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金馬獎電影《陽光普照》:生活如密林,迷失處光影交疊

2021-01-10 騰訊網

臺灣人文電影在倫理敘事上向來是強勁的一脈,2019年橫空出世的小成本影片《陽光普照》在金馬獎上狂攬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員等五項大獎,有力地論證了這一類型電影的藝術生命力,其在溫和綿密又暗流湧動的電影鏡頭中昭示了東方式家庭困境的窘迫,同時電影也帶來了需要正視的嚴肅命題:即現今的臺灣社會和個體性的家庭單元正面臨著日益狹小的生存空間和不確定性身份焦慮的迷茫。正如片名,在生活麻亂的叢林中,我們亦步亦趨卻並不篤定前行的方向,而那普照的陽光究竟是一種恩賜嗎?

一、親情的失序:東方式倫理關係的斷裂與修復

本片希圖以臺灣一個中產家庭昭然若揭的困窘為敘事核心,展示了一幅幅無望而糾結的生存圖景。

這無疑是一個屏障叢生的家庭,每個成員都背負著個人的隱情,對於彼此之間的關懷與溝通顯得是那麼的無力且無效:父親阿文是駕校的教練,常年的工作經驗使他奉行駕訓場上的那一套,將「把握時間,掌握方向」奉為人生指南,但在處理家庭關係上卻是那麼笨拙而僵硬,他拒絕承認犯罪的小兒子阿和,甚至在警局再三表示希望其坐牢,讓教官好好管教,他坦然地將作為父親的訓誡天職轉交給了法律。而面對懂事優秀的大兒子阿豪,他表達關愛的方式依舊是淺薄的,只是寡言地將一本又一本刻著「把握時間,掌握方向」的筆記本送給阿豪,以期其能自行領悟其中的奧義。

在如何處理父子關係這一方面,這確然是一個蹩腳的父親形象,影片的前半部分,他終日呆在駕訓班,在工作中逃避阿和坐牢之後遺留下來的一系列問題,直到電影進程過半,隨著阿豪的墜樓自殺和阿和的出獄,這位「失格」父親的另一面才像浮起的冰山一樣漸漸壯闊起來:為了使阿和徹底擺脫曾經一同犯罪的不良青年菜頭的糾纏,他毅然決然地開車撞向菜頭,以毫不轉圜的方式——殺人,貫徹了作為父親愛子的本能,然而這份終於衝決而出的愛意卻只能附著上罪惡的陰影。影片最後他自陳著:「我不是很聰明,我想為小孩做點什麼,但我不知道該怎麼辦」蒼白而羸弱地道出了東方式傳統父親的深沉和無措。這是中國傳統父親的一個縮影,對子女的愛,隱藏在自己的偏執和無能為力中。

柯淑勤飾演的母親,琴姐,是這個支離破碎的家庭真正掌舵的人。她默默挑起照顧阿和女友和養育孫子的擔子,對於阿豪的自殺始終抱有深深的愧疚,數次苦口婆心地勸誡丈夫能夠和孩子們多多溝通……琴姐並不是電影推至臺前重點表現的人物,但她卻自始至終成為這個脆弱家庭連筋帶骨般的存在,然而這個在親情中倍感疲倦的母親也沒能真正走入每個家庭成員的內心,面對重重的苦難,只能選擇逆來順受,她無力拼湊已然破裂的家庭,仿佛是家庭波濤之後沉底的無聲的河床。阿豪和阿和在電影中的過手戲並不多,阿豪的兩次探監只不過再次表明與其說是兄弟失和,倒不如說是外部世界對他們的極端判斷不斷地拉遠了彼此之間的距離。當得知哥哥阿豪自殺,阿和的悲傷無法抑制,但也只能怒吼著瘋狂奔跑在少年撫育院闊大明媚的操場上。

作為觀眾的我們不能草率地判斷這是一個無愛的家庭,他們之間的羈絆、嘆息都在深刻的預示著對於親人的關愛正流淌於他們其間。無法表達愛成為彼此斷裂的真正原因,而試圖修復愛的方式也伴隨著自戕與戕人。情感表達經驗缺失的焦慮或許是導演鍾孟宏借這部電影所要揭示的一個十分現代的命題。

