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判例:對信訪結果不服,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2020-10-23 徵地拆遷法律知識

【裁判主旨】

行政訴訟與信訪作為兩種相互獨立、相互分離的救濟制度,當事人對信訪事項的處理意見或者行政機關不履行信訪職責不服提起的訴訟,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不服信訪工作機構依據<信訪條例>處理信訪事項的行為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是否受理的復函》(〔2005〕行立他字第4號)的規定,信訪事項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

【案件編號】(2017)最高法行申8350號

北京京康律師事務所主任、西北政法大學物權與土地研究所聯席所長史西寧律師提醒各位朋友們:在接待當事人的諮詢中,經常會遇到對信訪事項不服的問題。

對於信訪事項不服是否可訴,很多人會答覆不可訴,一些法官通常也會判決駁回起訴。作出上述判斷,依據的是最高院2005年有一個答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不服信訪工作機構依據處理信訪事項的行為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是否受理的復函》。

當事人對信訪事項不服,主要有三種情況:

第一、信訪答覆沒有實質性內容,不對信訪人權利產生實質影響,這種情況不可訴。

經常會有一些當事人拿出一堆的信訪答覆材料,但其中的答覆內容或避重就輕或語焉不詳或搪塞推脫……反覆答覆、反覆的轉辦、反覆的覆核,都沒有作出實質性的處理意見。也就是說,信訪問題依舊還擺在那,信訪答覆並沒有對信訪人的實體權利產生實質影響。現在,政府部門已開始實施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對信訪事項的答覆已經很小心。怕擔責,打太極。

第二、政府部門對信訪事項不答覆,或對重複的信訪問題不予答覆,這種情況不可訴,但也有例外。

只要信訪渠道正規,信訪問題都會有答覆,能否解決是另一回事,但也有不給答覆的。有些信訪問題已演變成長年的問題,反覆信訪上訪,也會出現不予答覆的問題。對信訪部門或行政機關不答覆的問題,一般不可訴。那麼對於信訪部門不答覆怎麼辦呢?就是告信訪部門,向上級行政機關投訴。不過,投訴後即便答覆了也可能沒啥用,又回到原點。

但也有例外,比如信訪問題是要求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的,如果不答覆,就可以訴;或者行政機關名義上答覆,卻要求信訪人通過法律途經解決,其實就是一種拒絕、推諉履行法定職責。但訴的不是不答覆信訪問題或答覆推諉,而是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職責問題,就是俗話說的「不作為」。這時候就可以告它!

第三、信訪答覆對信訪人權利產生實質影響,這種情況當然可訴。

信訪答覆並非一律不可訴,關鍵是看信訪答覆、複查或者覆核意見的內容是什麼,有沒有作出實質性的處理、有沒有改變原處理意見。對信訪人的權利義務作出新的處理和安排,是行政機關作出新的行政行為。行政機關不履行自身的答覆或不履行上級作出的指示、命令的行為,即不履行法定職責,噹噹然可以提出訴訟,法院應當受理。

