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後沒編制、待遇不高,為何很多博士選擇做博後?

2020-12-17 帥小西De

博士後在普通人眼中「不普通」,如「讀了很多書,啥時候才能讀完」的感覺。同時,也是一個有禮貌、謙虛和羞澀的小年輕。

在博後自己眼中,更多的是覺得自己是個普通人。之前我結識的幾個博後,她們將自己比作「期待轉正的臨時工」,走的「師資博士後」(類似於2年試用期)的渠道。

小西先講個身邊的小故事:

有個同事,之前在德國頂尖研究所做博後。和國內的博後進出站有差異,那邊更加靈活。不足半年,看到我們單位發布的人才引進公告,果斷投了簡歷回來參加試講。

公示後進入體檢程序,她提前放棄之前的博後研究,選擇入職工作。也許,有人覺得這樣放棄很可惜。事實上,她後面的不少博後,多呆2年且成果豐富,回國後發現國內高校招聘條件「水漲船高」,反而留不下來。

小西講這個小故事,是想告訴大家,博後和我們一樣也許為一份好工作而焦慮。或者說,除少量為興趣而做博後的博士,大部分都傾向於提升自己,也想找份好工作啊。

和很多人關注大學教授的收入一樣,普通人也想知道博後的待遇如何。影響博後待遇的最大因素是地區經濟實力,如廣東部分單位的博後待遇是30萬元/年,引進課題組、學校(博管辦)、地方人才補貼等三方承擔。

小西所在的湖南省,大部分學校的博後流動站是按「副教授」給博後發待遇,約10-12萬元/年。當然,博後期間獲批自科青年基金、發表高水平論文等,同樣有高額的科研獎勵。遇到好的團隊,也會有額外的補助,如3000元/月。

企業博後工作站的博後,不受事業單位編制限制,相對普通層次的高校,待遇還會稍高些。比如,小西曾進站做在職博後(沒有2份工資),因有編制不符合當地的人才引進獎勵,無法拿到這個「10萬元」獎勵。

不過,想想我們也拿過一份類似的「安家費」,也不算虧。也許,有人會覺得博後的這個待遇有點低。

事實上,真挺高的。除了名校引進的「特批教授/副教授」,年薪可達20-24萬元/年。普通高校剛入職的講師,待遇還不如同院校的博士後(副教授待遇)。有點小尷尬!

想著博士畢業後求職,也能找份不錯的工作。要進站做博士後的可能原因是什麼呢?

1)成果「不足」,博後期間「湊」。

去年,我們學科新來一個博後的妹子。引進她的團隊帶頭人,對她非常認可,在讀博士期間的研究方向也是團隊所缺的。但是,博士期間她的多篇論文均署名二作(導師一作),不符合人才引進條件。

目前,很多單位成果認定只看一作或通訊,帶頭人就讓她先進站做博後,論文出來後再入職。的確是被大佬看上的人,一年就或博士後資助,發了幾篇高水平論文。相信12月的這次公開招聘後,就是我們的同事啦。

2)提升自己,拓展人脈。

和讀研讀博類似,博後也會有個合作導師。情感沒有研究生那麼深切,但也是一份師生情。很多博士,工作後選擇進站做博後,就是想融入合作導師的學術圈子。

博後進站考核要求不高,甚至說是能畢業的博士生基本都符合條件。想要找到一個好平臺、好合作導師,沒有合適的推薦人很難。

而且,博後基金的「面」很大,相對容易獲得資助。對於一個青年教師,博後資助和青年基金一樣,對於科研起步很有助力。

當然,前文我也提過,很多人碩士、博士階段平臺和導師都不行,直接限制了能力提升和成果產出。藉助博後期間的優質資源(牛老闆、牛平臺),給自己「充電」、「加碼」也是部分博士的選擇。

不過,相信身邊經常會對你說:有機會先「佔個坑」再說,後面的年輕人更加優秀,競爭壓力非常大。我覺得還是挺有道理的,你們覺得呢?

