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永康路、壽寧路、彭浦夜市不復往昔?「夜經濟」就必定會擾民?
據上海大調研:發展夜間經濟,不能以犧牲公共利益和城區秩序為代價。
永康路酒吧一條街、壽寧路小龍蝦一條街、彭浦夜市……曾經是許多上海人夜生活必去之地。不過如今這些地方或整治或關停,漸漸不復往昔熱鬧。究其原因,商鋪與居民離得太近,各種擾民問題「防不勝防」。
發展夜間經濟與保障社區居民生活不受影響,這碗水該怎麼端平?今年4月,上海市商務委員會等部門發布《關於本市推動夜間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指出「實施包容審慎監管」。上海城市管理部門為優化營商環境,正在努力探索參與構建更精細化、更科學化的城市管理「網絡」。
先來看一個案例
家住長樂路的劉小姐反映,她家樓下有間小酒吧,每日從傍晚營業至次日凌晨,「吵得不得了!」到了夜深人靜時,一些客人喝醉了酒,會從酒吧內來到大馬路上大發酒瘋,不僅大吼大叫還亂丟酒瓶子。為了睡一個踏實覺,劉小姐曾多次投訴,無奈收效甚微。執法人員批評勸阻後,沒消停幾天,亂象又捲土重來。
同樣,此前永康路酒吧一條街也飽受周邊居民詬病。凌晨三四點,酒吧還在放音樂,有顧客跑到酒吧外唱歌、跳舞,這讓住在樓上的居民時常睡不好覺,怨聲載道。
再來看兩個解決辦法
制定公約自治管理
如何改善商居關係,這是個棘手的問題。以酒吧來說,出現跨門經營等行為,城管執法人員可立即查處、取締,並對經營者教育和處罰。如果社會噪聲擾民,公安或城管執法人員會勸阻顧客切勿大聲喧譁,唯一癥結在於:噪聲擾民反覆發生,執法人員不可能天天深夜「守」在酒吧外。
商戶制定公約進行自我管理,大沽路夜市的「自救」值得借鑑和推廣。大沽路夜市有20多家餐飲店、10多家酒吧,由於緊靠中凱城市之光居民區,擾民問題尤為突出,高峰期一天投訴電話上百個。當相關整治行動開始後,佔道的外擺攤位沒了,音樂也不太聽到了,但對於商戶的打擊是巨大的,整個街區變得冷冷清清,商戶們的營業收入直線下降。直到大沽路商戶自治管理委員會成立,制定公約避免擾民,商戶間相互監督,這條街才又「活」了過來。
對此,靜安區城管執法局副局長王立南表示,新的「夜間經濟」形態應在特定時段、特定地點開展,尤其要避開居民區,這樣才能減少投訴,也避免後端執法人員的被動與「疲於奔命」。王立南說,很長時間以來,轄區內一些酒吧和KTV會產生社會噪聲的情況,若一味靠執法人員勸阻和處罰,公共執法成本太高,並非良策。他呼籲,只有商家自我約束,商居關係才能和諧,「夜間經濟」的發展也將更豐富、更規範。
給夜間經濟劃出底線
「發展夜間經濟不能以犧牲公共利益和城區秩序為代價。」黃浦區城管執法局副局長陳金宏表示,《關於本市推動夜間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到「允許有條件的酒吧街開展『外擺位』試點」,他認為,具體執法中應當「因地制宜」,如果商鋪外的人行道特別狹窄,擺放的桌椅擠佔了整條人行道,行人無法走路了,那這樣的「外擺位」需要及時取締。
陳金宏介紹,半個月前,上海首個「夜經濟」活力街區在新天地湖濱路試運營,引得不少市民駐足流連。「針對這個露天集市,我們沒有接到過任何市民投訴。」
在陳金宏看來,新天地活力街區至今無「差評」的背後有兩大因素:首要原因是活力街區經過商務委備案,是有著「合法身份」的集市,與無證的夜排檔等完全是兩個概念。其二,新天地距離最近的居民區至少有二三百米,不存在環境擾民的問題。
另外,陳金宏說,在市容環境、垃圾分類、景觀燈光等方面,黃浦城管執法局會對集市主辦方進行指導和監督,促進新天地活力街區健康、有序地長期發展。
夜經濟不擾民,你有什麼好辦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