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偉:未來央行數字貨幣與第三方支付方式或長期並存

2020-12-09 金融界

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李冰

5月26日,央行行長易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遵循穩步、安全、可控、創新、實用原則,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會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何時正式推出尚沒有時間表。

那麼我國央行數字貨幣將如何影響我們的「錢袋子」?又將如何與已無處不在的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相處」?對金融體系及金融機構又將帶來了哪些深遠影響?帶著這些問題,《證券日報》記者日前專訪了中國電信集團區塊鏈與數字經濟聯合實驗室主任梁偉。

《證券日報》:央行數字貨幣將如何影響普通大眾的生活?

梁偉:央行數字貨幣,簡稱CBDC,是中央銀行基於新興信息技術發行的、承擔傳統法定貨幣本質屬性的數字貨幣,在我國發行的央行數字貨幣稱為DCEP。對於普通群眾而言,CBDC的影響更多的表現在支付側。第一,CBDC意味著更高的支付便利性和信用背書的支付手段;第二,與現金相比,CBDC不易被盜;數位化的貨幣形式,減少了現金交易帶來的交易成本;同時,CBDC實現了可控匿名,在對打擊違法犯罪行為上,可以起到威懾作用。

《證券日報》:央行數字貨幣落地後將對金融體系及金融機構將帶來哪些影響?

梁偉:央行數字貨幣,DigitalCurrency/ElectronicPayment(DC/EP),顧名思義我國央行數字貨幣的重點在於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因此對於整個社會經濟金融體系和金融機構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貨幣政策的影響和對支付生態的影響。

首先,從貨幣政策方面來看,第一,DCEP可追蹤並控制資金流向,有助於央行開展更有效的結構調控。第二,DCEP替代M0,會重構基礎貨幣結構從而影響貨幣乘數。

其次,從支付生態方面來看,當前第三方支付機構與DCEP關聯緊密的三類業務,一是央行許可的支付業務,包括網絡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等;二是撬動支付平臺流量優勢而開展的資管產品銷售;三是依託支付大數據信息而衍生出來的徵信和風控相關業務,例如小額信貸、芝麻信用評分等。DCEP升級了傳統M0支付便利性,因此會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第一類業務產生衝擊,作為支付流量帶入的第一類受影響的話,後續會對支付平臺第二類第三類影響產生消極影響。

再次,從商業銀行影響角度來看,DCEP採用的央行-商業銀行的二元體系最大化地減少了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商業銀行向央行繳納100%準備金。發行時,由央行將數字貨幣發行給商業銀行的銀行庫,同時等額扣減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再由商業銀行將數字貨幣兌換給公眾。即由央行負責發行,商業銀行則與央行合作,維護數字貨幣的發行和流通體系。一方面,與其他商業銀行和機構合作,可以充分利用資源並分散央行所承擔的風險。另一方面,延續當前的貨幣發行體系可以避免對商業存款產生擠出效應,導致金融脫媒。

《證券日報》:未來央行數字貨幣與第三方支付在數據權屬及應用問題方面該如何協調?

梁偉:「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相對於DCEP在支付系統的優勢在於已經非常的成熟,且早已被大眾所廣泛接受,而DCEP尚處於起步階段,終端的接受情況尚未可知;此外,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提供了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如餘額寶以及基金產品的購買可以看到,在不同的使用場景下,DCEP和第三方支付各有優劣勢,不同需求的用戶可能會選擇不同支付方式,因此未來DCEP和第三方支付可能會長期並存。

雙方協調上來看,一方面,未來在DCEP結算中,可以使用第三方支付機構可以作為DCEP託管和支付機構。基於當前第三方支付行業目前對各種應用場景的滲透,以及建立的二維碼等收單系統,可以在DCEP應用推廣中發揮積極作用。第三方支付機構作為DCEP託管和支付機構,同時也體現了金融基礎設施中的公私合作安排;另一方面,在當前數據權屬和應用中,產生的問題來源於第三方支付機構的道德風險。央行數字貨幣可以實現資金流動可追蹤,降低第三方機構違法違規操作產生的風險。

