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滅論

2021-02-07 小小一心

或問予云:「神滅,何以知其滅也?」答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也。」

問曰:「形者無知之稱,神者有知之名,知與無知,即事有異,神之與形,理不容一,形神相即,非所聞也。」答曰:「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是則形稱其質,神言其用,形之與神,不得相異也。」

問曰:「神故非質,形故非用,不得為異,其義安在?」答曰:「名殊而體一也。」

問曰:「名既已殊,體何得一?」答曰:「神之於質,猶利之於刃,形之於用,猶刃之於利,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無刃,舍刃無利,未聞刃沒而利存,豈容形亡而神在。」

問曰:「刃之與利,或如來說,形之與神,其義不然。何以言之?木之質無知也,人之質有知也,人既有如木之質,而有異木之知,豈非木有其一,人有其二邪?」答曰:「異哉言乎!人若有如木之質以為形,又有異木之知以為神,則可如來論也。今人之質,質有知也,木之質,質無知也,人之質非木質也,木之質非人質也,安在有如木之質而復有異木之知哉!」

問曰:「人之質所以異木質者,以其有知耳。人而無知,與木何異?」答曰:「人無無知之質猶木無有知之形。」

問曰:「死者之形骸,豈非無知之質邪?」答曰:「是無知之質也。」

問曰:「若然者,人果有如木之質,而有異木之知矣。」答曰:「死者有如木之質,而無異木之知;生者有異木之知,而無如木之質也。」

問曰:「死者之骨骼,非生者之形骸邪?」答曰:「生形之非死形,死形之非生形,區已革矣。安有生人之形骸,非有死人之骨骼哉?」

問曰:「若生者之形骸非死者之骨骼,死者之骨骼,則應不由生者之形骸,不由生者之形骸,則此骨骼從何而至此邪?」答曰:「是生者之形骸,變為死者之骨骼也。」

問曰:「生者之形骸雖變為死者之骨骼,豈不因生而死,則知死體猶生體也。」答曰:「如因榮木變為枯木,枯木之質,寧是榮木之體!」

問曰:「榮體變為枯體,枯體即是榮體;絲體變為縷體,縷體即是絲體,有何別焉?」答曰:「若枯即是榮,榮即是枯,應榮時凋零,枯時結實也。又榮木不應變為枯木,以榮即枯,無所復變也。榮枯是一,何不先枯後榮?要先榮後枯,何也?絲縷之義,亦同此破。」

問曰:「生形之謝,便應豁然都盡,何故方受死形,綿歷未已邪?」答曰:「生滅之體,要有其次故也。夫欻而生者必欻而滅,漸而生者必漸而滅。欻而生者,飄驟是也;漸而生者,動植是也。有欻有漸,物之理也。」

問曰:「形即是神者,手等亦是神邪?」答曰:「皆是神之分也。」

問曰:「若皆是神之分,神既能慮,手等亦應能慮也?」答曰:「手等亦應能有痛癢之知,而無是非之慮。」

問曰:「知之與慮,為一為異?」答曰:「知即是慮,淺則為知,深則為慮。」

問曰:「若爾,應有二慮。慮既有二,神有二乎?」答曰:「人體惟一,神何得二。」

問曰:「若不得二,安有痛癢之知,復有是非之慮?」答曰:「如手足雖異,總為一人;是非痛癢雖復有異,亦總為一神矣。」

問曰:「是非之慮,不關手足,當關何處?」答曰:「是非之慮,心器所主。」

問曰:「心器是五藏之主,非邪?」答曰:「是也。」

問曰:「五藏有何殊別,而心獨有是非之慮乎?」答曰:「七竅亦復何殊,而司用不均。」

問曰:「慮思無方,何以知是心器所主?」答曰:「五藏各有所司無有能慮者,是以知心為慮本。」

問曰:「何不寄在眼等分中?」答曰:「若慮可寄於眼分,眼何故不寄於耳分邪?」

問曰:「慮體無本,故可寄之於眼分;眼自有本,不假寄於佗分也。」答曰:「眼何故有本而慮無本;苟無本於我形,而可遍寄於異地,亦可張甲之情,寄王乙之軀,李丙之性,託趙丁之體。然乎哉?不然也。」

問曰:「聖人形猶凡人之形,而有凡聖之殊,故知形神異矣。」答曰:「不然。金之精者能昭,穢者不能昭,有能昭之精金,寧有不昭之穢質。又豈有聖人之神而寄凡人之器,亦無凡人之神而託聖人之體。是以八採、重瞳,勳、華之容;龍顏、馬口,軒、皞之狀,此形表之異也。比幹之心,七竅列角;伯約之膽,其大若拳,此心器之殊也。是知聖人定分,每絕常區,非惟道革群生,乃亦形超萬有。凡聖均體,所未敢安。」

