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臺灣金馬獎║《陽光普照》太陽的兩面是同樣不被理解的少年

2021-01-10 團小暖的嬉笑怒罵

不管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希望就像我們的片名一樣,無所謂黑夜、陰影,太陽終究會來,祝福大家永遠陽光普照。——影片監製葉如芬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2019年第56屆臺灣電影金馬獎頒獎典禮,大陸和香港的影片都退出了影展,被稱為史上最尷尬的一屆頒獎禮。

而在這次的頒獎禮上,臺灣本土家庭現實主義影片《陽光普照》脫穎而出,橫掃包括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在內的11個獎項。

和2020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一樣,既沒有宏大的敘事,也沒有流量明星,更沒有疊加的酷炫特技,有的僅僅是著眼於普通的家庭、普通的人還有那些在生活中真實存在的遭遇。

影片關乎愛、關乎人性、關乎理解、關乎尋找自我。

乍一看到片名,還以為是家庭溫情片或者是青春偶像劇,然而都不是。

相反,它很殘酷,是一部把家庭內部的扭曲關係,把家庭與社會的冷漠關係撕開給觀眾看的電影。

整部電影聚焦當代社會的普通家庭,頗有點「是枝裕和」的味道。

殘酷與溫情,陰冷與溫暖相互交織。即便是陽光普照的時候,鏡頭裡的城市依然冰冷空曠,沒有透亮的光明,一切都有點蒙蒙的,人也好像被撕裂著。

影片的開端便是兩個冷厲的少年,騎著一輛摩託車,疾馳在夜雨中。

鏡頭的快速切換中,火鍋店裡的一個男人的手已經被砍下來,掉進了火鍋裡,場面血腥慘烈。

於是行兇者之一的阿和,他的家庭從這一刻開始就像是脫了線的毛衣,一發不可收拾。

阿和因為被黑輪欺負,便叫來好兄弟菜頭,想嚇唬一下黑輪,沒想到菜頭一刀砍斷了黑輪的一隻手。

阿和被判關進少年輔育院服刑3年。本來是為了哥們義氣的菜頭,則比阿和多判了3年,還要擔負賠款150萬。

菜頭平日裡和奶奶相依為命,根本無法支付這筆賠款,菜頭的家人找到阿和的爸爸——阿文,希望可以分擔一部分。

而阿文,只是個駕校的教練,並且對這個兒子早已經灰心喪氣,當著法官的面,便直言:

我們管教不好,希望可以一直關他,幫我們管教。

對於賠款阿文根本不願意支付,菜頭的家人被逼無奈,開著糞水車,逼迫之下,才拿到了20萬。

最後,菜頭家唯一的房子被依法執行,奶奶則被趕去了養老院。

當駕校的學員問阿文有幾個孩子的時候,阿文每次都說「一個」,在他的心目中,一直都只有大兒子阿豪才是他想要的孩子,他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阿豪身上。

有些父母喜歡好孩子,有些父母喜歡孩子的好。阿和的父親就是只喜歡好孩子。

哥哥阿豪不僅長得好,成績好,還溫和懂事,處處為別人著想。

阿豪的同學對他的評價也很高:

他對人很好,有時候會覺得,他好像把所有的好都給了別人,忘了留一點給自己。

一切看上去都太過完美,完美到沒有人能察覺他的痛苦。

放學的路上,阿豪給女同學講了「司馬光砸缸」這個婦孺皆知的故事,但是影片中穿插的動畫片,卻讓人的心一下拎了起來,起了驚悚的感覺,隱隱地有一絲不好的預感。

在阿豪講述的故事裡,司馬光帶著小夥伴們砸缸,最後見到的是躲在缸裡的司馬光。

這個版本其實是作家袁哲生在《寂寞的遊戲》一書中所寫的,他稱這是「一個脆弱的故事」。

承載著家人希望的阿豪,毫無預兆地跳樓自殺了。

自殺前,阿豪洗了澡,把自己的房間收拾的乾乾淨淨,刪掉了手機裡的信息,無聲無息地跳了樓。

如果把父愛比作是太陽的話,阿文無疑把所有的光和熱都給了阿豪,然而過量的關注、愛和期望,變成了阿豪身上沉重的負擔,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找不到地方躲藏,也找不到地方安放他的脆弱,只能假裝自己「真的很好」。

這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崩潰,也是無聲的抗爭。看起來很正常,會說笑,會打鬧,會社交,表面平靜,實際上心裡的壓抑,已經積累到了一定程度。

阿豪的死,讓這個本已脆弱不堪的家庭再次遭受重創。

他曾經和交好的女同學說過這樣一段話:

阿豪就是那個尋找自我的司馬光,他一直活在別人的期待中,哪怕身心俱疲,也還是要掙扎著努力,成為被人認同的太陽。

而父親的那句人生信條「把握時間,掌握方向」,每個字就如同錘子一般,一錘一錘地敲打在阿豪的心裡。

他想要找一個陰影的角落,沒有人關注,只有自己。

真實的自己躲在密不見光的容器深處,但當自己和自己終於見面的時候,卻是不可避免的慘烈和死亡。

這是怎樣不可言說的悲劇?

