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粗心大意,家長有很大原因,讓孩子恢復認知錯誤是關鍵

2020-12-13 BaBa很忙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鄰居家的笑笑媽媽總是在抱怨笑笑的粗心大意:考試的時候明明能夠作對的題目偏偏錯了、早起穿衣服能把衣服給穿反等等,當孩子粗心大意的時候家長在旁邊提醒一次,孩子做對一次,提醒兩次孩子做對兩次。

但是一旦家長不在身旁提醒,孩子下一次還是馬馬虎虎,粗心大意。這讓家長想打又捨不得,不打孩子又怕孩子長不了記性,不知道如何是好。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馬虎、粗心的行為呢?根本原因又是什麼?

有時候看起來孩子粗心大意只是一個很普通的現象,但其實背後卻蘊藏著深刻的內在原因。下面我們可以通過心理方面了解一下出現孩子粗心大意的原因。

1.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粗心大意往往和注意力是否集中有著密切的關係。一般注意力較差的孩子,在收到信息進行分析的時候總是容易被其他信息所幹擾,之後分析過程中就會出現一些差錯,從而導致粗心問題的出現。

從生理方面來看,孩子0-6歲的時候是注意力是否集中的關鍵時期。根據大量數據表明,如果孩子在學走路過程中沒有經過充分的摸索爬行,就會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身體協調性差的情況。之後出現不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行動,獲取有益的信息等情況。

2.孩子的視知覺能力發展失衡

視知覺是指把眼睛看到的信息進行傳到大腦,然後大腦進行分析加工的能力。

擁有良好的視知覺能力孩子可以使眼睛作為定點或者動點進行跟蹤,並且能夠清晰的判斷兩個相似的事物,對事物也能夠進行快速的記憶,並且具備一定的協調能力。如果一個孩子的視知覺能力不達標,就會出現粗心大意的情況。

視覺能力分為視覺集中、視覺分辨、視覺移動等。如果視覺不集中,孩子就會出現看書跑神,眼神遊動,看完書沒印象的情況。

如果視覺分辨能力不佳的話,孩子就會出現看錯、寫錯、寫不規範等情況。

視覺移動不足的話,孩子看書可能是囫圇吞棗式看法:雖然看得很快,但是沒有效果。

這些都是視知覺能力產生的影響,也是讓孩子學習粗心大意最大的原因之一。

3.孩子知識點掌握不好、認知不清

有些孩子學習找不到重點,不能將學習中的知識點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結構,例如在學習數學時,因為找不到數學的重點,所以總是感覺自己學不會,而且學完之後也不進行穩固的複習,所以經常出現學一點忘一點的情況,在作業考試當中也是經常出現錯誤和漏洞。這樣的知識點認知情況可想而知回對孩子的學習造成很大的障礙。

4.孩子思維能力不強,造成的審意不明

思維能力是指由於之前的活動而形成的一種習慣性的心理準備狀態,它會使人按照一種固定思維來思考或解決問題。有些孩子思維能力比較單一,逆向思維能力弱,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是按照自己的習慣性思維去做,不擅長發現題目當中的細節。結果就會出現粗心大意的情況。

5.孩子不同的個性和學習類型造成的粗心大意

孩子的氣質類型有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鬱質。一般多血質的孩子性格比較衝動,所以做事會比較急於求成,粗心大意。粘液質和抑鬱質的孩子粗心情況要比多血質孩子少,所以家長們應該對多血質孩子多一些寬容和理解。而學習類型可以分為聽覺型、視覺型、運動型和混合型。其中視覺型孩子要比聽覺型和運動型的孩子粗心情況少一些。

6.家長、老師給孩子的不良心理暗示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實驗,實驗結果表明:心理暗示對孩子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而所謂的心理暗示是指通過間接的方式,對他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往往會使人不自覺的按照一定的方式採取行動,或者是接受一定的意見和信念。

