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幫扶答卷——記南華大學駐漣源市古塘鄉申家村工作隊隊長鄒海貴

2020-12-20 華聲在線

「貴人」的幫扶答卷

——記南華大學駐漣源市古塘鄉申家村工作隊隊長鄒海貴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龔雅麗 通訊員 彭競蘭

2018年3月,南華大學教授鄒海貴帶著2名同事,來到漣源市古塘鄉申家村開展駐村幫扶,成為村裡第一書記。

教書匠來扶貧,是紙上談兵還是蹣跚行路?

2020年8月21日,鄒海貴拿出厚厚幾摞材料,笑著向記者展示:「這就是我的幫扶答卷!」

申家村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16.3%降至去年的0.3%,成為湖南省壯大集體經濟示範村,僅用一年多時間,就實現整村脫貧。

在我省今年4月啟動的脫貧攻堅一線幹部考察中,鄒海貴獲得好評。

行10萬裡路,傳授技術「拔窮根」

走進申家村,讓人感受最深的就是掛在村民臉上的笑容。這種發自內心的精氣神,讓人如沐春風。

「村裡邊來了文化人,辦了講習所,邀請專家帶著我們學知識、鑽技術,做新時代農民。」貧困戶張新梅說。

「創辦申家村新時代農民講習所,最初源於村民對工作隊的不信任。」鄒海貴介紹,工作隊剛進村時,村民們認為教書匠搞不好扶貧。鄒海貴走訪發現,申家村地處偏遠,信息閉塞,許多村民在煤礦關停後,沒了活計,懶漢盛行。扶志、扶智、扶技,是大學所長。於是,申家村「新時代農民講習所」應運而生。

「我的養雞技術就是從講習所學來的。」2018年6月,康雄光抱著試試的心態參加養殖培訓班,知曉他有養雞想法,鄒海貴不僅幫他建養雞場,養了800隻雞,還與南華大學對接,給他當起了送貨員,當年純收入超過3萬元。村民們錢包鼓了,笑容也多了。

「扶貧不是做慈善,不能養懶漢。」鄒海貴募集資金6萬餘元,作為「幫扶公益金」,按照分類實施、強化獎勵原則,統一採購生產物資幫扶貧困戶、獎勵「勤勞致富」典型與貧困學子。

兩年來,鄒海貴總是開著車四處奔波,10萬裡車程跑出了村民重拾的信心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促10年進步,守護健康「治窮病」

順著山路盤旋而上,大約1小時車程,抵達海拔686米申家村村部。村部旁,一座嶄新的村衛生室格外醒目,老村醫康漢村正在診斷室給65歲貧困戶吳勝軒診病。

「以前沒想過,有一天會坐在舒適寬敞的空調房給人看病。」談起村衛生室的變化,康漢村總有說不完的話。

申家村有53戶貧困戶,其中一半以上因病致貧。以前村民看病,就在康漢村20平方米的土磚房裡。醫療條件差,村民有點小病就拖著,最後小病拖成大病。

為了解決村民看病難,那段時間,鄒海貴經常熬夜整理申請資料,反覆對接職能部門。終於,爭取到80萬元資金,為村裡新建一個150平方米的標準化衛生室。

「他辦公室的燈,經常從晚上亮到白天。」村黨支部書記吳以呈說,村部衛生室施工期間,鄒書記勞累過度背部出現膿腫,但放不下衛生室改建工作,於是背著引流袋忙前忙後。

針對申家村29名因病致貧貧困戶,鄒海貴找到南華大學張灼華、姜志勝等多名醫學專家,擔任他們的幫扶責任人,對症下藥。對於不方便取藥的,鄒海貴和隊員們免費送藥上門。

「除了送藥,鄒書記每次來還會給我帶點米麵糧油,陪我嘮上半天,鼓勵我好好養病。」貧困戶吳展說。

不僅如此,鄒海貴積極與南華大學對接,推動創建古塘鄉健康扶貧基地,組建支醫團、開通遠程診療、免費培訓村醫。「鄒書記用兩年時間,推動申家村乃至整個古塘鄉衛生健康事業向前邁進了10年。」古塘鄉衛生院院長吳勇湖說。

