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判例:公務員一次性死亡撫託恤金發放行為不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附最高院答覆)

2020-09-17 天津津南法院

轉自:魯法行談 特別提示:凡本號註明「來源」或「轉自」的作品均轉載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繫刪除。



☑ 裁判要點

依照《公務員法》第七十七條第二款「公務員因公致殘的,享受國家規定的傷殘待遇。公務員因公犧牲、因公死亡或者病故的,其親屬享受國家規定的撫恤和優待」的規定,公務員的親屬享受國家規定的撫恤屬於公務員人事管理中的工資福利保險事項,系基於公務員的權利義務而產生。對於行政機關向公務員的親屬發放死亡一次性撫恤金,亦應屬於行政機關作出的涉及公務員權利義務決定的內部行為範疇,由此產生的爭議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


附最高法答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務員一次性死亡撫託恤金發放行為可訴性問題的答覆

(2016)最高法行他9號

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2015)贛行他字第2號《關於因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病故引發的不履行撫恤金發放義務訴訟應以誰為被告及市委、市政府聯合下發的規範性文件是否可以作為不予發放一次性撫恤金法律依據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覆如下:

公務員一次性死亡撫恤金的發放行為(包含作為與不作為),不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

此復。

2018年7月25日

☑ 裁判文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行 政 裁 定 書

(2018)最高法行再189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王緒英,女,1943年5月10日出生,漢族,住山東省東阿縣。

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張立華,女,1969年10月19日出生,漢族,住山東省東阿縣。

上述二再審申請人共同委託訴訟代理人:張立勇,男,1975年2月8日出生,漢族,住山東省東阿縣。

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張立勇,男,1975年2月8日出生,漢族,住山東省東阿縣。

再審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山東省東阿縣人民政府。住所地:山東省東阿縣文化街**。

法定代表人:馬廣朋,該縣人民政府縣長。

委託訴訟代理人:殷徵,該縣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工作人員。

委託訴訟代理人:郭明曦,該縣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工作人員。

再審申請人王緒英、張立華、張立勇(以下簡稱王緒英等三人)因訴山東省東阿縣人民政府(以下簡稱東阿縣政府)行政給付一案,不服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於2016年12月6日作出的(2016)魯行終1611號行政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於2018年10月23日作出(2017)最高法行申1018號行政裁定,提審本案。提審後,本院依法組成由審判員王振宇、審判員孫江、審判員李緯華參加的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王緒英等三人於2015年7月2日向山東省聊城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稱,張明旺生前為東阿縣政府退休人員,2015年1月26日因病死亡。東阿縣政府根據《民政部、人事部、財政部關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及離退休人員死亡一次性撫恤金發放辦法的通知》(民發〔2007〕64號,以下簡稱64號通知)給付其20個月的基本離退休費共25280元屬於適用文件錯誤。根據《民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及離退休人員死亡一次性撫恤金發放有關問題的通知》(民發〔2011〕192號,以下簡稱192號通知),國家機關離退休人員病故的,死亡一次性撫恤金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生前40個月基本工資或基本離退休費。東阿縣政府還應支付20個月的基本離退休費25280元和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兩倍57688元(2014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8844元),兩項合計為82968元。故請求判令東阿縣政府支付差額82968元。

山東省聊城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查明:王緒英等三人家屬張明旺生前系東阿勞動技校書記,後從該技校退休。2015年1月26日,張明旺病故。東阿縣政府認定張明旺生前每月離退休費共計1264元,依據64號通知關於「自2004年10月1日起,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及離退休人員死亡,一次性撫恤金按照以下標準執行:……病故為本人生前20個月基本工資或基本離退休費」的規定,於2015年3月向王緒英等三人支付死亡一次性撫恤金25280元(20個月的基本離退休費)。王緒英等三人認為東阿縣政府所適用的支付標準錯誤、支付數額不足,訴至該院,要求東阿縣政府根據192號通知履行支付撫恤金義務。

