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成效初顯:由發散轉向收斂

2020-12-27 股城網

隨著監管部門不斷紮緊制度的籠子,「嚴監管」深入人心,槓桿高企、脫實向虛等金融風險得到了初步遏制。

直面風險難題穩妥拆彈

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面對新形勢新挑戰,需要金融領域精準應對,處理好防風險與穩增長的關係,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金融風險由發散轉向收斂

近日,南京鋼鐵又一次獲得2022年卡達足球世界盃體育場館建設項目用鋼1893噸,目前該項目已經累計採購南鋼產品8408噸。南鋼產品在世界舞臺展現實力的背後,離不開債轉股助力下的發力轉型。隨著債轉股項目首期30億元資金到位,南鋼的資產負債率從一度超過80%降至2017年的60%。輕裝上陣的南鋼加速在節能環保、智能製造、網際網路+等方向多元發展,2017年淨利潤同比增幅達800%。

南京鋼鐵的可喜轉變是我國去槓桿成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槓桿率過高」一直被視為金融風險的一大隱憂:一些高槓桿企業盈利能力衰退、償債壓力增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連續攀升;影子銀行風險暗藏,一些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地方融資平臺等風險領域。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要善於抓主要矛盾,優先處理最可能影響全局、威脅整體的問題。由此,在推動去槓桿的過程中,金融管理部門優先推動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降低槓桿率,以優化槓桿結構。

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槓桿率增幅比去年同期收窄1.1個百分點,企業部門槓桿率比上年同期低2.4個百分點,政府部門槓桿率同比回落0.7個百分點。

得以初步遏制的不只是過快上升的槓桿率,資金脫實向虛、交叉金融野蠻擴張、非法集資等金融亂象已大為收斂。

截至5月末,銀行業在保持12%以上信貸增速的同時,總資產規模少增20多萬億元;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以來已有5000餘家從業機構退出,壓降不合規業務規模4000億元;今年一季度新發非法集資案件1037起,涉案金額269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6.5%和42.3%。

在前期的不懈努力下,當前金融形勢總體向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成效初顯。8月初,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的第二次會議給當下金融風險形勢作出了判斷:金融風險由發散狀態向收斂狀態轉變。

直面風險難題穩妥「拆彈」

金融是中國經濟的保障之基,「防範金融風險」近年來在中央重要會議上被屢屢提及。金融監管部門直面問題,根據不同領域、不同市場金融風險情況,出臺針對性較強的法規辦法。

數據顯示,2017年,銀行業重點推進70多項補短板項目,已完成48項,今年又新提出40多項;保險業去年以來修訂出臺規章和規範性文件60多項。

「強監管」不光體現在政策密集推出,更著力在落地執行。上半年,銀保監會共處罰銀行業金融機構798家、罰沒14.3億元;處罰責任人962人,取消175人一定期限直至終身的銀行業從業及高管任職資格。

「過去監管一出臺新政策,我們就趕緊研究對策繞過監管;現在是抓緊時間整改,以免監管處罰。」一位券商機構人士表示,這兩年金融機構合規意識普遍增強,「嚴監管」已在金融從業人員心裡紮下了根。

化解風險需分類施策。針對房地產貸款、地方政府債務等領域存在的風險隱患,監管部門一方面設定監控指標、加強規範,一方面督促金融機構加大撥備和準備金計提力度,提升應對風險衝擊的能力;針對不法分子控制的金融集團等「惡性腫瘤」,監管及時出手,實施「外科手術」;針對網際網路金融風險、資管新規落地執行,監管則合理安排過渡期,有計劃、分步驟,漸次達成目標。

「金融業內部層層嵌套、自我循環,必須充分考慮機構和市場的承受能力,在保持國民經濟列車平穩運行中拆除『炸彈』,防止出現『處置風險的風險』。」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說。

面對挑戰更應積極穩妥精準應對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但同時也要看到,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金融領域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

國有企業、地方債務隱憂仍存,槓桿結構有待優化;公司治理體系改革不到位,金融監管短板不容忽視;網際網路金融領域風險事件時有發生,專項整治工作尚未完成……

正如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所言:我國經濟尚處於新舊動能轉換時期,長期積累的金融風險進入易發多發期,外部不確定因素有所增多,需要積極穩妥和更加精準地加以應對。

