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監管發文要求銀行防控信用風險 關注類客戶的風險排查和貸後管理

2020-12-25 中國財經時報網

近日,北京銀保監局下發要求銀行機構前瞻性防控信用風險。

在疫情之下,銀行新增貸款出現較大幅度上漲,高於同期水平。然而對於銀行不良的擔憂也隨之而來。

北京銀保監局表示,隨著疫情影響在全球持續蔓延,實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經營困難增多,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在繼續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做好對首都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的同時,為有效應對、前瞻性防控北京地區信用風險,北京銀保監局於7月9日印發《關於全力做好當前信用風險管控工作的通知》,要求轄內銀行業機構高度重視、及早部署,把信用風險管控工作作為風險攻堅的第一要務,建立「一把手」負責制,積極爭取上級單位政策支持,制定專項工作方案,加大組織推進力度,確保信用風險管控措施落到實處。

文件指出,鼓勵在京各銀行業機構探索推進不良轉讓試點,綜合運用清收、轉讓、核銷、重組等多種處置手段壓降不良。努力實現2020年下半年不良貸款餘額由升轉降,力爭全年不良處置額明顯高於前兩年平均水平。有條件的機構2020年底不良貸款餘額爭取壓降至年初水平。

文件要求在京各銀行業機構切實加大信用風險排查力度,及時發現風險苗頭,嚴防風險敞口進一步擴大。重點關注前期經營激進、過度授信或已出現債券市場違約情況企業等信用風險薄弱領域;重點加強對大額客戶、異地客戶和關注類客戶的風險排查和貸後管理。

文件督導在京各銀行業機構務必做實貸款五級分類,除涉及債委會等特殊情況外,原則上各機構逾期60天以上的對公貸款均應納入不良。嚴禁以違規續貸、虛假轉讓、同業互持等方式掩蓋不良。在合理預測貸款損失的基礎上儘早、足額計提撥備。

北京銀保監局表示,將密切監測全轄信用風險變動情況。對於信用風險防控工作不到位的機構,將開展專項督導並採取必要監管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發生以來,北京局積極發揮監管「排頭兵」作用,先後出臺18個專項文件,引導在京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支持企業防控疫情、復工復產開展了大量工作。

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北京銀行(601169,股吧)業對小微企業續貸440億元,首貸新增3.9萬戶、914億元;為1.5萬戶在京企業辦理延期償還貸款本息業務1.7萬筆、涉及貸款本息239億元;對受疫情影響嚴重行業、疫情防控相關企業和民生保障等領域5月末新增融資1252億元、存量業務敘作267億元。

