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象群屢獲國內外大獎,他的雕塑好在哪裡?

2020-12-19 騰訊網

11月24日,「風雲塑——李象群雕塑藝術展」在嘉德藝術中心開幕,開幕現場大咖雲集,成為藝術圈的一大盛事。

李象群從1993年開始就屢獲國內大獎,尤其是近十幾年,他在國際上也多次獲獎。比如,2006年憑《山秀》獲英國肖像雕塑年度展攀格林新人獎;2011年《莫唯》獲第48屆英國肖像雕塑協會年度展最佳肖像雕塑作品及最高獎項弗瑞克裡獎;2013年《行健》獲法國冬季沙龍泰勒基金會獎;今年更是獲得第54屆佛羅倫斯國際繆斯獎「erato藝術獎」,被任命為繆斯學院的終身院士,也是第一位獲得此獎的中國藝術家。

為何李象群的雕塑能夠獲得國內外的廣泛認可?我們結合這次展覽的作品來看看,他的作品究竟好在哪裡。

在展廳的入口處放置的是幾尊毛澤東像和幾位歷史名人像。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先生評價李象群的雕塑「是一次次關於歷史的敘事和一個個人物的傳記」「塑造出一個個有血有肉有生命有情感的形象,既有歷史之真,更有藝術之魂。」

▌《我們走在大路上》 2008年 118×56×46cm 青銅

這裡的毛澤東,應是一個從符號中釋然而出的人,有著作為人的平等和尊嚴。這是一個普通人,但是他的名字叫毛澤東。這名字本身已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符號。這符號賦予一個人偉大的光輝。

這裡的毛澤東也是一個樸素的人。李象群內心認同這樣的非凡,生於俗世,但果敢堅定,為著信念大踏步沉著前行,與紛擾喧囂無礙。樸素是他,「神壇」之上也是他。

▌《紅星照耀中國》局部 2005年 205×85×74cm 青銅

李象群解讀的偉人,重點在「人」,透過「人的普通性」來呈現他的「偉」。李象群相信「普通性」是評價人的基準。之所以選擇毛澤東沉思而深慮的情態,日常狀態下的肢體語言,是通過其表象傳遞出一個偉大靈魂之普通心狀的可信性,不同於「高大全,紅光亮」模式下的形象,不同於凝固為崇拜的偶像,而是創作一個可信的普通人,一個有信仰的人,一個能堅持到最後的人。正是這個沉思而深慮的「普通人」,以其獨一無二的思想和行動,改變了中國的歷史,成為了紅星,照耀了中國。

▌《先行者》 2019年 212×93×100cm 青銅

《先行者》,表現的是延安時期的毛澤東,是延安精神的展現,更好地體現了一種奮鬥的精神,也是延安精神感召力的呈現。

李象群在面對媒體採訪的時候曾回應過為什麼塑造偉人像:「我們這個年齡的人,經歷了毛澤東的時代,有這麼一個情結,是我們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的一種懷念。我們對毛澤東是有感情的,在塑造毛澤東的時候,就像在塑造我們的親人一樣,並不是把他當做一個距離我們很遠很遠的偉大領袖來塑造,這時候就更有一種拉近我們之間距離的感覺。」

▌《徐悲鴻》 2008年 202×64×54cm 青銅

在許多照片中,徐悲鴻都是眯著眼睛看東西,但這件雕塑表現的卻是他心中靈光一閃,眼睛隨之猛然睜大的瞬間狀態。當他看到某個場景特別入畫時,儘管手裡沒拿筆,卻下意識做出了握筆的姿勢。

▌《茅盾》 2005 206×63×56cm 青銅

作為「一代文豪」,茅盾傲然而立的姿態是其內心的寫照,流露著一種對世俗不屑的氣質。

本次展覽的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評價這尊雕塑:「表現的是年輕時的茅盾先生,如果不了解茅盾先生在那個時期的生活經歷、狀態、社會角色,就很難看懂這尊雕塑。有一點點上海公子哥的感覺,讓觀眾從另一面去認識這個偉大的文學家。」

