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趙瑞頎:在線教育的艱難B面與破局
根據朋友介紹,我們在北京採訪了在線教育領域知名操盤手、某知名線上業務負責人趙瑞頎,以下是經過經過趙瑞頎同意,公開的採訪全文。
記:您對在線教育目前的發展現狀是什麼看法?
趙瑞頎:在並不漫長的在線教育發展史裡,前僕後繼加入其中的人和錢都不少。
正是這些充沛的資源,讓這個行業5年的時間,走完了20年的道路。不管是在人才儲備、商業模式還是社會價值上,都有了相對紮實的沉澱:關於流量、教研、產品、續費等等一系列的業務道理,甚至實現了路人皆知。
慢慢地,在線教育行業也有了大量的成果:
美國東部時間2019年6月6日,跟誰學上市了;
VIPKID、作業幫、猿輔導,一輪又一輪震撼的融資金額公布了,5億美元!7.5億美元!10億美元!
知識付費、大語文、啟蒙、成人財商,這些行業的創業公司傳來盈利的信號了;
單從這些信息來看,在線教育行業似乎在短短幾年內就站穩了腳跟。
但我們把目光橫向拉開,我們會發現其中危機四伏:
除了跟誰學,行業裡第二家上市公司在哪裡?好像暫時並不知道;
能夠規模化盈利的在線教育公司,是否可以說出2家?什麼時候能夠把所融資金轉化為品牌和利潤?遙遙無期;
盈利的創業公司非常脆弱,往往前一年傳來盈利的信號,還沒過一年,便開始謀求轉型。
整個行業,都在自救,都在尋找那個破局之機!
記:您認為破局之機會在哪裡呢?
趙瑞頎:破局之機藏在行業大趨勢內,而推動問題解決和發展的關鍵大趨勢,來源於這個行業長期、持續的供需矛盾,凡是可以解決或者緩解這個矛盾的商業邏輯,就是破局之機。
教育行業的供需矛盾主要集中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1、流量乙方價高和產品甲方盈利的矛盾:競爭激烈、流量成本居高不下,體驗到正價轉化率沒有突破性進展,導致淨利潤非常微博,營收稍有波動淨利潤就大幅下滑;
2、產品利潤目標和用戶支付力的矛盾:因為先天存在的流量成本問題,在線教育一直以千元課程的方式存在,並沒有找到下沉到縣級以下城市的辦法,市級以上用戶付費人數往往佔到全部用戶80%以上;
3、以人為單位開展的服務可控性弱和規模化的矛盾:在商言商,高效逐利的前提是標準化,但是在線教育公司們在產品和服務上,一直都沒找到標準的辦法,往往伴隨著規模擴大的是服務下降;
4、用戶對學習效果的期待和線上體驗感弱的矛盾:不買課原因的調研中,體驗不佳和信任不強的佔比依然居高不下,持續佔到不滿意原因的40%以上;
5、行業門檻低和創業公司不能把利潤轉化為門檻的矛盾:有利潤的創業公司往往有半年盈利後發現行業熱度變高,還沒形成壁壘就有了競爭,突然就不賺錢了;
記:針對於這樣的供需矛盾,您認為怎麼解決呢?
趙瑞頎:如果行業欣欣向榮,只是一些企業出現問題,我們通過結構化的方式將業務進行拆解,和行業龍頭進行對標,總是能找到問題的。
如果是一個行業都不持續和規模化盈利,或者只有1家能夠做到,那意味著是整體業務邏輯的問題,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需要去繼續答案。
在線教育因為高毛利、門檻低、需求看似太剛性,讓在線教育輕而易舉地有著較高的起手勢能,但也因此導致競爭過於激烈。
所以行業呈現出劇烈變換的狀態:
不管是知識付費、大語文、啟蒙,還是現在的成人財商,乃至跟誰學,或通過錄播課或大班直播,解決了產品層面的標品問題。但是依然在短暫的盈利後獲客成本急劇提升,跟誰學暫時挺住了,大多數的機構由盈轉虧。
這背後的本質問題是:順行業風口而起的公司做好了標品化的產品,卻沒有標品化的服務或營銷勢能把自己從盈利變成品牌,便隨著競爭玩家的增多而迷失。
這也是線上教育為什麼不存在「學英語到新東方、學數學到學而思」這樣的金字招牌的原因。
這裡的核心問題都指向了1個點——組織管理問題
機構並沒有通過組織管理,實現3大經營問題的解決:
1.不僅實現產品標品,還能實現服務標品;
2.把短期利潤轉變為品牌勢能;
3.A項目實現利潤和品牌的形態下,B項目的推進和成功。
這3大問題構成了企業經營過程中困難的局!
