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研究|華南師範大學在卡西米爾效應研究領域裡取得重要進展

2021-02-08 廣東基礎研究


近日,華南師範大學華南先進光電子研究院光及電磁波研究中心博士後鮑芳琳等在卡西米爾效應研究領域裡取得重要研究進展,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在線刊發了題為「Inhomogeneity-Induced Casimir Transport of Nanoparticles」的研究論文。


該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為華南師範大學,第一作者為鮑芳琳博士,通訊作者為華南師範大學兼職教授何賽靈,主要合作者包括浙江大學博士研究生史可樟、博士後Julian S. Evans以及華南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曹冠軍等。


卡西米爾力是由量子真空漲落引起的效應,不需要任何外加的場或者能量。該研究成果發展了一套計算納米顆粒與非均勻平板間卡西米爾力的方法,並基於梯度超構表面提出了一種產生橫向卡西米爾力的新機制,可用於實現納米顆粒的控制或輸運。詳細討論了基於橫向卡西米爾力的布朗馬達模型,類似於一輛納米尺度的「量子懸浮列車」,並分析了卡西米爾力輸運納米顆粒的一般速度特性。該論文發現了「尺寸選擇性」輸運的現象,並提出了「卡西米爾通道」的概念。以卡西米爾力代替傳統的光力或者磁力來輸運納米顆粒,有著完全無侵害的優勢,有望在生物分子等熱敏感的納米顆粒的輸運中發揮特殊的作用。