如果孩子經常接受來自家長、老師不良的心理暗示,那麼很容易就會讓孩子懷疑自己、對自己產生不健康的認知,之後也會對孩子的身心發展產生不好的結果。

有些孩子經常性的粗心大意就會讓家長感到有些著急,之後就會對孩子採取一些措施和手段,但是如果家長使用了錯誤的方式幫助孩子,最後反而會加深孩子的粗心。

家長錯誤的方式,加深孩子粗心大意

1.讓孩子做保證

家長讓孩子做保證以後再也不會犯類似的錯誤是最常見的一種教育方法了。家長認為這能有效的提醒孩子不犯錯,可是對於孩子而言卻是一種逃不開的嘮叨。

每個人都會犯錯,對於孩子一樣。孩子總是在生活當中粗心大意,即使讓孩子保證不犯錯,但是因為缺乏內在的動力,孩子即使保證了也不見得能做到。

2.讓孩子經常進行練習

為了讓孩子不再粗心大意做錯題,家長們經常會採取讓孩子多練習的手段,讓孩子形成一種肌肉記憶。

其實無論家長們如何督促孩子練習,如果孩子理解不到位,那麼即使練習再多遍也不會對錯誤本身有所改變,反而會讓孩子不情願的練習,產生內心的抵抗,這樣孩子又怎麼會接受呢?

3.懲罰孩子

當很多方法家長都用完了之後,再次看到孩子依舊粗心大意,家長就會忍不住想要懲罰孩子。想要通過嚴厲的懲罰讓孩子「長記性」。

對於性格懦弱的孩子,因為家長帶來的壓力可能會讓他們不再粗心大意,但是那也不過是因為迫於家長的壓力使然。

對於倔強的孩子,他們往往不會因為家長的懲罰而改變自我,反而會牢記自己因粗心受到的侮辱和攻擊。

這種做法可能短時間內見到效果,但是卻在孩子內心當中造成抹不平的傷口,得不償失。

當家長們利用這些方式教育孩子之後,粗心給他們的邏輯懲罰逐漸轉換為父母人為帶來的懲罰。雖然粗心的邏輯結果讓他們感到難受,但是當他們發現自己的父母也在因為他的粗心而懲罰他們的時候,就很容易失去對父母的信任,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

所以面對孩子的粗心,家長應該謀求更好的解決方法。

讓孩子恢復認知錯誤是關鍵

粗心是孩子常見的問題,如果家長們想要改變孩子的粗心大意,首先就需要了解孩子粗心背後的心理動機,才能找到好的解決方案。

想要讓孩子恢復認知錯誤,家長們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1.接受孩子的粗心

誠然,每個人都不能有效的避免犯錯誤,孩子也一樣。最開始的時候孩子粗心大意只是人之常情,家長們可以先接受孩子的粗心,讓孩子明白粗心其實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例如當媽媽出門忘帶鑰匙了,媽媽可以不動聲色的告訴孩子,「媽媽忘記帶鑰匙了,我們可以等爸爸回來再一起開門。」

讓孩子知道粗心導致的結果:需要等爸爸。也能讓孩子感受到孩子對父母的責任感。

2.關心孩子而不是他的行為

當家長對孩子粗心的行為過度關心的時候,他們就會以此行動,想要獲取家長們的關注。

而當家長們嘗試著對孩子的粗心冷處理的時候,讓孩子明白「我是對你的關心,而不是行為」這樣就能讓孩子知曉家長們是關心他們的內心感受的,也會對孩子一個引導:看,你的粗心並不能引起我的關注,我關注的是你本身是否努力。

3.鳥籠效應:用外界評價系統,「逼迫」孩子改正

有一個心理學家曾和朋友打賭,他會在不久之後讓朋友自願養一隻鳥,原本對鳥兒毫無興趣的朋友欣然接受,因為他不相信自己會被朋友操控。之後心理學家送給了朋友一個鳥籠,沒多久朋友就心甘情願的去買了一隻鳥。

原來因為鳥籠的存在之後,很多朋友都會問他「為什麼只有鳥籠而沒有鳥呢?」他不斷的解釋自己沒有養鳥,但是很多人對他的解釋都將信將疑。最後為了不再解釋的問題,他決定去買一隻鳥。

這樣的方式對於孩子具有同樣的適用,但是需要家長們給孩子營造一個「鳥籠」。

家長們可以將孩子的獎狀貼在家裡面顯眼的地方,之後多向親朋好友誇獎孩子學習努力認真,這樣就會是讓孩子從心裏面產生一種信念:我是一個學習認真的孩子,我不能因為粗心大意而造成失誤。

這樣之後孩子做題就會認真努力一些。

4.幫助孩子設立目標,讓孩子超越自我

想要幫助孩子設立目標,首先應該讓孩子學會將目標進行劃分,通過一個個可以實現的小目標,逐漸形成實現大目標。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實現小目標所帶來的成就感,讓孩子能夠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堅持不懈。