精準應對風險,需要把握好貨幣總閘門,引導好金融「活水」的流向。既做到抑制風險的積累,又要引導去向資金薄弱的「窪地」。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表示,「穩金融」的核心是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形成實體經濟與金融之間的良性互動。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不能忽視長效機制的建立。專家表示,要進一步深化金融和關鍵領域的改革,健全地方政府債務融資體制,完善金融企業公司治理結構,建立防控房地產政策調控機制等。

相關焦點

  • 銀保監會:金融風險從發散狀態轉向收斂
    (央視財經 記者 黃曉麗 邢傑)今天,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取得積極進展。經過努力,高風險機構風險有序化解,非法集資大案要案得到處置,網絡借貸風險出清成效顯著,5月末在運行的網貸機構數量較2018年初下降57%。堅定不移拆解高風險影子銀行。兩年多來淨壓降13.74萬億元高風險資產,有力遏制脫實向虛問題。穩步推進結構性去槓桿。兩年多來累計處置不良貸款4萬多億元。截至5月末,債轉股籤約金額2.31萬億元,落地金額9110億元。聯合授信和債權人委員會機制不斷完善。
  • 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金融風險由發散狀態轉為收斂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 銀保監會:金融風險由發散狀態轉為收斂  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21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前銀行業保險業保持穩健運行良好態勢,金融風險由發散狀態轉為收斂。影子銀行規模大幅縮減,兩年多來共壓縮交叉金融類高風險資產約14.5萬億元,減少的主要是通道業務和脫實向虛資金。銀保監會繼續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多渠道補充資本金,提高抗風險能力。督促金融機構制定並實施恢復和處置計劃,持續化解銀行不良貸款,前三季度共處置不良貸款約1.4萬億元,同比多處置1765億元。
  • ...槓桿率保持基本穩定,金融風險也已經從原來的發散狀態轉為收斂
    這次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加上國內經濟確實存在下行壓力,我們的判斷是,這肯定會對中國的銀行業保險業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總體來看,影響不會太大。第一,從現實情況來看,目前銀行業保險業總體運行是很平穩的,沒有跡象顯示風險突然爆發。第二,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進一步好轉,銀行業保險業還會繼續保持健康穩定發展的良好勢頭。
  • 黃洪:金融風險由發散狀態轉為收斂 前三季度處置不良貸款1.4萬億元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張瓊斯)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10月21日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前,銀行業、保險業保持穩健運行良好態勢,金融風險由發散狀態轉為收斂,金融服務有效性、普惠性增強,銀行業、保險業改革開放取得新的進展
  • ——全國郵政代理金融防範化解風險工作掃描
    2018年以來,全國郵政代理金融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工作不斷深入,代理金融網點員工風險防範意識不斷增強,全國湧現出一大批成功堵截化解外部違法違規行為、有效保護客戶人身及資金安全的典型事例。例如防範電信詐騙、攔截傳銷組織、識破假帳戶取款和頂冒名開戶及掛失、堵截非法集資等。
  • 「要抓好各種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範」 專家:有利於防止金融...
    會議要求,要抓好各種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範。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告訴記者,「化存量、防增量」目的在於防止金融系統性風險出現,維護金融機構安全穩健有序發展,確保金融機構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繼續重視金融風險防範《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相關部門一直將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作為工作重點,從兩部銀行法的修訂以及出臺對金融控股公司的規範措施都可窺探一二。「我國現階段的金融問題具有極大的特殊性。」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在「三期疊加」的背景下,我國金融業經過一段時期的高速發展,產生和積累了一定的金融風險。
  • 淮南市舉辦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專題培訓班
    為提高全市各級領導幹部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的能力,12月10日下午,淮南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在洞山賓館舉辦全市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專題培訓班,此次培訓班邀請了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張世奎副處長授課。淮南市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縣區地方金融監管局主要負責人和具體工作人員50餘人參加培訓。張世奎副處長詳細解讀了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的相關政策,分析了當前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面臨的形勢,並從發揮機製作用、全流程防範和處置、強化工作考核等多個方面闡述了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的對策。
  • 充分發揮司法職能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圖二:2010年至2019年全國法院審理的六類金融案件情況(單位:萬件)  核心提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三大攻堅戰」的首要任務,而防範金融風險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核心。當前,人民法院已經構建起較為完善的金融風險防控司法保障體系,但是實踐中依然存在法院審判職能與金融特性、金融審判思維與傳統商事審判思維之間的矛盾。為了進一步完善人民法院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制度機制,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成立課題組結合2010年至2019年全國法院審理的相關金融案件情況,對人民法院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中的職能作用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