問曰:「子云聖人之形必異於凡者,敢問陽貨類仲尼,項籍似大舜,舜、項、孔、陽,智革形同,其故何邪?」答曰:「珉似玉而非玉,雞類鳳而非鳳,物誠有之,人故宜爾。項、陽貌似而非實似,心器不均,雖貌無益。」

問曰:「凡聖之珠,形器不一,可也;聖人員極,理無有二,而丘、旦殊姿,湯、文異狀,神不侔色,於此益明矣。」答曰:「聖同於心器,形不必同也,猶馬殊毛而齊逸,玉異色而均美。是以晉棘、荊和,等價連城,驊騮、騄驪,俱致千裡。」

問曰:「形神不二,既聞之矣,形謝神滅,理固宜然,敢問《經》云:『為之宗廟,以鬼饗之。』何謂也?」答曰:「聖人之教然也,所以弭孝子之心,而厲偷薄之意,神而明之,此之謂矣。」

問曰:「伯有被甲,彭生豕見,《墳》、《索》著其事,寧是設教而已邪?」答曰:「妖怪茫茫,或存或亡,強死者眾,不皆為鬼,彭生、伯有,何獨能然,乍為人豕,未必齊、鄭之公子也。」

問曰:「《易》稱『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而不違。』又曰:『載鬼一車。』其義云何?」答曰:「有禽焉,有獸焉,飛走之別也;有人焉,有鬼焉,幽明之別也。人滅而為鬼,鬼滅而為人,則未之知也。」

問曰:「知此神滅,有何利用邪?」答曰:「浮屠害政,桑門蠹俗,風驚霧起,馳蕩不休,吾哀其弊,思拯其溺。夫竭財以赴僧,破產以趨佛,而不恤親戚,不憐窮匱者何?良由厚我之情深,濟物之意淺。是以圭撮涉於貧友,吝情動於顏色;千鍾委於富僧,歡意暢於容發。豈不以僧有多稌之期,友無遺秉之報,務施闕於周急,歸德必於有己。又惑以茫昧之言,懼以阿鼻之苦,誘以虛誕之辭,欣以兜率之樂。故舍逢掖,襲橫衣,廢俎豆,列瓶缽,家家棄其親愛,人人絕其嗣續。致使兵挫於行間,吏空於官府,粟罄於惰遊,貨殫於泥木。所以奸宄弗勝,頌聲尚擁,惟此之故,其流莫已,其病無限。若陶甄稟於自然,森羅均於獨化,忽焉自有,怳爾而無,來也不御,去也不追,乘夫天理,各安其性。小人甘其壟畝,君子保其恬素,耕而食,食不可窮也,蠶而衣,衣不可盡也,下有餘以奉其上,上無為以待其下,可以全生,可以匡國,可以霸君,用此道也。」



