必須區分文物等級,設置藏品檔案,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並報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門備案。這次拍賣的拍品中為何會出現館藏文物?後續會如何處理這批文物?為進一步確定即將被拍賣的文物是館藏文物,江上專門買了一本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四川省圖書館館藏珍品集》。
  • 十大文物鑑定專家烏龍事件
    [摘要]盛世收藏,大量民眾參與到收藏中,這也催生了文物藝術品鑑定行業的發展,更是出現了一批的鑑定專業戶,說是「專業」,其實既不專業,又違背了道德標準。圖為十大文物鑑定專家烏龍事件排行榜。所謂周姓專家的鑑定證書顯示:「名稱:玉梳妝檯與椅」「年代:漢」「質地:玉質」「專家鑑評:質晶瑩溫潤,有古雅的沁色和包漿……工藝精細巧,體紋生動神奇,造型罕見,有重要的收藏和研究價值。」各方的集體質疑把為這套拍品出具鑑定證書的周姓專家推到了風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