出獄後的阿和已經改過自新。阿和的變化阿文看在眼裡,嘴上不說,心裡總算得到了些慰藉。

當學員問起他有幾個小孩,他還是會回答一個,因為——他真的只有一個兒子了。

本以為這個充滿悲傷的家庭能夠慢慢撫平傷口,麻煩卻又找上門來。

菜頭出獄後,耿耿於懷於阿和沒有去輔育院探視過他,也未曾分擔賠償,三天兩頭來找阿和的麻煩。

為了讓兒子可以繼續這樣正常的生活,阿文用盡一切辦法來保護唯一的兒子,最終阿文殺了菜頭。

這一點有點像《寄生蟲》,弱者的解脫,在於打壓更弱的弱者。

阿豪和阿和在片中猶如太陽的兩面,一個是被照耀到無處可躲的溫和優良,一個是被忽視到無處可去的困獸猶鬥,卻都是不被父親真正理解的少年。

如果說片中的阿豪是陽光的譬喻,意在溫暖的太陽照亮家庭,那麼他同時也在製造陰影,人們常常擁抱光線的照射,卻忽略陰暗的存在。

這個家庭的父子之間從沒有過真正的溝通,當然也沒有真正的彼此認可。

很多時候,孩子只是鏡子,家長才是鏡子外那個作惡的人。

父親從阿豪身上索求的是對時間和方向的掌控感,躲避阿和是在躲避家庭的潛在風險,是為了掌控家庭的方向。

村上春樹曾經說過:

我們的人生並不能單純地劃分為明亮或黑暗。在那之間有所為陰影的中間地帶。能夠認識那陰影的層次,並去理解它,才是健全的知性。

這一次導演鍾孟宏將鏡頭對準了陽光與陰影之間的地帶,在苦難與溫暖的交織下演奏出了一首光影奏鳴曲。

影片一直在直面這個家庭的傷疤,每一個人物通過微不足道的細節,用光、聲音、看似輕描淡寫的動作和言語,讓觀眾慢慢去體察家庭成員間的微妙關係,雖然血脈相親,卻又藏著無法啟齒的悲傷和痛苦。

片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立場,都在做自己的努力,然而這一切又是如何發生的,似乎每個人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鍾孟宏是當今臺灣電影圈中最獨特的存在。他說自己是真的喜愛拍電影,而不是靠這個賺錢。