相關焦點

  • 範縝的唯物主義「神滅論」與佛教唯心主義「神不滅論」的鬥爭
    出身寒微,博通經史,著有《神滅論》,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唯物主義者和無神論者。他在直都太守任內,曾下令斷絕境內神廟的香火。《神滅論》發表後,使得當時的佛教徒大為震驚。竟陵王蕭子良曾發動很多僧侶和他辯論,始終沒有把他駁倒。蕭子良又想用高官來收買他,曾叫王融對他說:你如果取消你的議論,不愁得不到中書郎的官。範縝聽了大笑說:我如果肯賣論取官,那早就得到尚書令和僕射了,何止中書郎呢?
  • 範縝論無神,神滅論後,放逐嶺南
    南朝時期,佛教信仰席捲全國,從皇帝、文武大臣到地方官員和老百姓,都信奉佛教宣傳因果報應,精神不滅的思想。各地寺廟隨處可見,煙霧瀰漫。不時可以聽到「阿彌陀佛」的聲音。人們都把佛教視為精神支柱。他寫了一部著名的警世作品《神滅論》,旨在說明人死神不滅的說法,這是佛教的核心。在這篇文章中,他駁斥了人類死亡是不朽的謬論。他說身體像土地,精神是土地的幼苗。只有土地存在,幼苗才能生長。如果它離開這片土地,它會枯萎而死。身體和精神之間的關係也是一樣的。只有人體存在,才有精神。當肉體死亡時,精神將被摧毀。如果人體死亡,他的精神仍然存在。世界將由兩部分組成:人間和陰間。
  • 王路:對範縝和《神滅論》的誤解
    其實,他在古代並沒有太出名,後代的詩文也不怎麼提他,《神滅論》被提及的次數遠不如「飄茵墮溷」。 說人的境遇全憑運氣,在佛教看,是「撥無因果」,是宿命論,是邊見,是佛教反對的。有意思的地方在於,《神滅論》這篇號稱反對佛教的大檄文,其實並沒有反對佛教。而範縝被歷史定格的姿勢,也頗有意趣。 範縝這個人,祖上當過官,幼年喪父,家裡很窮。
  • 從範縝的《神滅論》談太極拳的「練拳先練形」
    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勇敢的反佛鬥士、著名的唯物主義思想家、傑出的無神論者範縝,在其不朽的哲學巨著《神滅論》中,就已經把「形」與「神」的關係,論述得非常清楚。範縝生活在南北朝時期,官居尚書左丞,當時佛教盛行,從齊司徒競陵王蕭子良,到南朝梁武帝肖衍,都以佞佛聞名,把佛教立為「正道」、「國教」,舉國篤信因果報應的佛教,宣傳靈魂不滅,靈魂不因人的死亡而消失,封建統治者以此控制意識形態,使人的靈魂受到佛教思想的毒害,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費在佛寺僧塔的修建之中。統治階級的上層人物,不僅把佛教當做麻醉人民的精神鴉片,自己也沉溺其中,南朝的佞佛盛況是東晉以來前所未有的。
  • 《神滅論》作者範縝:見過風吹落花瓣嗎?
    但是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有人並不認可這種說法,比如南北朝時期南齊、南梁時代的思想家範縝,他在代表作《神滅論》裡就駁斥因果報應之說,挑起了當時一場很大的論戰。範縝與佛教徒的這一次爭論的主題可以概括為「形神之爭」。當時,南齊的竟陵王蕭子良是一個篤信佛教的人,同時也喜好文學,常請一些文人去他的別墅喝茶清談。
  • 淨土宗祖師慧遠,論述因果說和神不滅論,乃私立佛經譯場第一人
    在佛學理論方面,基於淨土思想,慧遠論述和發揮了佛教的兩大基本問題——因果報應論和神不滅論。我國原有報應思想,即是上天會對惡人降災或及於子孫。慧遠根據印度的佛教業報輪迴學說,結合我國原有報應觀,將因果報應只落實於個人主體,認為一個人的業(行為)一定會引來報,只是在一次次輪迴中時間的早晚而已。
  • 《大毗婆沙論》(卷三十一)——擇滅者,由慧力故有漏法滅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三十一五百大阿羅漢等造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云何擇滅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為止他宗顯正義故。謂或有執。擇滅非擇滅無常滅非實有體。如譬喻者為遮彼執顯三種滅皆有實體。或復有執。此三種滅皆是無為。如分別論者。為遮彼執顯二滅是無為。
  • 萬古神帝:星恆天是萬古不滅大世界嗎?為何能夠經得起諸神折騰?
    文/小小說編年史導讀:在對神的設定上,基本上可以一念定滄海,一語斷山河,總之,記住厲害兩個字就行了,至於真正的實力,隨便一擊之下能夠湮滅數千萬裡的生靈,實力上不可琢磨,更無法用文字去形容。這種空間以及地勢的穩固程度,怕都不下崑崙界了,要知道,在崑崙界功德戰時,哪怕設定大聖以下才可以進入,一樣能夠引起翻江倒海,破滅百萬丈山河之勢(論星恆天此時所爆發的神戰,怕也只有崑崙界十萬年前那場神戰能夠比擬了,但大概率,那場神戰應該沒有爆發在崑崙界這片土壤上),在這種程度下,就更別提神了,並且要知道的是,崑崙界在設定上,是屬於少數幾個萬古不滅大世界之一。
  • 坤鵬論:色諾芬尼大笑 那些神不是神,是笑話!