最後,我想說博後也是個普通人,但是一樣「不普通」。期待她們釋放無限的精彩,加油。

相關焦點

  • 為何部分單位引進博後的待遇高過教授?不覺得怪嗎?
    為什麼現在有的單位讀博士後待遇比教授高?您覺得正常嗎?也許,只有在博士畢業後,自己經歷過博後階段才能對這個話題有著更深的感悟。不少博導人好,樂意幫扶自己學。在博士達到畢業要求後,願意放其早點畢業。科研成果不夠,再通過2年博後階段提升。
  • 在國內做博士後到底值不值,待遇如何?
    問:博士將畢業,導師讓繼續做他的博後,校友卻說在國內做博士後不值得。想問一下:在國內做博士後到底值不值,現在國內博士後待遇如何?一般來說,選擇在國內做博士後的朋友大多會有以下三個目的。1、獲得學校的教職有些學校強行要求師資博後,然後博後期間拿到基金和相應的論文就留下。一般而言,這種要求對於不是特別差的博後來說不是特別難。
  • 博士即將畢業,導師建議做博後跟他創業,你們會選?
    2019年10月18日,有個博士生問了我一個很有話題的問題:小西老師,我博士即將畢業。導師說可留下做博後,跟他一起創業,這是一個好的選擇嗎?之前,小西也聊過不少博士畢業求職的話題,大部分進入高校、研究院所轉為科研工作者。在我們做博士後時,博管辦有跨一級學科的要求。當時,遇到你這樣的情況,會採用「掛其他學院/學科」,繼續跟自己導師開展課題研究的。不過,記得2019年看到一個博管辦的文件,不再需要跨學科,可在本學科進站做博後。
  • 「師資博士後」到底值不值得讀,聽聽過來人的建議
    師資博士後和普通的博後最大的不同就是:師資博士後從事的工作和高校教師是一樣的,他們既要承擔一部分高校的教學任務,同時還要完成學校跟每個人籤的考核的科研任務,要求在考核期內達到相應的要求,所以面臨著雙重壓力。很多剛畢業的博士為了能進入科研平臺較好的高校,又苦於自己沒有足夠的論文,就會選擇和高校籤訂師資博後的協議。
  • 如何去國外做博後?
    然而現實中,很多人由於各種原因(比如過高估計了出國的難度、財力有限等),一恍之間,在國內讀完了本碩博,當忽然覺得想出國留學的時候,好像大門已向自己關閉了。 其實不然——你為什麼不選擇出國做博後呢? 事實上,對很多國內博士來說,出國做博後,是我們獲取出國學習/工作經歷的所有方式中,難度最低、回報率最高的一種選擇。
  • 聽說博士後待遇太高了,能有 70 萬?
    >(有機構廣告的)博士後待遇太高非常不正常,70 萬,比美國大多數正教授待遇還高。國內及國際(如慄子中的美國)博後待遇究竟如何?我們來好好扒一扒。70 萬,你到底在哪?小編搜索良久,終於發現了一個「嫌疑」廣告:江西人才引進博士,房補 70 萬。哦,不太切題,不是博後工作啊。
  • 博士後到底值不值得做?你怎麼看?
    需要注意的是,博士後不是學位,而表示的是一段工作經歷。所以,我們一般應該說「做博後」而不是「讀博後」,這一點很多人都搞錯。在我國,取得博士學位是成為博士後的必要條件,但在國外,也有一些不具有博士學位,卻以博士後身份開展工作的研究人員,所以博士後只是科研工作經歷。
  • 今年馬上要博士畢業了,選教職還是選博後?
    已成事實的改變在所難免,歷年的數據有跡可循,對你來說,到底哪種選擇收益最大?做博後無非出於三種考慮。一是為工作,"被"博後。不少重點高校或高端企業在引人時,對高水平的論文數量和科研成果有要求。博士後能一定程度上提供的實驗條件和獨立科研的環境,有利於高質量論文的產出,增加進入心儀單位的籌碼。二是為能力和人脈,主動做博後。許多已經入職高校或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想要就某個研究方向更進一步提升自己,會選擇做在職博士後,類似於出國訪學,都是想藉助好的平臺發一些好文章,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 博士畢業後,你傾向於選擇高校,博後,企業,研究所還是公務員?
    博士畢業後,你傾向於選擇高校,博後,企業,研究所還是公務員?我是理工科在讀博士,所以只談論理工科的情況,文科的可能不一樣。一般來說,博士畢業,首先希望去的,還是高校。當然,高校也有很多種,比如985,211,一本,地方高校,甚至也包括一些專科院校。目前來看,國內博士畢業,直接去地方高校(二本)比較多,只有少數成果特別突出的,能夠去211及以上的學校。學校平臺非常重要,平臺決定了軟硬體的條件。因此,不少博士會為了去一個更好的學校,繼續出國做博後,積累研究成果以及海外工作經驗。
  • 博士後到底值不值得做?| 附:微博排行榜
    博士後,並不是指博士背後的王后,而是指獲得博士學位後,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機構從事科學研究的工作職務,一般是在博士後流動站或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進行研究的人員。需要注意的是,博士後不是學位,而表示的是一段工作經歷。所以,我們一般應該說「做博後」而不是「讀博後」,這一點很多人都搞錯。
