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Seres發布微生物組藥物關鍵研究陽性結果

2021-01-12 中國生物技術網

編譯丨範東東

當地時間8月10日,Seres Therapeutics成為第一家詳細公布微生物組藥物關鍵研究積極結果的公司。這項研究調查了182名反覆感染艱難梭菌細菌的患者,發現服用SER-109膠囊的患者復發感染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具體而言,治療8周後,服用該藥的患者中,近90%沒有發生艱難梭菌感染,而安慰劑組中有近60%的人出現了復發感染。

Seres表示,此次積極的研究結果,為該公司提交SER-109膠囊,提供了足夠的數據支持,或有資格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基於微生物組的藥物監管批准。該公司還表示,已經計劃很快與美國FDA會面,討論下一步的措施,預計將在明年提交SER-109的監管文件。

Seres的微生物組療法研究可謂一波三折,該公司於2015年成功上市,成為第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微生物組公司,巔峰時期市值一度超過15億美元。2016 年,旗下明星產品SER-109二期臨床未能成功,直接導致公司市值蒸發三分之二。2017 年,Seres宣布重啟SER-109的臨床試驗。日前,受此利好消息影響,公司股價周一早上上漲超過了20美元,較上周五的4.64美元上漲了350%。

微生物組群是指生活在人類體內的各種各樣的細菌、真菌和病毒。在過去的十年中,各大藥物製造商做出了更加集中的努力,希望能夠利用這些微生物群落來抗擊疾病,Seres就是該領域的先驅和領導者之一。SER-109是一種糞菌膠囊,患者口服後,可以用來幫助重建腸道菌群平衡。SER-109包含有厚壁菌門的50種細菌的孢子,來源自健康人群捐贈的糞便樣本。

Seres首席醫學官Lisa von Moltke指出,此次試驗的功效數據「大大超過」了FDA希望一項關鍵性研究得出的基準水平。此外,該機構已表明SER-109的相對風險(即藥物與安慰劑組之間感染復發的比率)應該不超過0.83,而此次試驗顯示SER-109的該數據僅為0.28。數據顯示,SER-109的耐受性也良好。試驗中,沒有患者經歷過與治療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 SER-109與安慰劑組之間不良事件的總發生率相似。

儘管Seres認為獲得的試驗結果足以提交批准,但該公司承認FDA可能會要求提供更多患者的數據,即需要約300名患者使用相同劑量的數據,才能將該藥物投放市場。Von Moltke表示,安全性資料庫目前具有大約105位患者的信息。因此,Seres最近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更快地招募患者,開展SER-109開放標籤研究。

競爭對手方面,今年6月,Finch Therapeutics宣布一項針對微生物組靶向藥物的試驗成功,該藥物可抵抗復發性梭狀芽胞桿菌感染。該公司希望在將該療法提交給FDA之前進行第二次試驗以確認結果。另一家開發商Rebiotix在5月份表示,艱難梭菌療法的3期試驗成功完成,但沒有公布實際數據。