▌《郭沫若》 2001年 190×57×57cm 青銅

過去有很多雕塑家刻畫過郭沫若的形象,而李象群則從三個方面來看待他:1、20世紀40年代以前,他是一個舊的文人形象。2、40年代中期,他是一個在民族危亡時的救國志士。3、解放後郭沫若是一位國家幹部。李象群刻畫的是40年代中期的文人形象。

通過這個雕塑,李象群力圖體現出當時有志之士充當革命的先鋒力量,抵制外辱,奮起抗爭的高大形象與堅強意志,要體現出的是一種傲骨、精神,意在刻畫人物的一種內在力量、民族氣節,一種即將爆發的東西,而不是浮於表層的強悍狀態,也不是什麼「紅光亮」式的形象。值國家弱勢之際,人民的力量、骨氣尤顯重要。通過靜態的造型體現動態的精神,靜中取動,以郭沫若這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的精神和氣勢姿態展現出當時整個民族的氣節。

▌《印象·China》 2011年 190×80×70cm 白銅

這件作品以梁思成緊裹的風衣、戴手套的雙手及腳邊的落葉渲染悽清、寒冷的氣氛,來凸顯這位傳統文化衛士的無助。他曾用盡心力去保護的珍貴古建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大部分已不復存在。落葉曾經鮮活,充滿生命力,但終究無法避免消逝。它們的形象傳遞著對於「存在」與「逝去」的感慨。

創作期間,李象群並未參考梁思成某張確定的照片,反而是全憑印象完成雕塑。意在以有形之象引發無形之思。整個作品成為情感及觀念的載體,引導觀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進行思考。

張子康認為李象群的了不起之處在於:「很多寫實雕塑,尤其現實主義的雕塑,會把眼睛刻畫得非常細,但是你並不會感覺眼睛有神韻。而李象群先生在《茅盾》《郭沫若》《印象·China》中雖然沒有塑造眼睛,以簡單的平面一掃而過,但是觀眾卻並不會覺得少點什麼,反而更有想像的空間。通過李象群的雕塑,觀眾能夠看到人物的內心、個性和思想,這得益於他對形象的敏銳觀察、深入理解,對造型的精準把握,及對多種雕塑語言的熟練掌握。」

▌《元四家》 2013年 185×60×240cm 漢白玉

黃公望的個性坦蕩、灑脫,後半生以「痴」相和「狂」態蓬居山湖之間。作品呈現出「仙人」的狀態,此時,黃公望醉然作畫,但他手中握的畫筆已轉化為意念,是用意念書寫胸中逸氣。倪瓚形態孤傲偉岸,展現出他孤傲高潔、嚴謹、孑然獨立的性情和精神狀態。吳鎮率性地拂袖,桀驁不馴的姿態表明了他抗簡高潔、放浪形骸的性格和處世哲學。王蒙的躺臥姿態,一片禪意與閒適,在安靜的創作冥想中,正在醞釀一件偉大作品的誕生。

▌《風雲行-1》 2019年 310×274×147cm 白銅

失重是一種遊走、變化的狀態。智者在動態中突破自己、尋找自己,駛向彼岸。

張子康:「這件雕塑給人的感覺是文人醉酒後的癲狂,自由無拘束。」

▌《康熙大帝》 2018年 350×135×262cm 白銅

作品中的康熙,氣宇軒昂,憑著堅定的信念,在不確定的未來中向前挺進。

▌《杜甫》 2016年 202×93×68cm 白銅

杜甫身體向左側傾斜,右手拂面處於一種失重的狀態,這是詩人創作冥想的狀態,他正處於自己的意境飄遊之中。

▌《聖·彼岸》 2018年 365×284×296cm 白銅

呈現出一種高度的自信、坦然和平衡。平伸的雙臂,舒展的雙手,一隻手心向上,一隻手心向下,聖者坦蕩行於天地間。此態不僅僅展現了自我的狀態,還袒露了自我與外在的關係:迎接他人,接納他人,佑護他人,包容他人,慈悲他人,平等他人。且與他人同在同行,與社會同在同行,與歷史同在同行,與信仰同在同行,在同行中由小我走向大我,胸懷他人,胸懷世界,胸懷萬物,有容乃大。

