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很努力,為什麼距離目標總是差一點,專家分析背後的心理原因

2020-12-11 因材施教育

很多人覺得文字太多,沒耐心看完,那麼我最開始來說一說,怎樣才不會在學習上拖延。

要把夢想放置在,怎麼才能把眼前的事情做好,而不是天天幻想著做牛逼了之後怎麼去慶賀。

看完了幾頁書,你以為就能成為學霸?想著怎麼逆襲炫耀?那些都只會讓你變得越來越浮躁,如果你把注意力放置在學習和做事本身,享受整個過程,解決一個個難題的成就感,那樣的生活就會變得十分有趣。

你就可以去享受書本中哪些知識的美妙,感受生活中平凡的小美好,讓這些促進你們自己一步步的成長。

我有一個朋友,因為一直想著去考重要的考試,就不斷努力學習。考試成功的美好結果一直激勵著她不斷往前。

白天,晚上都在不斷學習。那段時間,其實她還跟自己父母因為選擇問題不斷爭吵,美好的感覺支持你不斷往前。,在周遭因素的影響之下,依然排除周圍的幹擾,不斷前進學習。大部分人估計很難做到她那般的心境。我一直很佩服她的抗幹擾能力,內心真的非常強大,目標非常堅定。

試想在你身邊有沒有像這樣的偽學霸呢?

何謂「偽學霸」,就是看似是學霸,但是拿不出學霸的成績。這樣的學生,總是覺得自己努力了,但是卻沒有取得自己預想中的高分,距離預期總是會有一段距離。

這樣的學生會有這樣的特點:

錯誤的「自我滿足」跟努力程度劃上等號。

他們用心理滿足衡量努力程度,有得偽學霸,在衡量自己是否努力的時候,參考的標準不是「需要做多少事」而是「能做多少事」,即心理比較容易滿足。

但是對比目標又總是少一點點,明明自己對於過程非常滿意,但是距離完成目標又總是差一點。

這些學生,缺少的就是對於目標完成度的監督。在完成這件事情的時候,你總是很容易獲得心理上的安慰跟滿足,做的事情其實跟實際完成目標又有距離。

舉個簡單的例子:

