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侗寨路通了 群眾心齊了丨鎮遠縣報京鄉報京村駐村...

2020-12-19 天眼新聞

「誒呦,黃老師,這路修好了,我們做活路方便了好多,真是太感謝了!」走在鎮遠縣報京村報友溝的生產便道上,老百姓跟我聊得很開心。  我叫黃介武。2018年3月16日,我到鎮遠縣報京鄉報京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開始了我的駐村幫扶工作。

2018年,參與「三月三」文化活動

「當前老百姓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有哪些?群眾意見較大的問題是什麼?」第二天一早,我便召集村支「兩委」班子了解村情民意。  村幹們告訴我,村民急切希望早日修建好報友溝兩條生產便道。我深知,有了生產便道,意味著老百姓可以不用肩挑馬駝穿梭在山叢中。  經過資金籌措、方案設計、佔地矛盾調處、積極施工等一系列努力,3個多月後,報友溝長3.8公裡的生產便道建成投入使用。

參與報京村火焰山花椒種植

一次日常巡察中,我發現報京村老寨門附近塌方10米左右,便向我的單位貴州民族大學申請到1萬元經費,但僅僅夠買維修材料,維修人工費從哪來?  誰知開工時,還沒到老寨門我就遠遠地看到許多村民已經在老寨門忙活起來了,村裡的小夥順手把大家幹活的圖片發進報京村微信群。一時間,你一言我一語,群裡像炸開了鍋。這讓我倍感欣慰,大家爭先恐後投工投勞的勁頭,讓我明白黨員的帶頭作用已經發揮起來了。

參與坡壇坳到兩叉河生產便道建設驗收

「生產生活環境好了,幹部群眾思想通了,但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到底在哪裡?」一次村集體經濟發展研討會上,村黨支部書記邰光水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黃老師,我們想建個魚塘,可是找不到經費。」  「大概需要多少錢?」我問。  「15萬元左右。」一下子聲音就變小了。  「好!我們實地看下情況,分析下前景。」我當機立斷作出決定。

與村兩委調研商討魚塘建設

通過多方籌措資金,2019年6月底,2100平米的報京村深水魚塘建成並投入生產。該魚塘集養殖、垂釣和觀光於一體,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加近7萬元的收入。  報京村魚塘的正式投入運營,起到了帶頭示範作用,成了集體的依靠,大大增強了村「兩委」班子幹事創業的信心。

組織報京村黨支部開展黨建活動

如今的報京,生產便道通了,群眾走上了康莊大道;思想思路通了,群眾跟上了時代步伐;經濟出路通了,群眾奔向了幸福生活;幹群關係更近了,攜手唱起扶貧歌:「一杯酒來一滴滴,報京建設不停息。」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徐偉