▌《賢·彼岸》 2018年 365×152×296cm 白銅

此態是一種尊重的力量——通過謙遜地收回雙臂,謙遜而溫和地微微前傾的姿態,一種準備傾聽的含蓄而溫婉的身體語言,一種與世界的和解。此態的雕塑語言,使人感到的與其說是面對著一位莊重寧靜中蘊含著巨大精神力量的智者,不如說是面對高山仰止、長澗深流的永恆力量。

▌《仁·彼岸》 2018年 365×152×296cm 白銅

右手上舉於胸結施無畏印,左手下垂於腹結與願印。二手印相合具有慈悲之意,表示佛能實現眾生所求之願。藝術家在這裡反向而用兩個經典的佛手印,似在隱喻此非西方淨土,乃是現實世界;此非彼岸,乃為此生,需砥礪前行,不可懈怠。此態隱喻天下蒼生游離於給予與接受,付出與回報,捨棄與堅持,取得與放棄,短暫與永恆,有限與無限之間的狀態。

彼岸系列三件單體雕塑是藝術家對當今社會中人們各種人生狀態的藝術性沉思和表達。他從古今中外的經典手勢中濃縮而來的三種手勢形態,使其具有強烈的宗教感、禮儀性、儀式化的精神性力量。

有趣的是,李象群讓漢唐氣息濃厚的寫意古代聖賢人物站在了逼真的坦克底座上,這種古與今、寫意與寫實的衝撞非常抓眼球。李象群把底座塑造成坦克的形式,與他對工業設計的情結有關係。上大學的時候,李象群喜歡工業設計,也曾嘗試把底座做成裝甲車或坦克的形式,但被老師用雕塑刀砍掉了。雖然後來走上了寫實雕塑的道路,但他對工業設計念念不忘,這些年也跨界做過一些產品設計。在創作彼岸系列作品的時候,終於重拾舊夢,把坦克模型做成了雕塑底座,從而使作品擁有了更豐富的歷史和文化意義。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曾成鋼:「我覺得他不僅僅是把形把神做好,他在這裡提出了一個哲學的思考。踏著歷史的文脈,他要追求的那個彼岸是什麼,讓我們每個人自己去回答,去思考。」

張子康:「這個坦克並不是現在的先進坦克樣式,它是作為一個語言出現的,不管今天的文明、過去文明,都會成為歷史,激發我們對文化、歷史進行思考。」

▌《道》 2013年 185×60×240cm 不鏽鋼

這件作品表現了人的欲望與被約束之間的一種狀態。作品裡的獸,是食肉動物、食草動物以及飛禽的結合。獸身上坐著一位騎士,手裡的韁繩表明了它正在支配這個行走中的獸。每個人都有諸多欲望,如果沒有制約的話,欲望將會不斷膨脹;有了制約,這種收縮的欲望和要達到的目的可能更精準。

然而,軟的韁繩暗示這種控制是靈活的,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人類社會都是如此。騎士雖然是制約者,但它還是個母體,在不斷地繁衍變化。

▌《大紫禁城》 2012年~2016年 200平方米 共25件白銅

這件作品為什麼命名為「大紫禁城」而不是「故宮」?在李象群看來,故宮一詞更多偏向於建築概念,而「大紫禁城」有政治上的意味。

《大紫禁城》歷時6年才完成,其中上千個建築完全按照清宮的建築樣式,但其中一些房屋有拿掉一些切塊,而後在這個地方做了一些改造,用金屬條等材料做成鏤空,目的在於體現其中的一種不完整性。

《大紫禁城》看似是一個建築體,其實在冰冷的檯面上它是活的。李象群用了一個季度的時間擱置泥胎,作品是用油泥做的,經過陽光的照射和自然的變化它自然會產生一些改變,李象群想求得一種自然的力量和變化,這可能更重要。油性膠泥因溫度升高而產生形態變化,出現堆軟和虛化的效果,這樣便使得原本規整的城牆呈現出扭曲和坍塌的姿態。