他始終以屬於自己的「節奏和方式」拍攝電影,用桀驁不馴的風格筆觸譜寫無奈又溫馨的人生故事。

前幾年飽含黑色幽默與社會批判的《大佛普拉斯》、窺探人性與家庭關係的《一路順風》,都印證了這位臺灣導演在舊世代和新生代銜接過程中,不斷碰撞出人性的火花。

相關焦點

  • 《陽光普照》:一位在「陽光暴曬」下的少年,帶來的家庭教育啟示
    臺灣影片《陽光普照》獲得56屆金馬獎11個獎項,不僅因為導演鍾孟宏用緩慢平和的鏡頭語言講述了一個不平凡的家庭故事,悠緩的敘事節奏背後圍繞主題性的深入,就像影片名字一樣充滿著治癒系的迷惑,實則殘酷的剖析著真實生活,細雕著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疏離。對於兩個孩子不同溫度下成長軌跡,「陽光和陰影」在人的心中到底意味著什麼?。
  • 陽光下的陰影:《陽光普照》空間敘事研究
    電影《陽光普照》嫻熟地駕馭空間敘事元素,通過鮮明的空間對比、外部空間的塑造、心理空間的建構等手段,賦予了影片更加深刻的情感震撼力,且更加立體地展現了臺灣底層真實的社會生態。 一、陽光和陰影———被規訓的私域空間 《陽光普照》中的哥哥阿豪,有一段關於「陽光和陰影」的表述,他說: 「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
  • IME影評《陽光普照》:光影斑駁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電影《陽光普照》是一部關注家庭與個人,圍繞一家人展開的劇情片,該片於2019年9月6日在第44屆多倫多電影節「當代電影世界單元」 首映,2019年11月1日在中國臺灣上映。《陽光普照》由鍾孟宏執導,陳以文、柯淑勤、巫建和、許光漢主演。影片刻畫出了一個家的模樣,在平平淡淡的敘述中展現出了家裡每一個人物形象的個人魅力。
  • 《陽光普照》:關於父親的隱喻
    作為2008「臺灣電影文藝復興」以來重要的導演之一,鍾孟宏以兩三年一部長片的創作頻率至今已有一部紀錄片和五部劇情片,不僅每部作品都保持著相當的水準,並且彼此之間有著作者電影極高的互文性。近作《陽光普照》在去年年末甫一亮相便被眾聲喧譁地推崇為2019年最重要的華語電影,金馬獎更是拿到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在內的5項大獎和6項提名。
  • 導演鍾孟宏如何通過《陽光普照》講述臺灣的家庭悲劇與社會失格
    ▍臺灣導演鍾孟宏他備受好評的新作《陽光普照》,烏雲追趕烈日,暗夜驅逐白晝,一個原生家庭面臨瓦解,不過暴雨過後,和煦的陽光依然照耀黑色的大地。殘酷叢林中看似開出了溫情之花,然而冷風襲來寒意乍現。▍《陽光普照》劇照與死亡相伴的父子關係2006年,鍾孟宏推出電影處女作紀錄片《醫生》。在美國邁阿密一家兒童診所任職的華人醫生溫碧謙,診治一名來自秘魯的12歲男孩時,想起幾年前上吊自殺將生命定格在13歲的兒子Felix。
  • 探析《陽光普照》的「對立統一」思想
    《陽光普照》圍繞「太陽」這一核心意象,設置了三個角色:阿豪、阿和和菜頭。 阿豪是太陽的象徵,是善良的、正面的。《陽光普照》中,家裡亂成一鍋粥時,阿豪會主動幫母親琴姐帶小玉去產檢,又主動提出帶小玉去輔育院看阿和,了卻小玉心願。如同影片中郭曉真所說:「他把所有的好都給了別人,忘了留一點給自己。」阿豪這個角色是一個單一「好」的人物形象,是扁平人物。
  • 臺灣金馬獎電影《陽光普照》:生活如密林,迷失處光影交疊
    臺灣人文電影在倫理敘事上向來是強勁的一脈,2019年橫空出世的小成本影片《陽光普照》在金馬獎上狂攬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員等五項大獎,有力地論證了這一類型電影的藝術生命力,其在溫和綿密又暗流湧動的電影鏡頭中昭示了東方式家庭困境的窘迫,同時電影也帶來了需要正視的嚴肅命題:即現今的臺灣社會和個體性的家庭單元正面臨著日益狹小的生存空間和不確定性身份焦慮的迷茫
  • 豆瓣8.4《陽光普照》:人人渴望陽光,但也熱愛陰影
    2019年11月1日,《陽光普照》在臺灣上映,同年入圍了金馬獎的11項提名,最終斬獲5項大獎,「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01過度的關愛,使人逃離導演鍾孟宏解釋《陽光普照》這個片名,就能看得出來對這部電影對愛失衡的思考:「人們會說,父母的愛就像太陽,毫無保留地給了孩子。但我有時會想,世界上真有什麼東西,是再多也無害的嗎?」
  • 《陽光普照》:破敗的家庭陰影下,沒有一個人能夠被救贖
    鍾孟宏可謂是當今臺灣電影圈中最獨特的存在,他始終以屬於自己的「節奏和方式」拍攝電影,用桀驁不馴的風格筆觸譜寫無奈又溫馨的人生故事。前幾年有飽含黑色幽默與社會批判的《大佛普拉斯》、窺探人性與家庭關係的《一路順風》,都恰恰印證了這位臺灣導演在舊世代和新生代銜接過程間,不斷閃耀光芒,碰撞出人性的火花。
  • 豆瓣評分8.4,陽光普照下,看得見的只有向陽面