得10分好評,崛起產業「摘窮帽」

溪流淙淙,晨霧繚繞,申家村生態果園散發出陣陣清香,金秋梨和黃桃分山而棲,互相問好。機耕道旁,格桑花迎風而舞。

「基地現有200畝金秋梨,100畝黃桃。目前,黃桃已掛果,明年就能進入豐產期。」鄒海貴說。

申家村以前沒什麼產業,村民守著幾畝薄田過日子。留下帶不走的產業,是鄒海貴心頭的一件大事。適合種什麼?養什麼?鄒海貴召集大家一起合計。

申家村土壤天然富硒,利於種植特色作物,發展富硒產品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市場前景。2018年,鄒海貴制定《申家村產業發展規劃》,採用「合作社+農戶」方式,先後投入近300萬元,建設300畝生態果園、富硒稻米加工廠、稻田養魚基地和走山雞養殖場,「一主三輔」的產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僅一年多,申家村增加村集體收入近20萬元,順利摘掉省級貧困村的「帽子」。

大米有了,雞也有了,瓜果逐漸成熟,鄒海貴化身義務銷售員,積極推進「以購代捐」「以購代幫」方式,建立農產品銷售微信群,並與南華大學後勤集團籤訂購銷合同。

臉龐由白轉黑,鞋子由新變舊,鄒海貴用腳丈量土地,用專業與汗水提交了一份泥土味十足的「幫扶答卷」。

■考察調研手記

4月至6月,按照省委決定,省委組織部派出考察組,深入脫貧攻堅一線開展專項考察調研,了解掌握脫貧攻堅一線幹部表現,發現識別優秀幹部,為基層幹部加油鼓勁。

考察調研組到漣源市申家村走訪調研,當地百姓說起鄒海貴,無不交口稱讚。鄒海貴舉辦的「申家村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幫助村民「富腦袋」;聯繫南華大學捐獻的醫療設備與村醫培訓,給村民「強身體」;發展穩得住、走得遠的好產業,帶領村民「奔小康」。

