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歌,大作用——論兒歌的教育作用,從《兩隻老虎》說起

2020-08-19 鄒澤江的光陰故事


兒歌古稱童謠,屬於兒童文學的一種——兒童文學還包括童話、寓言、兒童詩歌、兒童故事、兒童戲劇、卡通動漫等。兒歌是成人根據兒童的心智水平、接受能力、興趣偏好等因素創作的一種藝術形式,兒歌的主要作用是教育,用來對兒童闡明某個人生道理、宣講某種自然或社會知識等。

我國兒歌歷史悠久,最早在先秦時代就有兒歌的產生。但古代的兒歌大多附帶政治功能,《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反一正兩例。

司徒王允用連環計和美人計除掉董卓,事先編了這樣一首童謠詛咒董卓:

千裡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諸葛亮為鞏固劉備在荊州的地位,編排了這樣一首童謠,借童子之口來歌頌劉備美德:

新野牧,劉皇叔,自到此,民富足。


《兩隻老虎》是家喻戶曉的一首兒歌,近日更是被當成了一部電影的IP。

近年來流行「解(瞎)構(扯)」,很多純真爛漫的兒歌和童話,被腦洞大開(價值崩塌)的「解構者」們詮釋得「很黃很暴力」,比如小紅帽和白雪公主的童話故事,在他們嚴重都充滿了很粉紅的象徵色彩。

在這種風潮下,《兩隻老虎》在很多人心中也不是一首輕快的兒歌,而成了一個暗黑血腥的劇本:兩隻老虎之所以一隻沒有耳朵,一隻沒有尾巴,還一直在很快地跑,是因為它們為了地盤和母虎在開展一場爭奪戰。在相互的撕鬥中,它們互有損傷,一隻老虎失去了耳朵,一隻老虎失去尾巴……但戰鬥並沒有停止,它們仍然在追逐撕打。同類相殘至此,可真奇怪啊!


兒歌的主要傳播目的,是用簡潔鮮明的語言,簡單明快的節奏,讓孩子們在最快的時間裡學會傳唱並形成記憶,逐漸培養出對生活、事物正確的態度和觀點。兒歌應該是積極的,明朗的,向上的,而不應該是消極的,晦暗的,退步的。

從那些被傳唱的經典兒歌當中,可以總結出兒歌包含的常見主題:

一、勸學

用兒歌勸勉孩子努力學習。

比如《小兒郎》:「不怕太陽曬,不怕風雨狂,只怕先生罵我懶」。為了學知識長本領,偶爾惡劣的天氣是需要克服的。如果沒有學好知識,就會「無有學問無臉見爹娘」,對不起父母的期待和操勞。

上學也可以是很愉快很美好的,「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連小鳥都會對我打招呼「早早早」(《上學歌》)。積極上學好好念書,不光父母老師歡喜,連老天爺也會獎勵我們。

二、孝親、尊師

最典型的是《世上只有媽媽好》,但歌頌母愛只是其中一層目的,更重要的目的是告訴孩子們:我們也應該去愛我們的媽媽,就像媽媽愛我們一樣。

《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嘔心瀝血您在寫教材,高大的身影映在您窗上」,這是一首歌頌老師辛勤育人的經典兒歌。老師深夜還在為我們備課改作業,我們能不用功念書不尊重老師的勞動嗎?


三、培養社會公德、塑造良好個人品質

「我在馬路上,撿到一分錢」(《一分錢》),這是宣揚拾金不昧的精神。今天日常中使用到的最小硬幣大多已是五毛一元,失主丟失了可能也不在意,我們可能也沒辦法交給「大蓋帽」蜀黍。如果不撿這一枚硬幣,硬幣衝進下水道,國家發行的整體貨幣就會憑白少一點,拾金不昧的品質也仍然是需要的,那該辦呢?我個人建議小朋友在這種情況下撿起來,也許失主早不在乎了,也許你一時不知道該交給誰。那可以搭公交車投進去,但你最好還是自己再刷一遍自己的公交卡。這樣,那一分錢五毛錢一元錢,你還是替國家保存了下來,你也做到了拾金不昧。