明確了局是什麼,再通過組織管理的思考,帶著手頭的人和資源,搞定人,搞定事,能實現「破局而出」的勝果。
記:目前在線教育領域有特別多的創業公司,您可以為這些創業公司提一些建議麼?
趙瑞頎:其實不僅僅是創業公司,上述問題是貫穿公司發展始終的,我把公司分為在4個不同的階段,有著不同的解決方案。
對於創業公司而言,也即我定義的第一階段公司,主要用業績管理,一般這種公司是小公司,只有努力完成業績,公司才能活下去。
這樣的小公司如果在一個還沒有擁有「標準」和「標品」的領域內,大家競爭和比拼的誰能更早產出「爆款標品」;
而在已經擁有「爆款」的領域內創業,小公司想要切入依然存在可能,而且通過「參考和借鑑」的方式很快能夠複製出一款更好的產品,可以直接以暫時的行業龍頭的各項指標作為自己的業績方向,但是對於啟動資金的要求將會更高,比拼的是是否可以在錢花完錢追上行業龍頭;
如果在一個已經擁有品牌型企業的領域,那就要拼差異化了,類似樂純之於酸奶行業。
當然,在目前在線教育的各細分行業下,還沒有企業把產品做成品牌,還沒有到品牌型的競爭層面。
這個階段業績管理的核心會放「可量化」和「必須有」上面:
「可量化」的管理才叫科學管理;「必須有」則是指哪怕目標定錯了,也需要一定有目標。並且是變成具體的、數位化的目標。
在標準和標品誕生的賽道,可能教研、教學、供給和服務交付才更容易成為一家公司的內核。例如十多年前慢慢熬教研和教學的好未來。相反,產品交付已經標準化的賽道,營銷層面的比拼才更容易成為主旋律。例如現在的K12賽道。
這個階段可以理解為往後要走的道路中最為簡單的環節了,沒有這一項的基本功後面的道路幾乎無法前行。我們必須要將可量化的指標明確地加之於各個部門並拿到結果。
這個階段的企業不求產品多麼的差異,核心要鍛鍊自身的思考能力。我們在企業發展的未來要面對的事情越來越多,網際網路時代下的未來越來越未知,如果沒有核心的思考力,就算運氣好跑出了雛形,未來也是有限制的。舉個例子,現在整個市場上都在用一二三四五線城市對用戶劃分,這真的科學麼?從真正的數據來看,科學的劃分應該是以行政級別劃分的,市區大於縣,每個公司都可以去後臺看看自己的用戶畫像,三門峽這種四線城市,市區裡用戶的轉化率並不比哈爾濱或呼和浩特低,相反,很多二線城市下面的縣照樣不如四線城市的市區,如果我們單純以一二三四五線去做流量投放,就是用更貴的投放額獲得了質量更低的例子。基於這個認知,在流量側我們就可以有更明確的目標和手段,我們把騰訊和頭條的投放後臺中,縣級別以下的全部剔除,僅保留市級以上的用戶,對於不需要每天百萬投放量大創業公司來說,是最為穩妥的投放方式了,轉化率能高出10%
認知深度,才決定了一個企業能不能走得長遠。
記:還有3個階段的公司您認為是哪些呢?可以具體說說麼?