考察調研組組長伍英說:「鄒海貴對待扶貧工作是百分百投入,成效顯著,基層幹部群眾對他讚譽有加,稱他是申家村的『貴人』。」

相關焦點

  • 南華大學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在古塘鄉申家村開展集中學習活動
    紅網漣源市分站5月26日訊(記者 蔣 葵)5月22日,南華大學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在古塘鄉申家村舉行,南華大學黨委書記高山主持會議並作講話。校黨委副書記陽小華作中心發言,校黨委中心組成員、校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參加會議。
  • 脫貧攻堅在路上 ——記駐長江鄉清江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張萬春
    脫貧攻堅在路上 ——記駐長江鄉清江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張萬春 2020-07-09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林梅與132名駐村工作隊隊長座談交流
    名駐村工作隊隊長參加座談。座談會上,4名駐村工作隊隊長先後發言,匯報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分享駐村工作心得體會,交流駐村工作經驗,提出工作意見建議。林梅在座談交流中指出:各駐村工作隊幫扶藍田以來,派出優秀幹部,傾注真情實意,投入資金力量,把脫貧當作「自家事」,流了很多汗,下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承受了很多委屈。
  • ...大於天的扶貧隊長——記邵陽市政協駐長排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申麒祥
    這個人,就是邵陽市政協駐長排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市政協文教衛體文史學習委副主任申麒祥。 今年3月29日,該扶貧隊來到長排村駐村幫扶。在長排村扶貧期間,申麒祥的口頭禪就是只求做事不「寬瓢」(邵陽方言,事辦砸了的意思),「百姓大於天,老百姓的事就是我的事,能做的我們就要盡力去完成。」
  • ...希望進村來——記石門縣文旅廣體局駐南北鎮金河村幫扶工作隊...
    「天路」通山外 希望進村來——記石門縣文旅廣體局駐南北鎮金河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張忠富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傑 通訊員 胡紅霞8月16日一大早,採訪車從石門縣城出發,一路向北行駛,沿著隨行的石門縣文旅廣體局駐南北鎮金河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張忠富告訴記者,這段19公裡長的「天路」,海拔在1600米至2000米之間,最遠通到金河村白竹山片區。2018年,在張忠富的帶領下,金河村修通了幾代人盼了上百年的「天路」,結束了常德市最後一個自然村不通公路的歷史。「天路」通向山外,也讓張忠富走進了村民心底。
  • 甘肅擬表彰這477個幫扶單位、駐村工作隊和個人,快...
    隴西縣文峰鎮東梁村駐村幫扶工作隊(蘭州鐵路局幫扶村)天水市麥積區五龍鎮舍安子村駐村幫扶工作隊(中國工商銀行甘肅分行幫扶村)平涼市崆峒區峽門鄉山口村駐村幫扶工作隊(蘭州大學幫扶村)涇川縣羅漢洞鄉呂家拉村駐村幫扶工作隊(中國證監會甘肅監管局幫扶村)
  • 南華大學2015年「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簡報(第一期)
    本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為契機,堅持「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的宗旨,大力組建了文藝服務團、醫療服務團、科技幫扶團、宣講觀察團、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實踐團等5個本科生志願服務團和1個赴大湘西創新創業幫扶社會實踐活動博士服務團。
  • 防疫和脫貧兩場戰役一起打,駐村幫扶工作隊都幹了啥
    超5萬名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衝鋒在防疫和脫貧一線——兩場戰役一起打,駐村幫扶工作隊幹了啥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奉永成 通訊員 劉凱敏永順縣楊木村村民周光玉準備春節後辦喜酒,經省委網信辦駐楊木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戴海文勸說
  • 濱海工作隊:到後方單位常州大學對接幫扶工作
    為積極爭取後方單位支持,全面加快幫扶工作進程,8月7日,濱海縣委副書記、省委駐濱海縣幫扶工作隊隊長張志遠一行專程赴常州大學對接幫扶工作。常州大學黨委書記陳群、副校長徐守坤、組織部部長閆海波、常州市人社局副局長任洪興會見了幫扶工作隊一行,常州大學工會、後勤集團負責人參與會見。
  • 南華大學2021年新年獻詞!
    值此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美好時刻,我們謹代表南華大學並以個人的名義,向全校師生員工和離退休老同志,向廣大海內外校友和長期關心支持南華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誠摯的問候和衷心的感謝!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決勝之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十四五」規劃的謀篇布局之年,是政治建設和執行力提升之年。
  • 密山市農商銀行駐興凱鎮興凱村工作隊精準幫扶促致富