「西天取經不容易,容易幹不出大業績」(《一個師傅仨徒弟》,動畫片《西遊記》片尾曲),藉助孫悟空的經典形象,教育孩子們要勇敢機智地同成長中的艱苦抗爭,練出明辨的「火眼金睛」和「七十二變」的本事。這跟《論語》裡教導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很多一致的內核,對於兒童來說哪個教育效果更好?當然是這首兒歌。家長不能僅僅滿足於讓孩子通過卡通動漫消遣娛樂,而要積極發掘其中的教育意義。

四、培養審美,發現生活意趣

西方人喜歡講事實、邏輯和實證,而中國人更擅長更習慣形象思維。《小白船》描述了想像中的月球,真正的月球上面,當然沒有「白兔在遊玩」,但在孩子心智未開未熟時,應該小心呵護他們的想像力。等他們逐步成長後,慢慢用已確認的科學發現,告訴他們真實的宇宙世界,不宜在他們童蒙的時候,粗暴地破壞他們的想像力。

《又見炊煙》,充滿田園牧歌的美好。將來隨著城鎮化的深入推進,柴火炊煙的農業圖景也許會成為歷史,那麼這首兒歌就可能還具有史料價值。

《小毛驢》,「我有一頭小毛驢……甩了我一身泥」,如果你穿了一身乾淨衣服騎著驢趕集,被發了性子的小毛驢甩了一身泥巴,其實是有些尷尬的,那需要把毛驢狠抽一頓嗎?不是。應該是解決問題,自己收拾乾淨,再檢查平時對毛驢的訓練是不是存在不足。毛驢是為我服務的工具,我應該愛惜,同時科學訓練讓它更好地為我服務,而不是隨便遷怒毆打,這既不符合愛生惜物的公,對實際問題的解決也沒有作用。

如果看到別人被他的毛驢(車輛)甩了一身泥怎麼辦?應該考慮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給他一些清水一塊毛巾,不可以在一旁嘲笑。只有自己本人或者非常親近的人,才可以為這種反差的場景發笑「自嘲」,但自嘲化解尷尬之後仍然要立刻去解決問題。


五、探討生命,培養價值觀

「我頭上有犄角,我身後有尾巴,誰也不知道,我有多少秘密」(《小龍人》插曲《我是一條小青龍》)。我當然不是真的小青龍,我頭上沒長角,身後有尾骨但沒有尾巴。那我是誰呢?書上總說我們是「龍的傳人」,為什麼這麼說?我是從哪裡來的?長大了又會去哪裡?……早慧的兒童在數歲後會初步思考這些問題,父母老師們此時需要逐漸對他們科普生命的起源、進化知識。

「日出喚醒清晨,大地光彩重生。讓和風拂出的音響,譜成生命的樂章」,《明天會更好》是一首歌詞旋律非常上乘的兒歌,有對世界和平的祝願,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祈禱。兒童不是矇昧無知的,他們正值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重要塑造階段,利用兒歌達到教育目的非常重要。

……

此外,還有歌頌英烈(如《歌唱二小放牛郎》)和憶苦思甜(如《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的兒歌,這些歌曲的目的都是告訴孩子們: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來之不易,應該好好珍惜。最好的做法是努力學習,成為國家和社會的有用之才,用知識智慧科學技能為更多人謀福祉。如果不能成才,最低限度也要成人,遵紀守法遵守公德。

兒歌具有快速顯著的教育作用,對兒歌的解釋和鑑別也要立足實際,剔除其中不合時宜的部分。

比如「沒媽的孩子像根草」,對於一些孤兒就不合適。那些因為特殊原因失親的孤兒,他們在國家、社會和眾多公益人士的關懷下,最後都能健康成人。他們可能沒有一個具體的血緣意義上的「媽媽」,但黨、國家和公益人士,都是他們的「媽媽」。他們也絕不是草,一樣「像塊寶」,一樣能成材成人。

