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表現越來越好,很值得表揚!上午我爸騎摩託車從外面回來,他說:「外公,別擔心,我來幫助你。」然後,拿了雙拖鞋給我爸換!中午我媽躺床上睡了,他說:「噓!外婆睡了,別打擾她。」
今天去超市,他想吃棒糖,我沒買也沒鬧!出來給他買了薯條,他蘸點番茄醬後放我媽嘴巴裡,不像以前那麼小氣了。
晚上我和他一起搭積木,我搭了一個房子,他推到了,我假裝哭起來!他說「媽媽,別擔心,我來照顧你!」看起來很焦急,到處找東西幫我擦眼淚,拿了他爸的褲子,我說我要紙,在桌子上,他又跑桌子上給我拿紙,在我臉上擦。
看到這樣的小暖男,大賽爸爸的心都化了。
我們看到的很多自閉症孩子似乎完全隔絕在自己的世界裡,專心致志於自己的事,絲毫不理會他人的感受。但他的眼睛視線卻在周圍,時刻關注著這個世界。
當外公從外面回來時,他會幫助拿拖鞋;當外婆睡覺時,他會提醒別人;當媽媽「哭」時,他會安慰……這樣關心身邊的人,就是普通孩子都不容易做到,這背後滲透了家長的辛勤努力。
去超市孩子想要棒棒糖,媽媽沒買,這樣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對孩子的自控力有很大幫助,有利於後續孩子的能力發展。
在搭積木時,孩子推倒媽媽的積木,是一種不正確行為,媽媽的假哭,到孩子的安慰,淡化了對孩子「推倒積木的處理」。
父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一言一行,原生態家庭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性格及價值取向,自閉孩子與外界的通道很狹小,更需要家庭的典範作用。
孩子出現那暖心的一幕幕,離不開父母的習慣性無意識的行動,一次又一次的出現,好行為都印在了孩子的腦海裡,並轉化為行為。大賽爸爸建議:
①父母堅持「希望孩子有的行為」
孩子有自己的學習節奏,和其他孩子比起來,自閉症孩子確實反饋上慢了些,但他的學習能力並不比其他孩子慢,而且他對重複行為的領受能力更強,所以父母想讓孩子有什麼樣的行為,身正典範就是好的教育方式。
②給真實的環境刺激
在孩子推倒媽媽的積木時,媽媽假哭,孩子很著急地找東西要幫媽媽擦眼淚,也許一兩次孩子沒發現,但時間長了,僅一次發現,孩子就會對自己的觀察產生了錯覺,導致行為的退化和對人的不信任,甚至關閉與外界的通道,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孩子推倒了媽媽的積木,是典型的「攪局」,這也是自閉症孩子不能融入集體活動的癥結。大賽爸爸建議:
①父母幫助孩子掌握相應的遊戲技巧和規則
②孩子出現類似行為時要及時阻止
這樣孩子會逐漸學會配合,為社交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注「大賽爸爸說」,
專注探討兒童發育遲緩、
孤獨症譜系障礙和家庭康復訓練,
傾聽您的困與惑,解除您的育兒焦慮,
私信「大賽爸爸說」,
為您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