  • 各國博士後的待遇解析
    國內博士畢業,一般而言是25-30歲左右居多,很多已到了成家生子階段,在如何選擇博士後時難免會考慮多一些因此,小編根據申請經歷和網絡搜集的資料,簡單談一下各個海外國家博士後待遇, 美國美國大學的學術水平是毋庸置疑的,吸引著全世界的優秀的博士生紛至沓來,因此申請難度來說也是很大的。一般美國大學博後待遇大概4-6w刀年薪,國家實驗室博後大概6-8w刀年薪,當然小編也看到比這個少的,主要看老闆心情了,不過基本足夠一家生活開支,剩多少則看在哪個城市了。
  • 官宣「擴招」,要不要去做博士後?
    02、有點「坑」的博士後,靠什麼吸引博士?儘管關於博士後的吐槽絡繹不絕,但並不影響做博後的人數持續增長,到底是什麼吸引博士們紛紛往「坑」裡跳呢?1.部分高校博後待遇優厚除了刷履歷攢人脈攢資源,做博後還能獲得比博士期間更加豐厚的待遇。博士後待遇過低的問題一直以來都飽受詬病,近年來各地各單位紛紛調整政策,博士後待遇在全國範圍內出現了普漲。
  • 博士的人生轉折點:三線城市二本學校求穩定,還是去國外做博後?
    自認為科研實力一般,在現在的研究所,職稱也上不去,待遇萬年不變,生活壓力較大。目前有小孩,年齡較小,和老婆商量,準備回老家或者江浙一帶的高校發展,或者出國讀博後再回國。最終思來想去,還是是想找個壓力不大,生活和工作能平衡一點的高校,985學校就不妄想了,以我目前的資質,沒有海外經歷,基本很難。
  • 中國博士後們的「錢途」與出路:高薪仍難留人
    國外博士後每年拿多少  從中科院物理所畢業的A博士,正在加拿大的魁北克電力公司做博士後研究。他的年薪是稅前5.6萬加元(約合人民幣29萬元。需交州稅15%,聯邦稅18%),而一般情況下加拿大高校博士後研究人員待遇為年薪4萬加元。  A博士說:「博後工資是彈性制,有一定範圍,具體數目還是自己指導老師來定,北美、歐洲基本這樣。」
  • 博士畢業:工作OR博後?先來看看待遇
    二是博士在校學期期間,在實驗室從事研究工作,其目的是為了獲取博士學位。而博士後則在博士後流動站或科研站工作,更像是一種「科研民工」,專職從事科研或做項目。那麼,博士畢業後有無必要繼續從事博士後研究呢?相信這是大多數博士們畢業後面臨的第一個選擇吧!
  • 博士未來出路該怎麼選?你關心的問題都在這裡
    那麼,博士畢業後應該怎麼選擇?是繼續出國深造還是找國內教職?為何紛紛要出國讀博或做博後?取消編制,畢業去高校還有性價比嗎?小編就目前大家最關心的博士就業問題。整理了部分網友的看法,希望能給準備讀博的你、正在博士階段掙扎的你以及準備博士畢業就業的你一些啟發。同時,也歡迎大家在文末留言和發表自己的看法,我們言論自由。
  • 圍觀,一群博士畢業生曬工資待遇!
    企業:博士應屆生的月薪平均 14000 到 18000,私企或外企可能給到20000,算上年終獎和績效,年薪20萬不成問題。 博後:也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發表的文章數量和質量,一般博士後流動站的薪資待遇5000-8000一個月不等,年薪7萬左右。
  • 博士畢業後的薪資待遇有多少?
    博後:也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發表的文章數量和質量,一般博士後流動站的薪資待遇5000-8000一個月不等,年薪7萬左右。@博士老包博士剛畢業就去了西南鋁,年薪基本在15萬到20萬之間。長安汽車招人分檔次的,海龜或者國內好大學工資會高很多,工資範圍20萬-30萬不等(我知道的人有拿到這個工資的,不代表官方薪資範圍)。國內我們同一批去南南鋁的,工資20w左右。
  • 博士後出站要求嚴格嗎
    放心吧zhanguoshanshan網友:和博士學位論文差不多 文章要求要達到 和博士學位答辯一樣,要答辯 我們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要求博士學位論文一般不超過130頁,博士後論文(出站報告)一般不少於180頁熱心網友:每個學校每個學科點出站要求不一樣
  • 那些畢業後選擇在國內做博士後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有人做第二輪博後,有人去普通高校教書,有人報考公務員,有人到工業界發展,經過博士後階段的洗禮,更能明白自己適合做什麼。 談情懷,也要談歸屬感和待遇 博士後人員不僅在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方面作出了獨特成就,也在國內和國際科研網絡中起到重要的橋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