一審法院認為,本案主要涉及東阿縣政府是否向王緒英等三人足額發放張明旺死亡一次性撫恤金的問題,核心問題是張明旺生前的工作身份認定。張明旺生前曾任東阿勞動技校書記職務,對此事實有雙方當事人陳述及東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出具的證明、張明旺幹部離(退)休審批表予以確認。東阿縣政府提交的《關於縣直事業單位核定人員編制的通知》(東編發〔2005〕7號)及所附《東阿縣直事業單位機構編制情況表》顯示,東阿勞動技校屬於全額事業單位。張明旺任該事業單位書記職務並工作至退休,其身份屬於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財政部關於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離退休人員死亡一次性撫恤金發放辦法的通知》(人社部發〔2008〕42號,以下簡稱42號通知)第一條第四項規定:「除上述情形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離退休人員死亡一次性撫恤金標準,從2004年10月1日起調整為:因公犧牲為本人生前40個月基本工資或基本離退休費,病故為本人生前20個月基本工資或基本離退休費。烈士的撫恤待遇,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東阿縣政府應按照該文件的規定,按照張明旺生前20個月基本離退休費向王緒英等三人支付撫恤金,張明旺生前每月離退休費為1264元,故其死亡撫恤金總額為25280元。東阿縣政府按照64號通知的規定向王緒英等三人支付撫恤金,認定張明旺身份及適用法律錯誤,但東阿縣政府實際支付的撫恤金數額與按照42號通知計算得出的應支付數額相同,王緒英等三人庭審中也認可已經領取完畢。東阿縣政府的支付行為並未侵害王緒英等三人的實際利益。王緒英等三人主張,東阿縣政府應按照192號通知規定的標準向其支付撫恤金。理由是,張明旺屬於國家機關退休人員,其生前雖在東阿勞動技校任職並至退休,但其一直按照行政編制標準領取工資及離退休費。如按照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其工資及離退休費應該比實際要高。張明旺生前工資的發放情況並不能否認張明旺生前系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的事實。張明旺生前工資及離退休費基數是否存在錯誤屬於另外一個法律關係,不屬於本案審查範圍。王緒英等三人的上述主張不能成立,不予支持。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九條之規定,作出(2015)聊行初字第113號行政判決,駁回王緒英等三人關於要求東阿縣政府按照192號通知支付死亡一次性撫恤金差額82968元的訴訟請求。

王緒英等三人不服,提起上訴。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對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予以確認。二審法院認為,張明旺退休前擔任東阿勞動技校書記職務,東阿勞動技校屬於全額事業單位,張明旺身份屬於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根據42號通知第一條第四項的規定,東阿縣政府應按照張明旺生前20個月基本離退休費向王緒英等三人支付撫恤金,張明旺生前每月離退休費為1264元,死亡撫恤金應為25280元,東阿縣政府雖對張明旺身份出現過認識錯誤,但並未影響對王緒英等三人足額發放張明旺死亡一次性撫恤金,王緒英等三人的實際利益並未遭受侵害。張明旺生前工資的發放情況並不能否認張明旺生前系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的事實,張明旺生前工資及離退休費基數是否存在錯誤不屬於本案審查範圍,王緒英等三人主張按照192號通知規定的標準向其補發撫恤金不能成立,不予支持。一審法院判決駁回王緒英等三人的訴訟請求並無不當。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九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判決駁回上訴,維持一審判決。

再審申請人王緒英等三人向本院申請再審稱,張明旺年輕時工作單位為東阿知青辦。該辦被撤銷後,張明旺被分配到東阿勞動局工作。東阿勞動服務公司成立於1982年。因工作需要,東阿縣政府任命張明旺為東阿勞動局副局長兼東阿勞動服務公司經理。東阿勞動服務公司其他工作人員是從東阿勞動局以外的單位調入,工資由該公司財務發放,只有張明旺的工資由東阿勞動局發放。經東阿縣政府批准,張明旺於1994年任東阿勞動技校書記,升任正科級。東阿勞動技校成立於1991年,上級單位為東阿勞動局。張明旺任東阿勞動技校書記期間,工資還是由東阿勞動局發放。後因學費不夠開支,經東阿縣政府批准,財政進行了部分補助。直到2005年核定人員編制後,東阿勞動技校才變成了全額事業單位。東阿縣政府提供的幹部離(退)休審批表證明,張明旺是在東阿勞動技校核定人員編制前退休。東阿縣政府提供的《關於縣直事業單位核定人員編制的通知》不能證明張明旺已被核定為事業編人員。東阿勞動技校於2007年6月被撤銷,人員被編入新單位東阿職業教育培訓中心,上級管理單位為東阿教育局,脫離了原管理單位東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如按一、二審判決,張明旺為事業編,那也就被分配到新單位東阿職業教育培訓中心。張明旺是正科級,檔案在組織部。根據行政案件舉證責任倒置的法律規定,張明旺的人事檔案應由東阿縣政府調取,並向人民法院提交。故請求撤銷一、二審判決,判令東阿縣政府執行192號通知的規定,向其補發死亡一次性撫恤金82968元,並自2015年7月2日起訴之日起至實際給付之日止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息。

