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歲南懷瑾病危「入定」 侄女證實「先生依然在世」

2020-12-17 手機鳳凰網

南懷瑾

從9月19日起,94歲的學者南懷瑾逝世的消息就開始在網絡上流傳,後經證實,南懷瑾確實處於病危中,並進入「入定」境界。昨天,關於南懷瑾離世的信息再次流傳,經早報記者從上海中山醫院得到的消息,南懷瑾之前確實住在中山醫院,但已經出院回家治療;間接從南懷瑾侄女那裡得知「先生依然在世」。

9月19日,早報記者獲悉,學者南懷瑾先生「去世」,後又經多方證實,先生是在太湖大學堂病危,並進入所謂「入定」境界。據臺灣媒體報導,南懷瑾近年長住江蘇吳江市,並在當地設立太湖大學堂。月前他因感冒引發肺炎,住進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接受治療,最近幾天病情轉為嚴重,傳出病危消息。親近他的弟子透露,約兩周前,南懷瑾要弟子記錄自己的生平,「這動作是前所未有的,以前有弟子要為南老記錄,或寫傳記,都被拒絕」,「應該是南老知道時間到了,要求弟子一一記錄自己的故事」。據透露,幾名核心弟子已在張羅後事。

南懷瑾在兩岸擁有眾多信眾,同時又是一位極具爭議性的人物。有人稱其為大師,也有人對其不屑一顧,尤其是學術界人士對其批評眾多。比如學者張中行曾專門撰文批評南懷瑾代表著作《論語別裁》,指出該書錯誤百出。對其舉辦的太湖大學堂,外界也有一些批評。

但另外一方面,南懷瑾一直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還籌資興建金溫鐵路;南懷瑾的門生還籌集巨資,用其名義在大陸創立光華獎學基金會,資助北大、浙大等30多所著名大學。目前他的學生和信眾遍布全世界。更具傳奇色彩的經歷是,他還曾為兩岸充當「密使」,當時有消息稱,1988年,大陸通過南懷瑾釋出希望與臺灣接觸的消息,兩岸首度接觸是在1990年年底,當時的臺灣代表是蘇志誠與「中視」前董事長鄭淑敏。對此,李登輝2005年曾稱,當年蘇志誠、鄭淑敏赴大陸,「不是我派去的」,而是因他們兩人的老師南懷瑾在香港,他們去香港找老師,才輾轉秘密會晤當時的大陸高官。