《大紫禁城》是針對一個建築空間的造像行為。當然,這裡有一個超出建築物理空間的更大的一個空間,實際上是在為一個文化空間造像。整組作品的布局鋪開會有200多平米。作品是一個整體,分為25塊,唯獨太和殿是一個完整的。

讀大三那年的12月,當他第一次走進故宮看到太和殿的時候,非常震撼,建築景觀橫向展開,讓他感受到一種張力。和他後來去歐洲教堂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心理體驗,教堂是讓人往上升,而故宮卻讓人感覺有種壓力,它已經不是一組建築群了,而是一種來自東方文化的魅力。

可以說,紫禁城不僅僅是一個建築,它更是一個具象的、物質的文化,也是一個傳承,它要說的東西太多。李象群希望能看到的人,在忘言的時候,心會動。

張子康認為,因為不斷創新和探索,李象群成為了這個時代最重要的雕塑家:「他的雕塑作品難以用一種具有限定性的風格語言和形式手法來概括,是一個可視的多重文本,以實體形象展現了多層次語義。他的作品力圖塑造對象的內在生命個性,而不依賴絕對的『客觀再現』去圖解人物與社會的藝術自省。那些突破外在的隱性語言,為我們提供了一條可以深入對象內部觀看的視覺線索,在可見與不可見之間暗示了作品中廣闊的意義空間。」

1

「風雲塑——李象群雕塑藝術展」

學術主持| 範迪安

策展人| 張子康

總策劃| 寇勤

主辦單位| 中國美術家協會 嘉德藝術中心

協辦單位| ZERO零藝術中心

展覽時間:2019.11.26-12.8周二至周日 10:00-18:00

展覽地點:嘉德藝術中心一層(北京市東城區王府井大街1號 )

