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率保持基本穩定,金融風險也已經從原來的發散狀態轉為收斂

2020-12-27 北京商報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於2020年3月22日(星期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周亮、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李超、國家外匯局副局長宣昌能介紹應對國際疫情影響,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先生,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先生,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先生,國家外匯局副局長宣昌能先生,請他們向大家介紹應對國際疫情影響、維護金融市場穩定的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這次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加上國內經濟確實存在下行壓力,我們的判斷是,這肯定會對中國的銀行業保險業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總體來看,影響不會太大。第一,從現實情況來看,目前銀行業保險業總體運行是很平穩的,沒有跡象顯示風險突然爆發。第二,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進一步好轉,銀行業保險業還會繼續保持健康穩定發展的良好勢頭。大家知道,防範金融風險是金融業的永恆主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以來,銀保監會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作為我們工作的重點來抓,目前取得了積極成效。從數據來看,全國的宏觀槓桿率保持基本穩定,金融風險也已經從原來的發散狀態轉為收斂。近三年來,銀行業總共處置的不良貸款達到了5.8萬億元,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等高風險業務壓降了16萬億元,一批出問題的金融機構已經得到了有序處置。網絡借貸也就是P2P的風險也大幅壓降,目前實際運營的網貸機構數量比三年前已經減少了近90%。還有一批非法集資案件也得到了嚴厲查處,對有關人員也進行了懲處,金融市場秩序在不斷好轉。

近年來,通過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金融開放,銀行保險機構的公司治理在進一步規範。回歸本源或者說聚焦主責主業,已經成為了銀行業保險業的發展趨勢。前期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體制機制改革的成效,為銀行業保險業的穩健發展和應對風險挑戰打下了堅實基礎。事實和數據更有說服力,比如從最新的數據來看,今年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達到了4.2萬億元,同比多增了1308億元,有力支持了疫情的防控和經濟增長。2月份,大家都關心這麼多企業歇業,中小微企業實體經濟受到了影響,但是從金融數據來看,銀行機構的不良貸款率2月末比年初僅上升了0.06個百分點,不良率現在是2.08%。同時,銀行機構的貸款損失準備金超過6萬億元,也就是說有一大批資源來專門應對未來的風險,撥備的覆蓋率達到了181%,也就是100塊錢的不良貸款,我們會有181塊錢的損失準備金在那兒準備著。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已經達到14.6%,保險償付能力的充足率247%。銀行業保險業的風險抵禦能力和應對資源是非常充足的。

下一步,銀保監會還會繼續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銀行業保險業的高質量發展。一是要採取多種措施,持續加大不良貸款的處置力度,穩妥地處置高風險機構,繼續拆解影子銀行,壓降高風險業務。二是要堅決落實「房住不炒」的要求,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同時我們還會積極配合地方政府穩妥處置好地方隱性債務問題。三是推進網絡借貸的專項整治,加大網際網路保險的規範力度。四是繼續完善銀行保險機構的公司治理,特別是要推動規範股權管理,因為有些中小金融機構股權管理前一陣是比較混亂的,存在大股東非法幹預公司經營、內部人控制等現象,甚至成為了某些人的「提款機」,這些都是我們治亂象的重點,還要堅持不懈,引導銀行保險機構逐步規範,對違法違規的人員要嚴厲懲治。五是支持銀行保險機構多渠道補充資本。雖然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是14.6%,但是下一步還是要補充,增強資本實力。六是要深化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的改革,研究制定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改革方案,同時引導銀行理財和信託業的穩妥轉型,建立完善養老保障第三支柱。七是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已經出臺的金融開放措施落地見效。八是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加大金融反腐敗力度。金融領域出現了各種腐敗現象,我們查處了一批案件,教訓十分深刻,應該說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這方面銀保監會將保持高壓態勢,堅決把黨中央的各項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經濟穩則金融穩,從基本面來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這次疫情充分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從長期大勢來看,我們擁有巨大的國內市場,完備的產業門類,優質的人力資源,特別是城鎮化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經濟發展的潛力和韌性都是很強的。

下一步,實體經濟和金融會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總之,當前最重要的事情,還是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我們堅信,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我們有能力、有實力應對發展中面臨的各種風險挑戰,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相關焦點