相關焦點

  • 南懷瑾老師講「入定與出定」
    所以入定,我們講唯識這個識,你們注意哦,千萬注意!要記得!識是三種東西一定連在一起的,心物一元的道理:暖、壽、識。暖、壽、識三樣連在一起的。所以真正入定的人,剛才為什麼告訴大家,吩咐家裡人真正入定的時候不要碰呢?真正入定了,身體整個的骨節、整個的經脈,軟得跟棉花一樣、跟麵粉一樣的。
  • 什麼是坐禪入定?南懷瑾、達照法師、太虛大師、仲巴仁波切如是說
    坐禪入定是佛教裡修行的一項,坐禪就是打坐,之後心無雜念進入一種忘我妙不可佳的狀態。入定即入於禪定,有時得道者的示寂,也稱為入定。定為三學、五分法身之一,能令心專注於一境。可區分為有心定、無心定等種。有為佛道修行而入定者,亦有為等待多年後將出現於世的聖者而入定者。若欲入定者出定,以向其人彈指為佳。
  • 太湖大學堂舉辦南懷瑾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會暨十周年校慶
    千禧年伊始,南懷瑾先生結緣太湖七都,2006年太湖大學堂建成。2008年以「文武、古今、中外合一」之教育理念,指導郭姮妟創辦太湖大學堂-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建校十年來秉持著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理念不斷前行。
  • 南懷瑾先生重要著作在掌閱首發上線
    本報訊國內領先的數字閱讀品牌掌閱與東方出版社展開合作,宣布上架中國文化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已經出版的重要著作的電子版本,大力推廣國學、傳播經典。這是記者在掌閱採訪時獲知的。
  • 紀錄片 先生南懷瑾
    南懷瑾先生,1917年生於浙江溫州樂清,自幼接受傳統私塾的嚴格教育。青年時代曾任教於中央軍校,入華西壩金陵大學研究社會福利學。四十年代初入峨眉山大坪寺閉關修持三年。1945年曾任教於雲南大學,後又講學於四川大學。1949年春赴臺,先後執教於臺灣文化大學、輔仁大學,並應邀至多所大學、機關、社會團體講學。
  • 林宏偉:南懷瑾先生與祖國和平統一事業
    1990年9月8日,南懷瑾先生回到臺灣,當晚與李登輝在官邸書房見面,僅蘇志誠作陪。南懷瑾先生滔滔不絕地講了兩個小時,說古道今,縱論天下以及和平統一的民族大義,也提出了許多具體的建議。次日晚上,南懷瑾先生和李登輝在官邸再度會面,兩人又談了兩個小時。最後,李登輝夫婦把南懷瑾先生送到門口時說:「請問南老師最後還有什麼吩咐?」
  • 假期讀書:南懷瑾先生著作推薦〈一〉
    《話說中庸》——南懷瑾 著述南懷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南懷瑾原著《話說中庸》,全球首度面世,一探子思別傳孔門心法的奧秘。◎南懷瑾先生原著,並收錄劉雨虹老師整理編本,便於國學涉入較淺之讀者閱讀。《孟子與盡心篇》——南懷瑾 著述南懷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全球首發!南懷瑾先生集儒、道、釋三家思想大成之重要著作。◎全球首次發行,南懷瑾先生最新談《孟子》重要著作。
  • 古國治:話說南懷瑾先生著作權之爭
    話說南懷瑾先生著作權之爭2018年10月1日纏訟多年的南懷瑾先生著作權之爭,終於在2018年9月28日上海高級法院二審落槌定判,認定南懷瑾先生著作權並沒有贈予郭姮妟代持南懷瑾先生股份的老古文化公司,仍屬南家所有。為什麼會有南懷瑾先生著作權之爭的官司呢?
  • 葉小文:向南懷瑾先生請益安身立命之說 | 紀念南懷瑾先生誕辰百年
    南懷瑾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文化大家、國學大師。他的著述涵蓋儒、佛、道及諸子百家。尤其可貴的是,言之高下在於理,道無古今惟其時,南老做學問,總能與時俱進,順應時代召喚,立足科學精神,將古老的中國傳統文化推進到一個新的文化層面,開拓新的學術視野。記得2005年底,我去太湖大學堂向南老請益。初次見面,卻也似曾相識,並無老幼尊卑的分隔,直言不諱,相談甚歡。
  • 南懷瑾先生--講解禪修打坐的視頻教學
    南懷瑾先生--講解正確打坐姿勢教學打坐講解史上最詳細打坐時,是完全不同的時空,所以你們越進入這個沒有時間
  • 佛教『南懷瑾』憨山大師入定二十一天!
