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洪:金融風險由發散狀態轉為收斂 前三季度處置不良貸款1.4萬億元

2020-12-27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證券網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張瓊斯)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10月21日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前,銀行業、保險業保持穩健運行良好態勢,金融風險由發散狀態轉為收斂,金融服務有效性、普惠性增強,銀行業、保險業改革開放取得新的進展。

上證報記者 史麗 攝

黃洪表示,具體而言,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銀行業、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提升。銀行保險機構充分調動信貸、債券、股權、保險等資金,為「六穩」提供有力金融支撐。

黃洪介紹了一組數據:前三季度,用於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3.9萬億元,同比多增1.1萬億元,重點投向基礎設施、製造業等重點領域和民營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基礎設施行業貸款、製造業貸款分別增加2.2萬億元和7705億元,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0.94萬億元,綜合融資成本降幅超過1個百分點。

保險業充分發揮風險管理和保障功能,進一步完善養老、健康、農業、家政、巨災等關係國計民生的保險產品和服務。今年以來,保險業累計賠付金額達到9411億元。

二是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穩步推進。紮實推進整治市場亂象工作,銀行機構資產高速擴張、多層嵌套、虛增規模的頑疾得到了有效遏制。

「兩年半以來,銀行業資產增速從過去的15%左右降低到目前的8%左右。影子銀行規模大幅縮減,兩年多來共壓縮交叉金融類高風險資產約14.5萬億元,減少的主要是通道業務和脫實向虛資金。」

黃洪指出,繼續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多渠道補充資本金,提高抗風險能力。督促金融機構制定並實施恢復和處置計劃,持續化解銀行不良貸款,前三季度共處置不良貸款約1.4萬億元,同比多處置1765億元。

三是銀行業、保險業改革開放持續深化。黃洪表示,推進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體系建設,中小銀行和保險公司股權穿透監管持續落實,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管層履職能力有所提高,優化激勵約束機制,強內控、促合規、完善履職盡責機制等工作有效推進,規範公司治理正在成為銀行保險機構的自覺行動。

