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六味地黃丸、加味逍遙丸、牛黃解毒丸、健胃消食片……這些耳熟能詳,至今仍廣為傳用的中成藥,你知道它們的淵源和功能主治嗎?本書遵循「上醫治人」的中醫觀點,列出了18類經典中藥名方,針對現代人最常罹患的疾病,解析如何用這些中成藥來進行日常的自我治療與保健。
生脈飲是用於被炎熱的夏天或者勞作之類消耗氣血之後,對身體進行補充的。玉屏風口服液適合在立秋之前開始吃,因為秋天之後,人體的毛孔要逐漸關閉以防止寒邪的侵襲,這個時候再擋上一道「屏風」就更安全了。
這個藥也很簡單,也是三味藥,黃芪、白朮、防風。前兩味都是補脾肺之氣的,防風有抵禦風邪侵擾的作用,結合在一起就是幫助那些很容易感冒的、表氣虛的人,在體表之外樹起一個有保護作用的「屏風」,一來能防止過多地出汗,防止陽氣再被消耗,二來提高身體的御風抗寒能力,也就是提高身體的免疫力。所以,當流行性感冒之類的傳染性疾病發生時,對那些平時就很容易感冒的人來說,用「玉屏風」的價值遠在一般的疫苗或者抗病毒藥物之上。
你可以自制的生脈飲
中藥裡叫「參」的很多,但真正有補氣作用的是人參、西洋參、黨參、太子參。
人參的作用最強,但是用起來有禁忌,稍微有點熱象的都不適合,陰虛的人或者是氣陰雙虛的人,服用就更加危險,有進一步傷陰的可能。需要注意的是,現在的生脈飲裡一般用的都是人參,如果熱象很明顯,比如舌頭很紅很瘦,最好吃自製的生脈飲,就是用西洋參、麥冬、五味子各10克,自己煎湯喝。用西洋參代替中成藥裡的人參,因為西洋參性質平和,能兼顧氣陰雙方,甚至可以清虛火,即便在夏天也適合用。
西洋參也可以單獨吃,雖然沒有斂汗作用,但仍舊可以補氣陰。現在的西洋參有片狀、有整參,片可以直接用開水衝泡,像喝茶一樣喝到水中沒有參的味道了把參片嚼碎吃掉。如果是整參,最好是隔水蒸:將西洋參放在小碗中,用水沒過,再將碗放在蒸鍋中,在鍋中加水,蒸至西洋參質地變軟,之後喝掉參水,再用開水再次衝泡,待水中沒有參味之後,嚼服參身。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衝泡還是蒸,放參的碗或杯最好都用蓋子蓋上,避免參的成分隨蒸汽揮發,這樣更能保存西洋參的藥效。
還有一個參叫「太子參」。現在有個詞叫「山寨」,就是說一個正品出來之後,有人模仿。太子參就是西洋參的「山寨版」,因為太子參可以益氣生津,屬於陰陽都兼顧了的補藥,只是整體的力量肯定比西洋參弱了,但價格便宜,也是有效的替代品,用它自製生脈飲的時候,劑量要加大,可以是太子參30克、麥冬15克、五味子10克。
服用方法
生脈飲是口服液,配製成液體也是為了吸收快。常規是一天兩次到三次,每次一支,飯前服用。如果這個人虛得明顯,可以適當加量,每次可以加到兩支。
中醫有「蘿蔔反人參」的說法,因為蘿蔔是破氣消滯的,而需要吃人參的人一般都是氣虛,正常人吃起來沒什麼的蘿蔔,氣虛的人吃了卻可以克住他們原本已經很虛弱的元氣,為此才不讓蘿蔔與人參同時吃,不是有什麼化學反應,而是消除了人參的補益之氣。吃生脈飲的人也有這個問題,他們同樣是因為氣虛,所以在飲食方面,蘿蔔儘量少吃。
明天請看:安神溫膽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