回到《兩隻老虎》這首經典兒歌,我們對孩子解釋這首兒歌的時候,必須拋棄我們成人思維裡那種暗黑的元素,而應該這樣解釋:沒有耳朵和尾巴的老虎是跑不快的,跑得快才真奇怪!親愛的孩子,你要聽話(長耳朵),做事有始有終,不能有頭無尾。現在不懂事的時候,你得聽爸爸媽媽的話。等將來你們學好了文化知識,長大了,你們會比爸爸媽媽更聰明,那時候你們就可以聽從自己的內心。但是不管什麼時候,做事一定要有頭有尾,這樣在你未來的成長道路上,你才會像老虎一樣跑得很快。爸爸媽媽會始終關注你,你的未來不可限量,你取得的任何成就,我們都不會感到奇怪。

——這樣解釋,才是適合兒童且能夠給孩子們積極賦能的。


讓人遺憾的是,當代的兒歌創作是荒蕪的。今天的兒童們反反覆覆唱的,仍然是《小燕子》、《小星星》、《拔蘿蔔》、《小兔子乖乖》一類創作年代較久的兒歌。不光是沒有表達新時代新風貌的兒歌作品,整個兒童文學領域都存在「兒歌荒」。所以有志文藝工作者需要響應國家號召,去努力創作植根於人生活、服務於社會,反映新時代風貌,且具有積極教育意義的兒歌。

兒歌的創作也可以考慮跟傳統文化相結合,我們的古典詩詞中就有取之不盡的素材。比如「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遊子吟》),比如《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之類的蒙學經典,都可以用來譜曲成為兒歌。以兒歌這種形式來培養兒童的國語興趣,啟發兒童的審美意識,藉此識別名物,逐步塑造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少兒強則國強,少兒智則國智。兒歌雖小,其用甚大。