相關焦點

  • 陳濤:創新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模式
    此外,最近幾年監管當局和銀行都在推行「盡職免責」制度,但嚴格按照「盡職免責」的要求從事相關貸款業務,必須要在信貸業務系統或檔案資料留下足夠的書面證據,這往往導致基層客戶經理工作負擔加重。目前,貸前調查形式要求大量佔據客戶經理的有效工作時間,深入現場調查企業和項目實際情況的時間縮短、頻率下降。
  • 風險管理中各部門的協調和貸後管理的重要性
    分別對客戶整體風險和單一風險實施統一而又有不同角度的授信管理。風險管理部門負責整體授信風險的管理與防範,主要工作是根據董事會的要求和風險偏好,制定信用風險管理政策、授權原則和各類評級標準,並在全轄範圍內組織對客戶的統一授信;並制定授信業務和信貸資產組合的配置方案。
  • 類金融監管大「放鬆」!9地發文放寬融資租賃、保理、小貸公司監管...
    4月1日,北京金融監管局印發《鼓勵地方金融組織支持復工復產 加強服務實體經濟若干措施》的通知:對於轄區內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及小貸等地方金融組織將加大監管支撐力度,適當放寬監管要求。其中,對於穩健經營、各項監管指標良好、積極支持復工復產的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在風險可控、底層投資人可穿透的前提下,經北京金融監管局審核同意後,可通過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融資。
  • 如何做好銀行信用風險防控工作
    由於我國目前缺乏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商業銀行產權制度不明晰,尚未形成先進科學的經營管理機制以及經濟制度轉軌的成本轉嫁,導致我國城市銀行風險管理水平與國際先進的風險管理水平有較大的差距,間接也給中國經濟可持續的轉型創新發展帶來了風險隱患。因此,為合理避免隱患的存在和發生,有效評估和管理操作風險,金融機構需要建立特殊管理框架和防控程序來給商業銀行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 銀監會強化全行業全類型風險防控:覆蓋房地產、校園網貸等
    現就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提出以下指導意見。一、加強信用風險管控,維護資產質量總體穩定(一)摸清風險底數。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嚴格落實信貸及類信貸資產的分類標準和操作流程,真實、準確和動態地反映資產風險狀況;建立健全信用風險預警體系,密切監測分析重點領域信用風險的生成和遷徙變化情況,定期開展信用風險壓力測試。
  • 光大銀行「濾鏡」智能化助力風險防控
    兩年來,光大銀行一直嘗試用科技手段,通過大數據挖掘分析來實現信用風險的提前預警。」光大銀行科技部總經理李璠表示,落腳到產品上,這就是開發「濾鏡」的由來。據了解,「濾鏡」產品突破了傳統衡量企業狀況的方式,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從企業的關係切入。比如,一家北方的鋼鐵企業從生產和財務數據上一切正常,但是光大銀行「濾鏡」卻給其標上了風險的標籤。
  • 當前農商行信貸風險化解和防範初探
    不良貸款「前清後增」的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和實質性的轉變。二是大額貸款問題多。受客戶集中度影響,大額關聯貸款潛在隱患較大。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大額貸款及大額不良貸款佔比高。另一方面,大額貸款擔保鏈(圈)問題凸顯。部分大額貸款借款人存在對外擔保逾期、欠息和保證人存在逾期、欠息等情況,既增大了風險隱患,也增加了處置難度。三是監管趨嚴導致信用風險快速暴露。
  • 監管排查人身險 來年給付與退保風險 重點聚焦四類產品三類網點
    要求各銀保監局、人身險公司排查2021年滿期給付與退保風險。  從記者拿到的相關通知來看,此次風險排查的重點是四類業務和產品。  一是5年期以下產品。主要是從產品設計、銷售策略、保單收益等角度,充分、合理預估和分析產品在較短年限內的退保情況。從而防範短期內集中退保可能造成的流動性風險。  二是保單收益可能低於客戶預期的產品。
  • 以風控為立行之本,微眾銀行探索風險管理之路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去年7月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也明確指出,「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今年「兩會」期間,「加強金融機構風險內控」也是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