再審申請人王緒英等三人向本院提交了三份新證據:1.東阿人事局頒發的幹部退休證;2.東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出具的張明旺為其單位工作人員的證明;3.東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對殯儀館出具的火化證明。再審申請人以上述三份證據證明張明旺生前工作單位為東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再審被申請人東阿縣政府辯稱,1.張明旺於2015年1月26日病故。2015年3月,其將死亡一次性撫恤金25280元發放至親屬。張明旺退休前為東阿勞動技校黨組書記。該技校為事業單位編制,其工作人員死亡一次性撫恤金標準應按42號通知的標準發放。王緒英等三人所稱應按192號通知發放沒有法律依據。2.工作人員工作單位及個人身份的認定應以組織人事部門保管的組織人事檔案記載為準。檔案顯示,張明旺並沒有東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的任職工作經歷,其由東阿勞動服務公司經理調任東阿勞動技校書記直至退休,均是在事業單位工作。調任東阿勞動技校書記也不屬於公務員到機關外兼職,故認定其身份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完全正確。王緒英等三人提交的三份新證據與張明旺生前組織人事檔案記載不符,幹部退休證上記載的「原職務」一欄的「書記」一職,應是東阿勞動技校書記,而非東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書記。故請求維持一、二審判決。

對於再審申請人王緒英等三人向本院提交的三份新證據,經審查,再審申請人提交該證據材料所欲證明的事實與本再審案的裁判無關,故在本案中不予採納。

本院認為,本案系因再審申請人王緒英等三人認為再審被申請人東阿縣政府依據64號通知規定的標準向其發放國家機關離退休人員死亡一次性撫恤金錯誤而引發。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起訴符合法定起訴條件是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進行實體審理的基本前提。若不符合法定起訴條件,則人民法院不應立案,已經立案的,應裁定駁回起訴。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四項的規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起訴的事項屬於人民法院受案範圍是行政訴訟的法定起訴條件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通常認為,該款規定的行政行為係指行政主體按照行政管理職責權限對外作出直接影響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權利義務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一款第十項關於依法支付撫恤金的規定亦應在此意義上予以理解與適用。但再審申請人於2015年7月2日提起本案訴訟,系認為再審被申請人向其發放的撫恤金不符合192號通知關於國家機關離退休人員病故的一次性撫恤金發放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三條第三項規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當時有效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對該項的解釋為,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是指行政機關作出的涉及該行政機關公務員權利義務的決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七十七條第二款「公務員因公致殘的,享受國家規定的傷殘待遇。公務員因公犧牲、因公死亡或者病故的,其親屬享受國家規定的撫恤和優待」的規定,公務員的親屬享受國家規定的撫恤屬於公務員人事管理中的工資福利保險事項,系基於公務員的權利義務而產生。對於行政機關向公務員的親屬發放死亡一次性撫恤金,亦應屬於行政機關作出的涉及公務員權利義務決定的內部行為範疇,由此產生的爭議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再審申請人的起訴不符合法定起訴條件,一、二審法院予以立案及實體審理構成適用法律錯誤,且一、二審法院經實體審理後對張明旺生前工作身份所作認定對再審申請人的權利義務產生實際影響,故一、二審判決應予撤銷,對再審申請人的起訴應予裁定駁回。在本案訴訟程序終結之後,一、二審判決關於張明旺生前工作身份的認定便失去拘束效力,再審申請人與再審被申請人之間的撫恤金發放爭議恢復至再審申請人提起本案訴訟之前的狀態,再審申請人可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規定的覆核、申訴、再申訴等法定途徑另行尋求權利救濟。