日本著名的馬拉松運動員山田本一,在進行馬拉松比賽的時候,別人問他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他坦然的回答道,在每次進行比賽之前,都會想比賽過程中比較醒目的地方進行標記,之後不斷的向每一個目標進行努力衝擊,這樣跑起來就輕鬆很多了。

當家長對孩子進行過高的要求時,孩子往往會因為要求而嚇退,但是如果將目標進行細分之後,孩子往往會更加努力的去實現目標。

面對孩子的粗心大意,家長們應該採取更多有耐心寬容的方法進行指導孩子,讓孩子慢慢的改變粗心大意。

4種改變孩子粗心大意的方法。

1.讓孩子準備一個錯題本

孩子經常會做錯題,家長們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錯題本。讓孩子能夠將自己曾經做錯的題有效的整理在錯題本上,讓孩子清晰的認識到自己是在哪裡錯誤了,之後堅持一段時間,就可以明顯的發現孩子做錯的題目越來越少。

當孩子因為粗心而犯錯誤的時候,家長們不妨讓孩子準備一個錯題本,之後讓孩子進行詳細的整理。這樣就能夠讓孩子從思想、意識當中進行糾正,這樣在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的時候,孩子大腦就會提前出現預警,就能夠有效的控制錯誤的發生。

2.幫助孩子找到「粗心點」

有時候孩子在做題的時候,其實並不是不會做,而是因為粗心大意,將題目看錯或者是少寫了答案,導致了錯誤的發生。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粗心點」,之後家長們可以更好並且有效的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讓這些「粗心點」在潛移默化當中不再成為孩子的錯誤點。

3.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孩子的粗心大意並不是一天形成的,如果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一個沒有規則的家庭當中,那麼孩子很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所以家長們應該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讓孩子在生活當中養成自己整理物品的習慣,在學習上養成提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這樣也能有效的避免孩子粗心大意造成的影響。

4.圍繞細心做文章

面對孩子粗心的問題時,家長們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細心和耐心指導,改變一下教育孩子的思維,也能友好的幫助孩子改掉粗心大意的習慣。

例如我們可以幫助孩子製作一張細心表,每當做事細心一次,家長們就可以在細心表上為孩子畫一顆小花,當小花集滿五顆的時候,就可以給孩子一個小獎勵。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就能夠明顯的發現孩子,粗心的地方越來越少了。

