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幫扶故事」來了「領頭羊」,嶺頭大變樣——記湖南女子學院駐...

2021-01-21 華聲在線

來了「領頭羊」,嶺頭大變樣

——記湖南女子學院駐會同縣嶺頭村幫扶工作隊隊長丁堯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雷鴻濤

位於雪峰山脈的會同縣高椅鄉嶺頭村,四周青山環抱。

1月8日,冬日暖陽下,村裡一棟棟侗族特色的木樓高低錯落,猶如世外桃源。

「從32歲到38歲,我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了扶貧。」遠眺嶺頭村,湖南女子學院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丁堯感慨地說,雖有愧於家人,但這是他人生中最難忘的一段經歷。

2015年至2017年,丁堯被單位派到雙牌縣瀧泊鎮卿家巷村駐村幫扶。2018年,組織找到已從雙牌返校的丁堯,對他說,學院駐嶺頭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因病無法工作,希望他再次「出徵」。

「我當時猶豫了一下。」丁堯說,年近7旬的父親剛做完心臟手術,小兒子剛出生,大女兒馬上小升初,家裡實在離不開。「但我是黨員,我不去誰去?」他接著說。

車子飛馳在通往嶺頭村的水泥路上,丁堯說起2018年11月帶著行李進村的情景。

嶺頭山美,但大山也把村子與外界隔斷了。當時,還沒有343省道,從嶺頭村去縣城,得先走一段泥巴路,再坐渡船,然後坐車,50公裡左右路程需3個小時。

進村那天剛好下雨,丁堯扛著行李走在泥濘裡,爬了半小時,想了半小時:要致富,一定要先修路。

進村不久,丁堯發現村裡黨組織軟弱渙散,群眾滿意度低,決定從抓黨建開始,採取支部聯誼共建、開展紅色教育、建設黨員活動場所等舉措,讓黨組織作用逐漸發揮出來。

進村2個月,經多方籌資,嶺頭村第一條水泥路建成。後來,343省道建成通車,穿村而過,2.6公裡村主幹道硬化,水泥路實現戶戶通,村民去縣城只要40分鐘。

路通了,村民致富的大門慢慢敞開了。嶺頭村多南竹,以前運不出去,不值錢。路通後,村裡建起南竹加工廠,還建了200畝楊梅基地、種了200多畝中草藥。

1月8日上午10時許,54歲的貧困村民蘭愛桃來到村裡的民宿上班——鋪被子,打掃衛生。她說,她有這份工作,是因為參加了民宿專業培訓班。

除了山多,嶺頭村「4050」婦女也多,呆在家裡的就有66人。幫扶工作隊通過培訓「巧手」,打通了村民另一條「致富路」。

「我們利用學院學科專業優勢,實施『母親賦能工程』,將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丁堯說,通過開展系列培訓,有效將學院學科專業建設跟脫貧攻堅結合起來,將女性人才培養與社會服務結合起來。

嶺頭村是第四批全國傳統村落、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村裡提出「遊高椅、住嶺頭」的發展思路。在丁堯推動下,湖南女子學院組織村裡「4050」婦女進行酒店管理、普通話、民宿專業技能培訓等。2019年7月,村裡第一棟民宿建成。現在,民宿每年可為村裡帶來5萬多元收益。

