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研發吹畫,觀賞性堪比關山月,網友紛紛點讚,專家卻說:雜耍賣藝
梅花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它與蘭竹菊並稱為「四君子」,也與松樹、竹子一起被稱為「歲寒三友」。自古以來讚賞梅花的詩句很多,比如「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等等。
不止是在詩句中,梅花也在畫作中不時地出現。而其中,最著名的非關山月莫屬。關山月大師的梅花,一個特點就是場面大。與很多畫家注重一枝梅花相比,關山月先生的梅花,畫面比較大,表現出了梅花的層次,有股多而不亂之感。比如這幅《迎春圖》,畫面比較大,整個畫作之中梅花繁多,卻多而不亂,體現出關山月老師精湛的畫工。
其次,在每個細節的表現上,關山月先生的梅花既體現出瘦峭、清輕、幽獨、高潔的形象,還表現了「鐵骨傲冰雪,幽香透國魂」的精神。比如這幅《雪裡見精神》,真正體現出梅花特有的,不畏風雪、獨自開放的精神。
可以說,在梅花畫作上,關山月老師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豐碑。但是,我們經常說,高手出自民間。近年來,一個民間畫家,他吹了幅梅花,堪比關山月,獲得大獎,網友:高級,專家:技術低端!
他就是來自安陽的袁建國!他獨創了一門「吹畫」藝術。不用筆,「一滴墨、一張紙、一口氣成就一幅畫」。 因為「吹畫」藝術,在創作過程中不用筆,形式新穎,成為我國又一種新的藝術門類。
袁建國自幼就學習書畫,基本功比較紮實,對水墨畫頗有研究。但是,在高手眾多的中國畫壇,他的技藝並不能出類拔萃。一次旅行過程中,袁建國驚奇地發現,桂林街頭有一個民間藝人用嘴畫畫。他吸一口氣,立即吹出一幅畫,畫的就是梅花,美輪美奐、傲立風雪。
袁建國被這種技藝所折服,他立即向藝人學習吹畫,再加上自己對書畫的理解,將畫工融入其中,逐漸總結並發展出「吹畫」技術。
「吹畫」作為一項新技術,在業界並不受認可。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袁建國頻繁翻閱古籍,在歷史記載中尋找吹畫的真諦。他驚訝地發現,其實早在唐朝就有關於吹畫的記載,只不過,吹畫並不是大眾的技藝,所以沒有廣為流傳,在書畫界並未引起波瀾。這更加堅定了袁建國發揚吹畫藝術的信心和決心。
為了增加吹畫的欣賞性、藝術性,袁建國一方面刻苦訓練基本功。眾所周知,吹畫受的制約條件很多,比如畫紙的材質不同,吹畫過程中的阻力就不同,而且墨汁、顏料的濃密度,也影響吹畫的發揮。袁建國需要不斷地熟悉各種墨水與畫紙,做到「揮毫自如」。
另一方面,他在意境上不斷尋求突破。在油畫中,我們可以像超寫實流派那樣,尋求「行走的單反」的藝術效果。
但是在國畫上,還要有意境。比如畫梅花,不僅要表現「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的那種藝術性,更要表現出梅花雪中獨自開的傲氣與傲骨。所幸,袁建國在不斷磨礪下,他吹畫的意境不斷提升,最終登堂入室。
功夫不負有心人,袁建國的吹畫作品一經展出,就受到網友的瘋狂點讚。很多網友表示,他的吹畫作為一項技術,非常的高級,引入入勝,藝術性甚至堪比關山月。他的畫也在畫展中屢獲大獎。大家不妨欣賞一下他的畫。
金杯銀杯不如觀眾的口碑,在獲得群眾的點讚之後,袁建國更加信心百倍。他的吹畫逐漸成熟,尤其是梅花作品,不僅枝繁花茂,而且具有強大的視覺震撼力,同時也帶有濃濃的文化韻味。但是在業界,特別是在專家眼裡,很多人都覺得他的吹畫並不入流。覺得吹畫是民間藝術,與雜耍賣藝沒什麼區別。這與高端的繪畫,其實有著天然的鴻溝,就像是前一段時間很多的射書一般。對此,你怎麼看呢?
2幅女人體,美爆的賣74萬,醜爆的賣649萬!專家:放大8倍看這裡
他的工筆畫堪比冷軍,風景畫不輸千萬像素單反,專家:這不是國畫
冷軍畫竹賣了172萬,他畫竹卻賣了1552萬,放大8倍,所有人秒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