門票:免費

本期《收藏》微信責編 王金坪

微信運營合作請發消息至公眾號

sczz029

創刊於1993年

一冊在手,把握收藏

微信名:收藏雜誌

微信ID:sczz029

相關焦點

  • 李象群:保護城市標誌性大型經典雕塑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副主席、魯迅美術學院院長 李象群新華網北京5月25日電(袁思陶、邢賀揚) 5月25日,參加2020年全國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副主席、魯迅美術學院院長李象群接受新華網專訪,就保護城市標誌性大型經典雕塑提出建議。
  • 質樸洗鍊、高古文氣:李象群雕塑《元四家》
    (王朝聞、鄧福星總主編《中國美術史》) 在《元四家》的創作中,李象群正是把握了這個大時代的背景,元四家中黃公望曽為元朝小官後因事入獄,後半生皈依道教,成為道教高層人物。黃公望的山水畫藝術被譽為繼承董源、巨然的傳統,是代表「正宗法派」的「典範圖式」。李象群把黃公望的形象創作為正面作揖是很合乎其身份的。吳鎮是元四家中的另類,他長年隱居鄉村,「為人抗簡孤潔高自標表。」
  • 美術學院雙聘教授李象群作品榮獲第56屆英國肖像雕塑協會年度展...
    清華新聞網6月24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雙聘教授李象群雕塑作品《王盛烈》榮獲 FACE2020 第56屆英國肖像雕塑協會年度展「希瑟利美術學院獎」,這是亞洲首位雕塑家榮獲該獎項。同時該作品獲評由倫敦希瑟利美術學院校長韋羅妮卡·裡克斯(Veronica Ricks)評出的展覽「最佳展品獎」。
  • 「風雲塑——李象群雕塑藝術展」 北京嘉德藝術中心開幕
    他秉承學院優秀學術傳統,以寬闊的視野融 匯中西藝術優長,自覺擔當起時代賦予的藝術使命,在主題性雕塑創作 任務中領銜擔綱,出色地完成了許多史詩性大型作品;在大量歷史和現 代人物的雕塑創作中,更是可見他感懷時代風雲、走向心靈深處的精神 印記。作為在改革開放偉大時代成長和成熟起來的藝術家,李象群的藝術 格局和我們所處時代的文化情境相對應,開合之間充滿風雲的激蕩。
  • 當代雕塑家李象群個展在京亮相 首現《元四家》等代表作
    中新網北京11月25日電 (記者 應妮)25日在嘉德藝術中心正式向公眾開放的「風雲塑——李象群雕塑藝術展」集中展出了藝術家的28件代表作品,其中《元四家》等10件為首次展出。展覽集中展出了李象群的28件代表作品,其中《元四家》(作品材質:漢白玉)、《風雲行-1》《風雲行-2》(作品材質:白銅)、《彼岸》(作品材質:白銅)等10件作品為首次展出。
  • 「瀋陽廣電全媒頭條」「風雲塑——李象群雕塑藝術展」北京嘉德...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範迪安說 在當代中國美術界,李象群是一位懷有堅定藝術理想、始終堅持研究探索並形成豐厚積累的雕塑名家。在雕塑這種凝聚的造型中,他以靜制動,以形寫神,從當下進入歷史,從形象探尋命運,塑造出一個個有血有肉有生命有情感的形象,既有歷史之真,更有藝術之魂。李象群的雕塑最引人入勝之處就在於他表達了歷史和時代的風雲之變,於此,我稱他的雕塑是「風雲之塑」。
  • 李象群十件最新作品亮相個展
    原標題:李象群十件最新作品亮相個展 著名雕塑藝術家李象群是當代中國藝術生態中身份、創作跨度極為多元的藝術家,他是最早一批入駐798的藝術家、中國當代雕塑的領軍人物之一,也是魯迅美術學院院長,在30餘年的教學生涯中,培養出了大批的藝術人才。
  • 李象群:蘇軾的當代形象塑造
    他是詩人、畫家,是散文家、書法家,具有一個天才的深厚和廣博,蘇軾像一陣清風一樣度過了一生。獨特的仕宦經歷使得蘇軾的文學作品充滿了對世事變化、人生際遇的深刻思索。他的思想融合了儒、釋、道三家,展現了寵辱不驚、樂觀曠達、隨緣自適的生活態度。蘇軾的文學和藝術都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徵,表現了北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狀況。
  • 魯迅美術學院-新中國最早的雕塑藝術教學與創作單位
    經過81年的發展,魯迅美術學院現已成長為師資力量雄厚、專業齊全、辦學水平和整體實力居全國同類院校前列,具有鮮明的辦學特色,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著名高等藝術學府。學院現有瀋陽和大連兩個校區,瀋陽校區地處東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大連校區地處美麗的國家風景旅遊度假區金石灘。
  • 歌劇研究院張龍校友屢獲國際聲樂大獎
    2019年5月5日至11日,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校友、2018屆畢業生張龍在第十屆波蘭莫紐什科國際聲樂比賽(The 10th International Stanislaw Moniuszko Vocal Competition)中以優異的表現一連斬獲六項大獎