該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相關焦點

  • 華南師範在鐵電材料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華南師範大學先進光電子研究院先進材料研究所高興森教授課題組在鐵電疇壁電流操控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其研究成果以《Manipulation of Conductive Domain Walls in Confined Ferroelectric Nanoislands
  • 華南師範大學高彩吉課題組在Molecular Plant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
    光作為最重要的環境因子之一廣泛參與調控植物生長發育和環境適應,但光信號和植物自噬途徑的關聯調控關係未知。本文研究表明,光照到黑暗的轉換可以誘導自噬基因的表達從而激活植物細胞自噬。此外,光信號的核心轉錄因子HY5的突變體因為自噬基因表達升高而表現出對氮飢餓和黑暗處理抗性等自噬加強的表型。
  • Angew.天津師範大學李春舉教授課題組在大環超分子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收藏化學加小程序,想找哪個產品輸哪個近日,天津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李春舉教授課題組在大環超分子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中南大學王輝教授團隊在固態製冷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中南大學物理與電子學院、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員、超微結構超快過程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成員、計算材料物理團隊負責人王輝教授及其合作者在固態製冷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研究團隊在塑性晶體中發現了基於分子取向序的龐壓卡效應,等溫熵變最高達687 J Kg-1 K-1,較傳統固態相變製冷材料高出了一個數量級,在《Nature》上發表了題為「Colossal barocaloric effects in plastic crystals」的學術論文(Nature 567, 506 (2019)),中南大學為合作完成單位。
  • 華南理工大學一研究成果在Management Science上發表!
    期刊網站截圖日前,以華南理工大學數學學院為第一署名單位、陳映珊副教授為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被管理科學、運籌學領域頂級期刊Management Science正式錄用並已在線發表。該成果題為「Incomplete Information and the Liquidity Premium Puzzle」(《不完全信息與流動性溢價謎團》),反映了陳映珊與其合作者在金融數學領域取得的重要突破,是數學學院在交叉學科研究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進展。流動性溢價的理論和實證之間的巨大脫節是文獻中的一個長期謎團。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0年基礎科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20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廣大科教人員堅持「四個面向」,嚴謹治學、追求真理、勇攀高峰,一大批科研團隊圍繞國家重大需求,集智攻關、團結協作、潛心研究,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農學院:小麥基因組學團隊在大麥適應性進化和物種形成領域取得新進展, 在表型、基因型和轉錄表達等多個層次解析了野生大麥微環境適應性進化的分子機理,為同域物種形成理論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為揭示物種多樣性的來源及植物變異的基礎提供了重要信息。
  • 中國海洋大學在海洋與全球氣候變化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海洋大學在海洋與全球氣候變化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2012-02-08 來源:中國海洋大學   近日,中國海洋大學「築峰工程」教授吳立新在國際著名雜誌《Nature Climate
  • 北京大學應用物理與技術研究中心在ICF黑腔動理學效應研究取得重要...
    近期,國際知名學術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美國物理評論》,影響因子IF=8.462)發表了北京大學應用物理與技術研究中心(CAPT)賀賢土院士課題組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合作者的最新科研進展,報導了他們在ICF黒腔動理學效應實驗表徵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文章兩位通訊作者蔡洪波研究員和谷渝秋研究員均為CAPT中心成員。
  • 化學所高遷移率雙極性聚合物場效應電晶體研究取得進展
    化學所高遷移率雙極性聚合物場效應電晶體研究取得進展 2018-03-22 化學研究所 【字體)在低成本印刷製備電晶體器件及電路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受到了相關領域學者、企業的廣泛關注,並已成為有機電子學研究領域的熱點之一。
  • 我國在伊波拉病毒糖蛋白致病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科研團隊通過構建一系列腺病毒基因轉移載體,系統地研究了伊波拉病毒包膜型糖蛋白在細胞以及小鼠模型中表達的致病效應。據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王華林研究員學科組介紹,伊波拉病毒可編碼多種形式的糖蛋白,但是此前對糖蛋白潛在的致病效應的推測只是基於細胞或組織培養物水平的初步研究,相關致病效應尚缺乏體內水平的直接證據。
  • 華南師範大學陽成偉/賴建彬團隊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發表植物雙生病毒與宿主互作文章
    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在讀碩士生曾潤秀和劉曉詩為共第一作者,陽成偉教授和賴建彬副教授為共通訊作者。曾潤秀是生科院2016級遺傳學專業碩士生,主要研究雙生病毒C4蛋白與植物蛋白互作的機制,獲批主持華南師範大學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項目;已於2018年6月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雜誌(五年SCI影響因子6.044)以共第一作者發表了題為《S-acylation of a geminivirus C4 protein is essential
  • 清華物理系江萬軍研究組在拓撲自旋電子學領域取得進展
    清華物理系江萬軍研究組在拓撲自旋電子學領域取得進展清華新聞網9月15日電  9月14日,清華大學物理系、低維量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江萬軍助理教授應邀在物理類綜述期刊《物理報導》(Physics Reports)上在線發表綜述文章《磁性多層膜中的斯格明子》(「Skyrmions in magnetic
  • 上海光機所在脈衝光抽運原子鐘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量子光學實驗室副研究員鄧見遼領銜的脈衝光抽運(POP)原子鐘小組,在中科院院士王育竹開創的光抽運氣泡原子鐘研究基礎上,在POP原子鐘中長期頻率穩定度優化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作為編輯精選文章發表於《科學儀器評論》(Review of Scientific
  • 東北大學在低成本高強塑鎂合金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東北大學材料學院秦高梧教授團隊「低成本高強塑鎂合金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國際金屬材料研究頂級期刊Acta Materialia連續發表,並獲得了國內外研究學者與工業界的廣泛關注。
  • 高溫超導量子相變領域取得重大研究進展!電子科技大學在《Science...
    電子科技大學新浪微博消息截圖電子科技大學微信截圖量子材料以及量子相變是本世紀凝聚態物理與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自高溫超導發現以來,二維量子金屬態的存在及其形成機制是三十多年來國際學術界一直懸而未決的重要物理問題。
  • 電子科技大學取得重要研究進展,又一成果登上遙感領域頂級期刊!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資環學院定量遙感團隊周紀課題組在衛星被動微波與熱紅外遙感信息處理和參數反演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論文合作單位包括馬裡蘭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該研究提出了一種新的衛星被動微波遙感信息重構方法,基於頻譜分析和多源遙感信息的時間標定,發揮我國風雲氣象衛星微波成像儀數據的優勢,有效填補了國際上兩顆重要的衛星被動微波遙感傳感器AMSR-E和AMSR2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觀測數據缺失,使得衛星被動微波遙感數據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34;
  • 中國海洋大學在熱帶氣旋活動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大量研究表明,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作為氣候系統中最強的年際變化信號,對西太熱帶氣旋的生成位置、生命周期、強度以及移動路徑有重要作用。然而,至今鮮有研究涉及西太熱帶氣旋對ENSO事件強度的年際作用。
  • 重要進展!阜師大教師團隊在電化學領域取得新突破
    重要進展!【摘要】 近日,阜陽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夏娟博士、武海教授、凡素華教授合作在金屬納米材料的製備及其在電化學領域中的應用取得系列重要成果。
  • 武漢科技大學在高比能鋰硫電池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在高比能鋰硫電池研究領域取得進展,研究成果「Defective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Modified Separators with Efficient Polysulfide Traps and Catalytic Sites for Fast and Reliable Sulfur Electrochemistry
  • 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費繼鋒副教授在Nature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科青年拔尖人才費繼鋒博士作為共同第一作者在自然雜誌(Nature)在線發表了題為「The axolotl genome and the evolution of key tissue formation regulators」的研究論文;華南師範大學為並列第一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