相關焦點

  • 央行數字貨幣DCEP內測,第三方支付將迎來巨變?
    App中的四大金剛快捷方式包含功能為:掃碼支付、匯款、收付款和碰一碰,其他功能包括:DC兌換(人民幣與數字貨幣的兌換)、錢包管理、錢包查詢和錢包掛靠(關聯帳戶)功能等。那麼,央行數字貨幣DCEP的發行,是否會給現有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行業現狀帶來改變呢?下文淺談我的觀點。
  • 探索央行數字貨幣:第三方支付產業新變量
    摘要5月,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遵循穩步、安全、可控、創新、實用原則,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會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以檢驗理論可靠性、系統穩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場景適用性和風險可控性。這是人民銀行行長對央行數字貨幣(DCEP)試點動態的首次確認。
  • 央行數字貨幣要來了!你還會用支付寶微信支付嗎?
    數字貨幣與支付寶、微信支付有什麼區別,未來會取代它們嗎?什麼是數字貨幣?央行數字貨幣就是指中央發行的數字貨幣,屬於央行負債,具有國家信用,與法定貨幣等值。中國央行數字貨幣還跟別的央行數字貨幣不太一樣,它的英文簡稱叫做"DC/EP",其中DC表示數字貨幣,EP表示電子支付。
  • 央行數字貨幣呼之欲出,預設三種獲取方式
    作者:肖磊看市在2019年8月10日的一次金融界精英論壇上,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再次詳細闡述了央行數字貨幣研發的具體進展和未來最終呈現形式。只要各國推行官方數字貨幣其中一個說辭是,比特幣和以太幣的並發量低,無法滿足人類貿易、結算支付需求,那麼同時也就承認了一個問題,比特幣和以太幣,將是央行數字貨幣長期的競爭對手。就像黃金白銀時不時就會以價格上漲的方式,回應紙幣信用的降低一樣。
  • 數字貨幣與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恩怨情仇」
    數字貨幣是隨著密碼學技術與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而誕生的新一代貨幣形式。與電子貨幣相比,雖然數字貨幣也採用電子化的方式進行交易,但卻有著與電子貨幣截然不同的特點,如去中心化、開放性、自治性、不可篡改性、匿名性等特性。第三方支付平臺是指具有雄厚資金基礎和良好信譽背景的獨立機構,合作聯繫銀行機構,以計算機、信息技術為支持,提供保障消費者和商家間資金流和商品流、完成支付結算的中介服務。
  • Roger Wattenhofer :央行數字貨幣是貨幣的未來
    會上,《區塊鏈核心算法解析》作者、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教授Roger Wattenhofer以「貨幣的未來: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為主題帶來分享,以下為分享內容實錄: 澳門!您好,我是Roger Wattenhofer,接下來我將會跟大家分享: 1.為什麼我認為中央銀行數字貨幣是貨幣的未來 2.解釋央行數字貨幣背後的技術 為什麼中央銀行數字貨幣是貨幣的未來 現行貨幣以兩種形式存在:國家發行的現金(硬幣,紙幣等)以及基於第三方應用/銀行卡的支付方式(信用卡、借記卡
  • 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的特質|創業小學堂
    數字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推出的一種全新加密電子貨幣,主要用於小額零售高頻業務場景,採用雙層運營體系,央行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消費者。 據了解,數字人民幣不是虛擬貨幣,也不是網絡支付或電子錢包,而是基於國家信用、由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
  • 終結支付寶、微信支付,還看央行數字貨幣!
    不過,央行數字貨幣在一些功能實現上與電子支付有很大的區別。以往電子支付工具的資金轉移必須通過傳統銀行帳戶才能完成,採取的是「帳戶緊耦合」的方式。而央行數字貨幣是「帳戶鬆耦合」,即可脫離傳統銀行帳戶實現價值轉移,使交易環節對帳戶依賴程度大為降低。
  • 用戶、央行、銀行、第三方支付,從四個角度深入認識DCEP
    預計未來央行數字貨幣會有更多應用設計與世人見面,這些細節技術在既有基礎上進行進一步補充和豐富。那麼現在我們來首先回答一個問題:央行數字貨幣是什麼?我們知道貨幣支付體系不外乎涉及三類主體:央行、支付機構(以商業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為代表)、普通公眾。
