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唐莎莎】建築工人薩達爾專門從孟加拉國到新加坡打工掙錢,一開始被承諾每月1600新元(約人民幣7700元),最後到手的工資卻是每天18新元(約人民幣86元),其僱主甚至8個月不肯付全薪資。
這樣的情形,在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新加坡卻屢見不鮮。據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5日報導,雖然新加坡擁有著良好的勞工環境,來自孟加拉國、印度、緬甸和中國的海外勞工卻在為討薪而掙扎著。
CNN報導截圖
工資不僅未達預期,還被拖欠
「我們經常看到的是,僱主會在拖欠好幾個月之後才將勞工的薪酬全部付清。還有工人根本沒有收到全部薪資,大多數情況下都會被剋扣工資。」 新加坡非政府機構「客工亦重」(TWC2)的工作人員塔瑪拉·菲林格爾表示,只有當勞工真正意識到「僱主並不會兌現諾言」的時候,他們才會放棄,進而向有關部門尋求幫助。
根據新加坡人力資源部的統計,該國人口共560萬,外國勞工人數接近137.5萬人,其中大多數為低技能勞工,佔到近98萬人。 此外,像薩達爾一樣的建築工人約30萬人。
圖自CNN
然而,這些被高薪吸引而來的海外勞工,卻不得不面對收入低、被拖欠工資這樣的現實。數據顯示,在2016年,新加坡人力資源部收到9000份針對工資的索賠,不僅包括海外勞工,還有當地工人,其中95%通過仲裁或勞動法庭解決。過去3年,有158名僱主因不支付工資被起訴並定罪。
更嚴重的是,這些統計並不能完全反映現實情況。
當地另一家非政府組織「情義之家」(HOME)的工作人員吳傑文(音譯)表示,統計數據低於實際情況。因為新加坡當局為了打造良好勞工環境的形象,更願意在薪資問題上採取安撫性政策。
勞工的無奈:更換僱主代價太高
「理想破滅」的薩達爾與2名同伴去年9月向新加坡人力資源部投訴,但對於大多數工人而言,這樣的決定過於艱難。
薩達爾在非政府組織「客工亦重」進行諮詢 CNN報導截圖
一方面,僱主對這些工人擁有著「生殺大權」,根據新加坡法律,僱主能夠隨時剝奪海外勞工的勞動許可證。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去年,新加坡就業總人數出現了14年來首次萎縮,主要原因就是外籍勞工人數的萎縮。外籍員工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建築業和海事業的勞工許可證持有者的減少。
圖自《聯合早報》
另一方面,HOME的數據顯示,許多海外勞工為到新加坡打工支付了3000到1.5萬新元的勞務中介費。部分人為繳納這筆費用,不惜賣地、賣珠寶、向親屬借債,向銀行貸款。因此,大多數海外勞工抱著「少拿總比沒有好」的心態,寧願頂著巨大壓力繼續工作,也不願投訴僱主。
雖然新加坡政府允許正在申訴維權的勞工繼續留置,但沒有收入要如何在異國他鄉繼續生活?而且,更換僱主也並非輕而易舉,丟掉工作後的勞工身無分文,為了找到新工作還得支付高昂的中介費。據統計,2017年上半年有600名海外勞工申請更換僱主,但只有一半的人如願以償。
新加坡的建築工人 CNN報導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