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讓利及相關信用風險防範是銀行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抓手。展望2021年,銀行資產質量壓力仍存,前瞻應對不良資產的反彈成為業界共識。監管關注點或將逐步由穩增長回到防範金融風險上。
新華財經上海12月22日電(記者王淑娟、吳叢司)2020年,讓利是銀行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抓手。讓利的同時,相關信用風險防範也是重要一環,2020年銀行不良資產認定和處置工作大步推進。銀行不良暴露存在一定的滯後性,展望2021年,銀行資產質量壓力仍存,前瞻應對不良資產的反彈成為業界共識。隨著經濟重回正軌,2021年監管關注點或將逐步由穩增長回到防範金融風險上。
讓利與盈利的「平衡」
202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金融機構與貸款企業共生共榮,鼓勵銀行合理讓利」。如今,2020年金融業讓利1.5萬億元的任務已基本完成。
央行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0月末已實現讓利約1.25萬億元。預計隨著各項政策措施效果進一步體現,全年可實現讓利1.5萬億元目標。
讓利措施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降低貸款利率;二是今年6月份央行創設的兩個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即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三是直接通過減少收費為實體經濟「減負」。
具體來看,前三季度在向實體經濟讓利的1.25萬億元中,金融系統通過降低利率為實體經濟讓利約6250億元,通過中小微企業延期還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貸款這兩個直達工具讓利大約2750億元,21家全國性銀行服務收費減費讓利1873億元,預計銀行業今年全年可實現減費讓利3600億元左右,21家全國性銀行落實小微「兩禁兩限」政策減免212億元,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和個人抗疫減免233億元,主動減免市場調節價服務費用316億元。
2020年以來,監管逆周期調節助推信用擴張。各大銀行均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在「保市場」主體中,普惠金融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2020年信貸增量大幅提升,1-10月新增人民幣貸款投放16.9萬億,同比增速達到12.9%。以上海為例,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調查統計研究部處長吳金友表示,2020年上海普惠小微貸款餘額保持大幅增長,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在LPR改革和各行主動讓利的帶動下,今年小微企業貸款成本同比下降超過10個百分點,遠遠低於全國的平均水平。
減費讓利的大環境下,疊加疫情給銀行業的資產質量帶來了較大壓力,2020年以來,銀行業不良額和不良率「雙升」,資產質量承壓。2020年三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2.84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987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96%,較年初上升10BP。但關注類貸款連續兩個季度佔比下降,較年初下降25BP至2.66%,下行幅度大於不良率的上升幅度,印證銀行不良確認力度加大。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席律師劉福壽認為,當前,我國金融風險趨於收斂,整體可控。但受內外部因素影響,仍面臨一些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必須充分重視、冷靜研判。
需前瞻性應對銀行不良反彈
專家認為,經濟結構調整中可能滋生的信用風險,及普惠金融帶來的信用風險不容忽視。儘管經濟增速已經開始逐季回升,但是疫情對經濟結構的長期影響和深遠影響卻是值得重點關注的,可能以前不良率相對較低行業的不良率開始顯著回升。
監管部門對此也表示,將督促銀行做實資產分類,真實暴露不良,足額計提撥備,加快處置速度,同時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
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楊榮表示,中小微企業貸款自身的風險程度相對較高,再加上延期還本付息政策,以及流動性邊際收緊的影響,普惠金融的風險敞口相對其他行業的貸款更大,需要上市銀行更加重視這部分風險敞口的管理。
「銀行業的風險會表現出滯後性。」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表示,2020年銀行業讓利實體經濟,盈利水平出現明顯回落。同時,商業銀行響應號召,允許小微企業還本付息可以推遲。在這一背景下,今年底和明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局部不良壓力可能增加,不能掉以輕心。
普華永道的報告指出,自年初疫情以來,出現財務困境的企業越來越多,而銀行響應監管號召,對企業客戶實施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使得一些潛在的問題貸款仍未暴露。同時,貸款快速增長也減緩了不良率上升的勢頭。因此,未來銀行業實際的信用風險仍有可能持續上升,銀行對此不可掉以輕心。
國際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也表示,「考慮到同期核銷力度比往年大,銀行機構還是面臨比較大的壓力,至少這波壓力可能延續到明年,因為今年疫情期間還是做了很多風險緩釋政策,比如說延期還本付息,還有就是低成本等等,但是續貸之後的資金明年還會有些風險,還會顯露出來,後續還面臨著一定的壓力。」
今年前三季度銀行普遍加大了貸款減值損失的計提力度,鞏固了風險抵禦能力,但這也給銀行的利潤和資本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普華永道認為,未來銀行除了增加準備金外,也要加大不良貸款的處置力度,以減輕資本壓力,給信貸投放實體經濟騰挪出更多的空間。
連平建議,2021年針對經濟嚴重衰退實施的政策可以有區別地逐步退出,但仍有必要推行支持中小企業的適度優惠信貸政策。同時,為有效控制金融風險,金融監管應該加強。
此前,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也對外表示,下一步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穩妥推進各項風險化解任務,需關注疫情對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的衝擊,商業銀行需前瞻性增加撥備計提。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