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熊銳,是鎮遠縣都坪鎮馬家坪駐村工作隊隊員。2017年5月我被分到馬家坪村駐村幫扶,主要負責馬家坪村梯子巖組、沙子坳組和洞塘組,三個組共計109戶449人,貧困戶42戶156人,結對幫扶貧困戶9戶24人。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在農村長大的姑娘,我深刻感受到農村生活的不易和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基層工作這幾年,我始終保持初心,認真解決群眾提出的每一件合情合理符合政策的困難。不管是入戶路和庭院的丈量、路燈布局踩點,還是飲水、教育、醫療、危舊房、易地搬遷等,每一項工作都親力親為的參與,真誠實意的為群眾解決每一件事。當時,我還在哺乳期的女兒才6個月,一邊是工作,一邊是孩子,更難的是進村開展工作沒有車,自己也不會騎摩託車,情況很麻煩。我迎難而上,有車就蹭,沒車就走。正是憑這股韌勁,我逐戶摸清家庭人口、就業情況,理順近兩年的惠農政策及扶貧政策補助等,把每位群眾的困難記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
有時一進村就要蹲守摸排一整天,孩子成了我心底的牽掛,為了能有時間回鎮上照顧孩子,幾乎戶與戶之間的路程我都是用跑來解決。有些路比較繞,直接跳土坎子。我有一條跳土坎子掛壞的褲子至今都還留著,捨不得扔掉,回想那段田間歲月,真是應了那句「女子本弱,為母則剛」。魯迅曾說:「巨大的建築,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所以我始終堅持群眾無小事,再小的事都不會怠慢,漸漸的,我成為群眾眼裡的政府幹部、朋友,甚至摯友。
「那幾個組一般人壓不住的,工作難開展,一開會就是各種吵,很多人都怕去那幾個組搞工作。可能是因為你姓熊,比較兇,他們都怕你。」經常有同事這樣調侃我,但我無所畏懼,我是大家心中的「女漢子」。我軟硬兼施,認真了解每一戶的情況,掌握每一戶享受過的相關政策,摸清之前的陳年爛帳,用心用情解決他們提出來的實際困難,走進了群眾心裡。這幾年來,我與團隊一道深入群眾家中,深入田間地頭宣傳脫貧攻堅有關政策,通過發展太子參、羅漢果、竹鼠等產業以及宣傳組織勞務輸出等方式,取得了較好的成績,2019年全村剩餘的貧困戶13戶22人,也實現了全部貧困人口清零目標。
在努力的道路上,腳踏實地過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我和千千萬萬的基層幹部一樣,沒什麼特別,但我們奮戰的姿態是令人欽佩的可愛模樣。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徐偉 整理
編輯 韋一茜
編審 王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