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長沙雨花區中南院社區,82歲的袁泳賓老人(前右)正在上智慧型手機課。圖/受訪者提供
82歲獨居老人袁泳賓今年聽到了一個新詞:數字經濟。「什麼叫數字經濟?就是大家都用手機交錢買東西。可我只曉得數票子。」
12月6日,她第三次參加社區開設的免費智慧型手機課堂。「我現在82歲,還能活幾年,要好好提高自己。」老人說。
向12歲的「小老師」請教
袁泳賓曾是一名初中化學老師,現在一個人住在長沙中南院社區。她在4年前就買了智慧型手機,但只會基本的打電話發簡訊拍照,其餘功能都不會。看到別人手指在手機屏幕熟練滑動,她有些不是滋味。特別是得知「數字經濟」這個詞彙後,這種感覺更加強烈。「什麼叫數字經濟?就是大家都用手機交錢買東西。可我只曉得數票子。」
「我不要成為社會淘汰品。」袁泳賓想要改變,而社區正好有為老人開設的免費智慧型手機學習課堂,至今已舉辦了3年。
課堂主要教微信的使用,大家一手拿手機,一手拿教材,聽老師講授。聽完現場講課,還有專人手把手輔導。即便如此,袁泳賓還是覺得有些難。「這軟體變化相當大,這個界面點一下就是另一個界面,我這個腦袋怎麼轉得過來呢?覺得比較難。」
「不過我這個人還是愛學習。」袁泳賓沒有放棄,遇到不懂就立馬請教,一點點進步。「遇到一個問題,我就突破一個。」
除了課上問老師,袁泳賓回到家也不閒著,遇到不懂的就問鄰居家12歲孩子。「那孩子玩手機很順溜,我覺得拜他為師是最好的。」一次袁泳賓前去請教,「我喊他小老師,他就沒搭我的話。」
回憶起當時的情況,孩子的媽媽笑了:「兒子被叫老師,感覺不好意思。他知道袁娭毑以前就是老師,所以不敢說話。」
智慧型手機課堂一周開一次,到12月6日,袁泳賓已經去了三次。目前,她已經學會了用微信發語音、視頻聊天、轉發新聞資訊、調出健康碼等操作。同時還練就了一項「絕活」:製作動態相冊。給旅遊照片裝飾花草、配音,然後轉動起來。「我就是喜歡玩,(用這個)留下快樂的瞬間嘛。好多人都沒學會,就我學會了。」
袁泳賓表示,她的目標是學會網購,下一步還要繼續努力。「主要是怕丟錢,不放心把錢存進去,這個我一定會突破的。」
3年教了100多名「老學生」
2017年底,社區引進社會公益組織,為老人開設免費的智慧型手機課堂。長沙市銀髮族為老公益服務中心主任龍玲霜常年在社區給老人上課。她介紹,來上課的老人大多在70歲到80歲之間,最大的有86歲。3年來,已經有100多名老人報名學習。如果加上偶爾「蹭課」的,有200多人。
200多人中不乏「優秀學生」。62歲的丁創業不僅學會了所有功能,還學得手機攝影技術。10月,他拍的一幅外賣小哥在雨中騎行的照片,獲得了一個手機攝影大賽一等獎,拿到獎金2000元。丁創業說:「我喜歡隨心拍,那天正好碰到下雨,快遞小哥在眼前一晃。我趕緊拍,所以是偶得的。平時在房前屋後草叢裡找小蟲子,有合適的小蟲子就拍點微距。」
「用智慧型手機最大體會是很節約時間,而且那些圖片、視頻也帶給人很多快樂,讓生活更充實。」丁創業說,「覺得學起來不難,只要老年人願意去玩,都會掌握的」。
中南院社區主任餘平介紹,該社區獨居空巢老人多,且都是知識分子。老人們想念子女,但不會視頻聊天。「他們有迫切的學習需求,我們就引進社會組織,組織老人免費學習。3年來做得很不錯,得到了很多好評。」
(來源:瀟湘晨報記者於廣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