參考來源:Seres finds the microbiome data it's been waiting for

來源:新浪醫藥

相關焦點

  • 產業大事:Seres好事不斷,又傳1b臨床試驗新喜訊
    候選藥物 SER-287 在治療急性輕中度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的 1b 期臨床試驗中取得陽性結果。研究結果表明:患者服用候選藥物 SER-287 後獲得臨床緩解,內窺鏡檢查結果得到改善並且患者腸道菌群出現調整。候選藥物 SER-287 主要成分為細菌孢子,據信口服該藥物可以調節腸道菌群並通過多種作用途徑對 UC 產生療效。在治療急性輕中度 UC 上,FDA 已經授予該藥物快速審評資格通道。
  • 17分觀點:臨床微生物組研究,要多少樣本才夠?
    這是《腸道產業》第 448 篇文章 編者按: 樣本量對任何一項臨床研究來說都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微生物組研究中。考慮到微生物組的個體差異性,確定臨床微生物組研究所需的樣本尤為關鍵。
  • 中國微生物組研究如何自強
    原標題:中國微生物組研究如何自強 而近日,美國白宮以總統名義發布「國家微生物組計劃」之舉使得「微生物」在神秘之外,平添了攸關國家科技競爭力的更深層含義。 6月2日,本報記者就「中國微生物研究自強之路」話題,專訪了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黃力、朱寶利兩位研究員及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微生物學和生物材料專家陳國強教授。
  • Cell:腫瘤微生物組竟能決定癌症患者的生死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少數長期存活的胰腺癌患者與許多對所有治療方案都無效的胰腺癌患者之間的一個關鍵區別在於他們的腫瘤中的細菌群落刺激或抑制免疫反應。
  • Cell:深刻反思腸道菌群與人類疾病研究,是時候將微生物組研究拉回...
    在系統的綜述中,我們發現95%的已發表的有關HMA嚙齒類動物的研究(36/38)報告了病理表型轉移至受體動物的行為,並且許多研究結果就此推斷出了對人類疾病與微生物群組改變的因果推論。我們認為這種跨物種的推論是令人難以信服的,並且誇大了腸道微生物組在人類疾病中的作用。
  • 深度解讀人類微生物組研究的25個重大裡程碑事件!
    ,這就闡明了腸道微生物群落在藥物轉換過程中扮演的關鍵角色。如今越來越多的研究都證實,微生物群落(並不僅限於腸道)在宿主機體藥物代謝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同時這也強調了其對藥物失活、療效和毒性方面的影響[1]。
  • 中國土壤微生物組:進展與展望|研究
    然而,已有的土壤微生物組研究大多基於單個過程(例如硝化作用)及其相關微生物,只有從氮素循環全過程和其微生物組的角度來研究,才能掌握土壤中氮素轉化的全貌並制定相應調控措施。(2)土壤微生物組是地球汙染物消納的淨化器,通過生物轉化深刻影響土壤中汙染物賦存的形態和歸宿,是土壤具有消納汙染物功能的關鍵。
  • 藥聞速遞|安進骨質疏鬆症藥物普羅力在中國獲批;口服微生物組療法...
    3、代謝組學研究揭示自閉症標誌物在本周發表於《Autism Research》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報告了兒童自閉症的新研究結果。自CAMP的血液樣本分析是迄今為止對自閉症譜系障礙(ASD)兒童的代謝進行的最大規模的研究,該研究對50%以上的自閉症兒童的獨特代謝特徵(稱為代謝型)進行了分析。這是朝著建立一組代謝組學測試目標邁出的重要一步,該測試可以為生物學篩查ASD的風險奠定基礎。
  • 最新研究進展|腸道微生物組在改善抗癌治療效果方面的強大作用
    最近的研究已指出人類共生腸道微生物群參與調節化學療法和免疫療法的結果。 它主要是通過調節藥物的代謝和宿主免疫反應來實現的。癌症的治療方式探索在過去的十年中,在諸如外科手術,化學療法,放射療法,免疫療法和激素療法之類的針對癌症的治療方式的進步上的不懈而巨大的努力已經成功地改善了大多數患有該疾病的個體的臨床結果。
  • Cell:迄今為止最大規模人體微生物組研究揭示出數千種新型微生物物種
    人體微生物組與我們自己的細胞共生,在我們的健康---比如,在膳食化合物的代謝、調節所謂的腸-腦軸、保護我們免受致病因子感染和調節我們的免疫系統方面---中起著關鍵作用。最近也有研究已表明人體微生物組參與了一些癌症的發病,並決定著抗腫瘤免疫治療方法是否取得成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藥物Aldafermin 2期對照研究獲陽性結果
    今年篩選出8項最新突破研究和13項重磅研究分別在最新突破專題(Late Breaker)和全體大會(General session)由團隊代表進行口頭報告。本篇將報導其中一項最新突破研究。
  • 健康的人類微生物組