53歲的貧困村民胡彩雲在民宿餐飲部上班。她說,客人點得最多的菜是村民自產自銷的土雞土鴨和臘肉。1月8日晚,就有客人預訂了3桌。

幫扶工作隊還請專家來村裡,進行女紅、竹蓆編織等技能培訓。村裡婦女掌握這些技能後,在家裡搞編織,不出門就有收入。

2年多來,幫扶工作隊共組織各類面向婦女的培訓13期,實現村裡「4050」婦女培訓全覆蓋。嶺頭村已整村脫貧出列,群眾滿意度達100%。作為嶺頭村脫貧致富的「領頭羊」,丁堯也因工作業績突出而被記功。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實幹鑄就駐村幫扶丨錦屏縣河口鄉裕和村同步小康...
    我叫王德相,在教育一線從教13年,2016年5月轉調到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信訪局工作,2016年10月至今在錦屏縣河口鄉裕和村擔任駐村幹部。主動請纓奔赴扶貧一線  2016年10月,我向組織提出駐村申請,主動奔赴扶貧一線。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歲月可堪回首丨鎮遠縣都坪鎮馬家坪村駐村...
    我叫熊銳,是鎮遠縣都坪鎮馬家坪駐村工作隊隊員。2017年5月我被分到馬家坪村駐村幫扶,主要負責馬家坪村梯子巖組、沙子坳組和洞塘組,三個組共計109戶449人,貧困戶42戶156人,結對幫扶貧困戶9戶24人。
  • 「我的幫扶故事」6年「流動扶貧」交出亮眼成績單——攸縣中醫院...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永亮通訊員 吳輝兵 劉曉聰 黃星駐村幫扶一線,女幹部少,紮根多年轉戰多村的更少。42歲的唐華容,是攸縣中醫院客服部主任,駐村幫扶6年,轉戰3鎮5村,以堅守和實幹,贏得好口碑。日前,被推薦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1月7日,湘東飛雪,記者在攸縣聽唐華容講幫扶故事,暖意融融。
  • ...希望進村來——記石門縣文旅廣體局駐南北鎮金河村幫扶工作隊...
    「天路」通山外 希望進村來——記石門縣文旅廣體局駐南北鎮金河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張忠富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傑 通訊員 胡紅霞8月16日一大早,採訪車從石門縣城出發,一路向北行駛,沿著隨行的石門縣文旅廣體局駐南北鎮金河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張忠富告訴記者,這段19公裡長的「天路」,海拔在1600米至2000米之間,最遠通到金河村白竹山片區。2018年,在張忠富的帶領下,金河村修通了幾代人盼了上百年的「天路」,結束了常德市最後一個自然村不通公路的歷史。「天路」通向山外,也讓張忠富走進了村民心底。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的「酸甜苦辣」|赫章縣河鎮鄉雙樂村駐村幫扶...
    我叫陳瓊,赫章縣河鎮鄉雙樂村駐村幫扶幹部。  2019年7月我到雙樂村,駐村一年多來,我體會到了脫貧攻堅工作的辛酸與無悔、艱辛與幸福、付出與擔當,也品嘗到了扶貧幹部的「酸、甜、苦、辣」。自從下沉幫扶以來,大力宣傳國家政策,消除了他們曾經總是埋怨的情緒,幫助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村民羅光友長期和侄兒子居住,覺得住的不稱心,我建議他到河鎮鄉養老院居住,現在過的很幸福,每天都笑呵呵的,他說「現在的居住環境比以前好多了,每天散散步,回來就有飯吃,有水果吃,國家的政策好啊。」
  • 「人民公安報」昔日貧困村 今朝面貌新——記靈臺縣公安局駐獨店鎮...
    2020-12-20 第四版原文昔日貧困村 今朝面貌新---記靈臺縣公安局駐獨店鎮告王村工作隊□本報記者 閆振宙 通訊員 趙江宏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農業主導產業培育不充分,貧困發生率高,貧困面廣……這是3年前甘肅省靈臺縣獨店鎮告王村的真實寫照。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幫扶工作將是我一生最難忘的記憶丨貴陽市...
    我叫李仁傑,是貴陽市南明區後巢鄉四方河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自去年4月到四方河以來,我帶領全體駐村幹部積極轉變角色,調整心態,紮根基層,當好「五員」(即黨建指導員、政策宣傳員、和諧調解員、致富信息員和民生服務員),以主人翁的意識全身心投入到村支兩委的工作中。
  • 「我的扶貧故事」從貧困戶子女到幫扶幹部丨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駐...
    我叫吳永健,是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的駐村幹部。  我出生於農村,是貧困農民的兒子,因母親不幸患有重病,家裡所有積蓄都用於四處求醫,加上當時本人亦在上學,這使原本並不富裕的家庭變得窮困潦倒。  但幸運的是,我家被評為貧困戶後得到了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的大力幫扶,在幫扶單位、幫扶幹部的幫助下,我順利畢業並進入檢察院工作成為一名檢察幹警。  我深知脫貧攻堅、扶貧工作任務的遠大意義,所以當聽到縣組織部派幹部下沉農村的消息後,我第一個主動報名,申請前往基層一線開展幫扶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巧解村民用水難 幫扶就業謀發展︱黔靈鎮雅關村駐...
    我叫熊香友,現年28歲,中共黨員,2018年4月,受貴陽市雲巖區市場監管局選派,加入了「鄉村振興·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近3年的時間裡,先後在黔靈鎮偏坡村、雅關村開展駐村幫扶。方案確定後,我立即向局領導匯報,爭取到了2萬元幫扶資金,順利地完成該處飲水項目。就在2018年嚴冬枯水季,工作組再次來到貓壩山頂進行走訪調研。期間,村民宋光相直言,現在吃水用水都方便了好多,感謝工作組的積極奔走與協調,為大家解決了實際生活中的燃眉之急。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幫扶展現自身價值|六盤水市鐘山區青林鄉二寨...