    密山市農商銀行駐村工作隊要求幫扶人多次進村入戶進行政策宣傳解讀,在入戶宣傳中,幫扶人根據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和家庭狀況,有針對性地對產業、金融、教育、醫療衛生、就業培訓、社會保障等6個幫扶方面的扶貧政策進行了重點解讀,面對面解答了群眾關於扶貧政策的疑問,讓貧困戶明明白白享受實惠,實實在在感受到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的關懷。因戶施策,謀劃產業項目。
  • 邯鄲市肥鄉區菸草專賣局駐南謝堡村工作隊幫扶工作紀實
    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劉秀君)提起邯鄲市肥鄉區菸草局駐村工作隊,南謝堡村脫貧群眾尹玉珍動情地說:「我年初兩次因病住院,幫扶幹部鄭紹延和工作隊不但幫助聯繫醫院,還到醫院看望我,事後還幫我報銷醫療費,真是感激不盡。」
  • ...真心真情幫扶暖心窩丨甕安縣猴場鎮大田壩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冷小梅
    我叫冷小梅,是貴州黔南甕安縣猴場鎮黨委委員、宣傳委員,也是猴場鎮大田壩村駐村工作隊隊長。自2017年開展駐村工作以來,我緊緊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組織開展農業技術培訓,推薦和引導困難群眾到縣、鎮企業務工,把困難群眾納入村級公益性崗位,增加群眾收入。我深知要落實好政策,吃透政策是關鍵,我充分利用閒暇時間,深入研究、學習各項脫貧攻堅政策。
  • 扶貧新機制:駐村幫扶工作隊的組織、運作與功能
    摘 要:關於駐村幫扶工作隊的既有研究多探討外部環境如何塑造隊員的駐村實踐,而沒有較好地分析工作隊本身的組織特徵及其影響。本文將駐村幫扶工作隊界定為混合科層組織,認為其是有助於運動式治理向常規性治理過渡的組織基礎。
  • 決勝2020 永州職院交出怎樣的答卷——永州職業技術學院駐村幫扶紀實
    2018年3月,永州職業技術學院開始派出幫扶工作隊進駐湖南省永州市金洞管理區小金洞村開展駐村幫扶,如今2年多的時間過去了,在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永州職院將交出怎樣的答卷?精準扶貧,識別精準是前提永州職院駐村工作隊隊長張華林向筆者介紹道:「剛來到小金洞村,那簡直是抓瞎,不知道從何下手,我就帶領隊員逐戶走訪,全村1.8萬平方公裡、12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走了個遍,將貧困群眾的訴求、致貧原因和山形地貌一一記錄在案,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工作就有了目標,治貧根的信心倍增。
  • ...下「軍令狀」——記省軍區駐桑植縣龍潭坪鎮紅軍村工作隊隊長楊凱
    駐村工作隊長、第一書記楊凱穿著迷彩服沐浴在陽光裡,和諧地成為海拔1500多米大山的一部分。山,是紅軍村最顯著的特徵。高聳入雲的山頭,曾經是保護革命火種的屏障,而今一度成為阻礙群眾脫貧致富的鴻溝。80多年前,30多名村民跟隨賀龍的腳步,翻過大山鬧革命,村子也因此得名。「面對貧困,同樣是一場戰爭。」
  • 山西省國新能源發展集團駐永和縣芝河鎮包村工作隊隊長賀信--紮根...
    山西省國新能源發展集團駐永和縣芝河鎮包村工作隊隊長賀信 紮根基層帶村民共同致富     賀信 1983年出生,中共黨員,2012年4月-2013年1月,山西省國新能源發展集團企業管理處科員;2013年1月-2014年1月,山西省國新能源發展集團社團工作處團委副書記;2014年1月-2017年5月,山西省國新能源發展集團永和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2017年5月至今,任山西省國新能源發展集團永和綜合開發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山西省國新能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農村工作隊隊長兼山西省中國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 「我的幫扶故事」來了「領頭羊」,嶺頭大變樣——記湖南女子學院駐...
    來了「領頭羊」,嶺頭大變樣——記湖南女子學院駐會同縣嶺頭村幫扶工作隊隊長丁堯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雷鴻濤位於雪峰山脈的會同縣高椅鄉嶺頭村,四周青山環抱。1月8日,冬日暖陽下,村裡一棟棟侗族特色的木樓高低錯落,猶如世外桃源。
  • 牢記使命意識 堅守脫貧一線——記瀋陽鐵路運輸中級法院駐蓋州市梁屯鎮孫屯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駐村第一書記孟向東
    ——記瀋陽鐵路運輸中級法院駐蓋州市梁屯鎮孫屯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駐村第一書記孟向東    孟向東,男,漢族,1969年9月出生,本科文化,1984年7月參加工作,1990年7月入黨,現任瀋陽鐵路運輸中級法院正科級審判員,2016年4月,由院黨組選派擔任駐蓋州市梁屯鎮孫屯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 紮根阜平5年 華北電力大學駐村工作隊帶領鄉親斬窮根
    圖為華北電力大學駐村工作隊入戶摸排情況。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王博超)2020年7月,華北電力大學幫扶的阜平縣龍王廟和凹裡兩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快車道。而五年前,龍王廟和凹裡兩村的村民靠種玉米、外出打工生活,村裡沒有產業,集體沒有收入,貧困發生率平均為51%,直到華北電力大學駐村工作隊的到來,才讓龍王廟和凹裡村摘下了「窮帽子」,斬斷了「窮根子」。選優配強,盡銳出戰五年來,華北電力大學先後選派39名幹部脫崗全心投入駐村扶貧工作,每年投入40餘萬元專門用於保障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