綜上,一、二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依法應予撤銷。再審申請人的起訴不符合法定起訴條件,依法應予裁定駁回。再審申請人宜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規定的法定途徑另行尋求權利救濟。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四項、第八十九條第一款第二項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六十九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裁定如下:

一、撤銷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16)魯行終1611號行政判決;

二、撤銷山東省聊城市中級人民法院(2015)聊行初字第113號行政判決;

三、駁回王緒英、張立華、張立勇的起訴。

一審案件受理費50元和二審案件受理費50元,退還王緒英、張立華、張立勇。

本裁定為終審裁定。

審判長  王振宇

審判員  孫 江

審判員  李緯華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書記員  薛 菁

相關焦點

  • 【普法驛站】最高院判例:對已經處理的信訪事項不予答覆行為不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
    對信訪事項的不予重複答覆行為,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不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崇左市中級人民法院(2016)桂14行初9號行政裁定認為,林某等人一直以書信方式,反映其祖業宅基地被侵佔問題。林某等三人不服龍州縣政府對信訪事項未作出答覆行為提起行政訴訟,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受案範圍。
  • 【普法驛站】最高院判例:對已經處理的信訪事項不予答覆行為不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行 政 裁 定 書(2017)最高法行申8478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林小妹(化名)。      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林子軍(化名)。
  • 最高法判例:政府行使國有企業資產所有權人職能的行為,不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
    ,不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亦不屬於行政複議範圍。☑ 裁判文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行 政 裁 定 書 (2020)最高法行申4513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龍光明,男 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錢愛平,男
  • 江西高院:信訪事項答覆意見不屬於行政複議、行政訴訟受案範圍
    信訪制度是與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制度相互獨立、相互分離的權利救濟制度。《信訪條例》對不服信訪答覆意見提供了複查、覆核等救濟途徑。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複議法》第六條對於行政複議範圍進行了列舉,信訪事項不屬於該條規定的行政複議範圍。
  • 最高法院判例:因不屬於政府信息而作出的答覆不屬於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受案範圍——胡政訴杭州市政府其他行政複議案
    該答覆行為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不屬於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當事人就該答覆行為申請複議,並進而對杭州市政府作出的被訴回復提起的本案之訴,亦不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因再審申請人要求公開的信息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二條規定的政府信息,杭州市信訪局作出的答覆,不屬於政府信息公開答覆行為。
  • 【案例研究】公安機關刑事交錢的調查行為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
    [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裁判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第2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二)公安、國家安全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
  • 最高法院判例:對信訪結果不服,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不服信訪工作機構依據<信訪條例>處理信訪事項的行為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是否受理的復函》(〔2005〕行立他字第4號)的規定,信訪事項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案件編號】(2017)最高法行申8350號北京京康律師事務所主任、西北政法大學物權與土地研究所聯席所長史西寧律師提醒各位朋友們:
  • 最高人法院案例 | 確認拒收行政賠償申請行為違法的訴訟請求不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
    【裁判文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行 政 裁 定 書(2019)最高法行申1695號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邱永貴,男,1969年11月17日出生,漢族,住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裏區。再審申請人邱永貴因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外區人民政府(以下簡稱道外區政府)確認不履行職責行為違法、行政賠償一案,不服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二審法院)(2018)黑行終100號行政裁定,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由審判員張豔、審判員宋春雨、審判員梁鳳雲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查,現已審查終結。邱永貴向本院申請再審,請求撤銷一、二審裁定,指令二審法院再審本案。