  • 明天集團整體風險從發散轉為收斂
    4、明天集團調整結構,瘦身轉型,整體風險從發散轉為收斂。該集團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主動轉讓若干金融機構股權,多措並舉化解各類風險。5、截至目前,(明天集團)已將持有濰坊銀行、泰安銀行、中江信託等十餘家金融機構的股權向新的投資者轉讓,並由新的股東經營管理,各項業務經營正常。
  • 王岐山:堅持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安全性永遠在第一位
    10月24日,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聯合各組委會成員機構召開的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在上海開幕,國家副主席王岐山發表視頻致辭。王岐山表示,要堅持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金融脫離實體經濟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 山東慶雲縣 依法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今年8月,世界500強海螺集團落戶慶雲,盤活原同創科技閒置廠房土地,化解了金融風險,實現政府、金融機構、企業三方受益。據了解,近年來,慶雲縣堅持用法治化思維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建立「府院聯動」機制,嚴厲打擊惡意逃廢金融債務行為,對重大案件、典型人物公開處理形成強大震懾。建立誠信體系,對惡意逃廢債人員採取限制出行、高消費等措施,嚴肅查處金融案件,對拒不執行的,依法強制執行。
  • 完善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為進一步完善全省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業持續健康發展,日前,省法院、省司法廳、中國人民銀行石家莊中心支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河北監管局聯合印發《關於全面推進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銀保監會劃定九大重點|銀行業|商業銀行|小微...
    >過去一年,銀行業保險業在服務實體經濟和防範化解風險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九項重點工作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三大攻堅戰之首,其中首要的就是防控金融風險。去年一年,銀保監會加強金融監管,妥善處置重點風險,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了關鍵進展。黃洪介紹稱,2019年有效防控銀行業信用風險。
  • 臨潁政法:臨潁檢察院助力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辦案檢察官在審查案件時發現,涉案銀行在貸款業務中存在金融監管漏洞和風險隱患等問題,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三號檢察建議」相關要求,為有效維護金融秩序、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我院及時向涉案銀行制發檢察建議,並以案釋法,助力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 發揮不良資產經營獨特功能AMC助力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
    編者按  遵循「相對集中、突出主業」監管要求,這五年來,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不斷做大做強不良資產主業經營的力度,不良資產經營業務收入佔比超一半以上,在合理收購不良資產的同時,不斷探索不良資產處置的新路徑,持續提升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主動性
  • 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乃當務之急
    透過新一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可知,今後三年我國全力打好防範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決心和計劃保持不變,我國結構去槓桿的決心和計劃也保持不變;同時,基於內外部環境變化,我國金融政策既保持定力也做出了優化,未來會更加注重把握力度與節奏。
  • 當前農商行信貸風險化解和防範初探
    從國家層面看,從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提出「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到黨的十九大提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再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國家已經將「維護金融安全」提升到了一個極高的政治高度;從全省層面看,省委省政府在省管幹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上強調:「要切實增強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責任感緊迫感,
  • 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範並重 2021年穩槓桿或成政策重點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範並重 2021年穩槓桿或成政策重點此前高層會議對於風險防控多表述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本次政治局會議未具體表述攻堅戰內容,而是提及存量風險化解,預計在影子銀行、房地產領域的風險化解工作仍將持續。
  • 以分類施策為抓手 主動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來源:證券日報4月2日,中央財經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提出,要分類施策,根據不同領域、不同市場金融風險情況,採取差異化、有針對性的辦法。要集中力量,優先處理可能威脅經濟社會穩定和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問題。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針對不同領域、不同金融風險,進行分類施策,有利於及時糾正前期部分領域、個別部門存在的囫圇吞棗式過度去槓桿現象,同時也對金融風險控制和經濟調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持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德鴻普惠全力構築金融安全新防線
    近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專題會議,在本次會議中, 圍繞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提出了許多針對性的策略,例如面對當前企業反映較多的「民營小微企業融資難、發債難」、「金融機構迴避對民企貸款」、「盲目抽貸斷貸」等問題,逐一提出解決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