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驛站】最高院判例:對已經處理的信訪事項不予答覆行為不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

2021-02-08 北京信訪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行 政 裁 定 書

(2017)最高法行申8478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林小妹(化名)。

      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林子軍(化名)。

      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林子國(化名)。系一審原告林大元(化名)之子。

      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郭素雲(化名)。系一審原告林大元之妻。

      上述四再審申請人共同委託代理人林小妹。

      

      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州縣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鍾某。

      委託代理人鄧某。

      委託代理人黎某。

     

      再審申請人林小妹、林子軍、林子國、郭素雲(以下簡稱林某等四人)因訴被申請人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州縣人民政府(以下簡稱龍州縣政府)不履行行政職責一案,不服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於2017年4月27日作出的(2016)桂行終673號行政裁定,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於2017年11月8日立案受理,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審查。案件現已審查終結。

      萬某系林大元的母親,林大元與林小妹系堂兄妹關係,林子軍系林大元的侄子,郭素雲、林子國分別系林大元的妻子、兒子。本案二審過程中,林大元於2016年6月17日去世,郭素雲、林子國以林大元法定繼承人的身份參加訴訟。涉案土地位於龍州縣龍州鎮××、××(××門牌號為××、××、××)。1976年經龍州鎮人民政府收回,建新華幼兒園和康平社區居民委員會(以下簡稱康平居委會)廁所。1995、2000、2006年,新華幼兒園、康平居委會、龍州縣公共投資有限公司分別取得龍州縣政府頒發的《房屋所有權證》、《國有土地使用證》。萬某、林小妹、林大元(以下簡稱萬某等三人)認為,其祖業宅基地被侵佔,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要求返還宅基地或給予補償。2009年9月1日、2010年11月3日,龍州縣政府分別作出龍政函(2009)173號、龍政函(2010)154號《答覆函》(以下簡稱173、154號答覆),認為原××、××、××號地塊權屬清楚,不支持其訴求。萬某等三人不服,申請行政複議。2011年3月11日,崇左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崇左市政府)作出崇政複決字(2011)4號行政複議決定(以下簡稱4號複議決定),維持173、154號答覆。2011年3月25日,萬某等三人向龍州縣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撤銷龍州縣政府作出的兩份答覆,撤銷龍州縣政府頒發給新華幼兒園、康平居委會的房產證。2011年12月l2日,龍州縣人民法院作出(2011)龍行初字第3號行政判決,支持萬某等三人的部分訴訟請求。萬某等三人不服,提起上訴。2012年5月25日,崇左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12)崇行終字第10號行政裁定,以涉案爭議屬於歷史遺留問題,不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為由,撤銷一審行政判決,駁回萬某等三人的起訴。萬某等三人仍不服,申請再審。崇左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13)崇行申字第22號通知,駁回其再審申請。2014年4月21日,萬某去世,此後,林小妹等人多次向龍州縣有關部門及龍州縣委、縣政府有關領導反映,要求解決新華幼兒園侵佔其祖業宅基地的問題,並要求返還土地。因反映的問題一直未得到答覆和解決,2016年1月18日,林小妹、林大元、林子軍(以下簡稱林某等三人)提起本案訴訟,請求確認龍州縣政府行政不作為行為違法,判令龍州縣政府作出行政行為,責令龍州縣政府退還侵佔的位於原××、××、××號的其祖業宅基地,並將上述土地登記至其名下。

      崇左市中級人民法院(2016)桂14行初9號行政裁定認為,林某等人一直以書信方式,反映其祖業宅基地被侵佔問題。林某等三人不服龍州縣政府對信訪事項未作出答覆行為提起行政訴訟,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受案範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四)項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裁定駁回林某等三人的起訴。林某等三人不服,提起上訴。

      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2016)桂行終673號行政裁定認為,生效的崇左市中級人民法院(2012)崇行終字第10號行政裁定,已認定林某等四人對處理訴爭房屋及土地權屬等問題的訴求,屬於歷史遺留的落實政策性質的房地產糾紛,應由當地政府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及政策進行處理,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現林某等四人主張龍州縣政府不受理和不處理訴爭房屋及土地權屬等問題,均涉及對歷史遺留的落實政策性質的房地產權屬的認定,不屬於人民法院主管事項的範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

      林某等四人申請再審稱:林某等四人已向龍州縣政府提出申請,請求返還祖業宅基地。龍州縣政府召集相關部門討論,並多次與林某等人協商。在協商未果的情況下,龍州縣政府至今未作出決定,屬於不履行法定職責行為。不履行法定職責行為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一、二審裁定駁回起訴錯誤。請求撤銷一、二審裁定,依法對本案予以再審,支持林某等四人的一審訴訟請求。

      龍州縣政府答辯稱:龍州縣政法委已經多次召集相關主管部門召開分析研究會,並多次與林某等人進行協商,因各方意見分歧較大未果,故不存在行政不作為的情形。一、二審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駁回林某等四人的再審申請。

