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下午兩點半,蓮池區青東巷社區活動室裡一片濃厚的學習氛圍,50多名來自和平裡街道的中老年居民跟著保定社區教育學院老師和樂滿家俱樂部志願者一起上了一堂智慧型手機操作培訓課。
超實用,手把手教老人玩轉微信
記者在現場看到,偌大的活動室裡座無虛席,老人們脫去棉服、戴上花鏡,左手舉著手機,右手指尖戳戳點點,按照老師的要求一步一步往下操作,還時不時拿起筆在本子上記下步驟,學得認真起勁兒。
怎樣發送定位、怎麼使用微信裡的收藏識記和「掃一掃」付款功能,是這堂課的主要內容。來自保定社區教育學院的年輕教師杜昆精心製作了一個共19頁的PPT文件和列印了多張二維碼,老人們通過掃碼都進入到了杜老師發起的群聊中,還學習了怎樣搶紅包和發紅包,課堂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整個教學過程中,樂滿家俱樂部的志願者們站在活動室四周,隨時手把手輔導老人進行每一步操作。
今年78歲的青東巷社區居民於淑香老人是社區文化隊隊長,多年來為社區工作和居民生活發揮著餘熱。老人課後對記者說,她一聽說社區要開手機課,就迫不及待地想來學習,「我又新學會了幾招,老師今天講到的這些功能我之前都沒有用過。」微信裡的語音通話和視頻通話是於阿姨和老友們最常用的溝通方式,對於當天的課堂內容她覺得有些難,感嘆自己不懂的地方還是太多了。
「社會進步太快,不學習跟不上時代,咱社區這次培訓就搞得特別棒,今後要是再發一些教材就好了,我們隨時可以跟著練習,這樣老年人就不怕跟社會脫節!」於阿姨的話,道出了現場很多老年人的心聲。
「社區居民需要什麼,我們就開展什麼」
記者從活動現場了解到,最近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提出要通過老年大學(學校)、養老服務機構、社區教育機構等,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幫助老年人提高運用智能技術的能力和水平,讓老年人共享智慧城市發展成果。保定社區教育學院積極響應,多方協調,組織手機課堂公益講座,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
「社區居民需要什麼,我們就開展什麼。」保定社區教育學院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現在的老年人對學習使用智慧型手機有著迫切的需求,例如網上認證、下載應用、網上購物、網上繳費、掃健康碼、掌上公交等,都跟他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選擇了有相關經驗的老師作為志願者前來講課,老年學員們反響很好,今後我們還將持續開展『公益課堂進社區』系列培訓活動,並培養一定數量的社區工作者和志願者參與進來,編寫智慧型手機使用教程,提升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指數,推動全民終身學習的普及。」
近年來,為進一步完善全民終身學習體系,搭建市民終身學習的平臺,保定社區教育學院終身學習體驗基地在樂滿家俱樂部、直隸尚書房、牙博士口腔醫院、「全民素養提升聯盟」等地掛牌,創新合作模式,不斷開拓更多的學習場所,促進我市社區教育和老年教育的健康發展。就拿2016年成立的樂滿家俱樂部來說,目前已面向老年人開設了聲樂班、交誼舞班、智慧型手機班、朗誦班、國學講座班、攝影班、中醫養生班等20多門免費公益課,四年多以來,從中受益的中老年人已達數百萬人次。(記者霍若雯)
來源:保定晚報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