二、青春的暗影:那些恐懼、憂傷、放逐的少年們

對於成長經驗的書寫一向是臺灣電影的顯學。本片以聚焦於青少年犯罪、早育以及抑鬱等一系列社會問題,揭示了以阿和為中心的青年群體逼仄的生存狀態和情感危機。

電影以家庭為核心向外延伸,牽連出一群明媚與陰影相互交錯的青年們,對未來的迷茫、對自我認知的不確定讓他們始終籠罩著無可言說的感傷與憂愁,這些情緒驅使著他們走向或恐懼或放逐的人生路途之中。阿和和菜頭在影片中甫一出場,就以暴力傷人事件成為青年罪犯,菜頭因為想要教訓欺凌阿和的黑輪衝動之下砍掉了他的手。在少年撫育院中,阿和因為寡言而倔強的性格受到獄友的欺壓與排擠,然而青年之間的和解也來得風過無痕,他們因為坦然的個性與作風建立起了心心相惜的兄弟情誼。影片中最令人動容的,是當阿和要離開輔育院的時候,幾十個不良少年們,開始為他合唱了一首周華健的《花心》。熒幕上那一張張稚嫩的臉飄蕩在深情的歌聲中,「黑夜又白晝,人生悲歡有幾何」一種年輕又滄桑的複雜感受瀰漫於影片中,他們誰又不是活在陰影裡不敢抬頭渴望陽光的可憐人呢。

阿和出獄後努力重拾生活的信心,主動承擔起家庭的責任,照顧年少的妻子小玉和年幼的孩子。三年後,菜頭的出獄打破了這尚且形成的平靜。菜頭這個形象可謂是電影著墨不多但卻寓意深刻的神來之筆,他同樣出身於破碎的家庭,只和年邁的奶奶生活在一起,為了兄弟義氣砍人而坐牢,但面對罪行判決時阿和的沉默、入獄後奶奶被趕出家無人照料的悽涼都背離了他的江湖認知,法律只能生硬地解決責任問題,然而道義呢?菜頭始終想討個說法。出獄之後,他百般糾纏阿和:在洗好的車裡抽菸、刁難前來討好的阿和父親、逼迫阿和襲警和洗錢,面對阿和的質問,菜頭反覆重申著:「這是你欠我的」,這份虧欠菜頭無疑指向的是往日的兄弟情誼,昔日彼此寡薄的依靠,卻也成為今時急於洗刷過去丟棄再來的標籤。菜頭的最後一支煙並沒有在車裡點燃,然而他的生命卻徹底終結於此,最終倒在阿和父親的車下,菜頭這個角色看似罪惡淵藪,但尚存的良知和對情義的追尋使他的命運悲涼徹骨,他是一個從未見過光明的人。

許光漢扮演的阿豪幾乎是旁逸出電影敘述主線的人物,卻是豐富電影精神向度必不可少的存在。他是阿和的極端反面,一個十足的好孩子優等生代表,因此完全無需父母和其他人的費心,也正因為此而被徹底忽略了心的關懷。

曝曬在陽光下的人,也有其不堪承受之重荷。他的成長陣痛來源於被既定、被期許,他明明袒露在陽光下,卻和成人世界隔著一道厚厚的壁壘。在阿豪註解之下的「司馬光砸缸」無疑是一個孤獨空虛的故事,那個躲在幽深之處的分身恰恰暗示了他在現實生活中的身不由己。他無可逃遁,唯一可以安排的就是自我生命的終結,那個午夜縱身躍下的背影成為本片中最觸目驚心的暗影。

阿豪之死究竟在點明什麼呢?電影曖昧而猶疑的作了保留,唯一留存下來的是那大段的獨白:「我沒有水缸、沒有暗處,只有陽光,24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無可承受的陽光之輕與所背負的生命之重形成弔詭的兩極,要如何處理這不期然的袒露和躲避呢?年輕的我們不得不劃出一道道銳利的成長之痕。