相關焦點

  • 最高法判例:當事人訴請已經通過信訪途徑解決,不能再以相同的請求、事實和理由提起行政訴訟
    ☑ 裁判要點當事人的訴請已經通過信訪途徑解決,相關部門作出信訪答覆、複查意見後,當事人不服,又以相同的請求、事實和理由提起行政訴訟1991年6月1日起實施、2001年11月1日廢止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當事人對拆遷裁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據此,當事人不服拆遷裁決提起行政訴訟的期間為知道拆遷裁決內容之日起15日。
  • 【普法驛站】最高院判例:對已經處理的信訪事項不予答覆行為不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
    林某等三人不服龍州縣政府對信訪事項未作出答覆行為提起行政訴訟,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受案範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四)項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裁定駁回林某等三人的起訴。林某等三人不服,提起上訴。
  • 主觀公權利被侵害後才具有行政法上的利害關係|最高法院判例
    薛宗棋、莆田市荔城區麒麟木工廠不服提起上訴後,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於2017年12月22日作出(2017)閩行終266號行政裁定,駁回上訴,維持一審裁定。薛宗棋、莆田市荔城區麒麟木工廠仍不服,在法定期限內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由審判員耿寶建擔任審判長並主審、審判員王曉濱、白雅麗參加的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查,現已審查終結。
  • 最高法判例:強拆違法之訴與信訪處理終結,先行賠償處理與起訴期限扣除,領導小組責任與聯合執法責任
    來源:魯法行談 ☑ 裁判要點1.強拆違法之訴與信訪處理終結。對強拆行為提起訴訟不能適用最高人民法院〔2005〕行立他字第4號批覆的規定,亦不能因當事人提起過信訪而喪失訴權,行政機關不能以已經信訪處理終結為由,排除人民法院對強制拆除行為的司法審查。2.先行賠償處理與起訴期限扣除。
  • 最高法院判例:請求權基礎
    在原告不具備主觀權利的情況下,即使行政機關的不作為有可能侵害公共利益,個體也未必具有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裁判文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行政 裁 定 書(2016)最高法行申2864號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李國秀,女,1963年7月30日出生,漢族,山東濰棉紡織有限公司退休職工,現住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再審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山東省人民政府,住所地山東省濟南市。
  • 【普法驛站】最高院判例:對已經處理的信訪事項不予答覆行為不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
    萬某等三人不服,申請行政複議。2011年3月11日,崇左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崇左市政府)作出崇政複決字(2011)4號行政複議決定(以下簡稱4號複議決定),維持173、154號答覆。2011年3月25日,萬某等三人向龍州縣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撤銷龍州縣政府作出的兩份答覆,撤銷龍州縣政府頒發給新華幼兒園、康平居委會的房產證。
  • 池州一村民不服「村霸」一案提起上訴,二審敗訴
    陳某某訴至法院請求:1、依法確認東至縣青山鄉人民政府處理起訴人信訪檢舉事項的行政行為違法;2、督促東至縣青山鄉人民政府依法處理起訴人的信訪事項,並將辦結結果進行書面回復、正確履行告知義務;3、本案訴訟費用由東至縣青山鄉人民政府承擔。
  • 江西高院:信訪事項答覆意見不屬於行政複議、行政訴訟受案範圍
    信訪制度是與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制度相互獨立、相互分離的權利救濟制度。《信訪條例》對不服信訪答覆意見提供了複查、覆核等救濟途徑。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複議法》第六條對於行政複議範圍進行了列舉,信訪事項不屬於該條規定的行政複議範圍。
  • 最高法院判例:「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和最長起訴期限 ——張尚義、張尚奇訴五臺縣政府行政處理案
    「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 「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在行政訴訟中涉及兩個重要問題,一是涉及專屬管轄,二是涉及最長起訴期限。《行政訴訟法》第二十條規定:「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這一規定被稱為專屬管轄。作出這種制度安排,主要是考慮法院行使審判權的便利性。
  • 最高法院裁決:「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及最長起訴期限
    作出這種制度安排,主要是考慮法院行使審判權的便利性。不動產所在地法院能夠就近調查、勘驗、取證、測量,以及就近執行判決。 實踐中,對於何為「不動產」並無爭議,一般是指不能移動其位置或者其位置移動後就會引起其性能、價值、形狀等改變的財產,主要指土地(包括灘涂、草原、山嶺、荒地等)及其地面附著物。真正存在爭議的是何為「因不動產」,亦即如何界定「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
  • 最高法院判例: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的自由選擇不能違背司法最終原則——鄭軍海訴河南省政府行政複議案
