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支付、預約掛號……多地社區為老人開設「智慧型手機課」從最...

2020-12-16 央視網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在安徽蕪湖、四川成都、甘肅蘭州等地,很多社區都推出了智慧型手機課,幫助老年人熟悉掌握運用智能技術。

  安徽蕪湖:跨越「數字鴻溝」 開展老年人智能技術教育

  最近,安徽蕪湖老年大學正在開展老年人智能技術教育,由大學生組成的志願者隊伍,幫助和輔導老年學員們學習使用智慧型手機,學習微信使用、網購等內容。並正在通過培訓270餘名班長,開設鋼琴、中醫保健直播試點班等舉措,積極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讓更多老年人體驗,通過智慧型手機、平板等設備,上直播和錄播課,更方便更多渠道學習各類知識。

  蕪湖老年大學教務處主任 湯正東逐步提高信息化教學的覆蓋面,不斷豐富我們老年學員的精神文化生活。

  甘肅蘭州:智慧型手機課 解決老年人的「難題」

  在甘肅蘭州市城關區甘家巷社區,一場專門針對老年人的智慧型手機課培訓班已經迎來了第一批結業學員。

  培訓班一期分5次授課,學員們平均年齡在70歲左右,老師都是社區的駐點社工,課程內容豐富,由簡入難,從最基礎的添加好友、發朋友圈到難一點的手機付款、預約掛號,還有老年人最關心的如何防範電信詐騙等高級課程。

  社區居民 吳廣穎:今天給我們講了一下怎麼掛號,學會了我就方便了,到醫院看病我就提前掛號,也不麻煩孩子們了。

  四川成都:社區辦課堂 教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

  在四川成都高新區的肖家河街道,自從今年9月份成都的老年大學恢復教學以後,社區的老年大學就一直在舉辦「智慧型手機使用系列講座」,轄區內的1000多位老人參加了培訓。