    陽光普照下,看得見的,也只有向陽面。時間一天一天一天的走,汗一滴一滴一滴的流,有一天我們都老,帶妻子一起,浪子回頭。這是19年末爆紅的一首歌《浪子回頭》,講述了幾位少年從年少瘋狂至年邁再聚的心路歷程。但是,凡是這樣想的每一個老大也都明白,自己在某一天被另一幫勢力砍死在地上之前,是永遠不可能安心地閉上雙眼的。這世上,欠下的債,未繳的帳,哪可能一句放下就湮滅灰飛。《陽光普照》就是講述了這樣一個比"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更真實一點兒的故事。
  • 為什麼說《陽光普照》是2019年最好的電影?好在哪兒?
    但是,我今天要推薦的另一部電影,叫《陽光普照》,這部電影被稱讚為2019年最好的華語電影。《陽光普照》看上去很文藝,不管是名字、故事還是裡面的拍攝都相當的文藝,讓人看著覺得很舒服。可是這個故事卻一點不讓人舒服,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就是講述一個家庭四口人之間的矛盾,兩代人之間的矛盾如何和解?
  • 臺灣交換周記 | PART11-新媒體高峰會 x 新馬辣 x 陽光普照
    受朋友分享,星期一忙慌忙慌參加了2019年亞洲新媒體高峰會。兩天的會議只去了一天,內容講的也很豐富充實(筆記都寫了幾千字呢~)。雖然也不討厭學習,但是在臺灣更喜歡外面的實踐活動,機會也多,學到的東西感覺更實用。周五晚上第一次聚齊了同校同學,這真的太難得了哈哈哈~一群四川人去吃了不辣的新馬辣,免費的哈根達斯吃了好幾輪。
  • 認清自己的責任,才能深刻感受《陽光普照》
    以本件而言,小兒子阿和出監後,3年來日夜顛倒的兼差工作,又算是一個剽悍的人,為什麼會受朋友菜頭的要脅,去民代服務處開槍、交毒品給黑道?情義?愧疚?我看不出其合理性在哪裡,人活在這個社會不是這麼無助的!」以上疑問,是我在第56屆金馬獎頒獎典禮結束,特地跑去看最佳劇情長片《陽光普照》後,所產生的最大困惑。朋友幫我解了惑!
  • 為許光漢進來,為更多東西記住,《陽光普照》:每個人都需要陰影
    那天太陽很大,曬得所有動物都受不了,它們都設法找一個陰影躲起來。我有一種說不清楚模糊的感覺,我也好希望跟這些動物一樣,有一些陰影可以躲起來。很多人是因為許光漢來看的這部電影。老林自己也是在觀影過程中被突然出現的他驚喜到咧開的嘴合不攏。
  • 從《陽光普照》的隱喻,探討荒原意識下家庭關係的現實意義
    但是如果走不下去,走向絕境了,又該如何呢?或許在《陽光普照》裡我們會找到答案。《陽光普照》是由鍾孟宏執導,陳以文、柯淑勤、巫建和、劉冠廷、許光漢、尹馨、溫貞菱、吳岱凌主演的劇情片。陽光普照,暗含深意,從陰影中走出來,迎接明媚的陽光「陽光普照」字面意思是日照充分,普遍,每個地方都被陽光照到了。引申意思是某種思想滲透力強大的意思,表達了人們的一種美好的願望:希望世界上黑暗與罪惡的東西存在。
  • 奧利安東,陽光普照美麗心
    紛亂的人群,嬉鬧的城市,怎樣才能不迷路?    一個女人,奔向成功的路不比男人好走。你需要氣場,我需要氣質。做女人要懂得愛自己,只有懂得愛,才值得被寵愛。女人要把保持美麗、優雅、氣質作為一生永恆不變的追求。
  • 陽光普照與當眾孤獨——《寂寞的遊戲》書評
    這種痛苦主要源於兩個方面,其一是,他的文字多為感覺的描述,而非具象的表達,它需要讀者靜下心去感受,稍不留神就會同好不容易建立起連接的文字再次錯開,需要重新找回感覺,遠非像讀一般文章一樣可以一目十行,爽感猶在;另外則是,因為需要更多的專注,那種從文字裡流露出的孤獨、寂寞會讓讀者同樣感同身受,痛苦異常。
  • 解讀《陽光普照》:一場親情和解的背後,是捨棄疏遠與偏見的結果
    正是這種偏愛,使大兒子阿豪在強烈的期望下壓得喘不過氣;也正是這種偏見,使小兒子阿和自暴自棄,自甘墮落。在《陽光普照》中,明明是同一屋簷下生活的一家人,卻互相誤解、偏見,從未好好了解過彼此,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 你真的理解自己的親人嗎?
    有這樣一位導演,他最近幾年的作品絲毫不輸奉俊昊,而且多次斬獲華語電影最高獎項。他是鍾孟宏,2017年一部《大佛普拉斯》可謂石破天驚,口碑爆棚,並且直接殺入了豆瓣TOP250,影史留名。2019年,他又攜新作斬獲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男主等六項大獎,風光無二。
  • 《陽光普照》:願你我都有陽光可照耀,也有陰影可躲藏
    家裡的大兒子阿豪是個優等生,被寄予厚望;小兒子阿和混跡街頭,因為一次傷人事件進了少年輔育院。媽媽琴姐對兩人還算一視同仁,阿和犯事兒後想方設法地幫他,還去少年輔育院探望。爸爸阿文就不是這樣。他是駕校教練,學員問起家裡有幾個小孩,他都說一個。他根本不承認有阿和這個兒子,只希望阿豪能爭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