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很多高校的畢業生陸續離開母校,開始了新的生活。畢業生也忙著拍畢業照,但是很多人會發現大家穿的學位服顏色不一樣,有黑色的,還有紅色的,這是為什麼呢?
要談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先了解下學位服的起源。
其實,中國的學位服與西方的傳教士服裝關聯很大。在中世紀初期,羅馬帝國滅亡後,希臘和羅馬古典文化被摧殘, 各種教育機構蕩然無存,羅馬基督教會成了古代文化主要的承繼者和傳播者。到了十二世紀, 陸續出現了修道院,大主教區學校和教區學校。 教會利用這些場所,對教士和僧侶進行讀、寫、算和教義基本知識的教育。
所以,那個時候,男男女女為了學習,穿著和傳教士差不多的服裝,大多都穿長袍和頭巾。後來,長袍和頭巾演變成西方大學流行的禮服,不但學校畢業典禮的儀式上要穿,其他一些重大慶典也要穿。
在美國,哈佛大學率先穿上學校禮服,接著各大學相繼使用 。不過,他們也是對傳教士的服裝進行了改良,但是大體還保留著傳教士的基因。因此,美國今日各大學流行的禮服規格一樣,只是在諸如顏色等一些細部略有差別而已。
中國近代的方帽長袍學位服完全是舶來品,是西方耶穌會、天主教會傳教士在中國興辦教會學校的附帶物。鴉片戰爭後,傳教士把學位服帶到中國,那些在國外獲得學位的留學歐美的中國學生,把學位服或穿著學位服的照片也帶回中國。所以,當時很多的讀書人把能夠穿上傳教士學位服,感覺到無比光榮。
所以,那時中國的學位服比較雜亂,沒有統一的制式,大多選擇西方傳教士的學位服,穿起來有傳教士色彩。1994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定通過新中國自己的學位服樣式, 決定作為統一規範的學位服,向全國學位授予單位推薦使用,其他樣式的學位服一律廢止。
根據規定,學位服由三部分構成,即學位袍,學位帽,垂布。啥是垂布呢?就是學士服後面垂著的,很像連衣帽的東西。學位袍的顏色用來區別學位,也就是學士、碩士、博士,黑色的是學士服,藍色的是碩士服,紅色的是博士服。垂布的顏色:文學是粉紅色,理學是灰色,工學是黃色,農學是綠色,醫學是白色,國防是紅色。
雖然經過改良,但是每日漢字編輯認為,服裝樣式中,還有傳教士服裝的基因。這幾年,網絡上也有很多人呼籲,學位服應該仿效漢服。
在畢業典禮上,很多人也會發現,校長穿著的是紅色的學位服。根據國家的規定,博士可以穿紅色的學位袍,那麼校長一定是博士嗎?其實,也不盡然。因為,國家規定中,授學位的校長就穿校長袍,這種衣服就是紅色的。
在畢業典禮上,學生們穿著這樣的服裝,主要是有一種儀式感,還有一些相關環節,畢業生穿著自己的學位袍、學位帽,由校領導、導師或是系主任把自己學位帽上的帽穗,從右邊撥到左邊,即為撥穗,象徵著你已學有所成,可以畢業了,然後才給你發學位證。【參考資料:《學位服和博士帽的由來 》、《博士服應該怎麼穿?》】(作者:每日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