  • 最高法院判例:過程性行為一般不屬於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受案範圍——沈某華訴江蘇省公安廳行政撤銷及履行法定職責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行 政 裁 定 書(2017)最高法行申4409號再審申請人(一審起訴人、二審上訴人):沈志華,女, 1961 年3月21 日出生,漢族,住江蘇省無錫市新區旺莊街道春潮二區216號202室。
  • 行政協議案件疑難問題(一)行政協議是否屬於行政複議受案範圍?
    如楊金華等84人與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民政府行政複議一案再審裁定中(【2019】最高法行申3268號),最高人民法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複議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複議法實施條例》均未明確行政協議爭議是否屬於行政複議受理範圍。
  • 試論我國行政訴訟受案範圍的現狀及完善
    基於此,對於憲法和有關組織法規定的、屬於權力機關職權範圍內的事項,如受理並審查、撤銷行政機關違憲和違法的行政立法事項,目前就不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  (二)受案範圍的確定方式  根據現行《行政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3月10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我國採用了兩種方法規定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範圍,即概括式和列舉式。
  • 最高法判例:針對不履責行為申請行政複議,複議機關作出責令處理的複議決定已實質性改變原行政行為
    換言之,複議機關已經對當事人的複議請求作出實體處理,當事人再對該爭議事項提起行政訴訟即違反了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銜接的制度安排,不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最高法行申1471號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
  • 交警強制檢驗血液行為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
    據此,公安機關應當按照行政案件的程序辦理相關檢測,涉案強制檢測行為應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不屬於依照刑事訴訟法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不屬於該排除事項。上訴人對被訴血液檢驗行為不屬人民法院行政訴訟受案範圍,也不是行政訴訟的審查範圍。三、醉酒駕駛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的行為,是一個雙重性的行為,既是觸犯《刑法》的犯罪行為,也是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違法行為。
  • 最高法判例:行政訴訟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的法定條件並非原告訴訟請求不成立,而是被訴行政行為完全合法
    這是一個行政複議受案範圍的兜底條款,表明如果行政行為根本不可能侵犯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不屬於行政複議的受案範圍。2.(2013)行他字第14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舉報人對行政機關就舉報事項作出的處理或者不作為行為不服是否具有行政複議申請人資格問題的答覆》亦明確規定,舉報人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而舉報相關違法行為人,要求行政機關查處,對行政機關就舉報事項作出的處理或者不作為行為不服申請行政複議的,具有行政複議申請人資格。
  • 最高法明確行政訴訟受案範圍邊界:防止濫訴現象
    中新網2月7日電 最高法今日發布《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行訴解釋》),最高法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江必新表示,《行訴解釋》明確行政訴訟受案範圍邊界,既要解決「立案難」痼疾,又要防止濫訴現象。資料圖:最高人民法院。
  • ​交警強制檢驗血液行為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
    據此,公安機關應當按照行政案件的程序辦理相關檢測,涉案強制檢測行為應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顯然不屬於依照刑事訴訟法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不屬於該排除事項。年修訂)第四十二條第(二)項亦將對違法行為人強制檢驗的行為作為公安機關在辦理行政案件時可以採取的行政強制措施之一。
  • 最高法院判例:村委會侵犯了村民合法權益行為的救濟途徑
    最高法院判例:村委會侵犯村民合法權益行為的救濟途徑——張雲泉訴東陽市政府、東陽市國土局不履行法定職責案【裁判要旨】村民委員會作出的侵犯村民合法權益的行為有兩條救濟途徑:一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二是由鄉、鎮人民政府責令改正。
  • 村委會的自治行為不屬於法院的受案範圍,真的如此嗎?
    實踐中,以「村民委員會的行為屬於村民自治範疇,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範圍」為由拒絕受理針對村民委員會起訴的案件不在少數,那麼該種做法是否合法呢?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干預依法屬於村民自治範圍事項的,由上一級人民政府責令改正。
  • 【行政訴訟最新乾貨收藏】最高人民法院1-25批指導性案例(共143例)中行政訴訟類案例匯總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指導性案例【最新乾貨收藏】最高人民法院1-25批指導性案例(共143例)中行政訴訟類案例匯總>)8.行政登記案件(1例)9.其他行政行為案例(3例)22號:魏永高、陳守志訴來安縣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權批覆案【行政訴訟案例】【關鍵詞】行政訴訟;受案範圍;批覆【裁判要點】地方人民政府對其所屬行政管理部門的請示作出的批覆,一般屬於內部行政行為,不可對此提起訴訟。
  • 最高法判例:當事人訴請已經通過信訪途徑解決,不能再以相同的請求、事實和理由提起行政訴訟
    ,明顯不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行 政 裁 定 書(2019)最高法行申3808號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吳基遠。應當指出的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一條第二款第(十)項規定,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不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