  • 銀監會:銀行大額風險暴露管理辦法有助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明確了商業銀行大額風險暴露監管標準,規定了風險暴露計算範圍和方法,從組織架構、管理制度、內部限額、信息系統等方面對商業銀行強化大額風險管控提出具體要求,並明確了監管部門可以採取的監管措施。  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辦法》設定的監管標準包括:第一,對於非同業單一客戶,《辦法》重申了《商業銀行法》貸款不超過資本10%的要求,同時規定包括貸款在內的所有信用風險暴露不得超過一級資本15%。
  • 宜人貸致力於大力提升信用風險管理
    宜人貸作為中國領先的金融科技平臺,憑藉著自身綜合優勢,藉助金融科技,利用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應用,不斷的加強風險控制體系,給用戶帶來良好的體驗。隨著普惠金融的深入,金融機構的信貸人群越來越下沉,信貸活動越來越多在網上發生,這對風險管理制度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金融的核心是風險控制,目前金融服務領域亟需解決的問題是信用風險管理。
  • 曾剛:中小銀行信用風險的防範與化解
    三是受監管政策的影響。為引導銀行充分暴露信用風險,推動存量風險的處置,銀保監會於2017年出臺了《關於調整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的通知》,明確要求銀行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劃入不良,並對銀行撥備覆蓋率採取差異化的監管措施。在監管的有力推動下,截至2018年末,大部分銀行已經按照要求壓縮了逾貸比(逾期90天貸款佔不良貸款比例),多數銀行逾貸比均壓縮到了100%以內。
  • 租金貸暴雷後加油貸又跑路?「信用加油」涉事銀行首度發聲!
    疑似跑路的「享車APP」失聯數月後,一度引發輿論關注的重慶富民銀行今晚首度發聲。12月25日晚間,該行發布公告稱,針對截至2020年12月31日在該行有加油分期貸款餘額的客戶,該行將於2021年1月25 日起開放債權登記。
  • 信貸風險防控存隱患、存在資金空轉問題……這三家銀行被巡視組...
    對支行貸後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排查,將信貸資金使用情況作為檢查的重點內容。三是加大貸款「三查」力度,嚴格控制貸款資金用途,避免虛假授信。持續完善審查審批和貸後管理機制,加強授信業務全流程管理,有效防控信貸風險。四是持續深化授信隊伍能力建設,健全風險重檢和督導評價的長效機制。
  • 銀行信用風險具有滯後性 政策重點回歸防風險
    2020年,讓利及相關信用風險防範是銀行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抓手。展望2021年,銀行資產質量壓力仍存,前瞻應對不良資產的反彈成為業界共識。監管關注點或將逐步由穩增長回到防範金融風險上。新華財經上海12月22日電(記者王淑娟、吳叢司)2020年,讓利是銀行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抓手。
  • 浦發銀行無故查詢客戶徵信!「貸後管理」徵信查詢要授權?
    根據人民銀行徵信管理辦法,獲取客戶徵信報告需獲得客戶同意籤署紙質或者電子相關授權書。 客戶並未向銀行申請相關業務需查詢徵信,並未辦理分期或者提額申請,故對銀行多次進行「貸後管理」存在異議。 現申請取消「浦發銀行信用卡中心」對本人信用卡貸後管理查詢權限。 如有需求自行申請並籤署相關授權書。(來源新浪)」
  • 中紀委批包商銀行監管失效:對嚴重信用風險起了推波助瀾作用
    文章還以包商銀行事件為例指出,一面是外部監管「貓鼠一家」,一面是內部監督形同虛設,監管的失效對包商銀行嚴重信用風險起了推波助瀾作用。 以下為文章原文: 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消息,中國證監會重慶監管局原黨委書記、局長毛畢華接受審查調查。
  • 票據課堂|如何防控票據信用風險?
    然而,在票據市場逐漸成為連結資金市場與信貸市場的橋梁時,風險也逐漸地顯露出來,特別是近期債務違約事件的頻頻發生,讓票據信用風險的防控顯得尤為重要。 一.什麼是票據信用風險? (二)銀行承兌匯票 銀行承兌匯票是銀行的信用,一旦籤章承兌,銀行必須到期無條件履行付款義務。不過,不可否認因為一些銀行內部管理混亂、外部監管不力、資產狀況惡化、流動性出現問題等,導致到期不能付款或者履行遠期合同,也會形成信用風險。
  • 新金融周報 | 監管要求排查保險直播「帶貨」風險;平安消費金融首...
    公司所提供的標準化產品、定製化產品、端到端的風控解決方案穩步迭代和升級,且引入了精細化獲客能力,發展迅速,新增南京銀行、中關村銀行、寧波銀行、中原銀行、裕民銀行、杭銀消金、蘇寧消金、長銀消金、攜程等標杆客戶。(36氪) 行業動態 北京第二批「監管沙盒」試點出爐 第二批中國版金融科技「監管沙盒」項目日前出爐。
  • 新金融周報|監管要求排查保險直播「帶貨」風險;平安消費金融首款...
    公司所提供的標準化產品、定製化產品、端到端的風控解決方案穩步迭代和升級,且引入了精細化獲客能力,發展迅速,新增南京銀行、中關村銀行、寧波銀行、中原銀行、裕民銀行、杭銀消金、蘇寧消金、長銀消金、攜程等標杆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