趙瑞頎: 第二階段的公司已經在市場上站穩腳跟,要重內部管理。他們在發展道路上也遇到了強勁對手,開始考慮如何與人博弈。大家競爭和比拼的是如何把商業利潤轉化為品牌,而這隻有把營銷+服務交付同時實現可規模化+標品化,擁有規模化下穩定的體驗轉化、續費和轉介紹率,一款產品或一家公司的想像力才能被打開。
這個階段的核心是把短暫的勝勢能夠成為品牌,量化成指標的話,就是:GMV、續費率和轉介紹率。
務必記住,這個階段的企業規模從小到大,並且面臨著要麼突破要麼死亡的困局,業績管理需要有1大基石:壓力管理。
日本先天條件不好,資源條件也比較貧瘠的情況下,但是卻成為了經濟強國,就是因為他們有生存的壓力。作為企業也是,選擇了壓力管理,領導者就要有所準備:必須施加足夠的壓力,企業才能成長的快和好。但也一定要注意的就是壓力要適度,給與下屬高壓力的情況下,一定要懂得壓力管理的邏輯:一方面要不斷地試探壓力是不是過大;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下屬數據造假。
壓力過大對所有員工都不好。特別是現在很多企業有鞭打快牛的現象,幹的越多越好,後面的壓力越大,這直接導致了優秀下屬和領導的博弈,反而讓優秀下屬的努力程度出現下降的情況。壓力過大的快牛,牛就會出現走人和耍賴的情況。
同時針對第二方面,在下屬產生造假動機之前,老闆就能就能及時發現問題,幫助下屬調配資源,想辦法幫助下屬解決:也即給下屬助推,因為對於某一個個人來說,定了目標卻勢單力薄,容易一籌莫展。但是當他身後始終有一個後援力量的時候,高目標可能就不再高。
一個是壓力,一個是動力。相輔相成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作用,取捨之間才見領導力之高低。
第三級的公司重邊界管理,這樣的公司已經有了一些知名度,樹大且具有更穩的根基,並需要在A項目擁有利潤和品牌的形態下,實現B項目的推進和成功。但與此同時,由於做的東西更多,在人才和內部協調上會遇到非常嚴重的供不應求的問題,人才難以滿足業務發展需要。
這個階段的管理,必須要擁有提高資質平庸的人或團隊的效能。有些人經常認為,認知決定行動,只有認知到達了一定的階段才會有好的產出;但是在實際情況下,人才的稀缺性、企業規劃的挑戰性、員工成長的不確定性,會讓我們不得不去用一些認知不到位的人。
這時,我們要思考:一個員工對公司是否起到積極影響,我們可以從2個維度判斷,1個是積極性,2是批判性思維,任一都可。我們核心要抓的是員工的積極性,因為相對於批判性思維而言,這是較較易的可變量。實現這一點的核心是員工在公司體系下的位置,企業把員工在財務報表上可以放在費用欄目,但是在領導的心中,必須要把員工看做是資產而不是負債,並認識到員工情緒是重要生產力,負面情緒的堆積會產生破壞力。以此提高平庸員工的團隊效能。
除此之外,每個組織都充斥著企業發展的前一階段留下來的很多固有規則,任何組織內部都有很大的內在慣性,常規的流程結構很難被打破,大多數人都是基於固定的條條框框想事情。
但是管理者、被管理者和管理環境時刻在變。
所以組織需要不斷的進行流程再造,通過不斷地重新認識組織中的那些固有準則,並改變制約了效率更高的過時流程,來改進現有流程,要更早地發現流程中的問題,進行不斷的小的改造,不至於積累出大的流程問題。
第四級的公司是明星公司重價值觀管理,類似於谷歌、阿里、騰訊,在各自領域內建立了商業壁壘,作為公司而言非常成功,除此之外又向社會輸送各自多元化的產品,這背後更是文化和價值觀的輸出,這是最高級公司的活法,也只有到達價值觀的輸出,才能讓公司活得更久更好。
在線教育行業暫時還沒有走到這一步的玩家,暫時就不討論了。
記:您對在線教育的管理者有什麼想要說的麼?
趙瑞頎:我們也必須認識放到,管理本身也就是一個局,我們用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破了一個局,也會帶來一個新的局。千萬不要有「怎麼怎麼樣就好了」的想法,管理和破局工作不會一勞永逸。
管理者、被管理者、管理環境始終處於變化的狀態,也即事情的本質都體現在變化之中,只有理解了變化,才會真正把握事情的本質和邏輯,成為合格的領導者。
具體的術、方法在這裡便不多展開。因為所有的「術」都是基於公司目前不同「道」的情況下的不同表現,比如說社群銷售很多公司都在做,但是在不同的公司的「道」下,有些「術」可以成功,有些就不可以。我們還是要通過管理的方式不斷實現破局的結果。
回顧過去的在線教育,大致可以總結為「複製線下教育」、「用錯位競爭法,找巨頭不在的市場並嘗試」、「用借鑑法,快速複製市場上有成功結果的項目」,隨著做的越多,認知和方法論一定是更多的;玩家更多,頂層思路各不相同,在源源不斷的資本加持下,也必然會有成功跑向市場的企業存在。
整體而言在線教育這個行業處在一個中前期的歷史狀態裡,依然給到了創業者機會,也給到了局中之人深刻的壓力。誰能更聰明地管理,更前瞻地規劃,也就決定了誰能走上增長之路。
————————————————-
編者按:在線教育行業一直以黑馬雲集、巨頭並進的姿態呈現於世人,2020年的疫情更是把在線教育行業滲入度拉高到歷史峰值。這是時代的選擇,紅利既屬於奮不顧身的創業者們、期盼未來的員工們,更屬於這個億萬希望獲得更優質教育的家庭們,這是必然的趨勢,我們都在親歷和見證真正的在線教育大時代來臨!
「本文為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鳳凰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