同學A在背單詞的時候,一直背到睏倦,還覺得自己已經竭盡全力,就停止背單詞。

同學B在背單詞的時候都會要求自己背完兩個單元。相比之下,同學B的成果會更顯著。

同學A用心理滿足掩蓋了實際上努力不夠的事實,誤以為自己足夠努力。

當揭開所有的真相,相信你已經有自己的解決方式。

相關焦點

  • 媽媽為什麼總是嘮叨發怒?行為背後的心理原因要知道
    我是他媽我為他好為什麼總是忍不住嘮叨發怒?為什麼對孩子的缺點格外敏感?它是日本著名教育專家山崎房一超人氣暢銷書!暢銷日本24年,重印多達137次!書中深度分析媽媽和孩子的心理狀態,挖掘媽媽焦慮易怒的根本原因,引導媽媽穩定情緒、接納自己、改變自己,不嘮叨、不吼叫、保持情緒平和穩定,從育兒中感受到快樂,與孩子一起幸福成長。
  • 為什麼孩子總是「半途而廢」?定目標有講究,學會「分解」很重要
    這也就是很多家長都反映的,自己孩子總是看見什麼想要什麼,買回來了又總是三分鐘度,還沒搞明白呢就沒興趣了。報什麼興趣班也是這樣,看見電視上什麼感興趣,或者同學都學得什麼,自己就也要去學什麼,真正開始之後,連皮毛都沒學到手就不想去了。明明興趣都是孩子自己啟發的,要求也是孩子自己提的,之後放棄也還是孩子自己做的決定。
  • 寶寶明明很困,卻不肯睡覺,幼兒心理專家:這幾個原因寶媽忽視了
    導讀:寶寶明明很困,卻不肯睡覺,幼兒心理專家:這幾個原因寶媽忽視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明明很困,卻不肯睡覺,幼兒心理專家:這幾個原因寶媽忽視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北大老師「一針見血」:為什麼明明很努力,卻沒好結果?
    03 這個角度給我非常大的啟發,事實上不只是剛入社會的學生,我們或多或少都會陷入這樣的迷茫: 我明明在某些方面很努力
  • 大學生常見的學習問題及心理分析——基於「虛假努力」的思考
    【關鍵詞】大學生學習;「虛假努力」;心理諮詢;心理分析;高效學習【正文】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的高等教育進入大眾教育階段,學習仍然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學風建設也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務,是輔導員的主要職責。
  • 為什麼寶寶會走路卻總是不肯走?求抱抱背後,還有這些心理玄機
    案例分析:閨蜜的寶寶今年一歲半,在剛剛學走路的時候非常興奮,但是為了帶好孩子,避免孩子磕了碰了,閨蜜總是小心翼翼的陪在他身邊,最後連班都不上了,專心帶寶寶,現在也看寶寶走路走得非常穩,一天天長大心裡不亦樂乎。
  • 為什麼一些看似不努力的學生,照樣考高分?背後的原因值得學習
    作為家長孩子的學習成績自然是最關心的事情了,為了讓孩子學習好,有的家長甚至放棄工作在家「陪讀」,同樣孩子也很努力每天回到家就學習,但是到頭來總有些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是不如別人。都說努力就會有好結果,為什麼有的孩子明明很用功,還是考不好呢?
  • 明明很正常的人,總是眼神躲閃、不敢與身邊的人對視是什麼心理?
    但不知何時,我們發現身邊的人越來越不敢與人對視,無論是父母與子女之間、朋友之間,還是我們與陌生人之間,似乎眼神總是躲躲閃閃的,這是為什麼呢?在整個兒童時期,我們與朋友之間的眼神交流是毫無距離的,並且充滿了默契,不用長時間地注視對方以傳遞信息。當兒童進入青春期之後,情況也發生了變化。
  • 收走手機孩子情緒失控 心理專家:家長要深入了解背後原因
    記者就此聯繫了心理專家,了解其中的原因及如何幫助家長處理此類問題。案例 手機被收情緒激動 家長不知如何疏導吳先生的孩子今年讀小學五年級,每天放學後,孩子會通過手機完成課後作業。吳先生經常發現,孩子做完作業後沒有關掉手機,而是玩起了手機遊戲。當他提醒孩子時,孩子滿口答應「馬上關」「等一會兒」,卻目不轉睛,手不離機。
  • 為什麼孩子明明很努力但是成績沒有絲毫起色?
    「我的成績一般,每次排名都在班級中遊的位置,不是我不努力,實際上,我上課能夠認真聽講,作業也有認真完成,課外我也刷題,可是成績就是沒有絲毫起色,成績不好時我的媽媽也很著急,總是批評我,老師你說,我是不是像我媽媽說的那樣,我就不是學習的這塊料?」這位同學的問題,想必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
  • 寶寶明明很困,卻不肯睡覺,幼兒心理專家:這幾個原因寶媽忽視了
    ,但就是不睡覺,一直哭鬧不停,無論怎麼哄,都不管用,無奈之下的曉麗就抱著大哭的寶寶,自己也跟著哭……如果把寶寶看成是一節電池,那麼吃喝玩樂就是耗電的過程,而睡覺就是充電的過程,孩子玩累了自然而然就會乖乖入睡,但事實上卻是:孩子明明很困了,但還是哭鬧翻滾不肯入睡,不少家長總是責怪寶寶,但是責怪也沒有用,關鍵是我們要找到寶寶不睡覺的原因是什麼,這樣才能對症下藥,從而從根源解決孩子不睡覺哭鬧的現象
  • 孩子總是粗心大意,家長有很大原因,讓孩子恢復認知錯誤是關鍵
