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90後留英女博士:不回國減少風險,幫中國同學協調口罩

2021-01-12 今日讀創

從小在廣州長大的臧子齡是英國克蘭菲爾德大學的在讀博士生,近日,身在英國的她告訴南都記者,留英期間,她作為克蘭菲爾德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在當地防疫物資緊張的情況下,協調訂購了一批口罩等防疫物資,「零差價」轉售給中國留學生。除此之外,她和學聯的小夥伴們還為留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們提供心理疏導、物資採購等服務,在海外與同胞守望相助。

生於1993年的臧子齡目前在英讀博

賒帳幫當地留學生聯絡口罩,零差價轉售半天賣完

來自廣州的臧子齡是英國克蘭菲爾德大學環境水工程專業的在讀博士。疫情在全球蔓延,海外留學生的安全和健康備受關注,有人選擇回國,臧子齡則留在了英國。

臧子齡告訴南都記者,她所在的克蘭菲爾德大學距離英國倫敦約80公裡,目前暫時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學校已經停課,該校有約400名中國留學生,大多數中國留學生沒有回國。

她在全英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擔任副主席,也是克蘭菲爾德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下稱「克蘭菲爾德學聯」)的主席。英國疫情來襲,身為中國學生學者組織的負責人,她的肩上又多了一份責任。

早在今年2月,英國多地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資在線上線下均出現脫銷的情況。

作為中國學生學者組織,克蘭菲爾德學聯能做點什麼?臧子齡告訴南都記者,為了儘快讓當地留學生獲得防護物資,克蘭菲爾德學聯3月中旬訂購了一批一次性醫用口罩和免洗酒精洗手液,不加價轉售給當地中國留學生。

她還向南都記者透露了這批物資背後的故事:這批物資是他和小夥伴們向一名經銷商賒帳買來的。

身著橙色毛衣為臧子齡

臧子齡向南都記者介紹,當時英國海關對入境的防護物資嚴加管控,加上物流受疫情影響嚴重,他們難以從國內或英國周邊國家購入防疫物資,她只能輾轉從當地的進口經銷商處尋找貨源。

「不僅要找到質量過關、價格合理的物資,還要找到可以先賒帳拿貨的商家。」她告訴南都記者,克蘭菲爾德學聯沒有多餘的周轉資金,只能等籌集的物資賣出收到貨款後,才能向商家付款。

3月中旬,當地一名商人向他們伸出援手。臧子齡和小夥伴們徵集了當地留學生的物資需求後,按需按量向這名商人訂購口罩、免洗酒精洗手液等物資。這名商人也同意,等到學聯將這批商品轉售出去、收回貨款後,再向其付款。

臧子齡告訴南都記者,特殊時期,防護物資漲價嚴重,這名商人報價相對合理:每10個口罩售價6英鎊(約52.8元人民幣),每瓶免洗酒精洗手液售價5英鎊(約44元人民幣)。

3月31日,克蘭菲爾德學聯收到了這批物資,他們立即通知同學們到貨了,由學聯不加價「零差價」轉售。當地時間3月31日晚,臧子齡告訴南都記者,不到半天時間,3000隻口罩全部被中國留學生同學買完了。待到收回這筆貨款後,他們也可以向那名答應可以賒帳的商人付貨款。

在這期間,臧子齡和克蘭菲爾德學聯的小夥伴們聯絡、組織、轉售這批物資,他們沒有賺錢,卻感受到與留英的中國留學生同學們守望相助的力量。

廣州長大潮州讀書赴英留學四年,為減少風險決定不回國

臧子齡生於1993年,是黑龍江人,從小隨父母於廣州生活。2015年從廣東潮州讀完本科後到英國留學。

海外疫情暴發以來,曾經在潮州學習時的師友同窗紛紛向臧子齡發來問候,這讓她倍感溫暖。

在潮州上學四年期間均擔任學校團委會幹部,臧子齡對學校社團組織等的學生工作再熟悉不過。如今已是博士三年級的臧子齡即使學業繁忙,她對沒有任何收入和物質回報的學生工作依然樂此不疲,因為學聯的「鄉音」讓她在異國他鄉感受到家一樣的溫暖。

