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幫扶歲月可堪回首丨鎮遠縣都坪鎮馬家坪村駐村...

2020-12-17 天眼新聞

我叫熊銳,是鎮遠縣都坪鎮馬家坪駐村工作隊隊員。2017年5月我被分到馬家坪村駐村幫扶,主要負責馬家坪村梯子巖組、沙子坳組和洞塘組,三個組共計109戶449人,貧困戶42戶156人,結對幫扶貧困戶9戶24人。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在農村長大的姑娘,我深刻感受到農村生活的不易和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基層工作這幾年,我始終保持初心,認真解決群眾提出的每一件合情合理符合政策的困難。不管是入戶路和庭院的丈量、路燈布局踩點,還是飲水、教育、醫療、危舊房、易地搬遷等,每一項工作都親力親為的參與,真誠實意的為群眾解決每一件事。當時,我還在哺乳期的女兒才6個月,一邊是工作,一邊是孩子,更難的是進村開展工作沒有車,自己也不會騎摩託車,情況很麻煩。我迎難而上,有車就蹭,沒車就走。正是憑這股韌勁,我逐戶摸清家庭人口、就業情況,理順近兩年的惠農政策及扶貧政策補助等,把每位群眾的困難記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

有時一進村就要蹲守摸排一整天,孩子成了我心底的牽掛,為了能有時間回鎮上照顧孩子,幾乎戶與戶之間的路程我都是用跑來解決。有些路比較繞,直接跳土坎子。我有一條跳土坎子掛壞的褲子至今都還留著,捨不得扔掉,回想那段田間歲月,真是應了那句「女子本弱,為母則剛」。魯迅曾說:「巨大的建築,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所以我始終堅持群眾無小事,再小的事都不會怠慢,漸漸的,我成為群眾眼裡的政府幹部、朋友,甚至摯友。

「那幾個組一般人壓不住的,工作難開展,一開會就是各種吵,很多人都怕去那幾個組搞工作。可能是因為你姓熊,比較兇,他們都怕你。」經常有同事這樣調侃我,但我無所畏懼,我是大家心中的「女漢子」。我軟硬兼施,認真了解每一戶的情況,掌握每一戶享受過的相關政策,摸清之前的陳年爛帳,用心用情解決他們提出來的實際困難,走進了群眾心裡。這幾年來,我與團隊一道深入群眾家中,深入田間地頭宣傳脫貧攻堅有關政策,通過發展太子參、羅漢果、竹鼠等產業以及宣傳組織勞務輸出等方式,取得了較好的成績,2019年全村剩餘的貧困戶13戶22人,也實現了全部貧困人口清零目標。

在努力的道路上,腳踏實地過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我和千千萬萬的基層幹部一樣,沒什麼特別,但我們奮戰的姿態是令人欽佩的可愛模樣。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徐偉 整理