    鄰居家的笑笑媽媽總是在抱怨笑笑的粗心大意:考試的時候明明能夠作對的題目偏偏錯了、早起穿衣服能把衣服給穿反等等,當孩子粗心大意的時候家長在旁邊提醒一次,孩子做對一次,提醒兩次孩子做對兩次。但是一旦家長不在身旁提醒,孩子下一次還是馬馬虎虎,粗心大意。這讓家長想打又捨不得,不打孩子又怕孩子長不了記性,不知道如何是好。
  • 都這麼努力了,為什麼還總是失敗?| 1分鐘心理課
    大家好,今天的話題是你這麼努力,為什麼總是失敗>我們經常會發現一個現象:上學的時候,有的同學無論怎麼努力,他的成績卻總是不夠理想;工作的時候,有的同事無論怎麼賣力,業績總是難以提高。有些事即使再努力也做不好,其實是我們潛意識在搗鬼。拿學習來說,我們從父母或社會其他渠道得到的信息是學習很重要,但在潛意識層面,我們卻並不認可這種說法,那我們就不可能對學習有發自內心的興趣。沒有足夠的內驅力推動,哪怕表面再努力,也很難取得成功。
  • 微圈奇葩說|明明你已經很努力,卻為什麼依然成不了大咖
    明明你已經很努力,卻為什麼依然成不了大咖——因為思維方法錯了。本文:4163字讀完約需:9~10我明明讀了很多書,學了很多課,聽了很多講座,參加了很多大咖分享,為什麼卻一直平平無奇?我明明已經很努力了,加班加點,披星戴月,忘我工作,看起來工作很飽滿,為什麼卻一直只能跟著人家的屁股轉?現實很殘酷。我的好友小松,現在33歲,幹了多年,目前還只是一個小公司的部門經理。
  • 8個原因告訴你 你的目標為什麼總是達不到?
    壞消息:你沒達成你的目標。為什麼?不幸的是原因有很多。 我們總是在設定目標,但我們卻常常沒達成我們的目標。  There are many reasons that goals go unfulfilled. Maybe they were never clearly defined. Maybe the discipline was not there.
  • 目標加努力,達不到預期效果?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今日感悟分享方向不對,努力白費!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讓你有所啟發,在今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向著目標迸發時,能夠事半功倍,成效顯著。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惑,明明目標很明確,也很努力去做,但就是達不到預想的效果。這是為什麼呢?那是因為你努力的方向不對!
  • 兒童14種表現背後的心理分析
    我們應該認清隱藏在謊話背後的兒童心理,採取與其心理狀態相符的辦法解決。例如,當你聽到孩子說「我家裡有三個電視機」的時候,你就應該接著說:「哦,是嗎!那太棒啦!」表示理解孩子的願望和心情,然後再說:「真的,如果能有三個電視機,那該有多好啊!」
  • 專業音箱為什麼總是燒高音_原因分析
    那麼,為什麼受傷的總是高音喇叭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本文首先介紹了音箱的工作原理及喇叭的發聲原理,其次分析了專業音箱為什麼總是燒高音的原因是什麼,具體的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音箱簡介   音箱指可將音頻信號變換為聲音的一種設備。通俗的講就是指音箱主機箱體或低音炮箱體內自帶功率放大器,對音頻信號進行放大處理後由音箱本身回放出聲音,使其聲音變大。
  • 孩子總是愛攀比?娃的行為背後是啥心理,一本書讓你了解透徹
    育兒的道路上困難重重,為什麼孩子攀比心如此重?究竟是娃的問題,還是因為你不夠了解他們的內心?《好媽媽都懂的心理學》這本書聚集在日常生活中,最常遇見的棘手育兒難題,看清孩子種種「不當行為」背後的心理真相家長除了要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外,這些因素也不可忽視。1、原來孩子也會受父母攀比的影響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認為:孩子主要通過對榜樣人物的行為進行觀察,模仿是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為什麼父母總偏心某個孩子?和孝順無關,背後原因很無奈
    所以說孩子都是父母十月懷胎生的,為什麼父母總偏心某個孩子,和孝順無關,背後原因很無奈。心理專家對此給出了解釋,父母對自己孩子的偏心可以從年齡大小、按性別、按長相、個性等三個方面來說:年齡大小是決定父母偏心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老大寵,老么愛,中間的老二沒有疼沒人愛老大由於是家裡的第一個孩子,出生後幾乎是家庭的核心,父母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會專一投注在這個孩子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