    核心功能的適應性健康的微生物組可能會進一步通過其隨時間變化表現出來。直白地說,一個健康相關的微生物群必須對外界或內部變化有一定程度的適應性。外界例如飲食或藥物等幹擾,內部變化例如年齡的改變。2012年,人類微生物組計劃(HMP)報告了對242位來自美國的健康成年人進行16S譜分析的結果,並對139個人的亞組進行了宏基因組測序,結果代表了分布在五個主要身體區域之間的18個身體棲息地。一項針對2型糖尿病的大型中國研究很快貢獻了145個腸道宏基因組,其中大約一半來自非糖尿病對照組。
  • 98%的人體腸道微生物組差異竟由環境決定!
    接二連三的研究已發現我們的微生物組幾乎影響到我們的健康的每一個方面;它的微生物組成因人而異,而且可能是包括從體重增加到情緒在內的一切的關鍵因素。一些微生物組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差異始於我們的基因上的差異;但是,如今,以色列魏茲曼科學研究所開展的一項大規模研究挑戰了這一觀點,並提供證據證實微生物組和健康之間的關聯性可能比我們想像中的更加重要。
  • HER2陽性胃癌首個ADC藥物!第一三共抗體藥物偶聯物(ADC)Enhertu在...
    如果獲得批准,Enhertu將成為治療HER2陽性胃癌的第一個ADC藥物,將為這類癌症帶來有意義的治療進步。之前,Enhertu已被MHLW授予治療HER2陽性轉移性胃癌的SAKIGAKE(創新藥物)資格認定,此次sNDA將在6個月時間表內完成快速審查。
  • 研究揭示秈粳稻根系微生物組與氮肥利用效率的關係
    已有研究表明,作物中某些基因控制著氮素利用效率,但這些基因如何發揮作用、對作物有何影響等機制尚不清楚,而這對於作物改良、提高氮素利用率至關重要。近日,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白洋課題組與儲成才課題組合作揭示了水稻關鍵因子「NRT1.1B」通過調控水稻根系微生物組,從而改變根際微環境,進而影響水稻秈粳亞種間的氮肥利用效率。相關成果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
  • 假陽性化合物:藥物研發者的心頭之「痛」
    一次典型的藥物篩選流程能夠找到數千種活性化合物,它們可以作為疾病機理研究的工具,也是尋找新藥的基礎。但是,在篩選試驗中,很多化合物展現出來的「活性」僅僅是一種假陽性結果——它們的「活性」並不是基於化合物分子與蛋白質之間特異性的作用。真正的藥物能夠精確作用於特定蛋白質的結合位點,從而抑制或激活蛋白質的功能。而「假陽性化合物」則偽裝成藥物結合的樣子,在各種篩選研究中大放煙霧彈。
  • 《Nature》最新發布「他汀類藥物或是腸道菌群調節劑」
    研究發現,儘管過往研究已經證實了肥胖個體的腸道菌群與瘦弱個體的腸道菌群不同,但這項最新研究使用16s rDNA微生物組測序分析,使研究人員對與肥胖症相關的微生物群變化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研究結果:人體腸道菌群中帶有宿主炎症標誌物 研究人員在782位未服用他汀類藥物隊列中,發現BMI指數與糞便稠度的變化有關,且腸道菌群中帶有宿主炎症標誌物(圖2)。
  • 微生物群和微生物組有區別嗎?本文帶你詳細了解它們的前世今生
    近日,奧地利格萊茲科技大學Gabriele Berg教授和亥姆霍茲慕尼黑中心Schloter教授究國際專家組成的小組會議討論關於微生物和微生物組到最新的技術發展和研究結果,明確區分了「微生物群」和「微生物組」兩個術語,並就微生物群的組成、微生物群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異質性和動態性、微生物網絡的穩定性和恢復力、核心微生物群的定義進行了全面的討論,以及功能相關的關鍵物種以及微生物宿主和微生物群落內物種間相互作用的共同進化原理
  • mSystems:蘇曉泉、徐健等發布全球微生物組結構和功能搜索平臺2.0
    ,藥物反應 [8,9]等。用戶可以通過網站上的教程來學習如何調整參數,以實現自定義搜索功能和結果展示。網站的頁面上也會定期發布資料庫更新,系統維護和其他相關信息的通知。用戶還可以在幫助頁上提交問題或錯誤信息,我們將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進行回復。(ii)搜索及結果展示。MSE 2接受微生物組樣本的OTU、物種或KO功能作為搜索輸入。因此,搜索之前需要將測序序列進行預處理,使之具有與資料庫樣本相同的形式。
  • Nature綜述:Rob Knight帶你分析微生物組數據(2020版)
    這些技術上的發展推動從臨床研究到生物技術等科學領域微生物組研究數量的激增。與之而來的是研究人員留下的大量實驗數據,並使用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計算工具和方法進行分析。和其他研究一樣,在微生物組研究中,紮實的實驗是至關重要的,實驗方法、環境因素和分析都會影響最終結果。雖然本領域當前研究獲得了很多引人注目的成果,但仍然缺少數據收集和分析方法的標準。微生物組分析方法和標準正經歷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