每一個孩子都無法避免的因為粗心犯一些錯誤,家長們應該幫助孩子找到粗心大意的關鍵點,之後再幫助孩子進行有效的化解,避免因為粗心而產生更多的錯誤。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是粗心大意,家長這樣教培養孩子細心的好習慣
    孩子總是粗心大意怎麼辦?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事很粗心,不是考試馬虎就是東西丟三落四……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孩子竟然養成了這個壞毛病。這讓許多家長非常擔心孩子的情況,那麼,如何幫助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呢?鄰居家豔豔就是其中一個。前段時間和她媽媽聊天時,她說每次接豔豔放學,豔豔都是第一個出來,最後一個走的。
  • 孩子做題總是犯低級錯誤,是粗心大意還是態度不端正?
    粗心大意幾乎是所有小孩子都會犯的一種「錯誤」,尤其是在學習方面,做題粗心便是將分數「拱手相讓」。很多家長對於「粗心問題」也都是零容忍態度,每次看到試卷或是作業本上的「紅色叉號」,都會瞬間化身「福爾摩斯」,指出孩子的疏漏之處。題目過於困難倒情有可原,但看到簡單的作業和題目都會犯錯,家長便會對孩子怒吼「題目這麼簡單還能錯!
  • 孩子總是粗心大意,家長不用著急,改變孩子的對策在這裡
    文/小焦媽媽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面對孩子做事情馬馬虎虎,作業寫得亂七八糟,做事情粗心大意,總是丟三落四,都會感到很無奈。孩子這麼「馬大哈」,家長也擔心這會影響孩子的將來,孩子粗心大意,家長的做法很重要。你們要好好引導她,讓她改掉粗心大意的壞習慣,才讓她有所進步。」相信很多家長家裡,都有和央央一樣粗心大意的孩子。為什麼孩子會變得粗心大意呢?接下來將為大家分析一下。為什麼孩子總是粗心大意?
  • 孩子粗心大意,家長應該怎麼辦?
    4、任務太多,孩子心急,會造成粗心。5、思維能力造成的審題不明。6、不同個性和學習類型造成的粗心傾向。7、家長、老師不良的心理暗示。那麼,孩子粗心大意,家長應該怎麼辦?一、保持耐心,多鼓勵面對孩子的粗心,總是批評孩子,這不僅解決不了實際問題,還會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家長要拿出更多的耐心和寬容,幫助孩子找到「粗心點」,千萬不要瞎指揮、亂批評,更不要期望一蹴而就。
  • 孩子做事馬虎大意?幫助孩子恢復認知錯誤,改正粗心的壞毛病
    顯而易見,多多馬虎的毛病又犯了,明明都是會做的題目,孩子就是會因為看錯小數點、計算錯誤等等問題,與正確答案擦肩而過,這樣的結果才讓人最遺憾。多多父母都為這種情況愁死了,這種毛病要是遇到大考怎麼辦,因為這樣的原因考的差而失去進好學校的機會,得有多憋屈。
  • 期末考試季,孩子總是粗心大意怎麼辦?
    劉一黎建議從生活環境下手,引導孩子形成認真細緻的生活習慣,才能改掉粗心大意的壞毛病。後果:粗心大意帶來的後果不可小視期末考試臨近,誠誠的爸爸又開始著急了。「孩子有一個壞毛病,粗心大意。從他之前幾次的考試情況看,每次都因為粗心導致丟分,都是犯了同樣的錯誤而丟分。
  • 睿智燈塔-孩子總是粗心大意怎麼辦,如何幫助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
    孩子總是粗心大意怎麼辦?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事很粗心,不是考試馬虎就是東西丟三落四……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孩子竟然養成了這個壞毛病。這讓許多家長非常擔心孩子的情況,那麼,如何幫助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呢?鄰居家豔豔就是其中一個。前段時間和她媽媽聊天時,她說每次接豔豔放學,豔豔都是第一個出來,最後一個走的。
  • 考試「粗心大意」的真正原因——家長要有清醒的認識
    考試「粗心大意」的真正原因——家長要有清醒的認識「試卷上錯的題目,孩子都會,就是做題的時候太粗心大意了。」這是學生對於自己的錯誤最常見的解釋,也是家長為孩子成績差辯解時常說的一句話。粗心大意,導致錯誤,在平日的學習或考試中,的確常常發生。一張試卷,如果有一兩道題會做,但做錯了,失三五分,真很正常。實際上,一個考試得98分、99分的學生,跟得100分的學生,學習能力沒有多大差別。
  • 孩子學習粗心大意?原來是「視知覺能力」欠缺,家長別再困擾
    近期因為疫情孩子在家上課學習的原因,很多家長見識到了孩子上課的場景,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也更讓很多家長操心頭痛,孩子學習老分心,注意力不集中,做作業更是粗心大意。教孩子學習做作業就真的那麼難到讓人崩潰嗎?家長在教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有沒有去考慮孩子粗心大意的原因呢?孩子為什麼學習做作業老會分心呢?其實孩子學習做作業粗心大意受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的原因,而這些方面的原因有很多,家長首先要知道是為什麼孩子會這樣,外在影響因素是什麼?
  • 孩子很粗心,改掉粗心的習慣,關鍵在於「認知到自己的錯誤」
    媽媽就發現,無論和孩子講了多少次,孩子還是會粗心,怎麼改造都是沒有用的,等到考試成績一出來還是一樣會粗心。粗心貌似就是已經成為了孩子考試的時候的一個「習慣」了。在現在大多數一個家長,都是會為孩子的粗心大意感到「無可奈何」,雖然平常會和孩子強調很多遍,但是貌似都是沒有多大的作用。