相關焦點

  • 《兩隻老虎》兒歌相關資料匯
    李非執導,葛優、喬彬領銜主演的喜劇影片《兩隻老虎》,於2019年11月29日上線公映。檔期,大家對該電影導演、演員、劇情、語言、剪輯等評頭論足之餘,也引發了對童謠《兩隻老虎》來由的有關問題。針對兒歌《兩隻老虎》旋律出處、歌詞由來、一曲多用等問題,特地收集、查據、梳理出一些資料,供大家參考。
  • 兩隻老虎兒歌歌詞
    >兩隻老虎兒歌歌詞2016-04-29 20:01:56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兩隻老虎 兩隻老虎  跑得快 跑得快  一隻沒有眼睛 一隻沒有尾巴  真奇怪 真奇怪  兩隻老虎 兩隻老虎  跑得快 跑得快  一隻沒有眼睛 一隻沒有尾巴  真奇怪 真奇怪  兩隻老虎 兩隻老虎  跑得快 跑得快  一隻沒有眼睛 一隻沒有尾巴  真奇怪 真奇怪
  • 兒歌大全:兩隻老虎
    >兒歌大全:兩隻老虎2015-05-18 14:27:56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兩隻老虎兩隻老虎  跑得快 跑得快  一隻沒有眼睛 一隻沒有尾巴  真奇怪 真奇怪  兩隻老虎 兩隻老虎  跑得快 跑得快  一隻沒有眼睛 一隻沒有尾巴  真奇怪 真奇怪  兩隻老虎 兩隻老虎  跑得快 跑得快  一隻沒有眼睛 一隻沒有尾巴  真奇怪 真奇怪
  • 《兩隻老虎》距今150年 中國社會急需新經典兒歌
    《讓我們蕩起雙槳》《春天在哪裡》《採蘑菇的小姑娘》《兩隻老虎》《外婆的澎湖灣》……在國人記憶裡的兒歌曲庫,是否始終是這些「老面孔」?在音樂市場愈發繁榮、音樂作品層出不窮的今天,兒歌似乎成了一個被遺忘的角落,網絡音樂、成人歌曲則在日益擠佔原本屬於兒歌的空間。
  • 抖音兒歌兩隻老虎愛跳舞什麼歌 寶貝寶貝歌詞介紹
    抖音兒歌兩隻老虎愛跳舞什麼歌 寶貝寶貝歌詞介紹時間:2018-05-07 12:48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兒歌兩隻老虎愛跳舞什麼歌 寶貝寶貝歌詞介紹 最近在抖音聽到一首很可愛的兒歌,歌詞是兩隻老虎愛跳舞,小兔子乖乖拔蘿蔔,那麼抖音兒歌兩隻老虎愛跳舞什麼歌?
  • 《兩隻老虎》不只是首兒歌,更有殘酷缺憾的人生
    賀歲檔隨著《兩隻老虎》的上映正式拉開帷幕,可是首日並沒有賀歲檔火爆的場面,反倒表現平平,或許是周五的緣故,但是真相想必看過影片的觀眾也都懂了,當然除了表面的口碑、票房之外,另一個層面的《兩隻老虎》還是能夠帶給我們一些深層次的思考的。
  • 兒歌的故事:《兩隻老虎》竟然不是中國歌
    「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隻沒有耳朵,一直沒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這是中國人幾乎人人會唱的一首兒歌。小到3歲小童,大到百歲老翁。當代流傳的《兩隻老虎》樂譜百歲老人都能演唱,那這首歌豈非百歲有餘?沒錯,這首歌自20世紀初就開始在中國廣泛流傳。
  • 《兩隻老虎》怎麼從軍歌變成兒歌,再發展為電影IP的?
    《兩隻老虎》同樣是經典歌曲形成的IP改編,只是改編的是兒歌。這類影片,說白了都是借用歌曲名稱,好在宣發上佔些便宜,至於能夠走多遠,還得在質量上見真章。《兩隻老虎》屬於口碑兩極分化的影片,有叫好者,也有唱衰者,而且兩者各有道理,都能自圓其說。
  • 《兩隻老虎》兒歌變情歌,趙薇是這樣給它演繹出來的
    當我還是幼兒園的小朋友時,聽到《兩隻老虎》這樣的兒歌,只會死記硬背記住它的旋律與歌詞,閒暇時用來哼唱兩句調節下心情。至於歌曲到底表達的意義是什麼,則從來不會關注。童年也許就是如此吧,永遠不用想太多,記著旋律和歌詞已經是對一首歌的無限寵幸了。
  • 電影《兩隻老虎》為什麼以兒歌做片名,到底有什麼深刻寓意?
    《兩隻老虎》本是一首婦孺皆知、幾乎每個人都耳熟能詳的兒歌,此刻卻成為了一部「荒誕喜劇公路電影」的片名。該片由李非執導,葛優、喬杉、趙薇、閆妮、範偉等人主演。影片中最令人震撼的便是,葛大爺坐在空蕩蕩的廢棄遊泳池裡,唱起了兒歌《兩隻老虎》,霸道總裁的氣質一覽無遺,一臉認真嚴肅的表情配上渾厚的嗓音,不由得讓人懷疑自己的童年聽了一首假兒歌。那麼,電影《兩隻老虎》為什麼要以兒歌為名,這到底有什麼深刻寓意呢?
  • 電影《兩隻老虎》為什麼叫這個名字 兩隻老虎表達的意思
