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建華: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指出:「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深刻闡明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人民性、公平性、正義性,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導。
-
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2020-11-26 19: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孩子,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起點
保障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教育少年兒童自覺遵紀守法,嚴懲侵害兒童權益犯罪,為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當前,黨和國家更加關心重視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少年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不僅是家庭的命脈,更是民族的未來。依法保護少年兒童,為少年兒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方向,將是全社會長久共同參與的話題。
-
人民日報評論員: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法治不僅要求完備的法律體系、完善的執法機制、普遍的法律遵守,更要求公平正義得到維護和實現。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公平正義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強調要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強司法制約監督,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我們黨追求的一個非常崇高的價值。
-
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中公平正義的探究和思考
」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基本內涵中的公平正義作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和影響著司法和諧的構建及其進程。由此,從我國目前社會實際和司法實際出發,探究一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中公平正義的深刻內涵。
-
創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群眾的公平意識、民主意識、權利意識、法治意識不斷增強,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安居樂業的要求越來越高」,並以此為出發點,明確指出政法工作的主要任務是要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
評論員文章:感受公平正義 凝聚法治力量
所以,孟建柱同志諄諄告誡全體政法幹警,要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始終堅持公正司法,從實體、程序上充分體現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努力使每一起案件的審理都成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生動實踐。 自今日起,本報啟動「感受公平正義」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帶領讀者一同去感受檢察機關為實現公平正義所做的不懈努力,去感受檢察人員一言一行中釋放出來的公平正義。 執法捍衛公平,辦案彰顯正義。執法辦案是檢察機關履行職責的基本手段,發揮作用的重要途徑。2013年,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各類刑事犯罪嫌疑人879817人,提起公訴1324404人。
-
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 努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一、準確理解把握社會公平正義的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核心價值追求;要求政法戰線以實際行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要求重點解決好損害群眾權益的突出問題,決不允許對群眾的報警求助置之不理,決不允許讓普通群眾打不起官司,決不允許濫用權力侵犯群眾合法權益
-
翁鳴江:中國法治的程序正義如何為實質正義護航?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翁鳴江】 二、正當的程序 如果說法治以權利為本位,主張的是實質正義;那麼,法治的另一個組成部分則是程序正義。社會主義的法治中具體的權利本位的要求,都需要正當的程序(due process of law)來實現。 更進一步說,法治注重「程序先於權利」。
-
習近平的法治觀:依法改革依法反腐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新華社發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這個目標要求,必須全面貫徹實施憲法。
-
牢固樹立公平正義的理念
只有樹立公平正義的理念,才能使憲法規定的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任務落到實處,才能真正維護人民的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 作為法治理念的公平正義,是指社會成員能夠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公平地實現權利和義務,並受到法律的保護。與西方國家公平正義不同的是,我國是以維護、實現、發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宗旨的公平正義。
-
構建司法與媒體良性互動關係共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原標題:構建司法與媒體良性互動關係共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本報北京10月23日訊 記者劉子陽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中央新聞媒體和部分網絡媒體有關負責人、記者座談會,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出席座談會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積極回應社會關切,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人民法院與新聞媒體的溝通合作機制
-
促進公平正義 護航美好生活
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代表們紛紛表示,履職盡責、攻堅克難,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
牢固樹立和踐行公平正義的理念
,是司法的靈魂和核心,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也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追求,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和進步。 作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公平正義,是指社會成員能夠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公平地實現權利和義務,並受到法律的保護。與西方國家公平正義不同的是,我國是以維護、實現、發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宗旨的公平正義。 (一)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目標 依法治國的重要目標就是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
-
本報評論員:堅持公正司法 維護公平正義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公平正義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強調要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強司法制約監督,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刻論斷,成為法治中國建設的鮮明導向。
-
讓公平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辦案與聽證
而公開聽證作為一項公開、民主的制度,通過不同利益主體的參與,使檢察機關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採取溝通協調、釋法說理、幫扶救助等多種方式,平衡各方利益,化解社會矛盾,營造社會和諧氛圍,讓公平正義以人民群眾「看得見」的方式實現,人民群眾具有切實的獲得感、幸福感。
-
正義網評|更加注重強基導向 推進新時代法治建設
各級政法機關和廣大政法幹警面對疫情,臨危不亂、積極應對,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在危機中育先機、在變局中開新局」,面對新情況、新情況,及時改變工作方式,調整工作部署,以有作為的魄力、有擔當的意識助力續寫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新篇章。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
-
人民法院要把維護公平正義作為使命追求
人民法院學習理解、領會貫徹十八大精神,最令人振奮的就是十八大報告將維護公平正義作為「八項必須堅持」之一,提到了嶄新高度,明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真誠回應了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新期待。將實現「三個公平」貫穿於「五位一體」總布局的全過程,要求「黨員幹部要做公平正義的維護者」。
-
黃文藝:加快推進全面依法治國 更有效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新華網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 盧俊宇)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擘畫發展藍圖、規劃實踐路徑、作出戰略部署,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注入強大思想和行動力量
-
公平正義與感受到公平正義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司法機關提出的工作要求。「感受到公平正義」,即不僅要 「公平正義」,而且要「感受得到」。把案件判公是法官的應有之責,還要把人心判暖,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司法的公正和溫度,這給法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