克蘭菲爾德大學

臧子齡向南都記者回憶,2016年,其在利物浦大學攻讀碩士時,身邊的老師同學極少有華人,大多數時間沉浸在英文環境中,甚至一度無法流暢地表達漢語。

「那時只有在跟父母通話時才講普通話,一掛線我就覺得自己非常孤獨,非常想家。所以當決定留在英國讀博士時,我選擇加入了學校中國留學生團體——克蘭菲爾德學聯。」臧子齡說。

近來,克蘭菲爾德學聯和中國留學生們「抱團取暖」,在物質上給予幫助之外,也在情緒上予以疏導,驅走了不少中國留學生對疫情的惶恐。

「我們了解國內疫情的發展過程,所以大家對英國的新冠肺炎防控措施產生擔憂是正常的。」臧子齡告訴南都記者,有同學一度陷入恐慌,克蘭菲爾德學聯的小夥伴們成了這些同學的情緒「樹洞」:他們安慰道要冷靜對待疫情,如果暫時不能回國,那就按照中國專家建議的防護方式保護好自己,待在宿舍儘量不要外出。

此外,學校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周邊小超市的品種數量有限,同學們有時需要驅車半小時到英格蘭中部的購物中心才能買到足夠的生活用品。疫情期間,為了減少出門次數,減少搭乘公交的頻次,不少留學生囤的生活物資並不豐富。臧子齡和其他學聯小夥伴也常常當起「臨時買菜志願者」,自駕替同學們採購生活必需品「囤貨」。

偶爾有同學上報有發熱、咳嗽等症狀,作為克蘭菲爾德學聯主席的臧子齡也要第一時間將情況上報中國駐英大使館、學校和當地醫療機構。所幸,直至目前克蘭菲爾德大學的中國留學生無一被感染。

疫情之下,不少留學生選擇回國,臧子齡則留在英國。「面對目前的疫情形勢,我認為回去20多個小時的路途也有很大的感染風險。」臧子齡告訴南都記者,英國疫情發展至今,她沒有回國的打算,一方面是為了避免在回國途中被感染,另一方面擔心回國後會耽誤學業。她告訴南都記者,離畢業大約還有一年時間,她不想因此次回國耽誤自己的學業。「只要自己做好防護,選擇留下來應該也是一個相對安全的選擇。」她表示。

據新華社消息,4月2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民航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首批30餘萬份、約300噸「健康包」物資按計劃將於4月10日完成運輸,將運往包括英國在內的共12個國家46個使領館,之後再分發給當地留學生。

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也在發布會上表示,大多數留學人員按照世衛組織和國家疾控中心的權威建議,秉持「非必要、不旅行」的原則選擇留在當地,這有助於避免倉促回國引發交叉感染,或者因為中轉國家的邊控措施而中途受阻,也可以避免後續對學業籤證可能產生的一系列影響。