  • 孩子做作業總是粗心大意?這4個辦法幫助孩子壞習慣
    很多爸爸媽媽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紛紛都變成了一個可以隨時爆炸的定時炸彈。家長表示沒有想要孩子變得多麼優秀,但是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實在是太粗心大意了,很多會做的題都因為馬虎而沒有得分。給孩子「細心」的心理暗示媽媽在面對自己孩子粗心大意寫作業時,都是怎麼提醒孩子的錯誤呢?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會說:「你怎麼這麼粗心」,但長時間批評孩子粗心,反而可能會對「粗心」起到強化作用,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就是一個粗心的孩子,這是他的天性,就懶得改了,這樣更不利於他克服這一問題。
  • 錢志亮:孩子粗心大意、丟三落四,原因和對策在這裡
    若教他們「橫為衰,豎為衷,中間有口訴悲哀」,學生就能夠正確書寫和使用了。 一個五年級孩子的家長說,一些應用題給孩子講過以後,好像明白了,但只要把數字換一下,就又不會做了,家長認為這是孩子粗心,沒把東西放到心裡去。其實這個孩子當時的會靠的是強記,並沒有理解。 像這樣的情況,要從認知的角度去考慮。
  • 孩子的粗心大意不能忽視,4個方法幫助孩子糾正粗心的壞習慣
    文/婷媽今天,婷婷學校舉行健美操比賽,好幾個家長報名做義工,幫孩子們化妝。化完妝後,大家聚在一起討論上周才結束的期中考試,大家紛紛表示這次考試孩子的成績退步了,主要表現在粗心大意,讓原本不應該扣分的題也被扣分了。
  • 孩子從小總是粗心大意怎麼辦,家長千萬別忽略了背後的危害
    我要在打上課鈴前把紅領巾送到才行,否則林子晨該受處罰了……  孩子粗心、馬虎確實是一個很讓人頭疼的問題,很多家長為此憂心忡忡。其實粗心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不只是孩子身上有這種毛病,許多成年人也避免不了。一般說來,粗心大意的毛病在孩子身上表現得尤其明顯。 孩子粗心的毛病不是一兩天養成的。在很大程度上,孩子粗心馬虎和家庭教育也是密切相關的。
  • 為啥孩子總是「馬大哈」?跑不了3個原因,當媽的要注意
    為什麼孩子總是粗心?1.孩子自身的生理問題孩子粗心,可能原因是孩子的視知覺能力發展出現了問題。比如說為什麼有的孩子知道正確答案選擇A,但是寫在卷子上的時候還是寫錯成了D?這就與孩子的視知覺能力失衡有關。
  • 孩子平時都會,一到考試就粗心大意,專家:沒養成好習慣
    生活中,常常聽到家長們抱怨:我家孩子總是粗心大意,這考試題拿平時都會做,一到關鍵時刻掉鏈子。也常常聽到孩子們的懊惱:哎呀,太粗心了,這分丟得太可惜了。一份中學生考試失分原因調查顯示:粗心、馬虎居首位。每科考試因粗心大意而導致失分15至30分。這要是放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中,結果將是多麼的慘烈。粗心大意症狀表現:審題不全面,把字看錯、寫錯、漏看、漏寫。標點符號寫錯、漏寫。把標點符號看錯。作文偏題,忘寫標題。計算錯誤,看錯單位。答題步驟不全、漏做題目等等。
  • 清華校長一針見血,死磕這件事兒,改掉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
    可悲的是,粗心大意這個毛病一旦成為了習慣,長大之後都很難改掉,將有可能伴隨一身,而絕不是想的那麼簡單。但是,這個看著不嚴重卻總是會壞事的壞習慣,想要讓孩子改掉,卻是難倒了很多家長。事實上,如果家長能夠搞清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粗心大意,那麼就可以找到解決的辦法了。
  • 孩子學習粗心大意該怎麼辦?
    經常聽到家長在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時侯出言抱怨:「這些題目孩子都會,就是粗心大意出錯的。」對於家長這樣的說法,我認為應該引起重視,其實經常這麼說的家長,他們自己才恰恰是粗心大意的。為什麼呢?第一,他們並不確定孩子是否真的粗心大意。孩子粗心大意的前提是所學知識確實已經學會並能正確運用,只是因為非智力因素和不夠細心謹慎才會犯下簡單低級的錯誤。
  • 兒童早期教育,讓孩子遠離粗心大意,做個細心的孩子
    事實上,沒有人可以完全粗心大意。當成年人仍然缺少東西的時候,孩子有點粗心也就不足為奇了。面對孩子看錯題目、落掉小數點等問題,家長們沒有必要把問題看得那麼嚴重。根據研究,男孩很粗心。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有「提高認識」和「提高警惕」不能解決問題。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我們也會發現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少有男孩在他們的家庭作業中粗心大意。
  • 又到期末考試了,對於粗心大意的孩子,家長除了叮囑還應怎麼辦?
    圖片轉自網絡平時和家長朋友交流的時候,經常會聽到家長們反映孩子粗心的問題。其實,孩子的粗心大意,與其生活壞境、性格養成、學習習慣密切相關。雖然都是粗心,但成因卻各有不同:究其原因,有的是性格問題,有的是態度問題,有的是學習問題,有的則是認識問題。所以,要幫助孩子改掉粗心大意的壞習慣,家長們除了平時反覆叮囑,更應該釐清原因、有的放矢。一、粗心的表現:1、平時生活中丟三落四,不是書本、文具忘了帶,就是鑰匙、錢包找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