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誒呦,黃老師,這路修好了,我們做活路方便了好多,真是太感謝了!」走在鎮遠縣報京村報友溝的生產便道上,老百姓跟我聊得很開心。 我叫黃介武。2018年3月16日,我到鎮遠縣報京鄉報京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開始了我的駐村幫扶工作。
2018年,參與「三月三」文化活動
「當前老百姓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有哪些?群眾意見較大的問題是什麼?」第二天一早,我便召集村支「兩委」班子了解村情民意。 村幹們告訴我,村民急切希望早日修建好報友溝兩條生產便道。我深知,有了生產便道,意味著老百姓可以不用肩挑馬駝穿梭在山叢中。 經過資金籌措、方案設計、佔地矛盾調處、積極施工等一系列努力,3個多月後,報友溝長3.8公裡的生產便道建成投入使用。
參與報京村火焰山花椒種植
一次日常巡察中,我發現報京村老寨門附近塌方10米左右,便向我的單位貴州民族大學申請到1萬元經費,但僅僅夠買維修材料,維修人工費從哪來? 誰知開工時,還沒到老寨門我就遠遠地看到許多村民已經在老寨門忙活起來了,村裡的小夥順手把大家幹活的圖片發進報京村微信群。一時間,你一言我一語,群裡像炸開了鍋。這讓我倍感欣慰,大家爭先恐後投工投勞的勁頭,讓我明白黨員的帶頭作用已經發揮起來了。
參與坡壇坳到兩叉河生產便道建設驗收
「生產生活環境好了,幹部群眾思想通了,但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到底在哪裡?」一次村集體經濟發展研討會上,村黨支部書記邰光水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黃老師,我們想建個魚塘,可是找不到經費。」 「大概需要多少錢?」我問。 「15萬元左右。」一下子聲音就變小了。 「好!我們實地看下情況,分析下前景。」我當機立斷作出決定。
與村兩委調研商討魚塘建設
通過多方籌措資金,2019年6月底,2100平米的報京村深水魚塘建成並投入生產。該魚塘集養殖、垂釣和觀光於一體,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加近7萬元的收入。 報京村魚塘的正式投入運營,起到了帶頭示範作用,成了集體的依靠,大大增強了村「兩委」班子幹事創業的信心。
組織報京村黨支部開展黨建活動
如今的報京,生產便道通了,群眾走上了康莊大道;思想思路通了,群眾跟上了時代步伐;經濟出路通了,群眾奔向了幸福生活;幹群關係更近了,攜手唱起扶貧歌:「一杯酒來一滴滴,報京建設不停息。」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徐偉
編輯 韋一茜
編審 王璐瑤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