來源:南都記者 向雪妮

相關焦點

  • 幫同學協調口罩,成夥伴情緒「樹洞」
    受訪者供圖從小在廣州長大的臧子齡是英國克蘭菲爾德大學的在讀博士生。近日,身在英國的她告訴南都記者,留英期間,她作為克蘭菲爾德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在當地防疫物資緊張的情況下,協調訂購了一批口罩等防疫物資,「零差價」轉售給中國留學生。除此之外,她和學聯的小夥伴們還為留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們提供心理疏導、物資採購等服務,在海外與同胞守望相助。
  • 疫情下,留學生是應該回國還是繼續留在英國呢?
    如果90後和00後沒有聽過什麼叫「活在陰影下」,或許開始有所感受。畢竟最近有些文章真的很會製造恐慌。選擇一:回國!但是回國也不容易,面臨一系列問題:1. 沒有口罩或買了假口罩,回國途中可能增加得病風險。2. 機票巨貴無比!
  • 留學生該不該回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回應:儘量減少長途旅行
    我是駱奕泳,來自上海,是帝國理工學院數據科學專業的研究生,我和部分同學現在選擇留在倫敦,考慮到中國大使館和英國的學校時刻都在關心我們,我們已經根據國內傳授的知識完善了自己的防疫準備,面對疫情的風險還是比較小的,我們對英國社會正在加強的一些防疫措施和醫生的專業水準也都是有信心的。更重要的是我們堅信,萬一有緊急的情況發生,祖國母親一定會竭盡全力救援我們這些留在英國的學生。
  • 回國路艱難,是回是留?留學生們的真心建議!
    而加拿大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每天確診的數字不斷飆升,魁省所有學校都停課,甚至有可能要到秋季才能複課……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中國赴歐美地區的留學生紛紛購買機票回國,往返自加拿大和中國的航線一票難求,有麥吉爾大學的同學表示,她好不容易買到回國的機票,雖然要轉好幾次飛機,票價1萬多元人民幣,總比多倫多直飛上海的機票暴漲至3萬元人民幣好多了。
  • 回國,還是繼續留在海外?這些留學生經歷了什麼?
    就在彬彬與校方交涉要求對室友進行隔離時,在義大利中部一所藝術院校讀美術設計專業的嬌嬌和她的中國同學,因為是否可以戴口罩上課一事,與授課教授發生了爭執。「那些堅持申請佩戴口罩上課的同學的要求遭到拒絕後,學校同意他們可以不去教室上課。」
  • 15000名在英小留學生: 回國長途輾轉,留英缺少監護 | 南方周末
    2月上旬,國內疫情形勢不斷嚴峻,何敏身邊陸續有家長把機票退了,希望孩子能留在相對安全的英國。何敏沒退票,而是持續關注英國疫情的發展。晨晨在英國西南部一所私立寄宿制學校讀小學六年級。學校裡,老師提醒同學們多做手部消毒。何敏寄去了12個口罩,但兒子沒用上。晨晨接受南方周末採訪時說,在學校裡,戴口罩就表示自己生病了,就不能去上學了。孩子們開始感受到不一樣的對待。
  • 【英國留學】疫情期間,英國留學生該不該回國?
    消毒防範的物資和生活必需品是否準備充足(比如足夠的口罩以及消毒劑)如果你已經確定不回國,那麼接下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準備好自己生活所需物資,做好宅家1-3個月的準備。快檢查一下你的醫療用品、日用品已經充足了嗎?口罩:目前專業的防護口罩已經很難買到,對於同學們來說,使用一次性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即可。
  • 口述|從義大利回國的中國留學生:超市老闆曾阻止我戴口罩
    當時義大利極右翼政黨在宣傳認為,戴口罩隔離的方法,是非藥物幹預,「很不科學、很原始,沒有道理」。大家就如同之前在新聞裡看到的一樣,不願意戴口罩。我去街上買個菜也會遇到不友善的行為,比如朝我吐唾沫、小孩兒追著我、圍著我咳嗽等等。2月25日,受訪者從家的窗口可以看到,街上幾乎沒有人戴口罩回國前,還有一件事情讓我印象深刻。
  • 強制口罩令!英確診近3萬,十大重災區排名出爐!
    :醫療和心理救助平臺與資源01.外交部:4月2日增加臨時航班,赴英助海外學子回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今天(4月1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考慮到當前英國疫情形勢以及當地中國留學生面臨的各種困難,外交部正在積極協調民航等部門
  • 買了十幾張機票花費近40萬,留學生輾轉三天三夜回國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數據,2018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突破60萬。疫情蔓延全球,他們有些選擇回國,有些選擇留守。四位留學生,跟我們講述了他們的回國經歷。直到停課後,我才敢戴上口罩王銘妍在法國聖埃蒂安讀大一,這是一座人口不到兩萬的小城,華人並不多,學校只有四五個中國留學生。疫情在歐洲蔓延之初,幾乎沒有國家足夠重視。