    我叫楊超,曾是六盤水市委辦公室選派駐青林鄉二寨村第一書記。2020年11月中旬,我再次回到二寨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這裡變化及和諧的氛圍。這裡是我曾經工作過5年多的地方,現在房舍整潔、產業發展、村民富庶……倍感喜悅和欣慰。2015年3月,我被派駐二寨村任第一書記。
  • 「幫扶記」塬上緣:慕家塬村來了省上工作隊
    自從慕家塬村來了省上工作隊,這裡不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幕幕激蕩人心的場景、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更是讓工作隊員和村民結下不解之緣。六年來,共青團陝西省委的幹部和這裡的村民攜手譜寫了一部新時代的「創業史」。慕家塬村隸屬陝西吳堡縣寇家塬鎮,地處陝北黃土高原東北部,堪稱高原之塬。沿著青銀高速公路往東駛出吳堡出口,向北走沿黃公路穿過吳堡縣城,爬行幾公裡彎曲的坡道,便到了較平坦的塬上。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工作「三心二意」|沿河自治縣客田鎮紅溪村駐...
    「來指揮部報到後,他第一件是就是和所有隊員打照面,與隊員的交流感覺到很真切,看得出機關辦公室工作嚴謹,與隊員們的交流沒有華麗的辭藻,盡力用樸實的話語與群眾拉家常。近一年的駐村工作,隊員信任,群眾信任。」駐村第一書記黎斌對他的評價。
  • 「我的扶貧故事」真蹲實駐辦實事 我與幫扶戶成「親兄弟」︱三穗縣...
    這通電話是我的幫扶戶龍永林打來的,聽著對方說自己的近況,我的心裡也無比的開心。胡應剛(左一)與龍永林家人我叫胡應剛,是黔東南州三穗縣長吉鎮大寨中心村的第一書記,駐村期間我結實了一個親兄弟,看著對方的日子一天天過好,也是我駐村工作的一份肯定。
  • 西安思源學院駐村精準幫扶助仁溪溝村提前脫貧致富
    西安思源學院駐村精準幫扶助仁溪溝村提前脫貧致富在駐村幫扶的兩年裡,西安思源學院充分發揮高校自身優勢,為打通貧困的最後一公裡努力著,開啟了駐村精準幫扶之路。        ——強化組織領導,保障人財物及時到位。西安思源學院黨政領導高度重視扶貧工作,成立了幫扶工作領導小組,該院董事長周延波任組長,黨委書記張興邦等任副組長,其他院級領導及主要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
  • 旌陽區法院援彝駐村幫扶幹部工作周年記
    旌陽區法院援彝駐村幫扶幹部工作周年記 2019年08月14日 19:41:02 來源:四川新聞網 自開展援彝工作一年來,他們勇於踐行責任與擔當,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收穫了幫扶地區群眾的一張張笑臉。用腳丈量百裡山路的第一書記楊永勝同志剛到越西時,為河東鄉小碉村駐村工作隊員。2018年10月,根據上級工作安排,他調任東紅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 湖南女子學院:展示新時代女院風採
    2019年12月,湖南女子學院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合格評估。2017年以來,湖南女子學院結合實際開展「尋找紅色記憶,堅定理想信念」系列活動,奔赴中華女傑之鄉雙峰等地緬懷湖湘女傑。「我與黨委書記面對面」「校長會客廳」活動、「致敬祖國,悅動青春」運動會文體表演、新生軍訓動員大會暨「青春向祖國告白」主題宣誓儀式等形式,讓主題教育活動得到最廣泛參與。在湖南女子學院,先進性別文化得到傳播,著力培養女生的「四自」意識與女性領導力。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女生先進性別觀念和社會意識,將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精神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 「我的扶貧故事」結對認親幫扶,我多了兩個「小侄女」|黔西縣青槓...
    我叫陳茜,今年34歲,是黔西縣政府辦駐鐵石鄉青槓壩村幫扶幹部,從接到幫扶任務的第一天起,我就知道這是我人生中意義非凡的一段經歷。每次到青槓壩村,我都要去青槓二組的陳小國家看看。陳小國的兩個女兒,7歲的垚垚和9歲的宇宇,是我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認來的「侄女」。其實,陳小國的幫扶幹部是另外一名男同志,並不是我。陳小國是青槓壩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小女兒垚垚出生後,妻子離家出走,陳小國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相依為命,身無所長、生活困難。
  • 湖南女子學院黨委書記羅婷到雙牌扶貧點開展「一進二訪」
    湖南女子學院黨委書記羅婷到雙牌扶貧點開展「一進二訪」 來源:紅網 作者:周靜 劉遵仁 編輯:吳若蘭 2015-10-31 10:28:14
  • ...的幫扶答卷——記南華大學駐漣源市古塘鄉申家村工作隊隊長鄒海貴
    「貴人」的幫扶答卷——記南華大學駐漣源市古塘鄉申家村工作隊隊長鄒海貴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龔雅麗 通訊員 彭競蘭2018年3月,南華大學教授鄒海貴帶著2名同事,來到漣源市古塘鄉申家村開展駐村幫扶教書匠來扶貧,是紙上談兵還是蹣跚行路?2020年8月21日,鄒海貴拿出厚厚幾摞材料,笑著向記者展示:「這就是我的幫扶答卷!」申家村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16.3%降至去年的0.3%,成為湖南省壯大集體經濟示範村,僅用一年多時間,就實現整村脫貧。
  • 湖南女子學院一行來社區邦訪問交流
    湖南女子學院一行來社區邦訪問交流為深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和《關於促進家政服務行業體質擴容的意見》,促進人才培養與企業需要的對接,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以及對深圳市家政行業發展現狀和培訓現狀進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