    ——坤鵬論最近,坤鵬論在學習和寫作中,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知識無止境,學海永無涯。柏拉圖之偉大就在於他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以及強大的融會貫通能力。坤鵬論認為,斯賓諾莎所說的自然才是神,是真正領悟到了色諾芬尼的思想精髓。色諾芬尼所謂的神,不是在世界以外創造世界的唯一的神。他認為至高無上的神和宇宙整體是一致的,是一體的,宇宙就是神,神就是宇宙。
  • 此人在中國是大奸臣,一怒之下滅了韓國如今被韓國人當神一樣供著
    有這麼一個人,在中國是人人唾罵的奸臣,但在韓國,他卻被當做神一樣的供著。並不是他為韓國做過什麼事,而是他滅了韓國!不得不說韓國人奇葩,號稱創造了全世界的韓國人,在有著極端民族自尊心的他們中竟然能有如此奇葩的事,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 道家《陰符經》論:生滅兩途不可逆,掌握規矩心歡喜
    生滅兩途不可逆,掌握規矩心歡喜,如若老樹長新芽,突破桎梏變天地。論《黃帝陰符經》:用生滅是不破的道理問「天生」什麼是地球中萬物生靈最大的規律,這就是有死有生。這是無法改變的道理。在古代,不僅是道家看到了生死,佛家也看到了生死,知道這是一種世間萬物不可避免的宿命。甚至這樣,這種客觀規律,對於佛教的研究是比道家要深入許多的。生老病死,這種規律,到現代還被眾人所接受,而且得到普遍的認可。
  • 滅相不滅的真相
    上一集我們談到有位法師提出滅相不滅的說法,這樣的主張是錯誤的,因為滅相滅了就滅了,就是空無了,不可能不滅,所以這樣的滅相不滅的主張,就會讓阿羅漢五蘊名色滅盡的涅槃成為斷滅空了,就與斷見外道所說相同,完全不符合 佛說涅槃常住的道理了。如果有人試著為這位法師辯解,認為這位法師是引用《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卷7的說法來作解釋,但其實這位法師也是誤會曲解了經文內容。
  • 在創造論中都說人類是神創造的,那麼神又是被誰創造出來的?
    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都存在著神創造論,都認為神創造了人類,如果是這樣,那麼神又是被誰創造出來的呢?其實呀,這個命題出現了一個邏輯上的錯誤。 但是就算如此,神的支持者們還是認為是神創造論,在邏輯學中,就形成了循壞論證了(又稱為乞詞魔術),用來論證其本身真實性是要依靠論題的本身來證明的一種邏輯錯誤。
  • 《中觀論頌講記》提要118
    ,今天繼續學習印順導師的《中觀論頌講記》佛說的實相,是一切戲論皆滅的;所以說:『畢竟空中,一切戲論皆息』。如以為破除人法二我,別證真實的無我性,那就心行有相,不契實相了。並且,如有真實的無我自性,那佛也不應說我了。佛有時說我──我從前怎樣,我見色,我聞聲;有時也說有眾生──如此名、如此族、如此壽命。佛有時說我,有時又說無我。佛說我與無我,都是適應眾生的根機而說的。有的聽了無我,以為是斷滅,生起極大的恐懼;佛就為他說有我,自作自受。
  • 比利時信條---012論神的創造(下)——關於天使
    論神的創造(下)——關於天使讀經:約38:4-7  結28:11-19
  • K神論K
    各位朋友大家好,你需要的課程【.K神論K】我恰好有,請允許我低價分享給你。
  • 論忍耐力司馬懿絕對數一數二,看看曹爽是怎麼被滅三族的就知道了
    論忍耐力司馬懿絕對數一數二,看看曹爽是怎麼被滅三族的就知道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但自始至終都沒有取代漢。後來是曹丕戰勝了曹植,曹操死後,便取代漢,結束了漢朝的統治。誰又知道司馬懿後來滅他三族呢。後來的史學家對司馬懿的這招的攻心很是佩服。
  • 海賊王:論果實開發的重要性,低級果實也能與神級果實比肩
    如果要論果實開發的程度,那主角路飛肯定是榜上有名的人,要知道橡膠果實可不是什麼實力強大的果實,雖然他前期不怕子彈,但是面對刀劍等兵器,可是毫無防禦力。並且前期除了伸長的特性以外,還真的想像不到他能夠變得多厲害,但尾田的腦洞可不是吃素的。之後,果實開發的重要性就顯露了出來,如果路飛沒有進行果實開發,那麼他的冒險也就止步於司法島之上了。
  • 龍珠超:比魯斯是不是所有破壞神之中最仁慈的破壞神?
    龍珠超:比魯斯是不是所有破壞神之中最仁慈的破壞神?,破壞掉無法拯救的星球,就連最差的宇宙,破壞神都不忍心破壞一個暴亂的星球。所以,由此推出,比魯斯要破6,沒有好吃的就破壞 論仁慈就服第九宇宙 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就不會破壞7,那個枯樹皮破壞神才是最仁慈的,要消滅一個星球會先考察一段時間,等到著實是需要才破壞與酌情考慮8,大神官:其他破壞神也不差,都是半斤八兩吧,比魯斯戲份比較多而已,而且,它的原型是貓,貓只要別人對他好
  • 淨界法師 :《大乘起信論》01
    第二個「解釋標題」,標題往往總持一部論的要義,所以解釋標題,能夠掌握本論的大綱。第三個「隨文釋義」,前面的二科是前言,這一科可以說是正宗分,正式解釋本論的內容。第四科「結示勸修」,把本論學習以後,作一個總結。 壹、論主略史 首先我們看第二頁,第一科「論主略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