  • 「小鉗工」屢獲國際大獎 環保漫畫耐人尋味
    原標題:「小鉗工」屢獲國際大獎   □文/圖本報記者 苗靜   張家口市宣化區的劉強現居省會石家莊市,不久前,他收到了第七屆比利時Lebbeke國際漫畫大賽組委會寄來的證書和獎金。他的漫畫作品《最後一滴水》獲得了這次比賽的一等獎。現年42歲的劉強從24歲開始自學畫畫,他完全對著書獨自摸索,走過不少彎路。但靠著一股韌勁兒,他創作了一些含義深奧的漫畫作品,近年來獲得了多個國內、國際漫畫大獎。
  • 我國「最巧妙」建築,懸空森林步道,綿延19公裡,屢獲世界大獎
    我國「最巧妙」建築,懸空森林步道,綿延19公裡,屢獲世界大獎,中國不僅歷史悠久,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便利,無論是歷史悠久的故宮還是圓明園,還是現在的鳥巢、東方明珠、東方明珠等都湧現出絢麗多彩的建築,今天,我們就不用說了,就是我國"最巧妙"的建築了,
  • 著名雕塑家潘鶴去世 代表作深圳地標性雕塑《開荒牛》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11月22日上午,中國著名雕塑藝術家潘鶴在廣醫二院離世,享年95歲。潘鶴之子潘奮22日下午在朋友圈公布了這個消息。潘鶴1925年生於廣州,籍貫廣東南海,廣州美術學院終身教授,中國當代著名雕塑大師,「嶺南雕塑」的代表人物,新中國第一代雕塑家。潘鶴致力於雕塑藝術創作近70年,從事美術教育40餘年,創作的100多座大型戶外雕塑分布在國內外68個城市,60多件中型雕塑被國家級美術館及博物館收藏,屢獲國家級最高獎項。
  • 10年出10本書屢獲國內外大獎,這位中國童書作家你卻不知道?
    對,這不是真名,只是讀者給他的美譽。因為他10年出了10本圖畫書。屢獲國內外大獎。版權全部輸出海外。每一本都堪稱經典。他的真名叫「白冰」。提到白冰,不得不提一個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當然,他最吸引人的還是作品。和不同的插畫師合作,畫風差異很大;從平常生活到戰爭,敘述的主題跨度很大;但是始終保持著語言詩一般的凝練以及故事的童真、想像力,甚至是像哲學一樣的思想。
  • 今天起,咱瀋陽也有雕塑公園了!就在渾南的……
    >就在莫子山公園裡國內外很多大城市都有雕塑公園1966年美國第一座雕塑公園——格裡菲斯雕塑公園在紐約誕生>在國內,長春、大連等地也都有雕塑公園從今天起咱瀋陽也有屬於自己的雕塑公園了!莫子山國際雕塑主題公園內薈萃了國內知名雕塑家的37件雕塑精品魯迅美術學院李象群院長的作品《行健》
  • 萬興科技屢獲海內外大獎 數字創意戰略成效凸顯
    頻獲海內外大獎 實力再獲各界認可上市公司層面,在今年8月召開的行業盛會第九屆中國財經峰會上,萬興科技一舉摘得兩項大獎。產品品牌層面,今年2月,萬興科技旗下視頻創意軟體Filmora以出眾視頻創意表現及服務,榮獲全球知名企業級軟體評測平臺G2 Crowd 「2020冬季報告視頻編輯領域領導者」稱號,旗下專業版視頻創意軟體FilmoraPro則因極佳產品性能獲評G2 Crowd 「2020冬季報告視頻編輯領域傑出表現者」。
  • 平安好福利屢獲殊榮 「金融+科技」雙輪驅動轉型
    12月6日晚,第十二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暨2017年度亞洲金融競爭力評選」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平安養老險獲評「2017年度亞洲卓越養老險公司」,憑藉平安「好福利」App成功摘得「2017年度服務創新獎」。
  • 85歲老太太「隨意塗鴉」,屢獲國際大獎,網友:這不是兒童畫?
    85歲老太太「隨意塗鴉」,屢獲國際大獎,網友:這不是兒童畫?一個85歲的老太太,隨意塗鴉,竟然也能屢獲國際大獎?很多網友在看了她的作品之後,都表示非常驚訝,有不少網友都表示疑惑:這難道不是兒童畫?看了她的作品,我也表示非常吃驚,因為這些畫的確看起來就像是一幅幅兒童塗鴉,但屢獲國際大獎也是事實。
  • 他吹了幅梅花,屢獲大獎,網友:堪比關山月,專家卻說:雜耍賣藝
    他研發吹畫,觀賞性堪比關山月,網友紛紛點讚,專家卻說:雜耍賣藝梅花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它與蘭竹菊並稱為「四君子」,也與松樹、竹子一起被稱為「歲寒三友」。自古以來讚賞梅花的詩句很多,比如「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 輕奢科技護膚品牌FARBÉRLY法伯麗,屢獲行業大獎!
    FARBÉRLY法伯麗旗下全線產品,不僅滿足消費者日常護膚需求,也因其卓越的產品功效,一經面市,就收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和信賴,品牌也連年斬獲國內外各大榮譽和獎項。法伯麗屢獲大獎,榮譽不斷!2017年12月,「一帶一路」國際時尚周,法伯麗榮膺「中國創新品牌獎」,品牌知名度迅速風靡美妝時尚界。