  • 留學生回不回國?回國後怎麼辦?不回國怎麼辦?這篇全有
    一周以前,我坐在學校的學習室裡,聽小組成員裡的美國同學開玩笑地說要賣口罩致富。一周以後,口罩、消毒洗手液以及酒精成為了新晉「奢侈品」。越來越紅的北美洲,讓人心生退意。摘下舊口罩時屏住氣,馬上把新口罩帶上,這都得事前準備好。注意:帶口罩的步驟與上面相反,最後戴手套!以上防護措施雖然麻煩,但一路嚴格防護會大大降低風險。
  • 洛杉磯加大留學生回國上網課:同學、教授間互動減少
    他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回美國,但洛杉磯的公寓還在付房租,期望房東能在續租時給減少租金。 因新冠肺炎肆虐,洛杉磯加大在3月20日左右通知學生線上授課,很多中國留學生因此想買機票回國。"因為線上授課,所以可以出於安全考慮,回中國上課," Tim說。但在網課政策出臺之後,機票比較難買到。
  • 北京通報典型病例:密切接觸有發熱症狀同學還不戴口罩 留美學生...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王某某在美國出現發熱症狀前,曾密切接觸過有發熱症狀的同學,但在此期間一直未戴口罩。3月13日,王某某與另一名同學同時出現了發熱症狀。龐星火說,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比較強,引起聚集性發病的風險高。這例病例提示境外留學人員要做好自身防護,科學戴口罩,注意手衛生,既保護自己,又有益於公眾健康。如果發現周圍有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的人員,應避免接觸,佩戴好口罩。
  • 在韓中國留學生:我們為什麼留在韓國
    為做好留學生們的堅強後盾,中國駐韓使館開展了多項具體工作。比如,聯繫、推動奮韓網和韻達快遞公司分批向留學生免費發送口罩,還與國內聯繫協調籌措防護物資,向同學們發放裝防疫物資和防疫指南的「健康包」。邢海明還給有中國留學生的韓國254所大學校長寫親筆信,敦請校方照顧好中國學生,幫助同學們解決學業、宿舍、籤證等方面的實際問題。
  • 等深線|回國機票上的青春與哀愁
    「買直飛是不可能了,使館包機的票我也是買不起的。」於是趙瑞買了到韓國轉機的機票,8000多元,「雖然不確定能飛」。買完機票後,趙瑞還剩下1.6萬元,這將是她剩餘3個月的生活費以及回國隔離的費用。她說,最近看到其他同學買了幾萬元的機票,有的同學哭著向家長要錢買票,家長也說多少錢都要回來。不過趙瑞不敢告訴父母。「我不捨得花他們的血汗錢,也不忍心讓他們為我擔心。」
  • 旅英日記|倫敦留學生決定不回國,囤了2袋米,和室友分開用廚房
    我是來自山東濱州的24歲女生,去年英國留學研究生畢業後,留在倫敦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疫情發生以來,我關注的焦點從國內到身邊,也記錄下疫情下的英國情況。但是當時亞馬遜的口罩溢價還沒那麼嚴重,我當時花費了10磅買了100個口罩。本來是想寄回國的,但是因為父母那邊已經有口罩所以就沒有寄,而後來我發現這批口罩是不符合標準的,只有三層無紡布。此時英國的疫情還沒嚴重起來。
  • 那些不靠譜的留學生們:回國前不戴口罩跑步,回國後接二連三確診
    那些不靠譜的留學生們:回國前不戴口罩跑步,回國後接二連三確診 每天,當我在瀏覽新聞的時候,我總會無比慶幸我生活在中國這樣一個偉大的國家。
  • 留英女生:我為什麼不回國?
    隨著英國疫情日漸嚴峻,國境封鎖,中國留英學生的疫情防護格外引入關注。他們的狀態如何?中國援英醫療隊提供了哪些幫助?長安街知事今日連線中國留英學生白桃,講述她在英國的戰「疫」細節。白桃的父母起初和別的父母一樣,催促她買機票趕緊回國,但看到有人在從英國返回中國的過程中感染的新聞,他們就不催了。「現在我待在學校宿舍不出門,做好日常防護,他們反而更放心。」
  • 海外40萬中國留學生:隔離、上網課、趕due,沒有回國也不遺憾!
    因為疫情,我們大學所有的DDL都推遲了一周,算是減少了部分壓力吧。我的家人每天視頻也讓我趕緊回國,思考萬千,我想我們還是要保持冷靜平和的心態,下面是我的4點思考:1. 不要感覺回國成逃難似的。畢竟在美國,我們這裡也有很多為我們擔憂的同學,負責任的老師,還有美國很多同學的鼓勵。
  • 海外40萬中國留學生:隔離、上網課、趕due,沒有回國也不遺憾
    因為疫情,我們大學所有的DDL都推遲了一周,算是減少了部分壓力吧。我的家人每天視頻也讓我趕緊回國,思考萬千,我想我們還是要保持冷靜平和的心態,下面是我的4點思考:1. 不要感覺回國成逃難似的。畢竟在美國,我們這裡也有很多為我們擔憂的同學,負責任的老師,還有美國很多同學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