    《兩隻老虎》無疑是一部有內核的喜劇,但是很多人直到電影看完,都沒有搞清楚電影想表達什麼意思,以及電影的名字為什麼要叫《兩隻老虎》呢?  兩隻老虎電影為什麼叫這個名字  很多人看完電影,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裡面響起的二哥《兩隻老虎》,這首歌也是跟片名相呼應的,影片中最令人震撼的便是,葛大爺坐在空蕩蕩的廢棄遊泳池裡,唱起了兒歌《兩隻老虎》,霸道總裁的氣質一覽無遺,一臉認真嚴肅的表情配上渾厚的嗓音,不由得讓人懷疑自己的童年聽了一首假兒歌,那麼,電影《兩隻老虎》為什麼要以兒歌為名
  • 《兩隻老虎》:成於兒歌,敗於現實
    範偉所以,就奔著這兩點《兩隻老虎》也是一部必看的喜劇片。那麼,《兩隻老虎》呈現效果到底怎麼樣?我覺得此言恰好適用於《兩隻老虎》這部電影。範偉飾演的盲人範志剛所以,《兩隻老虎》除了劇情過於懸浮外,其他都還好,尤其是導演獨闢蹊徑地從兒歌《兩隻老虎》切入成人世界——小孩子只看到兩隻老虎跑得快,卻沒有看到他們都不完美
  • 寶寶超喜歡的數字小兒歌,有趣又益智!收藏了一起玩
    利用兒歌教寶寶認識數字就是很好的招數哦,它可以將抽象的數字與寶寶的具象思維相結合,讀起來朗朗上口,易學易記。爸爸媽媽們,快搬好小板凳兒準備學兒歌吧!一加九,十隻小蝌蚪,二加八,十隻花老鴨,三加七,十隻老母雞,四加六,十隻金絲猴,五加五,十隻大老虎。
  • 小兒歌 大世界
    「拉大鋸扯大鋸,姥姥門前唱大戲……」「小耗子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那些滿懷著親人疼愛和期望的兒歌,那些承載著民族文化的兒歌,那些關於兒歌的美好記憶,驀然湧上心頭!  說起兒歌,我們都不陌生。據考,中國自堯舜時就有了童謠,即《列子·仲尼篇》中記載的「立我蒸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 用《兩隻老虎》教會孤獨症孩子認識五官
    在看了很多理論性的東西以後,我發現了一個在治療精神方面有很大作用的音樂療法。我曾以為音樂療法就是為孩子放一些音樂聽。看來我太天真了。應該讓孩子能夠進入到音樂裡面,成為音樂的一份子。音樂獨特的節奏感對於孩子的刺激很明顯。
  • 《兩隻老虎》的故事
    《兩隻老虎》。就是兩隻老虎。還有一個傳說是當年鄭成功去臺灣時帶了兩隻老虎,不慎老虎跑掉了。臺灣百姓沒見過老虎,看見它們在街上大搖大擺地走過,還以為是兩隻放大版的貓,紛紛圍上去觀賞。不想老虎會咬人,結果傷了許多人。圍觀的百姓一看不對,就拿起棍子來打老虎,終於將老虎制服。
  • 《兩隻老虎》版中國朝代歌(視頻)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聽力>聽力視頻>新聞視頻>正文《兩隻老虎》版中國朝代歌(視頻) 2014-05-19 11:00 來源:Youku 作者:
  • 兒歌雖短小 作用不簡單
    3月21日是世界兒歌日。《兩隻老虎》《新年好》《小兔子乖乖》等熟悉的兒歌耳熟能詳,流傳廣泛。形式簡短押韻,內容生動有趣的兒歌是寓教於樂的良好載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兒歌在海外中文教學中也發揮著獨到的作用。兒歌形象生動符合兒童認知兒歌是以低幼兒童為主要接受對象的具有民歌風味的簡詩歌,內容上多反映兒童生活情趣,傳播生活知識,詞句音韻流暢,易於上口,節奏輕快。
  • 《打開蚊帳》《兩隻老虎》《雅克兄弟》《國民革命歌》時間順序
    1、根據筆者前面一篇文章《<兩隻老虎>兒歌相關資料匯》所述,《國民革命歌》與《兩隻老虎》《打開蚊帳》這首歌的旋律源自17世紀法國童謠《雅克兄弟》,三首歌的旋律起源時間、地區問題答案明確。2、根據筆者上一篇文章《<兩隻老虎>產生歷史真相》所述,兒歌《兩隻老虎》產生於1851年,產生地點是廣西永安,歌詞是嘲笑清軍、歡慶勝利,歌詞作者是一太平軍士兵,具體姓名不詳。3、《打開蚊帳》粵語兒歌,產生於19世紀初,產生地點是澳門,歌詞是描繪生活片斷、與小孩互動,歌詞作者是一澳門天主教信徒及其家人,具體姓名不詳。
  • 小兒歌大世界 _光明日報 _光明網
    作者:劉靜園  「拉大鋸扯大鋸,姥姥門前唱大戲……」「小耗子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那些滿懷著親人疼愛和期望的兒歌,那些承載著民族文化的兒歌,那些關於兒歌的美好記憶,驀然湧上心頭!  說起兒歌,我們都不陌生。據考,中國自堯舜時就有了童謠,即《列子·仲尼篇》中記載的「立我蒸民,莫匪爾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