三、陽光與陰影:參互之下的電影結構

本片的導演、編劇、攝影均由鍾孟宏一人擔當,因此使電影透現著很濃的作者氣質,充滿了鍾孟宏一貫的冷峻與溫馨相互交織的色彩,正如本片:陽光與陰影的有效利用。

片頭,菜頭和阿和雨夜裡持刀,噴灑的鮮血昭示著罪惡在這夜裡滋生。而解脫與徹悟同樣也在陰影裡得到釋放,遲鈍的父親不知道怎樣愛子,跟隨著夢境中早逝的大兒子阿豪的指引,阿文和阿和終於有了一次深夜徹談。那個苦苦追問江湖道義的菜頭死在一個暴雨的夜晚,阿文以最極端的方式終於證明了自己拳拳愛子之心,可在那滂沱的黑夜中,大雨也洗刷不了已然崩裂的命運。同樣,陽光下,愁苦的家庭暴露的是父親母親無奈蒼老的臉、少年們抬頭卻望不到邊的藍天,有人一直在陰影裡難覓陽光,有人又將靈魂暴曬在陽光下卻渴求著陰影的躲藏。本片對於陽光和陰影的解讀是背反的。正如結尾處,陽光的短暫慰藉是那麼疲乏,作為觀眾的我們都知道那場預期的陰霾終將到來。

電影精心設計的反差還在於技術手段上進一步凸顯了影片矛盾的內核。血腥的暴力場面與林生祥作曲的舒緩音樂有意形成參照,它造成了間離的觀影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電影的內在空間,情感的張力充盈於電影的肌理之中,像水過無痕卻又刀刀入骨。

在題材上,《陽光普照》是對新浪潮時期以來臺灣電影在人倫方面的承繼與延展,同時又以真實的當代臺灣社會為背景展現了全新的命題,這不僅使得影片擁有過硬的敘事基底,也在精神討論維度上走向了另一個高峰,它所引起的對家庭情感關係和青年群體成長困惑等一系列社會性問題的思考使其成為新時代下質地稠密的優秀電影。