編輯 韋一茜

編審 王璐瑤 李劼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沒有休止符丨鎮遠縣報京鄉黨委書記何洪道
    我叫何洪道,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報京鄉黨委書記。   報京鄉地處鎮遠縣最南端,少數民族佔比為99.7%,是全省100個貧困鄉鎮之一。猶記得2019年剛到報京鄉任職時,面對產業發展薄弱、群眾觀念保守,貴灑村還未出列,178戶貧困戶未脫貧等等,我深深感到身上的擔子有多重、責任有多大,帶領全鄉各民族同胞脫貧致富,持續鞏固脫貧成效是我的責任,更是我的使命。查看報京小學衛生廁所建設情況「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譜芳華丨鎮遠縣報京鄉扶貧工作站劉雪
    我叫劉雪,2017年剛從大學畢業的我,帶著對新生活的期待和基層工作的嚮往,來到了貴州省100個貧困鄉鎮之一的黔東南州鎮遠縣報京鄉工作,開始了忙碌而充實的扶貧生活。在報京村二組邰邦國家開展人口普查扶貧工作站要辦理的業務很多,有建檔立卡貧困戶材料的收集整理、各項材料上報,給老百姓開貧困戶證明、貧困人口詳細情況錄入貧困系統……每一項都有學問,每一項都要學習。
  • 「我的扶貧故事」我們仍需接續奮鬥丨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駐村第一...
    我叫黃金保,自2018年3月起擔任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駐村第一書記至今。  精準扶貧「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駐村以來,我常常利用向群眾宣傳扶貧政策的有利時機,挨家入戶訪民情、嘮家常。我每到一戶都要到農戶家中房前屋後、室內室外進行觀察貧困現狀,鼓勵貧困戶發展致富信心,向老百姓盤根問底,了解其發展意願和需求。  我通過走訪了解到,全村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於外出勞務和傳統的種養殖業,村內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養殖業主要以豬、牛、羊、雞、鴨等。
  • 對口幫扶促發展 助力脫貧奔小康---記貴州民族大學定點幫扶鎮遠縣...
    貴州民族大學黨建扶貧第三工作組周成勳書記一行18人迎風冒雨驅車前往鎮遠縣報京鄉貴灑村開展黨建扶貧工作,當天工作組成員深入貴灑村一、二、三組及巴所上下組等扶貧點挨家挨戶走訪慰問「窮親戚」,仔細詢問幫扶需求,並為他們送上了慰問金,使「親戚們」感受到了濃濃的關懷和愛意。
  • 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到鎮遠縣報京鄉開展「黨建扶貧」活動
    內容提要: 10月27日,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院長藍東興、黨委副書記王長城、副院長鄒璿、院長助理伍順比及師生代表一行驅車3個半小時赴鎮遠縣報京鄉貴灑村、報友村開展「黨建扶貧」活動。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知心大姐」丨鎮遠縣羊場鎮凱言村駐村...
    我叫田達群,是鎮遠縣婦女聯合會一級主任科員。2018年5月,我被派駐到羊場鎮凱言村任駐村脫貧攻堅工作隊隊長。深入脫貧攻堅第一線開展工作近三年,由於我用心用情的幫扶,群眾親切地稱呼我為「知心大姐」。幫助貧困戶硬化室內地坪為了摸清村情寨情,我帶頭走村串戶,詢問老黨員、村民代表,了解他們對脫貧致富的新思路和見解,組織召開群眾會、院壩會、田間會30餘次,與群眾拉家常,談心交心,多方了解貧困戶所思、所需、所困。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帶給我光榮和欣慰丨鎮遠縣都坪鎮坳背村駐村...
    我叫楊建,是黔東南自治州鎮遠縣衛生健康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17年8月,我被派駐到鎮遠縣都坪鎮坳背村參加扶貧工作,2019年10月成為駐村工作隊隊員,有幸投入到一線脫貧攻堅戰鬥中,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 「我的扶貧故事」抱定初心赴徵程丨鎮遠縣羊坪鎮黃連村駐村第一...
    我叫王文杰,2019年1月,我闊別工作5年多的貴州省地礦局凱裡101地質大隊,調到鎮遠縣羊坪鎮黃連村任駐村第一書記。王文杰與村幹在雨中討論綿綿細雨卷著刺骨的寒風滴在我的臉頰,吹打著我單薄的身軀,讓我頓感一陣涼意。初來乍到,這樣一份「見面禮」著實讓我肅然起敬,脫貧攻堅一刻等不起、一天耗不起,我與村兩委寒暄後,就和村幹走訪串寨、入戶了解當地村情民情。
  • 「我的扶貧故事」沉下心才能辦實事丨鎮遠縣羊場鎮黨委副書記...
    從踏上鎮遠縣報京鄉的那一天起,我本著立志於「學」、立志於「勤」、立志於「幹」的工作態度,認真學習脫貧攻堅業務知識,詳細了解脫貧攻堅各項程序,學深悟透脫貧攻堅各項政策,以最快的速度熟悉脫貧攻堅工作的要領方法,迅速打開工作局面。   我還清楚的記得第一次去我的幫扶對象邰邦貴家的情形。在村幹的帶領下,我來到一個三開間的木房前,還未進屋,就看到映照在窗戶上的星星點點。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歲月可堪回首丨鎮遠縣都坪鎮馬家坪村駐村...
    我叫熊銳,是鎮遠縣都坪鎮馬家坪駐村工作隊隊員。2017年5月我被分到馬家坪村駐村幫扶,主要負責馬家坪村梯子巖組、沙子坳組和洞塘組,三個組共計109戶449人,貧困戶42戶156人,結對幫扶貧困戶9戶24人。
  • 「我的扶貧故事」真幫實扶,做「全能人」丨鎮遠縣都坪鎮地花村駐村...
    每每走進村裡,群眾總會吆喝著,讓我去家裡坐坐。 我叫蔣榮鳳,是鎮遠縣都坪鎮地花村駐村工作隊隊長。駐村兩年來,我和群眾打成一片,走哪都聽到類似親切的話語。自開展駐村工作以來,每當老百姓之間產生矛盾時,我都和村幹部、鎮幹部一起去處理,積極疏導和化解群眾心中怨氣、解決了苗頭性和傾向性問題,得到了群眾的理解、支持和認可。
