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在廣州長大的臧子齡是英國克蘭菲爾德大學的在讀博士生,近日,身在英國的她告訴南都記者,留英期間,她作為克蘭菲爾德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在當地防疫物資緊張的情況下,協調訂購了一批口罩等防疫物資,「零差價」轉售給中國留學生。除此之外,她和學聯的小夥伴們還為留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們提供心理疏導、物資採購等服務,在海外與同胞守望相助。
賒帳幫當地留學生聯絡口罩,零差價轉售半天賣完
來自廣州的臧子齡是英國克蘭菲爾德大學環境水工程專業的在讀博士。疫情在全球蔓延,海外留學生的安全和健康備受關注,有人選擇回國,臧子齡則留在了英國。
臧子齡告訴南都記者,她所在的克蘭菲爾德大學距離英國倫敦約80公裡,目前暫時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學校已經停課,該校有約400名中國留學生,大多數中國留學生沒有回國。
她在全英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擔任副主席,也是克蘭菲爾德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下稱「克蘭菲爾德學聯」)的主席。英國疫情來襲,身為中國學生學者組織的負責人,她的肩上又多了一份責任。
早在今年2月,英國多地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資在線上線下均出現脫銷的情況。
作為中國學生學者組織,克蘭菲爾德學聯能做點什麼?臧子齡告訴南都記者,為了儘快讓當地留學生獲得防護物資,克蘭菲爾德學聯3月中旬訂購了一批一次性醫用口罩和免洗酒精洗手液,不加價轉售給當地中國留學生。
她還向南都記者透露了這批物資背後的故事:這批物資是他和小夥伴們向一名經銷商賒帳買來的。
臧子齡向南都記者介紹,當時英國海關對入境的防護物資嚴加管控,加上物流受疫情影響嚴重,他們難以從國內或英國周邊國家購入防疫物資,她只能輾轉從當地的進口經銷商處尋找貨源。
「不僅要找到質量過關、價格合理的物資,還要找到可以先賒帳拿貨的商家。」她告訴南都記者,克蘭菲爾德學聯沒有多餘的周轉資金,只能等籌集的物資賣出收到貨款後,才能向商家付款。
3月中旬,當地一名商人向他們伸出援手。臧子齡和小夥伴們徵集了當地留學生的物資需求後,按需按量向這名商人訂購口罩、免洗酒精洗手液等物資。這名商人也同意,等到學聯將這批商品轉售出去、收回貨款後,再向其付款。
臧子齡告訴南都記者,特殊時期,防護物資漲價嚴重,這名商人報價相對合理:每10個口罩售價6英鎊(約52.8元人民幣),每瓶免洗酒精洗手液售價5英鎊(約44元人民幣)。
3月31日,克蘭菲爾德學聯收到了這批物資,他們立即通知同學們到貨了,由學聯不加價「零差價」轉售。當地時間3月31日晚,臧子齡告訴南都記者,不到半天時間,3000隻口罩全部被中國留學生同學買完了。待到收回這筆貨款後,他們也可以向那名答應可以賒帳的商人付貨款。
在這期間,臧子齡和克蘭菲爾德學聯的小夥伴們聯絡、組織、轉售這批物資,他們沒有賺錢,卻感受到與留英的中國留學生同學們守望相助的力量。
廣州長大潮州讀書赴英留學四年,為減少風險決定不回國
臧子齡生於1993年,是黑龍江人,從小隨父母於廣州生活。2015年從廣東潮州讀完本科後到英國留學。
海外疫情暴發以來,曾經在潮州學習時的師友同窗紛紛向臧子齡發來問候,這讓她倍感溫暖。
在潮州上學四年期間均擔任學校團委會幹部,臧子齡對學校社團組織等的學生工作再熟悉不過。如今已是博士三年級的臧子齡即使學業繁忙,她對沒有任何收入和物質回報的學生工作依然樂此不疲,因為學聯的「鄉音」讓她在異國他鄉感受到家一樣的溫暖。
臧子齡向南都記者回憶,2016年,其在利物浦大學攻讀碩士時,身邊的老師同學極少有華人,大多數時間沉浸在英文環境中,甚至一度無法流暢地表達漢語。
「那時只有在跟父母通話時才講普通話,一掛線我就覺得自己非常孤獨,非常想家。所以當決定留在英國讀博士時,我選擇加入了學校中國留學生團體——克蘭菲爾德學聯。」臧子齡說。
近來,克蘭菲爾德學聯和中國留學生們「抱團取暖」,在物質上給予幫助之外,也在情緒上予以疏導,驅走了不少中國留學生對疫情的惶恐。
「我們了解國內疫情的發展過程,所以大家對英國的新冠肺炎防控措施產生擔憂是正常的。」臧子齡告訴南都記者,有同學一度陷入恐慌,克蘭菲爾德學聯的小夥伴們成了這些同學的情緒「樹洞」:他們安慰道要冷靜對待疫情,如果暫時不能回國,那就按照中國專家建議的防護方式保護好自己,待在宿舍儘量不要外出。
此外,學校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周邊小超市的品種數量有限,同學們有時需要驅車半小時到英格蘭中部的購物中心才能買到足夠的生活用品。疫情期間,為了減少出門次數,減少搭乘公交的頻次,不少留學生囤的生活物資並不豐富。臧子齡和其他學聯小夥伴也常常當起「臨時買菜志願者」,自駕替同學們採購生活必需品「囤貨」。
偶爾有同學上報有發熱、咳嗽等症狀,作為克蘭菲爾德學聯主席的臧子齡也要第一時間將情況上報中國駐英大使館、學校和當地醫療機構。所幸,直至目前克蘭菲爾德大學的中國留學生無一被感染。
疫情之下,不少留學生選擇回國,臧子齡則留在英國。「面對目前的疫情形勢,我認為回去20多個小時的路途也有很大的感染風險。」臧子齡告訴南都記者,英國疫情發展至今,她沒有回國的打算,一方面是為了避免在回國途中被感染,另一方面擔心回國後會耽誤學業。她告訴南都記者,離畢業大約還有一年時間,她不想因此次回國耽誤自己的學業。「只要自己做好防護,選擇留下來應該也是一個相對安全的選擇。」她表示。
據新華社消息,4月2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民航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首批30餘萬份、約300噸「健康包」物資按計劃將於4月10日完成運輸,將運往包括英國在內的共12個國家46個使領館,之後再分發給當地留學生。
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也在發布會上表示,大多數留學人員按照世衛組織和國家疾控中心的權威建議,秉持「非必要、不旅行」的原則選擇留在當地,這有助於避免倉促回國引發交叉感染,或者因為中轉國家的邊控措施而中途受阻,也可以避免後續對學業籤證可能產生的一系列影響。
來源:南都記者 向雪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