  目前,志願者已經完成了15期學員的智慧型手機培訓。

相關焦點

  • 全國多地開設老年智慧型手機班:地點在老年大學 不乏耄耋老人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全國多地開設老年智慧型手機班:地點在老年大學,不乏耄耋老人智能時代不能拋下老年人。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檢索發現,近日全國已有多個城市依託老年大學或社區,紛紛開設了智慧型手機培訓班,這些課程深受老年人歡迎。
  • 手機預約掛號看病很智能 但是老人不會操作怎麼辦?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為了方便患者,醫院在預約掛號及支付方面也日趨智能化,而這對於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來說,致使看病難上加難。進入醫院門診後,可以現場排隊掛號,但需要時間較長,在支付時,如果不會使用手機支付,也會比較麻煩。 那麼,老人們是否會選擇提前預約掛號呢?在導醫臺,65歲的劉女士正在導醫的引導下,拿出智慧型手機掃描掛號平臺,因為看不清上面的小字,她說回家後讓孩子看著幫忙操作。儘管會用智慧型手機玩微信和拍照,但因為老花眼比較嚴重,平時很少用。
  • 合肥「最美洗腳妹」為老人開設手機課堂 期待更多志願者加入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 月19 日,89 歲的合肥老人楊號興與其他三十多位老人一起,在蜀山區西園街道光明社區的劉麗康養驛站,聽「最美洗腳妹」劉麗和同伴講解如何用手機登錄「皖事通」,如何預約掛號,「我已經來上了大約十節課,學了微信支付、地鐵乘車、安康碼,用處很大,真的很感謝她們
  • 婆婆不會手機預約 醫院看病掛號排隊半小時:電話預約為何被取消?
    離王婆婆排隊三五米遠的醒目處,醫院樹立著一個宣傳展板,告知市民可通過手機預約掛號或自助機取號。老人輕輕地搖搖頭說:「我曉得,現在年輕人都在手機上掛號,但流程太複雜了,字體小、操作難。」其實就在就醫前一天,為了避免硬生生地排隊掛號,王婆婆很有「先見之明」地通過114查到了醫院電話,試著提前掛號,無奈打了一晚上都沒人接聽。記者見到,此時門診大廳10餘個窗口均排起長龍,其中老年患者佔相當比例。醫院特別為老年人、兒童、無智慧型手機及手機無法完成支付等患者開設了兩個愛心掛號窗口,排隊人群絲毫不遜於普通窗口。
  • 合肥一街道開課 幫助老人操作智慧型手機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如何下載皖事通,這節課就教大家如何在皖事通上掛號看病。」 12月19日下午,在合肥市西園街道,30多名老人齊聚劉麗康養驛站認真聽課,他們在上手機課。為了幫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在越來越智能的社會不「被隱形」,全國人大代表劉麗於8月份在西園街道開設「手機課堂」,教老人操作智慧型手機等服務。
  • 關於線上預約掛號的十問十答
    能夠正常使用線上預約掛號實現有序、高效的分時段預約診療模式市衛健委整理羅列了十條市民反映較多的問題並一一作出解答01參保居民如何線上預約掛號?答:未在本市參保居民無法籤約,但可以通過註冊後進行預約掛號,在「健康江陰」微信公眾號對話框發送「註冊」獲取用戶註冊入口,輸入身份證號碼(護照等)、手機號等個人信息即科完成註冊流程。註冊用戶預約掛號後,也可在手機上完成籤到、支付掛號費,不用到醫院現場籤到轉號。03如何綁定家人帳號,家人是否也需要先籤約?
  • 不會在線掛號、不知道診室在哪、不會掃碼支付……智能就診難倒老人
    本報訊 手機支付、掃碼通行、在線掛號……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和科技的發展,無處不在的數位技術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但與此同時,也讓很多老年人陷入了困境:在商店買東西,不會掃碼支付;不會在線掛號,到醫院號滿了;不會網購車票,離開子女寸步難行……近日,記者連續走訪了海口市多家醫院,發現看病這一道道看似智能簡便的流程,卻成了部分老年人眼中不可逾越的「溝壑」。
  • 沒預約就不能看病?老人就診之難:不會網上掛號,去醫院咋就是白跑...
    網絡預約看病成為常態,信息化為大多數患者就診帶來便利,那對於不大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群體呢?他們看病方便嗎?不會手機預約老人白跑一趟「我不會用智慧型手機,不懂怎麼預約啊。」第一種,老人用的手機不是智慧型手機,不能在網上預約;第二種,老人雖然用的是智慧型手機,但大多是子女替換下來的,他們不會使用手機通過網絡程序預約看病,相當一部分老年人還不會使用微信,有的連「隨申碼」操作都不會;第三種,老年人會用智慧型手機,但是怕操作錯誤或被騙,不敢用手機綁定醫保卡或是綁定銀行卡支付看病費用
  • 發朋友圈 預約掛號 建設中路社區科普實訓課堂「智慧型手機培訓」
    隨著資訊時代的發展,智慧社區建設帶來了越來越多的網上服務,手機便民服務成為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了讓社區老人像年輕人一樣享受信息化帶來的樂趣,12月26日,由成華區科學技術協會指導,猛追灣街道建設中路社區主辦的社區科普實訓課堂:智慧型手機培訓在社區會議室開展,教老人們如何使用智慧型手機,感受現代科技力量,享受便利居家生活服務。