  • 申論 ▎申論熱點:央行數字貨幣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多選)近日,央行數字貨幣的推進有提速之勢。關於央行數字貨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央行數字貨幣,英文簡稱為DC/EP,屬於商業銀行負債,具有國家信用  B. 央行數字貨幣將取代現金和第三方支付,是一場貨幣體系的重大變革  C. 央行數字貨幣在使用是必須保證手機有電且網絡順暢  D.
  • 央行數字貨幣的本質是什麼?
    三,如果未來央行數字貨幣大範圍替代傳統現金,則將對目前支付、信貸等金融體系造成怎樣的影響?撇去信息技術細節,就目前央行給出的理論探討框架來看,央行數字貨幣旨在提高支付便利性,尤其強調對統紙鈔硬幣的替代,最終優化C端支付體驗。值得深思的是,央行數字貨幣僅停留在C端支付感受的優化,還是說以數字貨幣替代現金,央行藉此支點可以撬動起政策調控的優化。
  • 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即將成為過去?央行數字貨幣來了
    不過,兩家科技公司壟斷了全國99%行動支付市場的局面很快就要被打破了,因為,它們最強大的對手來了。央行早在幾年前就宣布要發布數字貨幣,並在幾年前在個別地區進行了封閉性實驗。待實驗完畢進行升級改進後,就會大規模推廣了。目前,就有網友表示已經開通了建行的數字貨幣錢包。
  • 數字人民幣時代,第三方支付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數字人民幣本質上與第三方支付並不存在衝突,前者是「錢」,是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後者是「錢包」,是貨幣的支付運行設施和體系、方式,是為貨幣的流通服務的。因此,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數字人民幣與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並不存在競爭關係。
  • 解碼央行數字貨幣
    在12月8日,由北京商報社、北商研究院出品的《解碼央行數字貨幣》正式發布,從地方試點篇、監管篇、個人篇、支付篇、機構篇、場景篇、資本市場篇、清算篇、跨境篇和全球篇等10個維度出發,全景解碼央行數字貨幣,並對後續走向進行分析預測。 」
  • 數字人民幣會衝擊第三方支付嗎?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數字人民幣會衝擊第三方支付嗎?文/邱月燁 曹彥君 編輯/ 譚璐在剛剛過去的周末,蘇州10萬個市民通過抽籤的方式,拿到了一個特殊的紅包——數字人民幣,每個紅包金額為200元,總計2000萬。
  • 拉卡拉:目前第三方支付公司中僅有拉卡拉與銀聯商務兩家與央行數字...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2月8日訊,有投資者向拉卡拉(300773)提問, 有新聞報導,近期銀聯商務與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請問除了貴公司和銀聯商務外,是否還有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與央行籤署了合作協議
  • CMF:央行數字貨幣的兩個核心特性是法定性和數字性
    各國發行央行數字貨幣的動機各不相同,主要可以劃分為四類。第一,抵制別國經濟制裁,爭取貨幣主權,以委內瑞拉為代表。第二,提升支付效率,改善現有交易體系,特別是隨著第三方支付衝擊現有金融基礎設施和支付體系,各國央行加快研究央行數字貨幣。第三,維護中央銀行地位,應對貨幣形態變化。從貨幣形態的演進來看,從早期的金屬貨幣、紙幣等實物貨幣到現在的數字貨幣特別是央行數字貨幣,技術進步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 解碼央行數字貨幣|支付寶微信:與數字人民幣如何競合
    「數字人民幣由指定銀行參與兌換,不與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直接競爭」,自10月25日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就數字人民幣進行了全面回應和解讀後,數字人民幣與微信、支付寶等機構的關係進一步明晰。不過,公眾仍存疑惑的是,在第三方支付已經足夠便捷的情況下,央行為何還會推出數字人民幣?對第三方支付又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使用數字人民幣和使用微信、支付寶有何不一樣?
  • 未來數字貨幣要取代紙幣嗎,為啥央行要迫不及待的搞數字貨幣
    人民幣未來長這樣? 1 今天聊下央行數字貨幣(DCEP)。 因為最近不少朋友來問老南這事,都是因為看到,各種網傳謠言後,被恐慌到。
  • 央行數字貨幣「拳打支付寶、腳踢比特幣」背後的5個真相
    不便之處表現為要重新培養一種貨幣使用習慣。當然也不必擔心,也許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場景支持數字貨幣,但所有的場景都會兼容現金和刷卡支付。對用戶來講,用還是不用央行數字貨幣,一點也不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央行數字貨幣會取代現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