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紅書聲》第六十二期:多少年季節輪迴,多少個春夏秋冬,似那紅燭燃燒著亮麗的生命,奉獻幾多血和汗,不求青史留英名,用真情傳播著智慧的火種,就象那春蠶獻出一生的忠誠。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育紅書聲》欄目,我是本期朗讀者吳芸,今天我為大家朗讀彼得·基·貝得勒的作品《我為什麼要當老師》。
——彼得·基·貝得勒
我為什麼非教書不可?是因為我喜歡當教師的時間安排表和生活節奏。七、八、九三個月給我提供了進行回顧、研究、寫作的良機,並將三者有機融合,而善於回顧、研究和總結正是教師素質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幹這行給了我多種多樣的「甘泉」去品嘗,找的書籍去研讀,到「象牙塔」和實際世界裡去發現。教學工作給我提供了繼續學習的時間保證,以及多種途徑、機遇和挑戰。
然而,我愛這一行的真正原因,是愛我的學生。學生們在我的眼前成長、變化。當教師意味著親歷「創造」過程的發生——恰似親手賦予一團泥土以生命,沒有什麼比目睹它開始呼吸更激動人心的了。
權利我也有了:我有權利去啟發誘導,去激發智慧的火花,去問費心思考的問題,去讚揚回答的嘗試,去推薦書籍,去指點迷津。還有什麼別的權利能與之相比呢?
而且,教書還給我金錢和權力之外的東西,那就是愛心。不僅有對學生的愛,對書籍的愛,對知識的愛,還有教師才能感受到的對「特別」學生的愛。這些學生,有如冥頑不靈的泥塊,由於接受了老師的熾愛才勃發了生機。
所以,我愛教書,還因為,在那些勃發生機的「特別」學生身上,我有時發現自己和他們呼吸相通,憂樂與共。
四度春風化綢繆,幾番秋雨洗鴻溝。黑髮積霜織日月,粉筆無言寫春秋。這就是一個教師的人生寫照,唯有育萬千桃李,方能顯人師之光輝。《育紅書聲》欄目又要和大家說再見了感謝您的聆聽,咱們下期再見!
育紅小學英語一級教師:1999年9月參加工作,大學本科學歷。1999年7月畢業於鳳崗師範學校,2018年9月調任至育紅小學。任職期間個人在參加遵義市初中組指導初二學生全國英語知識競賽一等獎,初一學生寫作競賽中榮獲市級一等獎;獲得縣級優質課競賽二等獎,縣級青年教師技能大賽二等獎,三筆字比賽縣級一等獎。
教育格言:唯有愛才能產生教育的奇蹟,伴隨著愛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吳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