相關焦點

  • 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金融風險由發散狀態轉為收斂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 銀保監會:金融風險由發散狀態轉為收斂  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21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前銀行業保險業保持穩健運行良好態勢,金融風險由發散狀態轉為收斂。他介紹,前三季度用於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3.9萬億元,同比多增1.1萬億元,重點投向基礎設施、製造業等重點領域和民營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債券投資力度加大,銀行新增債券投資4.7萬億元,保險資金新增債券投資5000多億元,銀行保險機構投資的地方政府專項債佔全部專項債的比重超過80%,有力支持了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工作。
  • 前三季度用於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3.9萬億元 五大行小微貸款...
    當前,銀行業保險業保持穩健運行良好態勢,金融風險由發散狀態轉為收斂  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10月21日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作出上述表示。前三季度,用於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3.9萬億元,同比多增1.1萬億元。
  • ...槓桿率保持基本穩定,金融風險也已經從原來的發散狀態轉為收斂
    大家知道,防範金融風險是金融業的永恆主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以來,銀保監會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作為我們工作的重點來抓,目前取得了積極成效。從數據來看,全國的宏觀槓桿率保持基本穩定,金融風險也已經從原來的發散狀態轉為收斂。近三年來,銀行業總共處置的不良貸款達到了5.8萬億元,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等高風險業務壓降了16萬億元,一批出問題的金融機構已經得到了有序處置。
  • 銀保監會:金融風險從發散狀態轉向收斂
    (央視財經 記者 黃曉麗 邢傑)今天,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取得積極進展。銀保監會堅持「監管姓監」,敢於碰硬,敢於擔責,堅決治理市場亂象,加大違規處罰力度,近兩年來共罰沒60億元,超過了前十年的總和,形成了強有力的震懾。經過努力,高風險機構風險有序化解,非法集資大案要案得到處置,網絡借貸風險出清成效顯著,5月末在運行的網貸機構數量較2018年初下降57%。堅定不移拆解高風險影子銀行。兩年多來淨壓降13.74萬億元高風險資產,有力遏制脫實向虛問題。穩步推進結構性去槓桿。
  • 銀行業保險業整體經營穩定 中小銀行風險處於收斂狀態
    銀行業保險業整體經營穩定 中小銀行風險處於收斂狀態   近期,伊川農商行、營口沿海銀行發生的集中取款事件引發市場關注。
  •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成效初顯:由發散轉向收斂
    金融風險由發散轉向收斂近日,南京鋼鐵又一次獲得2022年卡達足球世界盃體育場館建設項目用鋼1893噸,目前該項目已經累計採購南鋼產品8408噸。南鋼產品在世界舞臺展現實力的背後,離不開債轉股助力下的發力轉型。
  • ...不良貸款5.8萬億元!央行:繼續做好重點領域高風險機構的「精準...
    每經記者 宋戈 實習記者 肖世清 每經編輯 廖丹 11月6日,人民銀行發布《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重要成果,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持續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近三年累計處置不良貸款5.8萬億元,超過之前8年處置額的總和。
  • 明天集團整體風險從發散轉為收斂
    4、明天集團調整結構,瘦身轉型,整體風險從發散轉為收斂。該集團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主動轉讓若干金融機構股權,多措並舉化解各類風險。5、截至目前,(明天集團)已將持有濰坊銀行、泰安銀行、中江信託等十餘家金融機構的股權向新的投資者轉讓,並由新的股東經營管理,各項業務經營正常。
  •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銀保監會劃定九大重點|銀行業|商業銀行|小微...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九項重點工作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三大攻堅戰之首,其中首要的就是防控金融風險。去年一年,銀保監會加強金融監管,妥善處置重點風險,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了關鍵進展。黃洪介紹稱,2019年有效防控銀行業信用風險。
  • 光大銀行鄂爾多斯分行原行長被審查;上半年處置不良貸款1.1萬億...
    今日頭條 8月25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兼新聞發言人肖遠企介紹,今年,金融業加大了不良貸款處置力度,上半年處置不良貸款
  • 銀保監會:明天集團調整結構 整體風險從發散轉為收斂
    新京報訊 6月9日上午,中國銀保監會網站發布新聞發言人答《金融時報》記者問,回應包商銀行被接管後的最新進展情況。記者:請介紹一下包商銀行被接管後的最新進展?監管部門將繼續指導恆豐銀行加強風險防控,強化合規經營,保持經營穩中向好的態勢。記者:如何看待市場上關於部分中小銀行風險的傳言?答:近期,市場上確有一些不實傳言,我們也發現個別機構的行為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有的傳言和行為甚至是違法違規的。
  • 銀保監會:銀行業保險業風險抵禦能力和應對資源非常充足
    人民網北京3月22日電 (申佳平)疫情在全球蔓延,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國內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對我國銀行業保險業影響幾何?下一步,銀保監會還將採取哪些措施繼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 全國性第五家AMC銀河資產獲批開業 不良資產處置需求上升打開行業...
    不過,近年來在監管部門的引導下,AMC行業回歸業務本源,將業務重點重新聚焦不良資產處置上。而在今年疫情的影響下,國內不良資產上升壓力加大,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法人口徑)不良貸款餘額為2.84萬億元,較上季度末增加987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96%,較上季度末增加0.02個百分點。
  • 銀行信用風險具有滯後性 政策重點回歸防風險
    讓利的同時,相關信用風險防範也是重要一環,2020年銀行不良資產認定和處置工作大步推進。銀行不良暴露存在一定的滯後性,展望2021年,銀行資產質量壓力仍存,前瞻應對不良資產的反彈成為業界共識。隨著經濟重回正軌,2021年監管關注點或將逐步由穩增長回到防範金融風險上。
  •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餘額快速增加
    最新數據顯示,銀行業不良貸款餘額快速增加。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餘額達3.7萬億元,不良貸款率2.06%,銀行業金融機構存在明顯的不良資產剝離需求。同時,非銀行金融機構風險持續暴露,相當規模的不良資產有待處置。此外,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金融風險具有一定的滯後性,部分中小金融機構風險也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
  • 中行麗水分行許文醉:下半年銀行不良貸款繼續呈現上升態勢
    銀行業境內不良貸款餘額為3.7萬億,非銀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還有8000億。」近日,中國銀行麗水分行行長許文醉在「千峽湖資產管理論壇」上的演講中這樣表示。因為,他建議多措並舉應對「後疫情時代」不良壓力。傳統的處置模式,AMC為核心,通過協商催收、訴訟追償、批量轉讓、委託處置、債務重組等方式進行處置,多元化處置模式主要是市場化債轉股、不良資產證券化、破產管理人、網際網路+不良資產處置。
  • 獨家解讀|不良貸款轉讓試點正式擴圍
    但金融監管機構政策價值取向始終深刻影響著銀行業不良貸款的市場化處置。 上個世紀80年代,「撥改貸」政策實施之後,銀行業不良貸款持續上升,到2000年高達4萬億元,華融等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設立,從政策層面化解了銀行業巨額不良。但因銀行業不良貸款反映失真,不良貸款處置合規性問題仍然突出。
  • 不良資產將迎來處置高峰,AMC高管一致看好重組重整
    疫苗研發也有了希望,經濟下行轉為上行的轉變時期往往帶來資產投資的機會。國內經濟上升的趨勢明顯,全年經濟有望增長2%以上或3%左右,資產重組重整重構會活躍起來。 作為不良資產處置行業資深專家,梅興保表示,「大量不良資產就是放錯了地方、期限又出現錯配的存量資源,三重即重組重整重構就是根據市場科學地重新配置資源」。
  • 周皓等:化解中小銀行不良資產是當前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關鍵
    由於巨災風險指標是由二百餘家上市機構的超額收益率計算得出,考慮到當前銀行板塊估值偏低,個股大面積破淨,現已充分反映淨息差將來進一步的走低以及不良率的攀升,悲觀預期當前已有所體現。特別是金融去槓桿以來,金融體系的巨災風險指標波動有所減緩,金融體系整體韌性得到提升。
  • 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問題全解
    基於此不良資產處置以及去槓桿可能會成為長期性任務(期間可能會因為經濟形勢的變化而有所反覆)。1、截至2020年3月底,商業銀行的關注類貸款和不良貸款規模分別為4.05萬億和2.61萬億,二者合計為6.66萬億,意味著目前商業銀行的問題貸款規模達到6.66萬億,如果將其它農村金融機構、消費金融公司等納入,問題貸款規模預計在10萬億元左右應不成問題,且數值上來看仍處於明顯上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