  • 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金融風險由發散狀態轉為收斂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 銀保監會:金融風險由發散狀態轉為收斂  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21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前銀行業保險業保持穩健運行良好態勢,金融風險由發散狀態轉為收斂。金融服務有效性、普惠性增強,銀行業保險業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  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提升  黃洪表示,銀行保險機構充分調動信貸、債券、股權、保險等資金,為「六穩」提供有力金融支撐。
  •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成效初顯:由發散轉向收斂
    金融風險由發散轉向收斂近日,南京鋼鐵又一次獲得2022年卡達足球世界盃體育場館建設項目用鋼1893噸,目前該項目已經累計採購南鋼產品8408噸。南鋼產品在世界舞臺展現實力的背後,離不開債轉股助力下的發力轉型。
  • 明天集團整體風險從發散轉為收斂
    4、明天集團調整結構,瘦身轉型,整體風險從發散轉為收斂。該集團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主動轉讓若干金融機構股權,多措並舉化解各類風險。5、截至目前,(明天集團)已將持有濰坊銀行、泰安銀行、中江信託等十餘家金融機構的股權向新的投資者轉讓,並由新的股東經營管理,各項業務經營正常。
  • 黃洪:金融風險由發散狀態轉為收斂 前三季度處置不良貸款1.4萬億元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張瓊斯)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10月21日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前,銀行業、保險業保持穩健運行良好態勢,金融風險由發散狀態轉為收斂,金融服務有效性、普惠性增強,銀行業、保險業改革開放取得新的進展
  • 銀保監會:金融風險從發散狀態轉向收斂
    (央視財經 記者 黃曉麗 邢傑)今天,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取得積極進展。經過努力,高風險機構風險有序化解,非法集資大案要案得到處置,網絡借貸風險出清成效顯著,5月末在運行的網貸機構數量較2018年初下降57%。堅定不移拆解高風險影子銀行。兩年多來淨壓降13.74萬億元高風險資產,有力遏制脫實向虛問題。穩步推進結構性去槓桿。兩年多來累計處置不良貸款4萬多億元。截至5月末,債轉股籤約金額2.31萬億元,落地金額9110億元。聯合授信和債權人委員會機制不斷完善。
  • 銀保監會:明天集團調整結構 整體風險從發散轉為收斂
    按照新老劃斷原則,包商銀行新的資產負債保持平穩運行。近日,該行發行期限6個月的同業存單10億元,發行期限3個月的同業存單2億元,發行利率分別為3.25%和3.15%,同業業務已恢復正常。目前,大額債權收購和轉讓協議籤署工作已經順利完成。記者:包商銀行接管託管工作下一步有什麼安排?
  • 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應是中長期選擇
    婁飛鵬11月26日公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處理好內外部均衡和長短期關係,儘可能長時間實施正常貨幣政策,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上半年為對衝疫情影響,逆周期調節力度有所加大,宏觀槓桿率出現階段性上升。」
  • 銀行業保險業整體經營穩定 中小銀行風險處於收斂狀態
    銀行業保險業整體經營穩定 中小銀行風險處於收斂狀態   近期,伊川農商行、營口沿海銀行發生的集中取款事件引發市場關注。
  • 銀保監會:銀行業保險業風險抵禦能力和應對資源非常充足
    對此,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周亮22日在國新辦就應對國際疫情影響,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有關情況舉行的發布會上回應稱,「總體來說,影響不會太大。」周亮解釋稱,從現實情況來看,目前銀行業保險業總體運行是很平穩的,沒有跡象顯示風險突然爆發。同時,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進一步好轉,銀行業保險業還會繼續保持健康穩定發展的良好勢頭。
  • 我國宏觀槓桿率快速攀升已基本結束
    經濟增長是宏觀槓桿率穩定的關鍵因素,在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的政策環境下,實體經濟債務增速保持基本穩定,宏觀經濟回升的勢頭決定了槓桿率的走勢。  從結構上看,企業槓桿率的攀升貢獻了一季度宏觀槓桿率增幅中的七成,政府槓桿率貢獻了16%,居民槓桿率僅貢獻了14%。