      本院經審查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二款第(六)項規定,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不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2005)行立他字第4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不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受理信訪事項的行政管理機關以及鎮(鄉)人民政府作出的處理意見或者不再受理決定而提起的行政訴訟人民法院是否受理的批覆》規定,信訪人對信訪工作機構不履行《信訪條例》規定的職責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本案中,林某等四人就涉案宅基地的權屬問題長期上訪,經過龍州縣政府答覆、崇左市政府行政複議處理後,再次請求龍州縣政府解決新華幼兒園侵佔其祖業宅基地的問題並返還土地,實質是對過去已經處理過的信訪事項再次請求處理,龍州縣政府對其再次提起的信訪處理請求不予答覆,不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一、二審裁定駁回林某等四人起訴,裁定結果並無不當。林某等四人主張已經提出返還祖業宅基地的申請,龍州縣政府經討論、協商後未作出處理決定,是不履行法定職責的行為,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但是,因其申請事項系已經處理過的信訪事項,龍州縣政府不具有再次作出重複處理的法定職責,不予重複答覆不屬於不履行法定職責的行為,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不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以此為由申請再審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林某等四人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九十一條第(一)、(四)項規定的情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十四條的規定,裁定如下:

      駁回林小妹、林子軍、林子國、郭素雲的再審申請。

審 判 長 郭修江

審 判 員 司明燈

審 判 員 熊俊勇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法官助理 黃寧暉

書 記 員 陳清玲

相關焦點

  • 【普法驛站】最高院判例:對已經處理的信訪事項不予答覆行為不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
    對信訪事項的不予重複答覆行為,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不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林某等三人不服龍州縣政府對信訪事項未作出答覆行為提起行政訴訟,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受案範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四)項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裁定駁回林某等三人的起訴。林某等三人不服,提起上訴。
  • 江西高院:信訪事項答覆意見不屬於行政複議、行政訴訟受案範圍
    信訪制度是與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制度相互獨立、相互分離的權利救濟制度。《信訪條例》對不服信訪答覆意見提供了複查、覆核等救濟途徑。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複議法》第六條對於行政複議範圍進行了列舉,信訪事項不屬於該條規定的行政複議範圍。
  • 最高法院判例:對信訪結果不服,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不服信訪工作機構依據<信訪條例>處理信訪事項的行為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是否受理的復函》(〔2005〕行立他字第4號)的規定,信訪事項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對於信訪事項不服是否可訴,很多人會答覆不可訴,一些法官通常也會判決駁回起訴。作出上述判斷,依據的是最高院2005年有一個答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不服信訪工作機構依據處理信訪事項的行為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是否受理的復函》。
  • 最高法判例:政府行使國有企業資產所有權人職能的行為,不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
    ☑ 裁判要點 國有企業資產屬於全民所有,由各級人民政府履行國有資產所有權人的職能,政府行使國有企業資產所有權人職能的民事行為,不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亦不屬於行政複議範圍。 本院經審查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複議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二項規定,申請人與被申請複議的行政行為有利害關係,是行政複議機關受理申請人行政複議申請的法定條件之一。國有企業資產屬於全民所有,由各級人民政府履行國有資產所有權人的職能,政府行使國有企業資產所有權人職能的民事行為,不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亦不屬於行政複議範圍。
  • 四川高院案例 :「要求對違法佔地行為進行查處」不屬於信訪事項
    成都市溫江區人民法院認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行政訴訟法適用解釋)第一條第二款第(九)項的規定,行政機關針對信訪事項作出的登記、受理、交辦、轉送、複查、覆核意見等行為,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
  • 最高法判例:公務員一次性死亡撫託恤金發放行為不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附最高院答覆)
    公務員因公犧牲、因公死亡或者病故的,其親屬享受國家規定的撫恤和優待」的規定,公務員的親屬享受國家規定的撫恤屬於公務員人事管理中的工資福利保險事項,系基於公務員的權利義務而產生。對於行政機關向公務員的親屬發放死亡一次性撫恤金,亦應屬於行政機關作出的涉及公務員權利義務決定的內部行為範疇,由此產生的爭議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
  • 最高法院判例:因不屬於政府信息而作出的答覆不屬於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受案範圍——胡政訴杭州市政府其他行政複議案
    該答覆行為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不屬於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當事人就該答覆行為申請複議,並進而對杭州市政府作出的被訴回復提起的本案之訴,亦不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因再審申請人要求公開的信息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二條規定的政府信息,杭州市信訪局作出的答覆,不屬於政府信息公開答覆行為。