  • 蘭州:社區開辦免費智慧型手機課堂 120位老人過上智能生活
    課堂上,社工們一對一、手把手地教授老年人智能出行、微信、照相、付款掛號等手機應用技巧,讓老年人緊跟時代步伐,享受「智能生活」。  1 老師認真教 老人用心學  家住甘家巷的邢奶奶說,自己有智慧型手機已經三四年了,可就是不會用,基本上就是打個電話,還只會接電話不會撥。
  • 現場掛號取消了怎麼看病?醫院要求網上預約,老人被拒之門外
    近日,某醫院按照防疫規定,實行手機預約掛號,現場掛號服務全部取消。這一措施方便了年輕人,卻阻礙了很多老人的求醫之路。從外地專門趕往該醫院就診的李爺爺,圍著醫院的各個諮詢窗口問了好幾遍,都被告知不能現場掛號,就醫請先手機預約。
  • 南京老年大學開智慧型手機課,教老人玩轉「雙11」
    【新潮】老年大學開智慧型手機課,要教老人「雙11」網購「依次點開微信裡下方的『我』—『支付』趙阿姨跟記者說起了她來上課的初衷,「我小外孫上學每天都要在手機App上健康打卡,有時候他做好題目我還要給他搜答案。」今年9月,趙阿姨報了南京市鼓樓區老年大學的「智慧型手機使用技巧」課程。「其實聊微信、打車這些基本功能女兒之前也教過我,但學了之後容易忘。」趙阿姨說,兒女平時都比較忙,平時用手機遇到問題了,也不好老麻煩他們,所以才打算來老年大學系統地學習手機使用。
  • 醫院網絡預約掛號應考慮不會用智慧型手機老年人
    上海代表實地調研醫院網絡預約掛號建議 應考慮不會用智慧型手機老年人法治日報記者 張紅兵 整理疫情防控期間,為減少患者在醫院內的等候時間、防止人員聚集,很多醫院採取分時段全預約就診措施。如今網絡預約看病成為常態,信息化為大多數患者就診帶來便利,但對不大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群體似乎不太友好。老年人如何面對智能生活場景?誰來為他們的健康保駕護航?上海市人大代表劉新宇作了一番調研,發現老年人看病預約經常會碰到三種情況。
  • 老年人不會手機掛號怎麼辦?成都部分醫院開通老年患者綠色通道
    姚大媽找到志願者,將掛號費13元現金給了志願者,然後志願者幫她掃碼支付了掛號費。「只要能幫的我們肯定幫,借別的志願者的手機,也會幫助患者掛上號。」志願者小牛說,不過,「如果大家都這樣換錢,我肯定忙不過來。」記者從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了解到,目前醫院已不再設置線下掛號窗口,提供包括手機軟體在內的六種預約掛號方法,包括線下自助機掛號和114電話掛號。
  • 別讓技術困難將老人與智能時代「隔離」
    離王婆婆排隊三五米遠的醒目處,醫院樹立著一個宣傳展板,告知市民可通過手機預約掛號或自助機取號。  老人輕輕地搖搖頭說:「我曉得,現在年輕人都在手機上掛號,但流程太複雜了,字體小、操作難。」  其實就在就醫前一天,為了避免硬生生地排隊掛號,王婆婆很有「先見之明」地通過114查到了醫院電話,試著提前掛號,無奈打了一晚上都沒人接聽。
  • 醫院取消現場掛號,老人們急了.....
    ,老人到醫院因掛號不便,無法就醫,有老人急得大喊「你們不能把我們拒之門外啊!」如果到院的老年患者持有智慧型手機、有微信且可以進行支付,醫院現場工作人員會指導該患者關注醫院公眾號並建卡預約;如果到院的老年患者沒有智慧型手機,無法進行線上預約,現場人員會在掛號室幫老人辦理一張紙質就診卡,醫院的全科門診、黏膜科、牙周病科、預防科室可為70歲以上的老人提供預約掛號服務。此外,醫院設立了老年口腔科,通過公眾號發放部分掛號名額,專供70歲以上的患者進行預約掛號。
  • 老人不會用「健康碼」、智慧型手機怎麼辦?國家發話了!
    為了讓老人不再因掃碼、刷臉、手機支付等困難而「寸步難行」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通知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其中涉及老年人交通出行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為有效解決老年人無法使用智能技術獲取線上服務的困難,組織、引導、便利城鄉社區組織、機構和各類社會力量進社區、進家庭,建設改造一批社區便民消費服務中心、老年服務站等設施,為居家老年人特別是高齡、空巢、失能、留守等重點群體,提供生活用品代購、餐飲外賣、家政預約、代收代繳、掛號取藥、上門巡診、精神慰藉等服務,滿足基本生活需求。3.
  • 掃墓得網上預約,看病要自助操作……上海老人受困於「智能」的情況...
    他不滿地表示:「醫院承諾的人工預約服務在哪兒?這不是在為難老年人嗎?」 12月8日,記者前往肺科醫院實地體驗。走進門診大廳,左手側的屏幕上醒目大字提醒患者,需「全預約就診」。在未事先通過公眾號、醫聯平臺等渠道預約的情況下,必須前往自助服務區完成預約再掛號。醫院不提供人工預約嗎?
  • 掃墓得網上預約,看病要自助操作……上海老人吐槽智能設備:這不是...
    老人們希望,墓園理應提供人工預約渠道,避免出現「沒有智慧型手機就掃不成墓」的尷尬。而即便在他人幫助下完成了預約,也無法進行後續的付費掛號等流程,仍然必須前往窗口排隊掛號付費,很是折騰。張先生稱,醫院自助機器提高了智慧型手機使用者的就診效率,但卻增加了老年人的負擔。而在肺科醫院官方網站,記者看到明確寫有提供「服務臺現場預約」服務。老人們想知道,為何這項服務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