    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的自由選擇不能違背司法最終原則在法律、法規並沒有規定複議前置的情況下,對於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實行自由選擇主義。所謂自由選擇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複議,對複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不經複議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 最高法院案例:提起行政訴訟一併提賠償請求,不能強制分寫訴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八條規定,當事人在提起行政訴訟的同時一併提出行政賠償請求,或者因具體行政行為和與行使行政職權有關的其他行為侵權造成損害一併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分別立案,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合併審理,也可以單獨審理。
  • 最高法院判例:參與能力是當事人提起行政訴訟的法定起訴條件——淮陽縣第二化肥廠訴淮陽縣政府等房屋行政登記案
    河南省周口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認為:葛家靈以淮陽縣第二化肥廠的名義提起訴訟,卻不能提供合法的營業執照等證明其訴訟行為能力的相關法律文書,也不屬於人民政府或其他合法單位成立的機構或實體,不能證明淮陽縣第二化肥廠具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身份,故原告主體不適格。
  • 最高法院判例:未過半數的村民不能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名義提起訴訟
    【裁判要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集體土地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第一款規定,村民委員會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涉及農村集體土地的行政行為不起訴的,過半數的村民可以以集體經濟組織名義提起訴訟。據此, 未過半數的村民,不能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名義提起訴訟。
  • 行政相對人能否在訴訟中申請法院對行政人員涉嫌的違法違紀行為進行處理|最高法院判例
    【裁判級別】 最高人民法院【案件編號】 (2016)最高法行申3081號【生效時間】 2016年9月29日【主審法官】 李廣宇  胡文利  李緯華【參考級別】 典型判例安徽省蚌埠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認為:本案中,蚌埠市淮上區張興懷良種家禽養殖場是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但張興懷作為養殖場的經營者,與拆除行為有利害關係,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有權提起行政訴訟。張興懷主張拆除養殖場的行為是淮上區政府所為,其提供了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視聽資料、照片等證據。
  • 最高法判例:破產企業債權人提起行政訴訟的原告資格判定
    當事人作為破產企業的部分債權人,如認為被訴行政批覆行為對其債權實現有不利影響,也應當在破產程序中予以解決,而不能以自己的名義直接提起行政訴訟。(三)作為破產企業債權人的申請人無法通過民事訴訟解決本案糾紛,只能通過行政訴訟途徑解決。(四)新豐縣土地儲備中心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本案以新豐縣政府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符合法律規定。綜上,請求撤銷一、二審裁定,指令廣東省韶關市中級人民法院按照第一審程序對本案進行審理。
  • 民事訴訟被駁回又提起行政訴訟,法院如何保障當事人訴權
    最高法判例:民事訴訟被駁回又提起行政訴訟,法院如何保障當事人訴權在當事人提起民事訴訟被法院駁回後,法院既沒有依職權將案件轉至行政庭進行審理,亦未告知當事人的訴請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由於法院未盡到告知義務致使當事人多年來一直未啟動行政訴訟,故存在超過起訴期限的合理扣除事由。
  • 最高法判例:賠償請求人提出賠償申請後再行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時機
    ☑ 裁判要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九條第二款規定,賠償請求人要求賠償,應當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也可以在申請行政複議或提起行政訴訟時一併提出。對於上述規定中設置的求償途徑,賠償請求人可以自行選擇。賠償請求人選擇了救濟途徑且未被準許撤回,其不能再隨意變更救濟途徑,否則將造成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對其請求同時進行處理的局面,不符合司法最終原則。
  • 最高法院判例:非訴行政執行裁定的救濟途徑
    故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行為,不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據此,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四)項、《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款之規定,裁定駁回何恬的起訴。何恬不服,向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 最高法判例:對涉及農村集體土地的行政行為不服,申請複議或提起訴訟的適格主體
    其對此不服,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5號終止審理通知,判令湖南省人民政府對土地徵收申請行政複議一案重新審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複議法》第五條的規定,因本案起訴人向湖南省人民政府申請複議的事項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受案範圍,故起訴人不服湖南省人民政府的複議行為而提起的訴訟人民法院亦不能受理。因此,作出(2015)長中立行初字第00217號行政裁定,對譚金明、劉立新的起訴不予立案。譚金明、劉立新不服,提起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