  • 【案例研究】公安機關刑事交錢的調查行為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
    [裁判結果] 漯河市郾城區人民法院以原告起訴請求要求被告信息公開的事項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審判的範疇,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規定的受案範圍為由,於2012年10月15日作出(2012)郾行告字第001號行政裁定:對白文平的起訴,本院不予受理。宣判後,白文平不服,向河南省漯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 最高法判例:強拆違法之訴與信訪處理終結,先行賠償處理與起訴期限扣除,領導小組責任與聯合執法責任
    20l4年11月14日,周至縣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聯席會議辦公室向順億砂石廠作出《西安市順億砂石料廠信訪案件問題的答覆意見》(周信聯辦字〔20l4〕17號,以下簡稱17號信訪答覆意見),調查結論為:1.順億砂石廠證照手續已經過期失效,屬於無證無照經營,該廠存在嚴重非法採砂行為,還存在嚴重的偷逃國家稅費的違法行為,不屬於合法企業;2.2014年3月21日縣政府組織的聯合執法,依據充分、程序合法到位
  • 最高法判例:當事人訴請已經通過信訪途徑解決,不能再以相同的請求、事實和理由提起行政訴訟
    ,明顯不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應當指出的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一條第二款第(十)項規定,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不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
  • 試論我國行政訴訟受案範圍的現狀及完善
    本文即針對我國行政訴訟制度中受案範圍的現狀及存在 的問題進行闡述,並提出完善的措施。我國目前在確定行政訴訟受案範圍的原則上,所實行的不予審查的假定原則是一種不完整的司法審查制度。在受案範圍的確定方式上,主要是概括式、肯定列舉式和否定列舉式,造成受案範圍較窄,除人身權、財產權外的其他憲法和法律規定的一系列合法權益在受到行政機關行政行為侵害時得不到保護的現狀。
  • 最高法院判例:過程性行為一般不屬於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受案範圍——沈某華訴江蘇省公安廳行政撤銷及履行法定職責案
    因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複議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七項之規定,你的行政複議申請不屬於行政複議受理範圍。決定不予受理。另,如果你認為延長辦案期限程序和行政處罰決定違法,對行政訴訟判決不服,可以依法提起上訴。
  • 不予受理決定或駁回複議申請直接裁定駁回起訴或不予立案的情形
    但在個別情況下,如果現有證據可以證實相關複議申請明顯不符合行政複議受理條件,或者複議機關不予受理決定是對複議申請人申訴信訪事項重複處理的,或者提出的複議缺乏值得保護的訴的利益,人民法院對有關不予受理決定或駁回複議申請決定直接裁定駁回起訴或不予立案,亦無不妥。
  • 對行政訴訟不予受理案件範圍的理解
    有關行政訴訟應予受理的案件範圍和不予受理的案件範圍,我國《行政訴訟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若干解釋)的規定共七個法條對此做了規定。從邏輯角度分析,我國《行政訴訟法》第12條規定的8項受案情形是列舉式,並沒有窮盡所有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
  • 最高法院判例:請求權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只是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針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起訴時才可以一併請求對該行政行為所依據的規範性文件進行審查,並沒有規定可以直接提起要求行政機關依照其申請制定規範或解釋規範的規範頒布之訴,既不符合履行職責之訴的法定起訴條件,也不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
  • 最高人法院案例 | 確認拒收行政賠償申請行為違法的訴訟請求不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
    對於行政賠償程序行為不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十四條規定,賠償義務機關在規定期限內未作出是否賠償的決定,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限屆滿之日起3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賠償請求人對賠償的方式、項目、數額有異議的,或者賠償義務機關作出不予賠償決定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或者不予賠償決定之日起3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 最高法明確行政訴訟受案範圍邊界:防止濫訴現象
    中新網2月7日電 最高法今日發布《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行訴解釋》),最高法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江必新表示,《行訴解釋》明確行政訴訟受案範圍邊界,既要解決「立案難」痼疾,又要防止濫訴現象。資料圖: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法判例:針對不履責行為申請行政複議,複議機關作出責令處理的複議決定已實質性改變原行政行為
    換言之,複議機關已經對當事人的複議請求作出實體處理,當事人再對該爭議事項提起行政訴訟即違反了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銜接的制度安排,不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本案中,由於342號通知已經明確告知了孫德安,其提出的第一項行政複議請求不屬於行政複議受案範圍,朝陽區政府受理的僅是第二項、第三項行政複議請求,故應視為朝陽區政府未受理孫德安提出的第一項行政複議申請,276號複議決定針對的僅是第二項、第三項行政複議申請。且276號複議決定系責令和平街街道辦對孫德安的申請事項重新進行調查處理,故應屬改變原行政行為之情形,並不屬於孫德安所稱的部分維持、部分改變的情形。
  • 最高院判例:行政機關履行法院生效判決有異議,能否起訴?
    苗女士對涉案《決定》不服,提起了行政訴訟。法條速遞:《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一條第二款第七項規定:「行政機關根據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協助執行通知書作出的執行行為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但行政機關擴大執行範圍或者採取違法方式實施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