  • 「我的扶貧故事」從「小白」到業務能手丨鎮遠縣青溪鎮關口村駐村...
    我叫邰再恆,於2018年5月15日被選派到鎮遠縣青溪鎮關口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 初次到村,為了儘快融入關口村的生活,我抱著一顆學習的初心,和村支兩委及時走訪群眾。為了及時掌握扶貧政策相關知識,自己認真研讀文件,認真領悟每個名詞,一個月不到,我很快就在實踐中找到了方向。 通過走訪貧困戶,我對基層群眾生活有了更深的體會,這兩年見證貧困戶有了自生發展的血液和動力,見證了關口村種植、養殖業的騰達,見證了群眾即將脫貧奔小康的美好前程。
  • 「我的扶貧故事」教育扶貧讓山村人才輩出丨鎮遠縣金堡鎮溪頭村駐...
    我叫楊嵐,是鎮遠縣文物管理局副局長。2018年5月,我被派駐到金堡鎮溪頭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至今已在溪頭村連續工作2年零7個月。   第一天到村裡報到,我就和另外2個隊員、村兩委幹部一起入戶走訪,了解村情民情。經過近一個月的連續走訪,我基本掌握了貧困戶家庭情況,發現大部分貧困家庭因學致貧或因個人文化水平較低而導致收入來源低。如何讓「知識改變命運」幫助貧困戶走出困境成了我的頭等任務。
  • 「我的扶貧故事」路雖遠 行則至丨鎮遠縣金堡鎮金凱村駐村幹部李程逍
    我叫李程逍,2017年,我來到貴州省鎮遠縣金堡鎮扶貧開發工作站工作。面對質疑,我心中暗道: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組織召開院壩會基層是打贏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而扶貧開發工作站,則是戰場「指揮部」。經過不斷的學習政策、了解措施、把握邏輯,我很快適應了工作節奏,與同事們共同努力,相互配合,讓數據準確性得到了有效保障。 「哪有基層幹部雙腳不沾泥?」這是2018年我成為金凱村駐村幹部時,村支書對我說的第一句話,也正是這句話讓我明白,想要做好基層工作,就是要深入群眾。
  • 「我的扶貧故事」移動在村頭的「活字典」丨鎮遠縣羊場鎮巖腳村駐...
    我叫王坤華,現任鎮遠縣羊場鎮安監站站長,於2014年10月被派駐到巖腳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我幫扶的巖腳村共有12個村民小組、398戶164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共有126戶486人。不知不覺,我駐村已有6年。6年時間裡,不知道經歷過多少風風雨雨,心裡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這條通向12個組的山路走了多少遍連我自己也記不清楚了。
  • ...故事」漫漫扶貧路 我更加堅毅丨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站長劉傑
    背著行囊,懷揣夢想,放棄大城市的繁華,我踏上了這片民風淳樸、發展後勁十足的土地——黔東南州鎮遠縣金堡鎮。  我叫劉傑,現任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站長。自走進扶貧工作站的那一刻起,我便默默起誓,用自己小小的身軀迸發出最強大的力量助力脫貧攻堅,4年的攜手奮進與不離不棄見證了我與金堡人民的不解情緣。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扛肩上 收穫放心上丨鎮遠縣都坪鎮新寨村幫扶...
    我叫龍後彬,是貴州黔東南州鎮遠縣稅務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15年以來,我先後擔任鎮遠縣都坪鎮新寨村駐村工作組組長、第一書記和網格人員,與單位同事共同奮鬥在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的路上。初到新寨村,我發現這個村山高、坡陡、路窄、人均耕地少,24個村民組、32個自然寨零散分布,發展條件並不好,關鍵是部分村民「等靠要」的思想很嚴重。怎麼辦?我陷入了思考,常常為此發愁。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是一種愛的傳遞丨鎮遠縣大地鄉嶺崗屯村幫扶...
    我叫李曉蘭,是黔東南州鎮遠縣司法局的一名普通幹部。我幫扶的貧困戶是鎮遠縣大地鄉嶺崗屯村春木樹組的村民。劉文光戶是我幫扶的其中一戶。第一次來到劉文光家時,我被眼前的場景震驚了:黑漆漆的屋內各種雜物堆得凌亂不堪。
  • 「我的扶貧故事」這一路 付出了汗水 收穫了感動丨鎮遠縣都坪鎮馬...
    我叫尹秋蘭,是鎮遠縣都坪鎮一名基層扶貧幹部。2017年9月,一張汽車票,一個行李箱,我獨自踏上了異鄉的工作之旅。按照鎮黨委政府的要求,我被安排到了馬家坪村,成為該村的結對幫扶幹部。廖興發戶是我的幫扶戶,一家四口,大兒子智力偏低,二兒子是一級殘疾人,小兒子常年在江蘇無錫務工,而廖興發已是年滿80的老人,家庭極度困難。了解到他家情況後,下決心一定要幫助他家脫貧致富。申請危房改造項目,公益性崗位、入股合作社和農村低保等扶貧政策,已幫扶廖興發戶年人均收入達到9000元以上,2019年已順利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把群眾當成家人 把他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丨鎮遠縣...
    漫漫人生路,歲月或許改變了青春的模樣,但改變不了我對都坪這片熱土深深的眷戀。我叫倪詩權,是鎮遠縣衛生健康局的一名普通幹部。懷著這份眷戀,我主動要求派駐到都坪鎮都坪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因為不了解他家情況,入戶時只是簡單宣傳扶貧政策,填寫入戶走訪記錄,最後要求他籤字,他卻躺在沙發上不肯起來,很不耐煩地嚷道:「我沒空,我要睡午覺。」我瞬間意識到扶貧不僅僅是任務,更重要的是走近他們、了解他們,讓他們在黨的好政策下早日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