相關焦點

  • 年度最佳,豆瓣8.4橫掃金馬獎,臺灣電影這次走在了我們前面
    人生路上有電影,不孤單。文/卷姐"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不論緯度高低每個地方一整年中白天與黑暗的時間都各佔一半。我環顧四周,所有人都有陰影可以躲,可是我沒有,我沒有水缸,沒有暗處,只有陽光,二十四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陽光普照》臺灣影視劇近年發展頗好。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聚焦人性社會和犯罪,拿下9.5分高分。
  • IME影評《陽光普照》:光影斑駁
    自新冠疫情以來,我國電影院線至今沒有再更新過電影,高中畢業生們也即將迎來疫情影響下推遲的高考。今天為大家推薦的電影《陽光普照》是一部關注家庭與個人,圍繞一家人展開的劇情片,該片於2019年9月6日在第44屆多倫多電影節「當代電影世界單元」 首映,2019年11月1日在中國臺灣上映。《陽光普照》由鍾孟宏執導,陳以文、柯淑勤、巫建和、許光漢主演。
  • 《陽光普照》:關於父親的隱喻
    不同於許多臺灣電影溫暖清新的調子,鍾孟宏電影的溫情關懷裡往往壓下一股黑暗的力量,敘事雖伸入庶民階層的日常現實,卻總是滲入絲絲犯罪片的黑色暴力與幽默、驚悚片的陰鷙怪誕與血腥,讓鏡頭穿刺臺灣現實社會中破碎的倫理關係時,保持著一種獨特的冷峻風格,被臺灣影評人稱為「陰冷的現實主義」。
  • 導演鍾孟宏如何通過《陽光普照》講述臺灣的家庭悲劇與社會失格
    王童、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等中國臺灣新電影名將之後,鍾孟宏是臺灣地區重要且獨特的影人之一。重要,是指他導演及監製的作品雖然數量屈指可數,卻足以構成與前人的創作發生對話的組曲,讓觀眾看到臺灣電影中家庭與社會、個體與時代關係的衍變,同時每一部都得到金馬獎、金像獎等華語影壇頗有分量的電影獎項肯定。
  • 《陽光普照》:一位在「陽光暴曬」下的少年,帶來的家庭教育啟示
    臺灣影片《陽光普照》獲得56屆金馬獎11個獎項,不僅因為導演鍾孟宏用緩慢平和的鏡頭語言講述了一個不平凡的家庭故事,悠緩的敘事節奏背後圍繞主題性的深入,就像影片名字一樣充滿著治癒系的迷惑,實則殘酷的剖析著真實生活,細雕著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疏離。對於兩個孩子不同溫度下成長軌跡,「陽光和陰影」在人的心中到底意味著什麼?。
  • 2019年臺灣金馬獎║《陽光普照》太陽的兩面是同樣不被理解的少年
    不管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希望就像我們的片名一樣,無所謂黑夜、陰影,太陽終究會來,祝福大家永遠陽光普照。——影片監製葉如芬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2019年第56屆臺灣電影金馬獎頒獎典禮,大陸和香港的影片都退出了影展,被稱為史上最尷尬的一屆頒獎禮。
  • 金馬獎淪為笑柄?2人5部電影入圍,馬來西亞電影人成最大外援
    2019年第56屆金馬獎入圍複選作品名單:《大餓》、《返校》、《出發》、《寒單》、《狂徒》、《樂園》、《下半場》、《蚵豐村》、《菠蘿蜜》、《你的臉》、《熱帶雨》、《灼人秘密》、《陽光普照》、《第九分局》、《亡命之途》、《野雀之詩》、《狂飈一夢》、《江湖無難事》、《親愛的殺手》、《陪你很久很久》、《重甲機神:神降臨》、《我的靈魂是愛做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 獨攬金馬獎五項大獎,今年最好的臺灣電影
    前不久,剛落下帷幕的臺灣金馬獎,愛情奇幻電影《消失的情人節》橫掃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輯、最佳視覺效果五項大獎,成為本年度金馬獎最大贏家
  • 陽光下的陰影:《陽光普照》空間敘事研究
    電影《陽光普照》嫻熟地駕馭空間敘事元素,通過鮮明的空間對比、外部空間的塑造、心理空間的建構等手段,賦予了影片更加深刻的情感震撼力,且更加立體地展現了臺灣底層真實的社會生態。 一、陽光和陰影———被規訓的私域空間 《陽光普照》中的哥哥阿豪,有一段關於「陽光和陰影」的表述,他說: 「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
  • 第56屆臺北金馬獎提名公布:自娛自樂的「狂歡」
    10月1日,第56屆金馬獎公布提名名單。今年的提名幾乎是全本土陣容,早前據國家電影局消息,暫停大陸影片和人員參加2019年第56屆臺北金馬影展。此後不久,香港電影公司也紛紛表態,取消參加金馬獎。一周前,金馬影展官方宣布,原定擔任第56屆金馬獎評審團主席的杜琪峯導演,現因與電影投資方的製作合約所限,請辭評審主席工作,評審團主席將由臺灣導演王童接替。金馬獎今年徹底成為一個自娛自樂的獎項,含金量將迅速下降,沒有了大陸影片的支持,此刻的金馬獎只剩下自娛自樂的「狂歡」。