編輯 韋一茜

編審 王璐瑤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這一路 付出了汗水 收穫了感動丨鎮遠縣都坪鎮馬...
    我叫尹秋蘭,是鎮遠縣都坪鎮一名基層扶貧幹部。2017年9月,一張汽車票,一個行李箱,我獨自踏上了異鄉的工作之旅。按照鎮黨委政府的要求,我被安排到了馬家坪村,成為該村的結對幫扶幹部。作為幫扶幹部,我始終將脫貧攻堅的使命責任扛在肩上,在工作上兢兢業業,不畏艱難,一直投身於脫貧攻堅的一線中。「尹妹,你又來啦,吃飯了沒嘛?是沒是又到交農村合作醫療?我今年錢給你幫我去交哦。」今年11月25日在入戶走訪中廖興發老人家對我說。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帶給我光榮和欣慰丨鎮遠縣都坪鎮坳背村駐村...
    我叫楊建,是黔東南自治州鎮遠縣衛生健康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17年8月,我被派駐到鎮遠縣都坪鎮坳背村參加扶貧工作,2019年10月成為駐村工作隊隊員,有幸投入到一線脫貧攻堅戰鬥中,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扛肩上 收穫放心上丨鎮遠縣都坪鎮新寨村幫扶...
    我叫龍後彬,是貴州黔東南州鎮遠縣稅務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15年以來,我先後擔任鎮遠縣都坪鎮新寨村駐村工作組組長、第一書記和網格人員,與單位同事共同奮鬥在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的路上。我興奮地與村兩委商量,最後共同提出了「能人示範帶動發展」模式,鼓勵村裡面一部分基礎好、有能力的人先幹起來,帶動其他村民共同發展產業。我先後登門與肖興瓊、楊正昆等戶商量,並給他們介紹國家出臺的最新的支持脫貧攻堅稅收優惠政策和其它政府支持政策,鼓勵他們分別發展山羊養殖和精品水果種植等。
  • 「我的扶貧故事」把群眾當成家人 把他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丨鎮遠縣...
    漫漫人生路,歲月或許改變了青春的模樣,但改變不了我對都坪這片熱土深深的眷戀。我叫倪詩權,是鎮遠縣衛生健康局的一名普通幹部。懷著這份眷戀,我主動要求派駐到都坪鎮都坪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2016年下半年,根據工作安排,我結對幫扶都坪村5戶貧困戶。村民洪加德就是其中的一戶。記得第一次去他家中時,我想當然地以為憑藉20多年的基層工作經驗,工作起來應該順風順水,哪知道第一次吃了閉門羹。
  • 「我的扶貧故事」我們仍需接續奮鬥丨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駐村第一...
    我叫黃金保,自2018年3月起擔任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駐村第一書記至今。  精準扶貧「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駐村以來,我常常利用向群眾宣傳扶貧政策的有利時機,挨家入戶訪民情、嘮家常。我每到一戶都要到農戶家中房前屋後、室內室外進行觀察貧困現狀,鼓勵貧困戶發展致富信心,向老百姓盤根問底,了解其發展意願和需求。  我通過走訪了解到,全村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於外出勞務和傳統的種養殖業,村內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養殖業主要以豬、牛、羊、雞、鴨等。
  • 「我的扶貧故事」抱定初心赴徵程丨鎮遠縣羊坪鎮黃連村駐村第一...
    我叫王文杰,2019年1月,我闊別工作5年多的貴州省地礦局凱裡101地質大隊,調到鎮遠縣羊坪鎮黃連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按照「因戶施策、一戶一策」的扶貧思路,給貧困戶量身定製了幫扶措施,孤老病殘人員納入民政兜底,無法外出務工的半勞力動員申請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缺乏勞動技能組織參加技能培訓,確保脫貧有門路,致富路上一個不掉隊。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知心大姐」丨鎮遠縣羊場鎮凱言村駐村...
    我叫田達群,是鎮遠縣婦女聯合會一級主任科員。2018年5月,我被派駐到羊場鎮凱言村任駐村脫貧攻堅工作隊隊長。深入脫貧攻堅第一線開展工作近三年,由於我用心用情的幫扶,群眾親切地稱呼我為「知心大姐」。   駐村以來,我先後爭取項目資金15萬元修建老官坳組至打河榜、寨上、坪頭等四個組產業道2.65公裡,幫助完成通組公路建設8.9公裡,新增人飲工程供水2處,13個村民 432戶1550人吃上自來水,實施危房改造56戶,透風漏雨整治26戶,硬化庭院和進戶路2.2萬平方米,安裝路燈252盞……成為了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排頭兵」。
  • 「我的扶貧故事」從「小白」到業務能手丨鎮遠縣青溪鎮關口村駐村...
    我叫邰再恆,於2018年5月15日被選派到鎮遠縣青溪鎮關口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 初次到村,為了儘快融入關口村的生活,我抱著一顆學習的初心,和村支兩委及時走訪群眾。為了及時掌握扶貧政策相關知識,自己認真研讀文件,認真領悟每個名詞,一個月不到,我很快就在實踐中找到了方向。 通過走訪貧困戶,我對基層群眾生活有了更深的體會,這兩年見證貧困戶有了自生發展的血液和動力,見證了關口村種植、養殖業的騰達,見證了群眾即將脫貧奔小康的美好前程。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是一種愛的傳遞丨鎮遠縣大地鄉嶺崗屯村幫扶...
    我叫李曉蘭,是黔東南州鎮遠縣司法局的一名普通幹部。我幫扶的貧困戶是鎮遠縣大地鄉嶺崗屯村春木樹組的村民。劉文光戶是我幫扶的其中一戶。第一次來到劉文光家時,我被眼前的場景震驚了:黑漆漆的屋內各種雜物堆得凌亂不堪。
  • 「我的扶貧故事」侗寨路通了 群眾心齊了丨鎮遠縣報京鄉報京村駐村...
    走在鎮遠縣報京村報友溝的生產便道上,老百姓跟我聊得很開心。  我叫黃介武。2018年3月16日,我到鎮遠縣報京鄉報京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開始了我的駐村幫扶工作。第二天一早,我便召集村支「兩委」班子了解村情民意。  村幹們告訴我,村民急切希望早日修建好報友溝兩條生產便道。我深知,有了生產便道,意味著老百姓可以不用肩挑馬駝穿梭在山叢中。  經過資金籌措、方案設計、佔地矛盾調處、積極施工等一系列努力,3個多月後,報友溝長3.8公裡的生產便道建成投入使用。
