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G來臨之際,人人都在談轉型。臺灣的自媒體主要基於PAYTV,不同於其他環境,智慧財產權的好處是對創作者的尊重,但從商業層面來講的確也會提高受眾的門檻。就像大陸5G提速降資一樣,臺灣透過5G的發展還需要降低一些門檻。
🔺客觀來說,金雞獎的確今年在設計上不如金馬,但是拿著那句金馬足夠包容創新開放翻來覆去站自己真的很沒意思。中國電影的成長道路且長,但並沒有原地踏步,我們的競爭對手不是兩岸,文化產業在共生中才能共贏。即便說著金馬的門一直對大陸開放,但是真誠開放還是有其他想法我不得而知。但是就像一位同學說的-「仿佛了解了這些我會更加熱愛中國」。
🔺對於《返校》的成功我很質疑,這部題材源自禁書時期題材的電影在臺灣飽受好評,就連參與的會議兩度遇到了導演和動畫製作出席。可能是自己原因,我真的沒怎麼看懂它的邏輯,然後穿插遊戲畫面也很違和。有點為了恐怖而恐怖的感覺。
🔺另外,這個會議真的很不能概全。雖然案例中也有提到愛奇藝、芒果Tv這些熟悉的平臺,但是在數據的考量上沒有一個講者涵蓋了大陸的數據。我不知道是他們得不到數據還是他們故意為之,但是所謂亞洲新媒體會議,中國大陸不在亞洲嗎?事後想想微博上很多人因為某某平臺並稱hk和ch而battle,想想如果到這邊可能要氣炸!
臺北的奧萊,一個林口三井(之前在臺中去過),還有一個桃園名品城。星期二去了桃園參加微博的活動,順便買買買。後來似乎變成了為了買買買,順便參加微博的活動。星期三真的是個奇妙的一天,我起了個大早,坐了校車還轉捷運風塵僕僕跑到松山文創園。fine我記錯時間了。。。
原本要參加的會議是周五卻記錯成周三,給自己了一個藉口在書店坐了半天。整整看完了一本書。這樣的感覺也很舒服,把時間換成了知識,也堅定了年後去朝鮮的想法。
周四周五就是跟往常一樣的上課,跟周四的老師探討了廣告行銷方面的論文選題,跟周五的老師聊了賽格理論。每次周五一結束,就會有四五天的小長假。雖然也不討厭學習,但是在臺灣更喜歡外面的實踐活動,機會也多,學到的東西感覺更實用。
周五晚上第一次聚齊了同校同學,這真的太難得了哈哈哈~一群四川人去吃了不辣的新馬辣,免費的哈根達斯吃了好幾輪。
周六那天,臺北的簡單生活音樂節開始了,從30號唱到8號。(突然很擔心中間幾天下雨的舞臺)陣容什麼的都很強大,跟大陸的音樂節一樣,唯一不同的是免費。(這也是我在臺北感觸最深的一點,很多東西需要付費,但又有很多東西免費。免費的一般而言都是民眾一起提升幸福感的活動)
掃二維碼進入作者公眾號
作者簡介:kiumi,十八線新聞與傳播專業在讀研究生,2019年秋季世新大學交換生,嘉尚傳媒打工仔,一個熱愛旅行並且熱心分享的小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