    1、首先我們大家學禪也好,學密宗也好,大家學打坐,都想入定,對不對,什麼叫做定,這是一個問題了,那麼,一般認為定,打起坐來,有些人,他入定了,睡著了,這是昏沉,不算定,對不對。2、大家都看了明朝憨山大師的年譜,憨山大師在五臺山打坐,他在五臺山打坐,不能入定,一個人在那裡,打坐不能入定,聽到那個溪水,譁啦啦,吵得他不能入定。
  • 南懷瑾,有人學佛打坐,一次想入定,二次想悟道,三次就想成佛了
    南懷瑾先生說:「在個人修養上來講,不能一蹴而就,像有人學佛打坐,一次就想入定,二次就想悟道,三次就想成佛了。」說的就是現代人的急近功利,凡事都想快速成功。所以就產生了各種快速成功的市場,什麼快速記憶、快速提分、快速升職等等各種培訓,層出不窮。
  • 佛系爸爸南懷瑾的家庭教育
    我們來先看看佛系爸爸南懷瑾的人生南懷瑾出生於浙江溫州,1931年,13歲的南懷瑾小學畢業考試倒數第一,只得到肄業證書;南懷瑾不肯去當學徒,只好在家自修,自修的三年裡,父親還給南懷瑾請過博古通今的老師葉公恕
  • 南懷瑾誕辰100周年,中學老師談與先生著作的邂逅
    南懷瑾先生是享譽海內外的國學大師。先生出生於1918年3月18日,今年恰逢先生誕辰100周年。一提起南懷瑾先生,內心就會湧出一種特別的情感。雖從未與先生謀面,更未曾聆聽過耳提面命式的教誨,但在內心深處卻視先生為人生導師。
  • 「 南懷瑾先生側記 」張其昀與吳怡
    「 南懷瑾學術研究會 」徵文及史料啟事(溫馨提示:請按住屏幕上下划動)本會由官方發起,於丙申(2016)年金秋成立,在首任會長朱清時先生領導下,獨立開展南懷瑾先生的生平及學術研究、交流,以及有關文化、研究和出版等活動。 所謂學術,不僅僅指有系統的專門學問,更是「一切學問的總稱」(《國語辭典》)。
  • 南懷瑾先生軼事:拒絕名譽博士、拒當御用文人
    南懷瑾先生是國共兩界的傳奇,中年去了臺灣,爾後漂泊美國、香港,晚年落戶江蘇吳江。論路程,比香港近多了,比敦煌近多了,論健康狀況,據說也相當不錯。但南先生不見生人,尤其是記者——這是可以理解的。中間為南懷瑾先生,左一為卞毓方我於是再度南下吳江,見到南懷瑾先生的第一面,恍若記起古代清風出袖、明月入懷的高士,就像高山流水裡的俞伯牙,就像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的諸葛孔明,沒有預感
  • 南懷瑾的點撥:《金剛經》只講3個字,真正悟透,功德無量
    中國當代著名的佛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就在他的著作中對「善護念」三個字做了自己的理解。先生認為:『善護念』三字代表了佛學最高的智慧,它的意思是要世人懂得照應自己的念頭,念頭要照應自己的思想。對此,南懷瑾先生提出:「『善護念』悟成道則有大惠,生活可見其三。」
  • 『南懷瑾』廣欽老和尚為什麼能入定這麼久?
    1、當年在臺灣的,廈門福建去的廣欽老和尚,大家都叫他水果和尚,一輩子不吃飯,光吃水果的,人家都宣傳他一入定二十幾天,這個幾十年前,我一聽現在還有這個和尚,哪裡來的,福建來的,在哪裡,在日月洞那個山頂,我說好,我去看他去,那個朋友告訴我說。2、那個山好走嗎。
  • 南懷瑾:人生在世,懂得這三句話,事事順遂,福運自然來
    總結了南懷瑾先生在講《老子》中講的三個觀點,參悟這幾點,讓你人生少煩惱,事事順遂。一、摒棄私心南懷瑾先生在解讀老子講天地「不自生」時,說老子想表現天地的「極私」同時也是天地的「至公」。天地自然而生,不為萬物,不為人,所以天地能永久存在。
  • 數字閱讀平臺興起國學熱,掌閱首發上線南懷瑾先生40餘部著作
    2018年6月,國內領先的數字閱讀品牌掌閱與東方出版社展開合作,宣布上架中國文化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已出版著作的電子版本,大力推廣國學、傳播經典。   南懷瑾先生出生於中國浙江溫州,是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中國古代文化傳播者、學者、詩人、武術家,中國文化國學大師。曾擔任臺灣政治大學、臺灣輔仁大學及中國文化大學教授,被評為「臺灣十大最有影響的人物」。2012年南懷瑾先生在蘇州太湖大學堂逝世,享年95歲。其一生著作豐富,涉及國學、文學、佛學等多個領域,對當代年輕人來說是一筆重要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