  • 「我的扶貧故事」真幫實扶,做「全能人」丨鎮遠縣都坪鎮地花村駐村...
    每每走進村裡,群眾總會吆喝著,讓我去家裡坐坐。 我叫蔣榮鳳,是鎮遠縣都坪鎮地花村駐村工作隊隊長。駐村兩年來,我和群眾打成一片,走哪都聽到類似親切的話語。自開展駐村工作以來,每當老百姓之間產生矛盾時,我都和村幹部、鎮幹部一起去處理,積極疏導和化解群眾心中怨氣、解決了苗頭性和傾向性問題,得到了群眾的理解、支持和認可。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的「酸甜苦辣」|赫章縣河鎮鄉雙樂村駐村幫扶...
    我叫陳瓊,赫章縣河鎮鄉雙樂村駐村幫扶幹部。  2019年7月我到雙樂村,駐村一年多來,我體會到了脫貧攻堅工作的辛酸與無悔、艱辛與幸福、付出與擔當,也品嘗到了扶貧幹部的「酸、甜、苦、辣」。自從下沉幫扶以來,大力宣傳國家政策,消除了他們曾經總是埋怨的情緒,幫助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村民羅光友長期和侄兒子居住,覺得住的不稱心,我建議他到河鎮鄉養老院居住,現在過的很幸福,每天都笑呵呵的,他說「現在的居住環境比以前好多了,每天散散步,回來就有飯吃,有水果吃,國家的政策好啊。」
  • 「我的扶貧故事」路雖遠 行則至丨鎮遠縣金堡鎮金凱村駐村幹部李程逍
    我叫李程逍,2017年,我來到貴州省鎮遠縣金堡鎮扶貧開發工作站工作。面對質疑,我心中暗道: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組織召開院壩會基層是打贏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而扶貧開發工作站,則是戰場「指揮部」。我來到基層的第一站,便是參與國辦系統數據清洗。「貧困戶家有多少人,收入多少等這些基本情況都不清楚,怎麼去幫扶?」這是我常常聽到的一句話。數據量龐大、邏輯關係複雜,是清洗的難點,需要業務員對扶貧政策有很好的了解和把握,對於剛參加工作的我來說,確實感到很吃力。
  • 「我的扶貧故事」教育扶貧讓山村人才輩出丨鎮遠縣金堡鎮溪頭村駐...
    我叫楊嵐,是鎮遠縣文物管理局副局長。2018年5月,我被派駐到金堡鎮溪頭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至今已在溪頭村連續工作2年零7個月。   第一天到村裡報到,我就和另外2個隊員、村兩委幹部一起入戶走訪,了解村情民情。經過近一個月的連續走訪,我基本掌握了貧困戶家庭情況,發現大部分貧困家庭因學致貧或因個人文化水平較低而導致收入來源低。如何讓「知識改變命運」幫助貧困戶走出困境成了我的頭等任務。
  • 「我的扶貧故事」實幹鑄就駐村幫扶丨錦屏縣河口鄉裕和村同步小康...
    我叫王德相,在教育一線從教13年,2016年5月轉調到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信訪局工作,2016年10月至今在錦屏縣河口鄉裕和村擔任駐村幹部。主動請纓奔赴扶貧一線  2016年10月,我向組織提出駐村申請,主動奔赴扶貧一線。
  • 「我的扶貧故事」移動在村頭的「活字典」丨鎮遠縣羊場鎮巖腳村駐...
    我叫王坤華,現任鎮遠縣羊場鎮安監站站長,於2014年10月被派駐到巖腳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我幫扶的巖腳村共有12個村民小組、398戶164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共有126戶486人。不知不覺,我駐村已有6年。6年時間裡,不知道經歷過多少風風雨雨,心裡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這條通向12個組的山路走了多少遍連我自己也記不清楚了。
  • 「我的扶貧故事」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丨黔西南貞豐縣魯貢鎮坡艾村駐...
    我是施鵬,在2017年有幸加入基層服務單位,正式走上工作崗位,也是這一天正式接觸了扶貧工作,接下駐村這根接力棒,與全國上下一起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駐村幹部與鎮民政辦工作人員到王澤伍戶核對住房信息,為王澤伍戶申請保障性住房接觸過的朋友都會經常這樣問我:「你剛畢業就被安排到村裡,在村裡扶貧都幹了些什麼呢,有效果嗎?」對此,我曾疑慮過,也想放棄過。如今,駐村的年頭過去了三個春秋。
  • 「我的扶貧故事」兩洋村裡的「駐村人」丨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
    我叫趙仕平,是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踏上了駐村扶貧之路。村民收入主要來源是種養殖業、進城務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把駐村的一點一滴都記在了筆記本中。駐村第一書記幫助貧困戶搶收稻穀一本、兩本、三本……三年多的時間,我的筆記本記了12本,從剛來的些許彷徨到現在的輕車熟路,甚至還能簡單地用苗語同村民打招呼,我現在就是妥妥的「兩洋人」。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戶的「心願」丨正安縣班竹鎮上壩村駐村幹部...
    「感謝國家扶貧的好政策,感謝李主任的幫助,讓我終於搬進了新家……」  2018年2月6日,初春時節,鄒孔祿在新居裡一邊鋪床,一邊對來幫助他搬家的幫扶幹部激動地說。  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開展以來,我被派到正安縣班竹鎮上壩村任駐村工作隊隊員,並結對幫扶了5戶貧困戶,鄒孔祿就是其中之一。李俊松入戶登記群眾信息「我叫李俊松,是上壩村駐村工作隊隊員,今後就是我就是你的幫扶人。」
  • 「我的扶貧故事」點燃鄉親們希望,以夢為馬不負韶華丨鎮遠縣陽鎮...
    我叫何梅,懷揣著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和對家鄉熱土的眷戀,2017年11月我研究生畢業後,成為了貴州黔東南鎮遠縣陽鎮的一名結對幫扶幹部、同步小康駐村隊員、扶貧專幹。在任務繁重但意義重大的扶貧領域,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了一段平凡不尋常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