  • 去年臺灣最佳電影,就這?
    每年的臺灣金馬獎,是臺灣電影的一次大盤點。在去年的57屆金馬獎上,又一部電影橫掃11項獎項提名,最終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剪輯以及最佳視覺效果5個獎項,成為最大贏家。拿到了這麼多項大獎,不少影迷也紛紛認為,這部電影或許就是去年臺灣電影的最佳了。
  • 劉心月:把金馬獎變臺灣電影同樂會?
    而今年金馬獎爆出統獨爭議,使得後續的相關活動全部叫停,連《如懿傳》的記者會都辦不成。    臺大教授蘇宏達在個人臉書上發表臺北故宮會被消滅的影片,引發社會譁然與憤怒。大家才發現,原來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早就在進行所謂的 「三階段完成故宮轉型的藍圖」,要在2025年之前,將整建完成的臺北故宮改為「東方文書館」,除了留下70萬冊的圖書文獻之外,其他珍寶展品將會分散到中南部。
  • 臺灣藝人納豆奪金馬獎男配角,舅舅侯友宜祝賀:這小子厲害喔
    臺灣藝人納豆今年憑著《同學麥娜絲》與同劇演員鄭人碩,一齊入圍本屆金馬獎最佳男配獎,21日金馬獎頒獎,納豆擊敗一票強勁對手,鍍金成功。納豆舅舅、新北市長侯友宜當晚也獻上祝福,「這小子厲害喔」。納豆既開心又感動地說,去年劉冠廷以《陽光普照》拿下金馬男配角,期許自己也能跟劉冠廷一樣,戲約爆棚,感謝金馬獎的肯定。隨後納豆也在臉書跟粉絲分享奪獎喜悅,寫下:「金馬吉祥物,終於拿到屬於自己的金馬獎了。」侯友宜21日晚間在臉書發文祝福,「這小子厲害喔!恭喜納豆拿下第57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繼續加油!也恭喜所有入圍和得獎者。
  • 探析《陽光普照》的「對立統一」思想
    「在分析電影時,我們應該尋找相似和相異的地方。只要經常觀察,即可以找出母題以及其中潛藏的對比與變化,辨識出影片中重複的平行對照,並同時注意到重要的差異」 。《陽光普照》圍繞「太陽」這一核心意象,設置了三個角色:阿豪、阿和和菜頭。 阿豪是太陽的象徵,是善良的、正面的。
  • 臺灣電影的「當代悲傷」:金馬獎「神隱」、好萊塢佔四分之三、票房...
    臺灣,孵化了華語電影最具公信力的獎項金馬獎;臺灣,也哺育了華人電影之光李安;臺灣,更誕生過侯孝賢、楊德昌等人主導的臺灣新電影運動。在華語電影圈,臺灣是最繞不開的黃金之地。但近兩年的臺灣電影發展,卻觸目驚心。
  • 豆瓣8.4《陽光普照》:人人渴望陽光,但也熱愛陰影
    2019年11月1日,《陽光普照》在臺灣上映,同年入圍了金馬獎的11項提名,最終斬獲5項大獎,「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陽光普照》聽起來是一個很治癒的名字,加之被一些網友的評論誤導,說電影結局是一個圓滿的和解向,直到看完,才意識到打開電影時的潛意識是多麼的不靠譜,治癒?應該是致鬱才對。用導演鍾孟宏之前監製的電影《大佛普拉斯》中一句臺詞來形容:「現在已經是太空時代了,人們可以搭乘太空船到達月球,卻永遠無法探索人們內心的宇宙。」
  • 《陽光普照》:破敗的家庭陰影下,沒有一個人能夠被救贖
    電影《一路順風》劇照電影《陽光普照》是鍾孟宏續寫現代家庭危機、挖掘社會問題的現實主義又一力作。所以人物敘事就很重要——不但要體現出阿豪的暖男形象,還要暗中表現阿豪在逃避家庭問題時的極端選擇,這些都是通過窺探人物內心表露,而片中陽光、司馬光的隱喻,是導演鍾孟宏在電影《陽光普照》中致勝的必殺技。
  • 2017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獲獎名單完整版 臺灣金馬獎獲獎名單
    11月25日,第5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典禮於臺北市國父紀念館舉行。本屆金馬獎頒獎團匯集各路國內外大咖,星光熠熠。2017金馬獎直播地址 第54屆臺灣金馬獎頒獎典禮完整視頻回看獲獎名單如下:  最佳影片 《血觀音》  最佳導演 文晏《嘉年華》  最佳男主角 塗們《老獸》  最佳女主角 惠英紅《血觀音
  • 2020年金馬獎有哪些電影值得關注
    華語電影重要指標——金馬獎本周六就要頒發,對大陸影迷來講今年金馬有些「低調」,哪些潛在的好片將脫穎而出,時光網為從入圍名單中做一番篩選。今年金馬除了有臺灣本地,還有香港、新加坡的華語作品,題材和類型多元。
  • 認清自己的責任,才能深刻感受《陽光普照》
    以上疑問,是我在第56屆金馬獎頒獎典禮結束,特地跑去看最佳劇情長片《陽光普照》後,所產生的最大困惑。朋友幫我解了惑!因而,在《陽光普照》中,我們看到了各種態樣的責任,例如:阿和因為被黑輪欺負,找上菜頭一起持刀砍傷黑輪,自應負起法律上責任。於是,兩人因此被關進了少年輔育院,並須對黑輪負起損害賠償責任。少年輔育院原是考慮到少年犯與成年犯的不同,為幫助誤入歧途的兒少健全發展、順利回歸社會而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