  • 巴曙松:穩住槓桿率上升的斜率是更為現實的政策取向
    槓桿率斜率陡峭是美國金融危機前顯著的預警信號,2000年至2007年的年均增速達到6%;危機後,事實上,美國的總體槓桿率也沒有真正去化,只是通過內部槓桿騰挪基本穩定在248%附近。  歐盟僅有西班牙、德國等國的槓桿率水平有小幅下降,法國、義大利的槓桿率基本穩定。在艱難的去槓桿中,西班牙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大幅上升、金融市場暴跌、經濟衰退甚至政局出現動蕩。
  • 思維的發散與收斂
    先發散,考慮多種可能,多種方向,多種機會,然後再仔細分析利弊得失,逐漸收斂,最後選擇到被認為可行度最高或者價值最大的目標和方案。發散其實很好理解,就是頭腦風暴麼,隨便說個例子,比如我們說板凳,能有多少種用途,這就是發散。現在很多企業培訓也好,很多一些小的所謂能力拓展訓練也好,也會有一些類似思維發散的訓練內容。
  • 金融機構應具備抵禦風險的「硬實力」和「軟實力」
    今年以來,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果。不久前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指出,金融風險由前幾年的快速積累逐漸轉向高位緩釋,金融風險得到有效防控。在近日舉辦的「2019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副局長楊柳介紹了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的積極成效。一是有效穩住了宏觀槓桿率,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保持基本穩定。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
  • 銀保監會就包商銀行接託管、明天集團有關金融機構最新答記者問
    4、明天集團調整結構,瘦身轉型,整體風險從發散轉為收斂。該集團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主動轉讓若干金融機構股權,多措並舉化解各類風險。5、截至目前,(明天集團)已將持有濰坊銀行、泰安銀行、中江信託等十餘家金融機構的股權向新的投資者轉讓,並由新的股東經營管理,各項業務經營正常。
  • 領導力之思維的發散與收斂
    決策能力是領導力的核心能力,而做出正確的決策,尤其是做出那些看似不可思議的重大決策,需要思維的大開大合,即思維的發散與收斂。發散,即思維跳躍,橫向鋪陳開去,聯繫到很多相關以及看似不相關的事物,不受約束,天馬行空。
  •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2019年宏觀槓桿率245.4%,較上年升6.1個百分點
    但進入二季度後,這種槓桿率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抑制,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出現下降。三、四季度這種槓桿率增長趨緩的態勢得到延續,尤其是四季度,宏觀槓桿率出現了下降,這也與經濟增長的態勢基本一致。分部門看,居民部門仍然是槓桿率上升的主要驅動力,而非金融企業部門的槓桿率已經出現了三個季度的下降。
  • 阿里雲『收斂』 阿里巴巴『發散』
    用數學意義上的收斂和發散來定義阿里雲和阿里巴巴,收斂與發散反映著有無極限,阿里雲收斂於某一邊界,阿里巴巴則發散於無限可能,阿里雲的收斂是阿里巴巴發散的前提條件。為何說阿里雲收斂,阿里巴巴發散呢?阿里集團以後自己用的技術產品會跟阿里雲上的產品保持一致,技術和產品都將先登陸阿里雲平臺,不管阿里集團內部還是外部,基本在同一時間獲得阿里雲最新技術能力,阿里巴巴經濟體內的To B服務都會通過阿里雲平臺對外輸出。
  • 漫遊在發散與收斂的天地間——從清華文化談開去
    我提出金融工作「業務是葉,管理是枝,體制是幹,文化是根」,提出「金融文化」如果用三個字表述,就是金融之「形而上」;如果用兩個字表述,就是「誠信」;如果用一個字表述,就是金融之「道」。「誠信」是金融文化的基本元素,「形而上」是金融文化的廣度概括,「道」是金融文化的深度聚焦。我還另將金融文化簡單概括為「利法信義道」五個字。
  • 保持定力把握節奏 打好防風險攻堅戰——訪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 保持定力把握節奏 打好防風險攻堅戰——訪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  新華社記者李延霞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明年工作重點,為明年經濟工作指明了方向。記者29日就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相關問題採訪了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